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译东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 他贬到地下九千丈⋯⋯”
① 《新华月报》1953 年第 3 期。
② 《新华月报》1953 年第 3 期。
① 《新华月报》1953 年第 3 期。
② 《新华月报》1953 年第 3 期。
③ 《新华月报》1953 年第 4 期。
斯大林逝世后,苏共中央、苏联政府给予他本人高度评价,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工人党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政府都给予他本人高度的评价。到这时, 斯大林的事情好像已经结束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突然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个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政治事件: 万众瞩目,举世震惊,毛泽东也感到十分突然。
那是 1956 年 2 月,苏共第二十大召开了。会上,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作了述职报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亚·布尔加宁作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当大会公布的日程临近结束时,会议突然宣布:大会将要延长,大会代表离开莫斯科的日期将要推迟,赫鲁晓夫要作第二次报告。
代表们惊奇地等待着。
会议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赫鲁晓夫决心要在大会上宣读他早已准备好的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报告,但是,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伏罗希洛夫等著名领导人坚决反对。双方争执不下,事情闹僵了。
赫鲁晓夫有个怪脾气:他的主意不能反对。他的主意越是遭到多数人起劲地反对,他的主意越固执,信念越坚定,他为他的主意辩护的理由就越充足,态度越粗暴、越蛮横,有时甚至不惜捶胸跺脚拍桌子。他认为,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的错误是十分严重的。如果对于谴责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如果不深究“大清洗”运动的细节,那就意味着欺骗全党。赫鲁晓夫反复阐述了这种观点,并建议由莫洛托夫宣读《秘密报告》。
莫洛托夫摇摇头,坚决拒绝干这种事。
马林科关心平气和地劝赫鲁晓夫不要于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说这可能给共产主义事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赫鲁晓夫不听劝告,在一次大会休息时,趁主席团委员们聚集在一个专门的休息室里边喝饮料边讨论会务事宜,赫鲁晓夫说:
“同志们,我们对波斯别洛夫同志的发现准备怎么办?对所有被捕和被清洗的人们我们准备怎么办?大会即将闭幕,我们大家又快要分散了,对斯大林时期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说过一句话。现在我们已知道,在镇压期间受到迫害的人们都是无罪的。我们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他们不是阶级敌人, 他们是一些忠实的男女同志,他们忠于党,忠于十月革命,忠于列宁主义事业,一心为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努力。我们再也不能让人家继续流放或关在集中营里了。我们应该想个办法让他们回来。”
话一落地,立刻遭到暴风雨般的激烈反对。特别是伏罗希洛夫立刻大声吼道:
“你怎么了?你怎么能这样说话?你以为能在代表大会上把全部东西一摊就可以脱身了吗?你可曾想过,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威信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你不可能把你的讲话保守秘密。消息会泄露出去,说斯大林领导下发生了什么,于是手指就要直接指向我们。对斯大林领导下我们这些人自己充当的角色,我们又将能说些什么呢?”
卡岗诺维奇立刻附和,用高昂的调子,激烈反对赫鲁晓夫的主张。
赫鲁晓夫硬着头皮,沉着应战。他说:“同志们,我请你们再从另一个
方面想一想,我们是在主持斯大林死后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因此,我们有责任向代表们坦率说明有关年代里党领导的一切行动。”“同志们,我请求你们支持我。代表大会将近结束,代表们即将散去。”“我们手头有波斯别洛夫的调查材料,我们知道一切。我们知道党内有过高压统治和专横统治, 我们必须把我们知道的事情告诉代表大会。”
主席团委员们的“反应再一次像暴风雨般的激烈”。
莫洛托夫等人都坚决反对。他们质问赫鲁晓夫:“你可知道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赫鲁晓夫是不管党的后果的。他说必要时“我自己准备作这样一个发言, 说明我对那些逮捕和处决的看法”。后来,赫鲁晓夫果然不顾多数人的反对, 作了“秘密报告”。
