(四)怎样迎接“信息高速公路”的挑战

“信息高速公路”是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而具体的体现。在技术方

面,它综合了通信、计算机乃至卫星技术领域的各项尖端成果,并将不断地提出新的技术需求,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高速公路”在发达国家的建设使我国技术经济发展面临压力:

  1. 在经济方面。我们会面临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不适应性障碍,包括交流方式、速度以及范围的不适应和局限。由于此举造成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巨大差距,我国可能成为发达国家新技术产品,甚至是过时技术产品的市场,信息技术综合化而形成的三电(电脑、电视机、电话)一体化产品,会使三电一体化产品所淘汰的电子产品,如电脑、电视、电话涌人处于信息化程度较低的我国。即便能得到其三电一体化产品,在软件方面也很有可能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严重依赖。

  2. 在技术方面。首先,发达国家对信息技术利用率的极大提高,为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使我国在技术赶超方面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对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技术,新学科材料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光学技术等将在下一世纪形成气候的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条件相对不利。其次,“信息高速公路”是诸项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如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而我国在相关诸单项技术方面还处于相当落后状态,发展综合化信息技术的基础较差。再次,信息化程度低也是实现信息高速度、大容量、广泛化恃输和接收的制约因素。从信息网络所要连接的社会经济单位以及个人信息化程度看,我国的企业、家庭、个人以及院校、医院等社会单位信息化程度很低,真正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连初级阶段也没有达到。低速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仍然十分低,如电话的普及、利用电话线路建立计算机网络等还是有待发展的领域。最后,有待传输利用的信息资源开发不充分,数据库技术落后,数据库建立和发展尚处在萌芽状态。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我国带来的压力,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我们寻求跳跃发展的机会。信息化进程大致经由信息工业的建立,通信系统的建立,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四个阶段。发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步人社会信息化阶段,但还处在起步时期,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组织问题等并未都得到解决,有不少还在探索之中。这就给了我们发展、借鉴、追赶的机会。事实上我国已获得一些较好的起点。

首先,我国已经高度重视电子工业的发展,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取得较好成果。1993 年,我国电子工业部(从机电部分离独立出来)确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系统、软件产业、工业电子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基础类重点产品等方向,并成立了中国电子产业信息集团,形成联合开发和生产的力量。1993 年,该集团工业总产值达到人民币 41 亿元。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中国已成为家电生产大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制造(CAM)技术, 自 70 年代开始以来,已得到一定应用,为改造传统产业积累了经验。

其次,在通信方面,近几年进展尤为迅速。自 1985 年以来,我国邮电业务增长速度达 18.7%,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93 年达到 58.9%,该年邮电投入达 404 亿元,成为全国投入最多的行业之一。自 1984 年我国第一家

无线电寻呼台在上海成立,经过 10 年发展,寻呼市场用户达到 700 万,跨人世界无线电寻呼强国行列。我国无线电寻呼网后来居上,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网络。目前,无线电寻呼网正朝自动化、数字化、多功能和

汉字显示方向发展。

再次,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的光纤通信,我国已有一定发展。京

—广光纤已铺设开通,东西大动脉——陇海光纤已在计划中。已有电视光纤传输系统(10.5 公里),全部使用用国产化器材,在浙江省象山县建成并开通使用,我国卫星通信于 1986 年 7 月开通使用。

最后,在企业、社会信息化方面,诸如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数据库的建立均已有较好的开端。目前我国累计个人电脑拥有量约为 60 万—70 万台, 其中进人家庭的约占 5%左右。世界个人电脑年销售量在 2000 万台以上,世界总拥有量约 1.3 亿台。相比之下,我国微机拥有量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

发展势头较快。我国数据库建设自 1984 年开始,至今有 600 多个,约占世界数据库总数的 1%。

目前,除美国、日本、欧洲联盟国家之外,我国台湾省、韩国、新加坡以及南美国家也在量力而行地建立符合本国或本地区特点的信息公路。我国能否迎难而上,建立自己的信息公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它既受上述基础条件薄弱的制约,同时也可能是缓解这些制约因素。制约力度的途径。如农业发展的信息化,有可能使农业远离市场的盲目生产走出迷途,实现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交通、贸易的信息化, 有可能缓解日益加重的交通压力;对外贸易的信息化,使进出口贸易同业压价竞争和重复进口得以克服,形成合理的贸易结构,增加外汇收入和节约用汇,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