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中的禁忌习俗·

今天门巴族已经进入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农耕时代,但狩猎文化仍与农耕文化并存,狩猎是门巴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墨脱天然绿色植物为各种飞禽走兽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森林中数不尽的飞禽走兽,为门巴人提供了丰富的狩猎对象。门巴人的主要肉食来源依赖于狩猎,狩猎的成败关系到门巴人的生死和种族的兴亡。因此,门巴人十分重视狩猎活动, 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形成了狩猎文化的种种禁忌习俗。主要有行为禁忌和物禁忌两种类型。

行为禁忌有十多种:猎人在行猎前一天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冲动,禁止性生活。在行猎期间,猎人的妻子不能有外遇。猎人出发行猎时要在自家门口交叉插上几种树枝,以示外人三天之内不得入内。行猎前三天家中不能扫地。为了取悦灶神的欢喜,行猎期间·要特别保持灶台的整洁干净。禁止在家中酿酒,禁止在家中杀牲。在行猎途中禁止他人尾随,禁止与他人争斗, 等等。

其次是物禁忌:不论如何,狩猎者不能将野兽头角抛置山野,或者赠送他人,因为门巴人认为野兽头角中存在着神灵,是兽形神的栖身地,不得随意冒犯。猎人要把野兽头角挂在灶壁上,外人不得触摸。猎人的狩猎工具不得借给外人,外人也不得触摸。凡是犯忌的人,都要加倍地杀牲祭祀,并进行忏悔。

在门巴人看来,狩猎文化中禁忌习俗的作用是获取神灵赋予的神秘力量,猎人有了这种神秘力量,狩猎就能取得成功。狩猎的成功与否,似乎不是取决于猎人的狩猎本领,而是取决于是否获得了神秘的力量。门巴人为了获得神秘力量,他们一方面崇拜神灵,取悦神灵,想方设法赢得神灵的同情怜悯;另一方面,严格遵守狩猎的禁忌规约,维护神秘力量的稳定持久。

门巴人狩猎中的禁忌习俗的产生,一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从这里奔腾而过,崇山峻岭势如卧虎,原始丛林一望无际,地震、泥石流、山洪、滑坡等灾害,时有发生,这种自然界的威力,给狩猎中的门巴人带来恐惧和不安。二是由于对神灵的敬畏。门巴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后面存在着神灵,人们不能冒犯神灵,冒犯了会遭到惩罚, 因此狩猎中的行为要加以忌讳。三是由于狩猎是门巴人的一种生产活动,要取得狩猎活动的成功,就需要对狩猎者的行为加以制约,时间长了,便形成禁忌习俗。这种禁忌习俗,体现了门巴人对大自然的特殊看法和认识水平。

·门巴人的面具舞和宗教舞蹈·门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门巴人喜欢跳一种近似藏戏的舞蹈,演出时舞蹈者头戴假面具。这种舞来自劳动,传说很古以前,门巴族人居住的宗(县)府修铁索桥,铁索又粗又长,人少拉不动,修桥人就戴上假面具跳舞,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修桥人就请围观的人帮忙拉铁索,终于把桥修好了。后来,这种舞就流传下来。

跳这种舞一般是 8—12 人或集体舞。跳舞时,舞蹈者身着黑氆氇短人, 胸前挂护身菩萨和玉器,肩上斜挂红绸,敲锣打钹为舞者伴奏。跳舞时唱的歌曲一般是藏戏中的曲调,经过演变,具有门巴族的风格和特色。舞蹈的内容一般是民间传悦和神奇故事,以歌颂美好生活为主,也有各部落互相争斗的情节。每当逢年过节,男女老少身背青稞酒,手端酥油茶,边歌边舞,十分热闹。

门巴族的跳神源于藏传佛教。门巴人跳的宗教舞蹈——“呛木”(藏语, 意为跳神),由若干内容不同的舞蹈作品组成,是一种典型的人体文化。

门巴族跳神往往是表现对自然物的崇拜,以模拟鸟鲁形象为主要内容。一种叫“谢呛木”的鸟舞,由两人装扮一雄一雌的雉鸡形象,雄鸡双角红冠, 以氆氇为双翼,作腾飞之状;雌鸡也翩翩起舞,表现了为天神作牺牲等观念。名叫“角仓呛木”的牛舞,道具以竹木为头,扎上真牛角,以牦牛尾为尾, 中用红、黑氆氇相连,一人操头,一人摇尾,一人撑躯干,合作表演,主题是祈求天神保佑农牧业丰收。名叫“甲穷呛木”的大鹏舞,一人戴面具,一人扮头上生有双角、拖着许多长辫的大鹏,时而双方搏战,时而大鹏叼食恶魔,主题是祈求吉祥如意。名叫“帕呛木”的猪舞,表演者戴猪面具,仰头狂舞,意在祭祀土地。名叫“东呛木”的牛猪舞,一人扮牛一人扮猪,特长刀与想象的魔鬼相斗,这些舞蹈一般起源于图腾神话,带有浓郁的原始色彩。

还有通过人体造型及舞蹈动作来表现鬼神内容的跳神,如名叫“列恩呛木”的大型舞蹈,由 22 人分别扮演白仙、黑魔、黄牛精、蛇精、虎精、猪精、马精、羊精、猴精、狮精、大鹏精等,主题是宣扬劝善惩恶的宗教伦理观念。

门巴族的跳神有许多作品是宗教巫术舞蹈的再现。如名叫“东德呛木”的神舞,由八人戴红面具、着红衣表演神的形象,舞姿舒缓,飘飘欲仙。名叫“潘呛木”的八人表演舞蹈,表演者头作巫师发式,身穿五彩穗衣,手举经幡,边唱边舞,如痴如狂。名叫“枕呛木”的刀舞,表演者手持长刀,舞姿刚健有力。名叫“阿呛木”的鼓舞,表演者均戴面具,着红衣宽脚裤,手击双面鼓,鼓声咚咚,舞步翩翩。名叫“喷任呛木”由八人男扮女装表演,身着杂色服和红白布披肩,一手持鼓,一手持法铃,边舞边鼓,即兴表演。门巴族的跳神,与一般民间舞蹈不同,一般民间舞蹈随时可跳,而“呛

木”必须在举行宗教仪式或祭祀庆典时才跳。

用鼓、钹伴奏的“呛木”已成为门巴族各种艺术题材的源泉。一种叫“巴多”的剧种,就是融合了“呛木”各种舞蹈作品于一体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多以宗教题材为内容,演员演出时均戴面已,一般以跳为主,跳时不唱,唱时不跳,道白较少。

·有特色的民间戏剧·在门巴人中流传一种由民间舞蹈和宗教舞蹈演变而成的民间戏剧。演出时,表演者戴上假面具,根据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要求, 再披上不同的皮革、羽毛等饰物。表演中歌舞不同时进行。戏剧的伴奏主要是锣和钹,唱词采用散体民歌形式,曲调随角色感情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