此时,代表大会已经选举出了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并已选举赫鲁晓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即将提名主席团的短暂间隙, 赫鲁晓夫抓住对他的权力尚无限制的有利时机,采取了决定性的行动。”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基本材料,全部是由波斯别洛夫起草的。波斯别洛夫原名菲格尔逊,生于 1898 年,曾在党中央的理论杂志《布尔什维克》工作过。1940 年至 1949 年期间曾任《真理报》编辑,参加《斯大林传略》一书的编写工作。该书是斯大林个人崇拜的代表作,此时他向赫鲁晓夫提供了有关斯大林在审订该书中亲笔自我颂扬的鲜为人知的材料。1949—1952 年间,他曾任联共(布)中央附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院院长。赫鲁晓夫上台后,他追随其后,调查收集材料,炮制了这颗政治原子弹。
看到这里,人们必然要问:赫鲁晓夫为什么不顾联共中央主席团多数委员的激烈反对,不顾此学会给苏联党和国家及国际共运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而处心积虑、迫不及待地非要在已经宣布闭幕的“二十大”上宣读《秘密报告》不可?他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千方百计地全盘否定斯大林?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简要地回顾一下赫鲁晓夫的历史及其和斯大林的关系。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 年 4 月 17 日,生于乌克兰库
尔斯克省卡利诺卡村。他 15 岁起先后进入煤矿、焦化厂和机械厂当学徒和钳工,参加工人罢工。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赫鲁晓夫参加了顿涅茨流域赤卫队第一团。1918 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俄共(布)党员;参加红军,在国内战争中任营政治委员。战争结束后转业回家,到顿巴斯的一个区任区委书记。1923 年被保送入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因反对“右倾分子”斗争积极,被任命为党委书记。1925 年参加联共(布)第 14 次全国代表大会,初次见到斯大林。1927 年,出席联共(布) 第 15 次全国代表大会,积极追随和热情宣传卡冈诺维奇,坚决站在斯大林一边,反对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等的“新反对派”。斗争取得胜利,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1928 年,卡冈诺维奇调入联共(布)中央任书记处书记。乌克兰党中央新任的第一书记科西奥尔到任,赫鲁晓夫拍马逢迎。科西奥尔挑选赫鲁晓夫任基辅州党委组织部长。次年,在卡冈诺维奇的关照下,赫鲁晓夫进入苏联“高于摇篮”——莫斯科工业学院学习。在此结识了斯大林的夫人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从而得到了“一张幸运的彩票”。后来,赫鲁晓夫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我你她娜佳。”“直到我成了莫斯科市委书记,开始
经常到斯大林家里去吃饭时,我才意识到,娜佳把我在工业学院里为维护总路线而斗争的情况告诉斯大林所达到的详细程度。有时斯大林会提醒我一些连我自己也忘记了的事件。”①
历史经验证明:阴谋家和投机家是最善于投机钻营、拍马逢迎的。先投其所好,取得信任,然后背后一刀,把你置于死地;再踩着你的脑袋向上爬
——是他们的基本战略。斯大林的警惕性很高,甚至因多疑而错杀了许多人; 但由于缺乏经验,没有防住通过亲属这个“后门”,进入身边,长期伪装, 骗取信任的阴谋家。因此,后来,赫鲁晓夫得意忘形地回忆道:
“娜佳的汇报有助于斯大林决定对我的态度。我把它叫做我的彩票。当斯大林通过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观察我的活动时,我抽得了一张幸运的彩票。由于她,斯大林才信任我的。在往后的岁月里,他有时攻击、侮辱我, 有时对我作出租鲁的评语;但他总是讲过就算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他都是喜欢我的。”②
“起初我以为我在莫斯科党内的提升,是应该感谢卡冈诺维奇的,但我很快就发现,我的提升出于斯大林本人的成分比卡冈诺维奇更多。显然,斯大林一直在通过他的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注意着我。她在斯大林面前为我唱赞美诗,于是斯大林就叫卡冈诺维奇帮我的忙。”③
1930 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莫斯科工业学院党委书记。次年被选为莫斯科市鲍曼区党委书记,后又提升为莫斯科最大的红色普列斯尼亚区党委书记, 因在工业领域首倡“斯大林接力赛”,受到斯大林的特别注目和党中央的格外重视。
1932 年斯大林妻子娜佳开枪自杀,引起诸多猜测。赫鲁晓夫被提升为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成为该市党委第一书记卡冈诺维奇的得力助手。次年, 他与卡冈诺维奇一起带头称斯大林为“我们的导师和领导人”,并第一个称斯大林为“天才的领袖”。1934 年,联共(布)第 17 大召开,他是大会发言中唯一的一个称颂斯大林为“天才的领袖”之人,被选为中央委员,时年40 岁。所以追根溯源,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的发明权,还属于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尝到了歌颂斯大林和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的“甜头”,于是, 把这当作升官发财的“法宝”和向上爬的“阶梯”,“歌颂”的调门越来越高,”崇拜”的程度愈来愈强,以致使斯大林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禁不住堕入“迷魂阵”,时不时昏昏然起来。后来,赫鲁晓夫竟然称颂斯大林为“人民的慈父”,“生身的父亲”。1935 年 2 月 1 日,联共(布)中央
