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两个中苏条约一对照。斯大林的问题便清楚地显示出来了。

1945 年 6 月 27 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偕外交部次长胡世锋及沈鸿烈、蒋经国等人乘飞机赴莫斯科。商订中苏条约问题。根据《中国雅尔塔文件》记载,关于签订中苏条约问题,国民党政府和苏联先后举行了十次会谈。从 1945 年 6 月 30 日至 8 月 14 日历时 45 天。

斯大林与宋子文的首次会谈于 6 月 30 日举行。当时,尽管抗日战争到了最后阶段,斗争十分激烈,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最关心的问题却是苏联是不是真正支持蒋介石。他到莫斯科后,多方探听斯大林的真实态度,收集苏联在战后是否会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的秘密情报。在探听中,宋子文发现,斯大林的实际意思是:”只支持一个统一的中国”。①但是,苏联对蒋介石的支持

① 《苦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第 42 页。

② 《苦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年 5 月版第 42 页。

① 梁敬錞:《1940 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

必须以取得一部分中国的领土主权作为报酬。关于大连的主权问题,斯大林要求苏联和中国共同占有,要在双方组成的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管理。由一名中国人任委员会主席,一名苏联人为行政负责人。关于旅顺的主权问题, 苏联要求由苏联海军和中国人一起使用港口设备。关于中东铁路的主权问题,苏联再次提出中苏共管,苏联管理的年限为 40 或 50 年。

7 月 2 日晚,斯大林同宋子丈讨论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这次会谈表明:斯大林同意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日力量。据《中国雅尔塔文件》记载:在这次讨论中,宋子文说:去年三月,我们想与中共妥协,那时我们计划组织一个包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战时内阁,同时,我还从美国大使赫尔利处了解到,阁下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过是一些农业改良主义者。

斯大林回答道:中国共产党只是爱国主义者,至于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那还是相当成问题的。

宋子文见有机可乘,进一步说:作为行政院长,我曾计划去延安讨论中国统一问题,但中共不欢迎我。我们的希望是中国只有一个军队和一个中央政府。我们不同意另有军队的政党存在而使中国分裂。

斯大林说:中国只能有一个国民党领导下的政府。

宋子文高兴他说:你说得真对,我们也希望国民党保持领导地位。所以我们不希望组成联合政府,因为如果成立这样的政府,只要一个党退出,这个政府就站不住了。

斯大林表示赞同,说这是国民党的正当要求。

上述事实说明,在 1945 年的中苏谈判中,斯大林曾不借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去讨好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但是,使谈判几乎濒于破裂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外蒙古问题。在那次会谈中,苏联坚持外蒙古“独立”,实际上是要把外蒙古置于苏联的控制之下。

斯大林说:由于一些国家利用外蒙古作为基地,试图破坏苏联在远东的地位,苏联如果不把外蒙古作为”缓冲地带”,它将会丧失整个远东部分。因而坚持外蒙古必须”独立”。他还说关于外蒙古的协议可以秘密签订,待日本投降后再公开。

国民党代表认为:当时雅尔塔秘密协定提出的是外蒙古“维持现状”.并没有提到要使外蒙古脱离中国。7 月 4 日,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在给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的通告中也重申:”就美国方面来说,雅尔塔协定中关于外蒙古所用字句的解释,没有任何讨论。既无讨论,那么按照大家对这些写下了的字句公认的意思,就是外蒙古目前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地位应当保持下去。”①当时,由于外蒙古在事实上和法律上均属于中国,所以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可是在谈判中,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问题却成了一个主要问题。斯大林强调:要苏联出兵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就必须放弃一部分领土主权作为报酬。在会谈期间;斯大林在同蒋经国的一次私人谈话中表示:“今天并不是我要求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们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①

