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各异的珞巴族住房·

居住在美丽富饶的瑶渝地区的珞巴族,内部没有统一的名称,因地区、部落的名称不同而叫法也不一样,如有博嘎尔、宁波、达哥、崩如等数十种称谓。又有“卡珞”(即上面的珞巴)和“丁珞”(即下面的珞巴)之分。地区不同,住房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居住在马尼岗一带的珞巴人住房皆

建在河滨的山坡上,多数是竹木结构的两层建筑,门向山坡,使二楼的高度与地面接近。房呈长方形,一层为畜圈,并堆放柴禾;二层住人,人口多而房间大的房要隔成两间、三间乃至六间,每间房都设有一火塘,由婚后的子女或奴隶分住。楼的两端分别没有女厕所和男厕所。夜晚在火塘边睡觉,卧具只有一张牛皮、二件长衣做铺盖,条件较好的才有少量藏毯。

这种房屋的结构是四角竖粗木柱,中间加若干小柱;二层的地板处和顶棚处架横梁,梁上铺架若干短木,屋顶呈人字形。墙壁、地板和屋顶用蔑席铺搭。建房木料以砍槽代样相咬接,次要部位用蔑条捆扎。屋顶的蔑席全用篾条固定在木架上。

这种竹木结构的住房和米林县南伊一带培巴族的水泥墙壁、木板墙、木瓦顶、有玻璃窗的住房,风格各异。

珞巴族还有一种叫“长屋”的住宅,一般长数丈,有房数间至 10 多间不

等,最长者达 10 余丈,有房数十间。这种住宅,各部落叫法不尽相同,生活在西巴霞曲和卡门河之间的班尼人称之为“南塔”,而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古更一带的达额木部落却叫做“邦哥”。

这种长屋是一种“干栏”式竹子结构的三层建筑,一般建在河溪两岸的山坡上。门向山坡的长屋,利用坡度,使住人的一层与地面接近;门不面山坡者,入门处用小圆木或竹子铺搭阳台,以独木刻梯,以便上下。

旧时珞巴长屋多作为一夫多妻的家长制家庭的住房。紧靠阳台的第一间房由男性家长居住;第二间为客厅,用来接待客人;其余房子由诸妻及其所生子女各占一间,按其结婚先后排列。诸妻在自己的住房中自立火塘,自己做饭,独立生活。这种一夫多妻的家庭,在珞巴族社会中只占少数,多数家庭的住房只有几间。但这些小家庭的儿子长大后,分出的小家庭往往在原屋旁边接建新屋。这样,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个长屋。

长屋在珞巴族一些部落中,还作为成年未婚青年的夜宿公房。这种公房一般建立在村落中心,男女分开居住。男性公房是成年未婚男子夜宿、受教育和娱乐的地方,也是氏族议事、集会的场所;女性公房分隔成小间,是成年未婚女子夜宿、受教育和接待外氏族未婚男子的场所。

随着社会的发展,珞巴族古老村落的长屋已逐渐为一幢幢新式住宅所代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