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

天葬,又称鸟葬或空葬,是藏族的一种古老风俗,也是藏族地区最普遍的葬法。

藏人去世后,遗体用白色氆氇裹上,并用土坯做垫,放在屋内的一角。在停尸三五天中,需请喇嘛从早到晚念经,超度死者的灵魂,一般要念 49 天。念经作法的密宗法师戴着缀有骷髅头饰的马头形帽,面罩黑纱,为的是不让灵魂看见活人的眼睛。超度经的主要内容大意是:灵魂呵你走吧,在路上你可能遇见些什么什么,但不必害怕,那是些什么什么⋯⋯最后,祈祷灵魂升天。

死者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家中吊唁。来时带一壶酒、一条哈达、一点酥油和一把柱香,有的还带一个纸包,包内有钱,包上写有“慰问”二字。哈达是献给死者的,其他钱物是赞助死者家庭。

人死以后,在死者家门口得挂一个红色陶罐,罐口用白羊毛或白哈达围上。罐子里放有三荤(血、肉、脂)、三素(乳、酪、酥)的糌粑火烟,并每天加进一些。罐里的东西是飨祀死者的。人死后,家人一律不梳头、不洗脸,取下一切装饰,不说笑、不唱歌、不跳舞。四邻也同哀:不办喜事,不歌舞娱乐。这样做,是为了让死者灵魂安安静静上天堂。

停尸三五天后,要选择吉日,举行出殡仪式。先从尸体处到家门口用白糌粑划一条线,然后由死者后代沿着白线把尸体背到门口,以尽学心。到门口后,便由专门操天葬职业的“热甲巴”用床单或大口袋把尸体背走。当死者被背起时,后面有一个与死者同龄的人,一手拿扫把,一手拿破方篓,把糌粑白线扫掉,并把扫起的糌粑及扫把、垫尸体的土坯,统统放进方篓里, 紧跟在背尸人后面,走到十字路口时,扔在路口当中,表示把鬼送走。

这天清晨,亲朋好友都到死者家中为死者送行。送行的人每人手中都拿着柱香,一直送到十字路口。家人参加丧葬仪式,但不到天葬台去,而由一两个好友前往天葬台监督。尸体被背出门之后,背尸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头看,操天葬者及送葬人在天葬以后两天中,也不能到死者家中。

拉萨北郊有一个天葬台,从山脚下到夭葬台有一里多路。这条路,被那些送葬者、执行天葬者和参观者,走得平坦宽阔。所谓天葬台,原来就是在山野间的一块巨大的石头。巨石的表面磨出一道道三四寸深、一二尺长的浅沟,石台上还有大如锅、小如碗的石日形状的深坑几十个,那是为天葬长期使用而形成的。据说一个大的天葬台同时可为 10 个死者举行天葬仪式。巨大的天葬石台表面光滑如镜,它正表明了天葬久远的历史。

背尸人将死者背上天葬台后,先将尸体放置好,接着在天葬台附近燃烧起松柏香堆,并在香堆上撒三荤三素的糌粑。顿时山野之间青烟袅袅,飘入云霄。这是向远近山中的秃鹫们发出的吉祥信号。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秃鹫便迅速从四面八方飞翔而来。数十只甚至数百只秃鹫听到天葬师“晓晓—

—”的呼唤声,或听到挥棒击石的响声之后,便纷纷降落在天葬台四周的山岗上,听候天葬师的召唤,配合天葬师完成将死者肉体和灵魂送上“天堂” 的“重任”。

这时,经师(喇嘛)开始念经超度亡灵。天葬师则要在动手肢解尸体前足饮青棵酒,接着开始工作。并尽量满足死者亲属的愿望,对死者的骨、肉、脏、颅等都进行过细的处理。

然后召呼那些早已等候光顾的秃鹫们将肉骨全部吃完。如育未尽之处, 天葬师再加糌粑做一些最后加工处理,直到天葬台上干净无遗。这就预示着死者的灵魂已归天或转世了。至此,天葬仪式结束。

天葬完成后、代表死者家人的监督人,便拿出早已备好的酒肉、茶等食品,慰劳天葬师,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在藏北的比如县,有两个天葬台是远近驰名的。一个叫多多卡天葬台, 是全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天葬台,其用意是使每一个活着的人看到它们,都会想到自己的归宿,便不由自主地要念一遍六字真言。

另一个叫羌达尼姑寺的天葬台,那里苍松蔽日,风景如画,是理想的归宿地。不但附近的死人要送来,就连远地的,哪怕是翻山越岭走上十几天, 也辗转而来。据说,这个天葬台好就好在是建在地狱之王的眼睛上。每当尸体送来,地王慧眼立刻能识别出此人生前善行劣迹,马上决定是送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以便减少众多中问环节,使死者少受些罪。

天葬习俗的形成,同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及佛教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在藏族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作为自然界的天,也是人格化了的“天层”。传说中的天由九层组成;还有的传说若沿着一条天梯向上攀登,天可以达到十三层,最高那层是“赞神”的辖区,也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所描绘的那个琼楼五字彩云间的极乐世界。

传说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是作为天神之子,通过天梯下凡来的。他完成了拯救世俗的任务后,又沿着天梯回到了天堂。后来他的六位继承者,也都攀登天梯返回极乐世界。但到第八位藏王直贡赞普时,却由于受手下一个大臣的诱惑,陷入敌手黑巫术的圈套被杀死,天梯从此也被切断。有一说认为, 为了直贡赞普的尸体不留在人间,人们借助了神鸟的双翼使他飞上了天。于是藏族的天葬习俗开始形成。再有一说认为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受了如“舍身饲虎”一类佛本生故事思想影响,并认为死者灵魂脱离躯壳后,徘徊 49 天便可升天,尸体已成无用皮囊,何不赐给大地上的生灵,也算是人生最后的一桩善行。这与佛教教义是一致的。还传说天葬习俗是印度僧人帕当巴桑杰传人西藏的,于是夭葬早就成为西藏佛教徒们的理想归宿,也成为平民们认为高尚的葬俗。

但从根本方面来说,藏族的天葬习俗则是游牧经济的产物。自古以来, 逐水草而居的藏族牧民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这里山石层叠,一年当中积雪封冻的时间较长,又缺少掘地的工具,难于十葬。又因树木稀少,难以棺葬。这里河床低浅,水流湍急,不宜水葬。所以,只好因地制宜,采用了夭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