① 《杜鲁门回忆录》第 1 卷第 229 页。

① 《蒋经国传》第 112 页。

在 7 月 7 日的第三次会谈中,宋子文指出:雅尔塔协定只规定“必须维持外蒙的现状”,并没有提出要使它“独立”。斯大林竟然回答道:今日的外蒙“实际上是一个人民共和国”,所谓维持现状,意思就是“独立”。斯大林说:《雅尔塔协定》原文中所说的外蒙古“现状应予维持”六个字是摆在括弧里面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这个名词的后面的,它的意义是说明:外蒙古的现状,就是维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的“现状”,就是中国必须承认外蒙古脱离中国而独立。谈到这里,斯大林更以粗暴、蛮横的态度, 加重语气地向宋子文指出:雅尔塔协定”是苏联的方案,也就是由莫洛托夫起草的,他们(指罗斯福和丘吉尔)仅仅是形式签字而已,这句话我可以在丘吉尔面前重行声明(因为这时罗斯福已死)”。

关于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作了让步。宋子文提出中国政府愿意在保留对外蒙拥有主权的前提下,给外蒙以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允许它处理自己的军事和外交事务,甚至与苏联签订条约,允许苏联军队驻在它的领土上以保卫西伯利亚。斯大林对国民党政府的这样一种保留也不允许。最后,斯大林在会议上拿出了自己准备好了的四个关于中苏关系的文件草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东满和南满铁路的协议》;

《关于旅顺港和大连的协议》;《“外蒙独立”的宣言》。宋子文表示:不经中国政府同意,就不能讨论外蒙独立间题。斯大林

却坚持说:不宣布外蒙独立,那就不能讨论中苏同盟条约。双方争执不下,讨论陷于僵局。这样,会谈一度停顿。

宋子文知道,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问题,是“深深嵌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个原则问题”,他曾告诉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说:

“假若某个政府永远放弃中国在这个区域的权利,那么人民是不会拥护它的。”①为了逃避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谴责,宋子文不久就辞去了他兼任的外交部长职务,在同年八月中苏条约上签字的是新任外交部长王世杰。

蒋介石对外蒙主权问题的份量也是清楚的。他在同从莫斯科回国的来子文商讨后,于 7 月 20 日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虽没有代表参加.但您,总统先生。

应当体会到我们已最大限度地履行雅尔塔协定。在外蒙古问题上我们甚至超过了这个限度,我们作了中国舆论所许可的最大让步。我们的让步可能已经超出了中国人民所能支持的范围。”②

但是,蒋介石最怕共产党,更害怕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他认为:只要苏联切实保证只支持国民党而不支持共产党,那么,国民党政府即使放弃了外蒙古的领土主权,也是台算的。蒋介石满心要独霸中国,他以为只要苏联保证不支持中国共产党,那么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凭自己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消灭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而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授状态的中国共产党,使除了外蒙古之外的全国广大地区,仍然能够在他和国民党的掌握之中。因此,蒋介石在接到宋子文关于中苏第二次会议(7 月 3 日)报告之后。当天晚上就把新的指示电告宋子文。新指示基本上接受了苏联的要求,但蒋介石要求苏联政府对如下一条做出承诺:”中国共产党,有其军事及行政组织,因之军令政令未能圭

