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征

美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竞争对手相比,与传统技术比,以及就其自身较突出之处来看,反映出一些特点。

  1. 美国信息技术的结构特点

一般认为,技术上承科学发现,下接产品研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认识和实践领域。一种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引起一系列变化,形成一代技术、一代产品、一代工艺、一代设备的整体新技术格局。美国信息技术的结构特征是在上述关系链条中,越往上(即发现发明)越强,越往下(即应用与市场)越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对关系方面:

在设计与制造方面,设计能力强,制造能力相对较弱。美国在许多重要发明方面都是首创者,但在制造方面却与之不相适应,如在数控机床、机器人制造方面落后于日本。美国的技术观念认为设计才是技术,而日本人则不这样认为。

在产品技术与工艺技术方面,重产品技术,轻工艺技术。美国设计制造了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发明并制造了微处理芯片和微型计算机,但其中有不少元器件美国加工工艺不能胜任。如美国对膝上型电脑的生产,所用芯片就要靠日本供应;集成电路的 X 光光刻工艺,日本人倍加重视,美国则落后一步。

在软件技术与硬件技术方面,软件技术相对优势更大一些。计算机技术是这样,其它领域也有这种情况。

此外,在信息技术产品与信息公用网络建立方面,美国较为重视后者。如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数据库的绝对领先地位,以及已准备付诸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技术计划等。

  1. 美国信息技术发展过程的特点

美国信息技术发展过程有以下几个较明显的特征。

  1. 军事需要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美国科学技术发展受战争和国防建设的推动,这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尤为突出。划时代的创造,第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军事需要研制出来的。冷战时期,美苏争霸,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91 年的海湾战争,有机会全面展示了美国的信息技术,人称电子战。其中涉及的信息技术有:军事通信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军用雷达、隐形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敌我识别系统、军事光电技术、图像通信与图像压码技术等。

  1. 传统信息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一体化

有一种观点称,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高潮之间要问隔 50—100 年。第一

次科学革命从 1543 年哥白尼日心说到 17 世纪末牛顿新经典力学。第二次科

学革命从 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下半叶。第三次科学革命从 19 世纪末至今尚未结束,主要科学发现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实验技术方面,人类开始向观察基本粒子、操作原子和电子水平迈进。从科学认识进步、技术操作的进步,到大规模应用要滞后许多年。美国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第二次科学革命基础上的大规模应用,至今尚在扩展过程中。如建立在电磁学基础上的电话、电报、电视等传统信息技术。第三次科学革命进程中的原子、电子技术正处在方兴未艾之中,在此基础上已有的成果是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以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成长、传统技术的衰退和被新技术消溶、取代, 铸就了美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复合过程。

  1. 全面领先到重点发展的转变

美国信息技术在一切领域领先的局面已不复存在。随着信息技术向纵深发展,它所受到的制约因素也随之增多。一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领先极为困难且不可能。如美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领先世界水平,但巨型机便不断受到挑战;在微电子技术领域领先世界,但在半导体存贮器芯片方面却不得不让位于日本;在通信技术领域中领先,但在光纤通信技术方面却要与日本共领风骚;有些领域则可能屈居二流水平,如光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