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答应由苏联派空军支持、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但 后来,他动摇了。

事情紧急而机密。周恩来只带了师哲和他的机要秘书康一民,10 月 8 日从北京出发,飞抵莫斯科。林彪当时正在莫斯科养病,次日即同周恩来一起乘机飞抵黑海边的阿布哈兹区,又到阿德列尔斯大林的休养所。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其他委员都等候在那里。

午后开始会谈。中方是周恩来、林彪,师哲任翻译;苏方是斯大林为首的政治局委员。

斯大林首先介绍了朝鲜前线的情况,指出目前朝鲜已受到极大的挫伤, 朝鲜战场的严峻形势,对我们都是很不利的。

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说:中国对一般情况是了解的。但主要是考虑和研究了国内实际情况及主观因素,认为以不出兵为宜。原因是中国由于长期战争,

① 师哲:《在战争的背后》,《军事史林》1992 年第 3 期。

②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58 页。

连年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果现在又卷入战争,不仅人民的困苦生活无法改善,而且国家的经济恢复工作也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要担负战争消耗的重担,实在困难,况且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接济,无不困难重重。并且这场战争如果僵持不下,还可能牵涉到各兄弟国家。因而认为不出兵为好。

斯大林听了以后说,按目前情况,美军已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北部。朝鲜如果没有后援,至多只能维持一个礼拜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进行无望的抵抗,最终会被敌人消灭掉,就不如早点主动撤退。斯大林见周恩来不讲话,笑了笑又说:无论是自己撤退,还是被敌人消灭掉,这都意味着让敌人占领整个朝鲜,美军和伪军将陈兵鸭绿江、图们江(朝苏边界)。估计那时我们,特别是中国的东北恐怕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中国内地情况自然不同一些,但东北的经济恢复工作恐怕谈不上了。他们那时怎样都可以进行骚扰,从空中、陆地、海上随时都可来。

再者,如果朝鲜同志支持不下去,眼看着他们白白牺牲,那就不如马上告诉他们作有组织、有计划的撤退,并答应他们把主要力量、武器、物资和部分工作人员撤到中国东北,而把老弱病残、伤员大部分撤到苏联境内。之所以要把有生力量撤到东北,是为了以后便于重新进入朝鲜。从中国东北要比从苏联进入朝鲜容易得多。总之,我们两家都得承担起这个重担。建议把我们商谈的这个情况,即撤退的意见,立即电告金日成,不能拖延时间。

这时,林彪插话说:不必撤走有生力量,而应让他们留在朝鲜境内。那里多山、有森林,他们可以进入山沟森林,进行长期游击战争,而且可以转战于朝鲜南北各地,以待时机。

斯大林对这个建议不感兴趣,回答说:恐怕敌人不会允许游击队存在下去,而会很炔把它消灭掉的。既然不打算出兵,我们就得具体地筹划,如何安置朝鲜同志和他们的武装人员,保存实力和有生力量、以待时机。

斯大林随后又提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设想,他说:鉴于我们(苏联)早已声明过,我们的军队已全部撤出朝鲜了,现在我们再出兵朝鲜去有困难, 因为这等于我们同美国直接交战。所以设想,中国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兵力, 我们供应武器装备;在作战时,我们可以出动一定数量的空军作掩护。自然, 也只限于在后方和前沿活动,而不能深入敌后,以免被敌人击落、俘获,这在国际上会造成不良影响。曾经设想装备中国的陆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等)、空军,并设法帮助建立海军(这是要花费很多的钱和时间的)。讲到这里,斯大林又根据出兵的设想,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如装备多少师团,苏联援助多少坦克、大炮、飞机以及装备机械化部队和特种部队等。言外之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剩余的军火很多。

斯大林说:中国设想改装部队,使各兵种规范化、整一化、现代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合理的。但我们的经验是:在战时完成这样的计划,要比平时完成得更炔更好,更有成效。同时,部队因为处在战争中,也可随时发现缺点,随时改进,以臻进一步完善。中方提出的改装部队的意见,交布尔加宁负责同军部和中方同志共同研究处理。现在还是应该把我们商讨的结果和建议立即告诉朝鲜同志,请他们不失时机地早日作好撤退准备。

会谈后,周恩来一行在布尔加宁陪同下飞返莫斯科。到达住处不久,就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电文的第一句是:你们走后,我们继续开会,政治局同志多数人主张出兵。电文分析了形势,制定了兵力部署、调动以及进入战

斗的作战计划与具体战术的计划。看后,周恩来一言未发,深深地陷入沉恩。晚上,周恩来同莫洛托夫会面,首先提到来电的内容,希望把来电转告

斯大林,并商谈了苏联供给坦克和火炮的具体数字。

在此之前,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早在 10 月 8 日就签发了一道电令:

彭高贺、邓洪解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各级领导同志们:①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护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辖 13 兵团及所属之 38 军 39 军 40 军 42 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一师二师八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令出动。

(三)任命彭德杯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

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五)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必须对朝

鲜人民、朝鲜人民军、朝鲜民主政府、朝鲜劳动党(即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爱和尊重,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这是保证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重要的政治基础。

(六)必须深刻地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

目前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于我们有利,于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胜利就是我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一九五○年十月八日 于北京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是和斯大林

商量过的。

斯大林同意毛泽东和中共的决策,并答应苏联派空军支持、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但是,当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于 10 月 8 日正式做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调兵遣将,准备出征的时候,斯大林又犹豫了,动摇了。他突然通知毛泽东和中共,说他们的空军还没准备好, 要暂缓出动。

斯大林说的没有准备好,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斯大林对刚过周岁的新中国能不能战胜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帝国主义有怀疑,害怕把苏联卷入与美国直接对抗的地步,害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强调《金日成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广播演说》的合理性,强调南朝鲜人首先发动进攻,而北朝鲜的军队则是在

① “彭高贺、邓洪解”,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13 兵团司令员邓华,第一副司令员洪学智,参谋长解沛然。

奉命反击。9 月 15 日,美军和所谓“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接着向北推进, 斯大林沮丧地通知北京、金日成将不得不在中国的领土上建立流亡政府。然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政府不肯示弱,准备抗美援朝。

斯大林长期怀疑毛泽东,怀疑中国革命的军队。现在,他觉得中国的军队虽然在国内战争中胜利了,但装备那样差,现代技术少,到底能不能打败美军、心里没有底。而战争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如果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一旦中国军队被打败了,就把苏联给卷进去了,就会有苏联与美军直接对抗的危险,甚至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在紧要关头, 斯大林退下来了,托词说没准备好。

对于斯大林和苏联态度的变化,毛泽东和中共都感到很突然。友好的国与国之间哪有这样的事情,已经达成的协议,怎么能临时改变?然而,事已至此,现实如此,毛泽东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考虑自己的抉择。10 月 12

日 20 时,毛泽东发出了一份电报:

彭高、邓洪韩解:

(一)10 月 9 日命令暂停执行,13 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毛泽东10 月 12 日 20 时毛泽东毅然作出了历史性决策,不管有没有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