① 《杜鲁门回忆录)第 1 卷第 227 页。

② 《杜鲁门回忆录)第 1 卷第 231 一 232 页。

归统一,深盼苏俄只对中央政府予以所有精神上与物质上之援助,苏俄政府对中国之一切援助,应以中央政府为限。”①

但是,当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将这些要点通知苏联后,竟然发现即使中国让出领土主权,还是不能满足苏联的要求。如:(1)关于旅顺和大连,苏联又加了“陆地和临近海区”这样一些字样。(2)虽然旅顺港将由中国和苏联共同使用,但苏联还想进一步获得行政管辖权。(3)虽然大连港口名义上由国际共管,但苏联坚持要使它成为只由中国和苏联专用的海军基地。(4)大连的城市虽然将由中苏共管,但大连的港口必须只归苏联。(5)旅顺、大连周围的地区,虽有中国的民政部门管理,但管理人员的挑选却要由苏联政府批准。(6)虽然恢复了中国对东满和南满铁路的所有权,但中国必须同意建立一个为期 40 年的中苏联合委员会来管理所有企业。委员会的负责人、经理以及董事会的大多数人都必须是苏联人。②国民党代表团对这种越来越苛刻的条件感到为难,没有当即接受。苏联一些领导人立刻对国民党代表团采取了威胁和利诱的种种手段。他们对国民党代表团的一个成员在非正式接触中强调:“苏联”坚持的外蒙独立的要求绝不让步。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成功的话,苏联将帮助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

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得到了苏联的这种承诺,如获至宝,当即要求斯大林举行第囚次会议。7 月 9 日在会谈中,国民党方面表示同意旅顺的海军基地将作为中苏共同使用的港口,大连将成为国际自由港。这些措施有效期为二十年。同意中东铁路和甫满铁路的干线由中苏共管。关于外蒙问题,国民党代表建议通过蒙古人民的投禀表决,承认外蒙独立。

当时,蒋介石给国民党代表团的指示是:”外蒙允许‘独立’,但一定要注明,必须要经过公民投票,并且要根据三民主义的原则来投票。”①在这里,蒋介石公然运用”民主”欺世。他已答应允许外蒙古“独立”,但还要玩弄”公民投票”的”民主”把戏,推卸责任;并且把“三民主义的原则” 拉来作为自己丧权辱国行为的遮羞布。

斯大林立即同意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建议,同意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并且约定,只有在打败日本以后才能进行。

上述问题解决后,国民党代表还着重指出:“只要中共保留独立的军事和政府组织,要统一中国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苏联政府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只支援中国的中央政府。”

斯大林向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说,他”从未向中共支援过武器,并保证, 所有苏联对中国的支援,无论是道义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只给中央政府。而且,他还表示,希望中国只有一个政府,一支军队,他说把共产党的军队合并到国民党军队中去是必要的”。②在谈判过程中,斯大林对国民党代表团一再表示:“一切问题解决后,中国可以派一个代表团随苏联军队进入东北, 以便接收一切。”①

这样,由于双方对一些重要问题在原则上已经达成了协议,所以第五次、

① 吴相湘,《俄帝侵略中国史》第 479 页。

② 粱敬錞:《1945 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

① 《蒋经国传》第 113 页。

② 梁敬錞:《1945 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

① 吴相湘《俄帝侵略中国史》第 483 页。

第六次会谈进行得非常顺利。会谈中,为了使国民党代表团放心,斯大林还答应:在结束了议事日程上所有问题的讨论后,苏联将写出一个关于只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书面保证,而苏联则拥有对中东铁路运输武器装备的权利。在 7 月 12 日的第六次会议上,双方都同意关于外蒙宣告“独立”的草案, 以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草案。这时,由于苏联领导人要去参加苏英美三国首脑波茨坦会议,中苏会谈暂停。

斯大林参加波茨但会议去了。据《离奇的美苏同盟》一书记载:“波茨坦会议第一次军事会议于 7 月 26 日举行时,李海上将被选为主席,首请俄方说明对日作战与企图。俄人简单说:预备八月下旬开始进攻,不过确实日期要等与中国的谈判结束后再行决定,意思中间似乎很露骨地要美国敦促蒋主席赶快答应斯大林的建议。”②但是,7 月下旬以后,远东战争的形势急剧变化。7 月 26 日.美英中三国首脑联名发表的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但公告,事先并未同斯大林商量。8 月 6 日上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同一天,斯大林同莫洛托夫于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返回莫斯科,决定提前对日宣战,8 月 9 日,苏联宣布了对日宣战书。8 月 10 日,日本政府向美英苏中等国发出乞降照会。