全会决定修改 1924 年苏联宪法,成立了由 31 人组成的宪法起草委贝会,斯
大林任主席,布哈林、拉狄克等人也参加委员会的工作。在 1936 年 11 月的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作了题为《论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这部宪法的最后文本。赫鲁晓夫也趁此歌颂斯大林,搞个人崇拜。在大会讨论期间,赫鲁晓夫坚决主张把行将通过的新宪法称为“斯大林宪法”。他说:“这部宪法从头到尾都是斯大林同志起草的。”①据历史档案记载:“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文件有力地说明,苏联宪法草案是由一批(党和政
①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1988 年 2 月版第 73 页。
②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1988 年 2 月版第 74 页。
③ 《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 1988 年 2 月版第 75 页。
① 《真理报》1936 年 11 月 30 日。
府)领导人员集体草拟的。”②
在大清洗的日子里,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浪高一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颂扬风就高过一丈。1936 年 8 月,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 16 人被处死刑的前两天,赫鲁晓夫一方面指示有关部门准备声讨“人民的敌人”的大型集会;另一方面,又组织党的积极分子上书斯大林,坚决支持处决“人民的敌人”。他在群众大会上演说道:
“是您,斯大林同志,在全世界高举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向前挺进,我们向您保证:更紧密地把党和非党的布尔什维克团结在斯大林主义的中央委员会和伟大的斯大林周围。”①
请注意,在这里,他又提出了“斯大林主义”!这表明,是赫鲁晓夫第一次把斯大林提到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同的高度上。据美国专家拉扎尔·皮斯特腊克考证,赫兽晓夫的阿谀奉承是空前的,早于联共(布)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 1934 年 1 月的一篇社论中,只是把“天才的领袖”、“列宁主义”这样的字眼用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于斯大林只是说, “无产阶级已经为他们找到一位最称职的继承人——伟大的斯大林,革命思想和革命行动的巨人。”该文还称斯大林为“党的领袖、国际革命坚韧不拔的指导者,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设计师”。但是《真理报》并没有把斯大林称为“天才的领袖”,更没有提出“斯大林主义”。②
过了不久,赫鲁晓夫把“斯大林主义”吹得更响了。他说: “我们的宪法就是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我们毫不怀疑,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斯大林主义终将征服全球⋯⋯我们通过我们的宪法,我们庆祝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胜利。”①
显然,这种过分“冒调”的吹捧,导出了严重的错误,可能也引起了斯大林的不安。后来,《乌克兰共产党人》杂志在驳斥帝国主义宣传机关的臆造时,曾严肃地指出:
“作为一种学说或社会制度,从来不存在什么‘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主义’是帝国主义宣传机关所发明的,目的是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用来修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②读史至此,禁不住令人拍案惊叹:历史居然如此相似!四十年后,在中
国,大阴谋家林彪对毛泽东几乎采用了同样的手法——说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到了“顶峰”,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毛泽东闻讯,引起警觉,批判了林彪的“顶峰论”, 说“什么一句顶一万句,我的话他根本不听”,“一句连一句也不顶”!暂时刹住了林彪的”吹捧风”。在苏联那“大清洗”加”大吹捧”的日子里, 赫鲁晓夫的“冒调吹捧”,若没有斯大林的授意反对和驳斥,是没有人敢出来反对或驳斥的,更没有人敢把赫鲁晓夫——时任莫斯科市委和州委第一书记、斯大林的红人创造的“斯大林主义”,斥之为“帝国主义宣传机关所发明的”。如果没有斯大林的授意或支持,即使有人敢出面反对,也必然会成
① 《真理报》1936 年 8 月 23 日。
② 《真理报》1934 年 1 月 26 日。
① 《真理报》1936 年 11 月 30 日。
② 《大策略家——赫鲁晓夫发迹史》第 163 页。
为当时“大清洗”和“大屠杀”的对象。然而没有。这使人不能不对赫鲁晓夫说斯大林从来不制止颂扬他,为了“抬高自己的威望”,“采取了一切可以想到的方式”,产生质疑。
1937 年 1 月 23 日至 30 日,莫斯科公开审讯“托洛茨基平行总部”案件,
以“背叛祖国”等罪名,将皮达可夫等 13 人判处死刑,拉狄克等 4 人处以十年监禁,推动了第二次肃反扩大化的恶浪。对此,赫鲁晓夫呼风唤雨,推波助澜,起了非常重要的宣传、组织作用。1 月 30 日,他亲自组织了 20 万人在红场举行大会,支持对皮达可夫等托洛茨基分子的判决,声讨被告的“罪行”。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重要演说,并通过广播、报纸,传往全国。赫鲁晓夫说:
