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家宗喀巴

从元朝未年到明朝初年,西藏的萨迦教派政权已经崩溃,西藏佛教各教派之间为争夺权势进行着长时期的征代。由于戒律废弛,一些教派的上层人物享有很多特权,拥有大量的财富,穷奢极欲,纵酒贪色,生活放荡,完全与佛教教义背道而驰。

在这种形势卜,宗教改革家宗喀巴(1357—1419)应运而生。宗喀巴经名罗桑札巴,出生于青海惶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所以称为宗喀巴,意为宗喀地方的人。他幼年出家为僧,16 岁到西藏求法学经。他拜各教派高僧为师,吸取各家之长,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书,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佛教学者。

为重新振兴佛法,字喀巴周游四方,讲经传法,吸收门徒,并提出宗教改革的主张。宗教改革的内容有三点:

一、要求僧人遵守戒律,强调僧人不同于世俗人,反对僧人生活放荡、追求利禄权势,严禁僧人娶妻生子,不准僧人干预世俗事务。

二、摆脱单一世俗农奴主对寺院经济的操纵,主张与各地方势力广泛建立“施王”关系,依靠各地“施主”在经济上给予资助。

三、主张学经要注重修习次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先显宗后密宗, 先闻思后修习。纠正了西藏佛教各教派当时盛行的种种弊

1409 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发起一个大规模的祈祷法会(通称为“传召”),历史上称之为“火龙年法会”。此后这种法会每年都举行,一直沿袭至今,同年,宗喀巴在拉萨以东的达孜县境内建立了甘丹寺,作为主寺, 正式建立格鲁派。随后,他的门徒又在拉萨的两郊、北郊建立哲蚌寺和色拉寺,连同甘丹寺称为拉萨三大寺。洱加上后来在日喀则修建的扎什伦布寺和在青海湟中县修建的塔尔寺,人们称为格鲁派的五大寺。这些寺院是宣传宗喀巴宗教改革思想的阵地。

在喇嘛教的各教派中,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派是最晚形成的一派。但由于字喀巴所进行的宗教改革,恢复了佛教的权威及其号召力,既有僧侣广泛的拥戴,又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取得他们的支持,所以格鲁派后来居上,成为西藏佛教中最大的教派。藏文史籍高度赞扬宗喀巴和格鲁派,称其为“典范的教主”、“典范的正教格丹宗派规”。由于格鲁派僧人都戴黄色僧帽, 所以汉语多称其为黄教。

宗喀巴去世后,传承他的事业的,是他的两个门徒:一个名叫根敦珠巴

(1391—1474),以后被黄教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相传系观世音菩萨化身;另一个名叫克珠杰,以后被黄教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相传系无量光佛化身。

后来,在西藏的寺庙中,普遍都供奉着宗喀巴及其弟子的偶像,藏族人对宗喀巴的尊敬,其地位仅次于释迪牟尼佛。宗喀巴去世的日子,也成为西藏佛教中的一个节日,称为“燃灯节”。每年到了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晚上, 人们都将燃着的灯放在窗台上,以纪念宗喀巴大师的圆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