这时,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而苏中条约尚未签订、苏联领导人感到焦急。因为在前边的中苏条约谈判中,苏联之所以要取得中国一部分领土主权,是因为中国有求于苏联,是因为中国需要苏联参战抗日,否则,中国就不能战胜日本。可是现在日本已经正式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行将结束,苏联的说法站不住了,中国可以不承担由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而引起的必须向苏联让出自己的领土主权的义务。

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最害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得到发展,更害怕折大林支持中国共产党。他们再三乞求苏联,只要苏联同意限制共产党, 支持国民党,他们就宁愿让出中国的一些领土主权。这就使苏联领导人在谈判的最后阶段仍然掌握着主动权。通过前一段谈判,苏联领导人明白:对于蒋介石国民党来说,领土主权是次要的,首要的关键是如何对付中国共产党。如果要同国民党迅速达成协议,就必须向国民党指明:签订中苏条约应该越快越好,因为赶快签订条约对国民党有利,否则中国共产党就要大发展了。根据这种判断,斯大林在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返回莫斯科的第二天(8 月 7 日), 就立即与国民党代表团举行谈判。“在 8 月 10 日,斯大林告诉宋子文,中国政府最好同意达成一项协议。否则,中国共产党就要进入满洲了。因此,宋子文作了让步。”①于是,双方在 8 月 8 日、10 日、13 日、14 日短短几天中, 连续举行了四次会议;很快达成了协议并签订了条约。

条约刚签字,莫洛托夫就迫不及待地提议让条约立即生效,苏联并以附于条约之后的”照会”形式,向国民党政府提供了书面保证。该照会宣布: “苏联政府同意给予中国以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党政府。”

这里应该指出:中苏条约签字的 8 月 14 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的《日本帝国停战诏书》已经向全世界广播,中日战争已经结束、那么、苏联保证给予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的“军需品及其他物资之援助”留作何用?

② 吴相湘:《俄帝侵略中国史》第 489—490 页。

① 《1942—1946 年的远东》(上)第 272 页。

蒋介石对这个条约表示满意。因为“从中华民国政府的观点看,这并不是一笔赔钱的买卖。俄国人明确答应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看来如果他们说话算数,蒋介石的军队很可能就会迅速在整个中国本上行使权力,即使蒋实际上失去了满洲,他却似乎赢得了中国。8 月 16 日.蒋介石高兴地将条约内容通知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说他”总的说来对这个条约是满意的”。①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在 9 月 10 日致国务院的电报中也高兴地表示:”由于俄国保证,中共讨价还价的地位和企图获得军事支持的基础无疑地大受削弱。”②上述事实和 1945 年中苏条约的谈判经过,清楚地表明:斯大林当时的对

华政策,有两个重大问题。

第一,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是根据苏联本身利益的需要,是从苏联的战略要求出发,而不惜牺牲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采取了只援助国民党蒋介石而拒绝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方针。1944 年 11 月, 在纪念十月革命 27 周年的讲话中,斯大林阐明了苏联对外政策的基础。他说:

“苏英美联盟的基础不是一些偶然的和暂时的动机,而是非常重大的和长远的利益。”

在战后,苏联迫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1945 年以后,斯大林先后提出向美国借款 60 亿美元,来恢复自己的经济,因而需要在政治上同美国合作, 以保持苏美各自在远东和中国的势力范围,巩固与发展各自的利益。为此; 尽管看到蒋介石国民党在准备发动内战,在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刀, 斯大林还保证“尽全力促进由蒋主席领导的中国统一”.甚至诬蔑中国共产党“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那还是相当成问题的”。为了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纳人苏联对外政策的轨道,尽管蒋介石正在发动内战,斯大林还于 1945

年 11 月和 1946 年 5 月两次邀请蒋介石访问苏联;蒋介石害怕引起美国不满, 两次都没有接受邀请。同时,他还建议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服从蒋介石的统一领导。因此、毛泽东说:“中国是违反斯大林的意志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①