“这些凶手瞄准了我们党的心脏和大脑。他们攻击斯大林同志就是攻击我们全体,攻击工人阶级,攻击劳动人民!他们攻击斯大林同志就是攻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
“他们攻击斯大林同志,也就是攻击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因为斯大林就是希望,就是期待,就是全体人民进步的灯塔。斯大林是我们的旗帜,斯大林是我们的意志,斯大林是我们的胜利。”①
这时候,赫鲁晓夫已经把歌颂斯大林和声讨“受到迫害的人们”紧密地结合起来,用“忠实的男女同志”的头颅,铺垫他向上爬的阶梯。斯大林的肃反扩大化,成了赫鲁晓夫之流晋升、腾飞、飞黄腾达的翅膀。
1938 年 3 月 2 日至 13 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对“右派和托派反苏联盟”案件进行审理。这是肃反运动中的第三次公开审讯。主要被告是布哈林、李可夫和克列斯廷斯基等 21 名过去的苏联领导人。布哈林是党的杰出理论家,是“斯大林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时任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主编。列宁曾称他为“党的宠儿”,但也说他形同软蜡,政治上不稳定。布哈林对于罗织的罪名大声怒斥,但无济于事。他和李可夫等 19 人被处以死刑。
赫鲁晓夫对布哈林、李可夫等人比较了解,也曾作过不少的赞颂,然而此时,他却翻脸不认人,在一系列的会议上,从十多人的领导人员会议到十万人以上的群众大会上,都反复强调:肃清“人民的敌人”——卑鄙的托洛茨基分子、季诺维也夫分子、布哈林分子、李可夫分子——这些法西斯走狗、祖国的叛徒,都是“人民的慈父”——斯大林同志的英明、洞察力和无穷无尽精力的伟大胜利。一次,在莫斯科斯大林选区 8 万人的群众大会上,赫鲁晓夫说:我们的敌人还没有被彻底粉碎,他们还隐在黑暗的角落和巢穴里。因此,他号召要坚定地、无情地粉碎工人阶级的敌人——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以及其他垃圾,其他坏蛋。①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表明莫斯科人对列宁——斯大林的党,对伟大的斯大林衷心的热爱。
赫鲁晓夫的阴谋得逞了。1938 年初,斯大林提议由赫鲁晓夫担任乌克兰共和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原来,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科西奥尔和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丘巴尔,都曾是赫鲁晓夫的老领导。他们对赫鲁晓夫成长、晋升都曾有过贡献,也曾受到赫鲁晓夫的敬重。但到此时,赫鲁晓夫一朝权在手,翻脸不认人,指责他们在肃反问题上有“温情主义”,对敌斗争不力。1939 年 2 月,科西奥尔和丘巴尔先后被处死。对此,斯大林当然负有
① 《真理报》1937 年 1 月 31 日。
① 《真理报》1938 年 7 月 25 日。
领导责任;然而,时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并给斯大林提供重要情况的赫鲁晓夫,不能说与己无关。不仅如此,赫鲁晓夫到乌克兰后的半年内,还把科西奥尔和丘巴尔留下的并经大清洗幸存下来的 83 人,推进了大恐怖浪潮的深渊,其中有不少人都是赫鲁晓夫过去的同事、朋友。1938 年 5 月,赫鲁晓夫公开宣布:
“许多坏蛋、变节者和叛徒钻进了基辅的党组织。他们是外国的间谍。我们必须记住这一点,以便动员起来,更加团结一致;以便我们有力地打击工人阶级的敌人,打击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民族主义分子。我们必须铲除一切垃圾,好让社会主义在我们的土地上繁荣昌盛起来。”①
赫鲁晓夫的两面手法着实厉害:一方面,对斯大林和上司吹捧、歌颂, 搞个人崇拜,为他的向上爬找“提携人”;另一方面,利用肃反扩大化,大搞清洗、镇压和恐怖活动,把一切可能妨碍他“晋升”的人,包括他过去的领导、同事、朋友,都戴上“外国间谍”、”法西斯特务”、”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等帽子,“统统抓起来,加以消灭”,使一般人不敢对他冒犯。所以,他向上爬的速度特别快。1938 年,他经斯大林提议,任乌克兰共和国中央第一书记,兼任基辅州和基辅市委第一书记。不久,又被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苏联党政 10 位主要领导人之一。1949 年 12 月,赫鲁晓夫被调回莫斯科,任莫斯科市和州的第一书记,兼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1952 年在联共(布) 19 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被选入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
为苏共 5 位主要领导人之一。
斯大林没有指定接班人。他逝世后,马林科夫虽被任命为党中央书记、部长会议主席,但他在政治上相当软弱。缺乏战略决策能力。赫鲁晓夫和贝利亚窥测方向,伺机夺权。贝利亚企图通过内务部、克格勃来驾驭马林科夫, 经过军事政变的方式统掌苏联大权;赫鲁晓夫则用软办法,利用自己在党内的影响,通过重新恢复党的权威来掌权。他上下串连,多方活动,取得了马林科夫等人的支持,又征得了朱可夫等将帅的鼎力相助,苏共中央主席团一举粉碎了贝利亚集团,当场逮捕并处决了贝利亚。1953 年 9 月,赫鲁晓夫取得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