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这次来是要完成某项事情的,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的, 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斯大林困惑不解。
会谈的气氛友好而热烈。
斯大林取下了叼在嘴上的烟斗,笑问毛泽东:“毛泽东先生,我们这次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和愿望?”
这是两个正常而简单的问题,一般的访问者也不难作出明确的回答。然而,毛泽东向四面看看,答出的话令人捉摸不定。他说:“这次来是要完成某项事情的,应该搞出个什么东西的,它必须是既好看,又好吃!”
中苏两党、两国首脑商谈的事情,应该搞出个什么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实在令人费解,苏方翻译为难了,觉得如果直译出来,苏联人肯定不会明白,急得脸都红了。见此情景,师哲忙解释说:“好看就是形式好看,冠冕堂皇;好吃就是说内容有味,实实在在。”
苏联人听得目瞪口呆,仍然不能理解毛泽东说的是什么。贝利亚竟然笑出了声来。
斯大林没有笑。他深恩片刻,又婉转地继续询问。毛泽东说他打算邀周恩来来莫斯科一趟。斯大林还是弄不明白毛泽东的意图,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请周恩来来干什么?”
毛泽东没有再作回答。
会谈中的这个小插曲,是历史和性格形成的。斯大林的愿望是:不管中苏签订什么条约和协定,都应由两国的领袖来签署。由他代表两亿人民的苏联和由毛泽东代表五亿人民的中国来签署。至于签署什么样的条约和协定, 一向居高临下、直言不讳的斯大林,这次也不愿意先提出来,以避免再有“强加于人”之嫌;因为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所以面对不卑不亢、雍容自如、谈笑风生的毛泽东,表现得尤其谨慎小心、礼贤下士。然而,毛泽东却不大了解斯大林的愿望,或者根本就不愿意由自己出面谈判、亲自签约, 他准备把这些事情交由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去办。所以,尽管斯大林一再询问,他却机智地兜着圈子,不愿做更明确的回答。
尽管毛泽东和斯大林的首次会面,留下了重大的悬念,但是,会见的气氛是友好的,平等的,所以,双方都感到愉快和满意。
就这样,毛泽东在莫斯科度过了第一天。他觉得这是个紧张、愉快而有意义的日子,特别是斯大林那热情、好客、谦虚、谨慎、尊重中国人、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不时露出愉快的微笑。
然而,在苏联生活工作过十多年、精通俄语和汉语的翻译家师哲,心里却很不平静。他的脑海里老翻腾这样一个问题:在会晤中,斯大林为什么多次称毛泽东为“先生”呢?毛泽东称斯大林为“同志”,而斯大林为什么称毛泽东为“先生”呢?师哲知道:按照苏联共产党人的惯例,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在相互交往中都互称同志,表示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而对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朋友,才尊称为“先生”。斯大林一向措辞考究,这是一时口误吗?不,师哲清楚地记得,斯大林和刘少奇会谈时,一直称刘少奇为“同志”,从未称过“先生”。更何况苏联在为毛泽东安排座位时和发表的公报上,也都称毛泽东为“先生”。这是何故?师哲百思不得其解。他想在适当的场合,问一问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