第二,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最艰苦的年代,斯大林和苏共中央却违反列宁主义的原则,进行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活动,甚至发展到伙同帝国主义——先是同德国和日本,尔后是同美国和英国——进行瓜分中国势力范围的活动。在 1945 年 2 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提出了俄方使用中东铁路问题、外蒙古“之现状应予维持”等等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要求。在1945 年 6 月 30 日至 8 月 14 日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中,斯大林更是处心积虑地运用种种手段,软硬兼施,要把中国新疆和东北这一广大地区的领土主权置于苏联的控制之下。果然,在懦弱无能的蒋介石国民党代表的面前,斯大林的意图实现了。斯大林对此欢欣鼓舞。1945 年 9 月 3 日,斯大林在公开发表的演说中讲:

“俄国军队 1904 年在俄日战争中的失败在我国人民的意识中留下了沉痛的回忆。这是我国的奇耻大辱。我国人民相信并期待着有朝一日粉碎日本, 洗刷掉这一奇耻大辱。我们老一代等这一天等了四十年,而这一天终于来到

① 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第 990 页。

② 《党史资料丛刊》1983 年第 2 辑第 152 页。

① 《党史资料丛刊》1983 年第 2 辑第 152 页。

了。”①

斯大林的上述言行,是与列宁主义背道而驰的。列宁认为:1904 年的臼俄战争是两个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是一场“罪恶而可耻的战争”。②列宁曾经严厉地谴责过俄国沙皇的帝国主义掠夺与并吞中国领土——其中包括“侵占了旅顺口”、”侵占满洲”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违反了他自己 1937 年前后

指导编纂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对 1904 年日俄战争所采取的原则立场。该书写道:

“1900 年,沙皇军队伙同日德英法等国军队用空前残暴的手段镇压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起义。在此以前,沙皇政府已强迫中国把远东半岛连同旅顺口要塞割让给俄国,俄国取得了在中国领土上修筑铁路的权利。俄国在北满修筑了中东铁路,并调兵守卫该路。北满被沙俄用武力占领了。沙皇政府的势力已伸展到朝鲜。俄国资产阶级拟定了在满洲成立‘黄俄罗斯’的计划。

“沙皇政府在远东方面进行侵略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个强盗日本;日本当时已迅速地变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也企图侵略亚洲大陆,首先是从中国下手。日本也如沙俄一样力图把朝鲜和满洲据为己有。⋯⋯日俄战争逼近了。⋯⋯日本不待沙皇政府宣战先开始了战争。”

“人民群众不要这场战争,并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俄国的害处。”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认为,“沙皇政府在这场掠夺战争中失败有好处,因为它会削弱沙皇制度,加强革命力量。”①

同时还应指出:斯大林 1945 年夏秋的对华言行,也违反了苏联政府 1919

年和 1920 年先后两次宣布的对华声明的原则精神。1919 年 7 月 25 日,《苏俄致中国国民及南北政府宣言》中宣布:

“劳农政府且已向中国政府建议开始谈判,进行废止 1896 年之条约,

1901 年之北京条约及 1905 年至 1916 年问与日本所订之一切和约,将俄皇政府自行掠取或与日本及联盟共同侵夺者,概行交还中国国民。”

1920 年 9 月 27 日,《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中又重申: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宣言所有俄国各前政府与中国所缔结之条约皆属无效,放弃侵占所得之中国领土及中国境内之俄国租界, 井将俄皇政府及俄国资产阶级掠自中国者,皆无报酬地永久归还中国。

列宁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领土扩张政策。列宁说:没有什么比对待民族不公平更能阻挠无产阶级团结的发展和巩固的了。他明确指出,⋯⋯对被压迫民族采取帝国主义的态度,都会完全违背自己的原则,完全违背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立场。列宁特别指出:如果在东方人民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夜, 在他们开始觉悟的时候,由于苏联对各民族关系的问题“采取即使是微小的粗暴态度和不公平态度而损害了自己在东方的威信“那就是不可饶恕的机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