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结构信息化变革的影响

以信息服务业为主干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及其相对比重的降低,以及本已占有很小比重农业的信息化,使经济结构中物质生产活动从业人员的价值创造明显低于服务活动从业人员和价值创造。这一深刻变化必将对一定结构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1. 经济结构的变革对生产关系或有可能对生产关系发生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生产关系由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一定占有形式下的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以及物质产品分配形式诸方面构成。在以大机器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条件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而且也占有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的劳动,于是生产过程成为资本家奴役工人,或通过机器奴役工人的过程,劳动成果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的获得、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的独特生产流通过程,与传统的物质资源的占有、采掘、加工制造、销售有很大不同。(1)信息资源不具有物质资源的有限性;(2)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依赖知识、技术,资本重要性相对减低;

(3)信息是物质存在或精神话动的反映,其存在形式是信号、数据,既可以被直接消费,如电视、电影,也可以作为信息接受者采取某种物质或精神活动的指令或参考依据,如各类信息的传输或咨询。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不同特性,使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形式发生变化。这在高度信息化的传统产品制造业、信息技术设备及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和高度信息化的传统服务业中都能体现出来。以制造业为例,劳动者通过机器控制机器取代了人在生产流水线旁直接操纵机器进行生产,直接加工物品的机器完全取代了劳动者的体力劳动,控制机器的机器取代或部分取代了劳动者的脑力劳动。与此同时,资本代表人通过机器控制劳动者取代了与劳动者的直接面对面的监督,机器取代了管理者的传统管理活动。这样就形成了管理者→机器(指令)→劳动者→机器(指令)→机器(执行指令进行操作)关系链。考虑到信息社会里,企业与外部信息联系频繁密切,劳动者、管理者被信息流经由机器联系成一个循环链:劳动者(综合外部信息和企业产出结果反馈信息)→机器(发出综合信息)→管理者(决策)→机器(发出指令)→劳动者→机器(发出指令)→机器(操作)→劳动者(综合产出信息)。人与人的关系被机器与机器的关系形式掩盖了。劳动者到了传统的生产过程之外,管理者也到了传统的管理活动之外。

所有这些都在表明: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正是今天日渐形成的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

  1. 经济结构信息化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也是应该注意到的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差别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标准。缩小以至消除三大差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我们看到,经济结构的信息化缩小了或有助于缩小三大差别。

  1. 体力劳动在整个劳动结构中所占比例降低。劳动过程中机器取代了体力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日益为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所取代。美国所谓“白领”人数增加,“白领”、“蓝领”差别在逐渐消失。“白领” 工人被称为技术工人,他们的地位与科学家、会计师、工程师等传统的专业人士已接近。据有关资料,目前这种新型工人已占到美国劳动力大军的 16

%,到 2000 年,将超过 2300 万人。

  1. 城市与乡村的社区差别,工业与农产业性质的差别,由于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和渗透性,使得它们各自的独特性质不再成为差别缩小乃至消失的障碍。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与建设,新的时空观念的形成以及造成经济效益、生活水平差别的时空局限的解除,城乡、工农业之间的差别会逐渐成为历史。
  1. 经济结构信息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作用的影响

有两个问题应该提出:一是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到一半,与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到 70%以上的两种结构经济,市场调节作用有否不同;二是所有社会单位包括政府、企业、院校、医院、家庭、甚至个人都通过多媒体快速信息传输渠道网络在一起时,市场调节作用会有什么变化。

关于第一个问题,服务业地位的现实,使得是否应以服务业为经济支柱的争论显得无可奈何;制造业的现状和趋势,即使是“反衰落论”者也难以说美国能靠制造业的再度振兴而繁荣。服务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显然会对市场调节作用有效发挥产生影响。服务经济受资源约束相对较小,需求弹性大,供给较稳定,有平缓制造业波动幅度的作用。二战后以来,美国经济波动渐趋平缓,诸多因素之外,服务业比重大,信息业发展快的重要结构条件显然也在起作用。

关于第二个问题,是现实问题,也是正在形成中的问题。市场调节不管是由政府执行还是自发调节,归根结底,首先是市场信息的调节,是信号的引导。日益发达的信息网络,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环节减少,也使市场容量和结构的透明程度越来越高,盲目性从理论上讲也会因此而减低。成千上万的各类数据库信息,通过高速传输网可以瞬时传递到消费者、企业家和政府首脑那里。信息的共享会导致认识或预期差异缩小,相关调节措施生效的时差缩短。公众预期心理,由于信息畅达、快速,也会趋于平稳。秘密会减少,知识与技术发明,主要是通过法律,而不是通过拒绝并入现代信息网络来保护。竞争依然存在,甚至会更激烈,但竞争的破坏性作用可望降低, 类似 30 年代大危机时期的焚毁谷物、倒掉牛奶的破坏性调整,不易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