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藏名城日喀则

从拉萨两行 340 公里,即抵日喀则——后藏的首府,它也是仅次于拉萨的西藏第二大城市。

日喀则,藏语称“喜噶次”,意为“如意庄园”,已有 500 多年历史。

它位于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汇合处的河谷中,平均海拔 3850 米。它处于一条国际交通线中尼公路的中间,新开辟的拉萨至加德满都的空中航线也经过日喀则。现在日喀则市区面积有 6 平方公里,人口达 3 万多人。市区分旧城区和新城区两部分。旧城区多为一层的平房,商店、屋宇鳞次栉比,街道不宽。新城区有一条环形马路,路旁耸立着市人民大会堂、百货商店、银行、新华书店、医院、市政府、招待所等新建筑物。这些现代化建筑,使日喀则的面貌焕然一新。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在新城区一条南北向的街上,日喀则县人民政府在老城区东边。日喀则的日照时数比号称“日光城”的拉萨更长,达 3,233 小时。

日喀则之所以成为后藏的首府,除了有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因素,传说在 8 世纪时,到西藏传播佛教的有名高僧莲花生曾经过此地,并在此修行讲经,传播佛法。11 世纪,著名高僧阿底夏从孟加拉进入西藏传教时,曾预言雪域的中心将在拉萨,其次在年麦(日喀则)。最早,日喀则叫做“年曲麦”或“年麦”(即年楚河下游之意)。它最初是以寺庙为中心逐渐发展形成的。公元 1447 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一世达赖根敦朱巴在日喀则兴建扎什伦布寺,从此,日喀则渐兴,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后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日喀则地区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历来农业比较发达,和江孜同为西藏重要的产粮区。日喀则的手工业比较发达,所产藏靴和氆氇等行销西藏各地。

日喀则是西藏黄教两大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的世居地,在扎什伦布寺西面约一里地处有班禅的行宫(夏宫)。

在日喀则城北部一座土山顶上有一组四五层楼的城堡式建筑,这就是日喀则宗。“宗”,藏语为“城堡”或“要塞”之意,相当于内地的县级行政机构所在地,也是西藏一些主要县镇上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一般部修建在紧挨城镇的山顶上。它类似碉堡,但规模比碉堡大得多,其主要作用之一是防御和抗击入侵的敌人。日喀则宗建于明清时期,是西藏各地的“宗”建筑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旧时为后藏地方政权的县官衙署、内有经堂、佛殿、宗本办公室(宗本即当地的行政首长,相当于内地县长)、法庭、牢狱和仓库等,山上山下有水源相通,可谓是“城中城”。因其建筑雄伟壮观,被当地人称为“小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