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诞生十天后,毛泽东就电谢斯大林: “感谢你欢迎我到莫斯科去。”

毛泽东深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开天辟地的革命伟业。它不仅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扫除近百年来的民族屈辱、陈规陋习;而且打破了世界的格局,惹恼了帝国主义列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些一直想鲸吞蚕食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们不但不会承认它,而且会千方百计地破坏它,推翻它;那些受侵略受压迫的弱小国家,虽抱着同情,有心支持,但无能为力;而苏联的斯大林对自己又有怀疑⋯⋯所以毛泽东说,我们建国以后,如果外国三天不承认,就有问题了。

仅仅过了两个多小时,就从苏联首都莫斯科拍来了世界上第一份外交贺电: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师哲把这份热情的贺电译出来,亲自送给了毛泽东。

紧接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拍来贺电,纷纷正式承认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红色电波把毛泽东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传遍世界的时候,许多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冷眼旁观,蒋介石更试图依靠美国来孤立新中国。苏联的首先承认,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与声援。打破了美国和国际敌对势力的孤立图谋,使一个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的红色政权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毛泽东高兴地笑了。

他回到住处,已是晚上 11 时许。尽管他劳累了一天,但仍精神饱满,毫不疲倦。他顺手取来一本关于斯大林的书,打开封面,便看到斯大林那庄重而神秘的半身照片,端详起来。

斯大林的形象,是那样庄严而深沉,嘴边的胡子好像掩盖着无数的秘密。淡淡的笑容,似乎又表示出深厚的友谊。

毛泽东没有见过斯大林,他只是在书本上、电文中和别人的传言中,听到过斯大林的心声;而现在,在新中国正式诞生亟须得到国际承认的关头,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首先伸出了友谊之手;同志之手,使他倍感温暖,倍感亲切,也倍受鼓舞,大大地增加了他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他记得很清楚,在三个月之前,在决定新中国前途、命运的时刻,1949 年 6 月 30 日,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经作出过明确的判断: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1

毛泽东知道,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友谊的援助,要学前人的经验。而在这方面,苏联的经验是可资借鉴的。因此,他明确指出: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而且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写道:“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②

想到这里,毛泽东立刻拿起电话耳机,打电话把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请到自己的住处,商谈着手准备出访苏联、亲自会晤斯大林的问题。

“恩来同志,我看现在我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了。”英俊潇洒的周恩来,轻轻地点了点头:“是啊,今年是斯大林同志 70 寿辰的生日,苏联准备

庆贺。记得他 60 寿辰的时候,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吗?”

毛泽东感慨他说:“是啊,一晃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呀!”“今年 12 月

21 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同志祝寿。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合适。”

毛泽东笑着说:“我可是只管去祝寿喔!有关中苏双方的会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情,还得靠你这位政务院总理了。”

周恩来知道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因为过分劳累,体力不支,需要休息, 就说:“主席可以先在苏联休息一段时间,好好休息,恢复恢复: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我到苏联后按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好哇!”毛泽东点点头,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叮咛周恩来组织人作访苏的准备工作,并要和苏联方面及时联系。

新中国成立,打破了旧的世界格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 破天荒地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剥削与奴役,使帝国主义者气急败坏,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内外串连,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要孤立新中国。封锁新中国, 不择手段地要把这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搞垮。

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不但准备自己于年底访苏,与斯大林会晤,

1 ①《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475 页。

② 《毛译东选集》第 4 卷第 1481 页。

而且在 10 月 20 日,又致电斯大林,介绍王稼祥出任驻苏大使,同时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资格接洽两党事务。这样。中苏两党、两国的联系渠道完全打通, 可以不失时机地开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严重斗争。

秘密的电波,把毛泽东的意思带到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性格多疑的斯大林,看着毛泽东那热情友好的电文,禁不住内心愧疚, 左右为难。他轻轻地把电文放在桌面上,取出他那特制的烟斗,装烟、点火, 抽起烟来。

一团团的白烟,从斯大林的嘴里出来,袅袅上升,变化出各种形态。

斯大林望着那变化无穷的烟气,已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他觉得中国—

—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简直似个神秘难测、变化无常的奇特世界;中国革命,又像个勇猛豪强、力大无比的雄狮,令人难以驾驭!为了中国革命,他不惜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花费过多少心血啊!然而,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几次,甚至是事与愿违,妨碍了中国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斯大林一直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因为蒋介石不仅掌握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而且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斯大林记得很清楚,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初期, 他还看不起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他对美国代表霍普金斯说过,中国,包括共产党在内,在目前还没有一个能统治全国的领导人,由于苏联不愿与一个分裂的中国谈判,斯大林准备支持蒋介石总统及其政府。①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曾向美国总统作出过保证。这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极其机密的备忘录——《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的说明》中记载着:“一,斯大林全力促进由蒋主席领导的中国统一。二,战争结束后,中国应由蒋主席继续领导。”②当蒋介石发动内战、挥起屠刀、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奋起抵抗的时候,他曾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过电报,要他们不要抗争,说如果打内战, “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

坚强勇敢的毛泽东,顶着国内国外的巨大压力,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同蒋介石国民党进行艰苦的较量。现在,中国形势的发展,和斯大林当初预计的相反,貌似强大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 被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打垮了。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以新中国国家元首和中国人民领袖的资格,要到苏联来,要和斯大林会晤,这必然会使斯大林感到尴尬、难堪。所幸的是, 在中国解放战争中,他见蒋介石和美国打得火热,把大量的美军引入中国; 而毛泽东则领导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很快地在东北扛开了局面。于是,斯大林下决心调整决策:由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开始转向支持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斯大林的沉恩。马林科夫进来,询问如何给毛泽东复电。斯大林拿起毛泽东发来的电报,看了又看,觉得无论措辞和语言,都是正确而得体的,便吩咐马林科夫给毛泽东复电:欢迎毛泽东到莫斯科来。 1949 年 11 月 12 日,毛泽东又电谢斯大林:“感谢你欢迎我到莫斯科去。”

于是,对于毛泽东赴苏会晤斯大林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抓得更紧了。

① 梁敬 :《1945 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

② 《蒋总统秘录》第 1 册第 41 一 42 页。

12 月 6 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洁白的雪花,把京城打扮得玉砌银装, 分外妖娆,阳光一照,大地生辉。北京车站,红旗飞舞,人流涌动。一列专车,整装待发。

毛泽东来了。他穿着一身银灰色的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 从小车上下来,神采奕奕地走向欢送的人群,微笑着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告别。

毛泽东访苏,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出国访问,非同一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乎全都前往车站送行。毛泽东同周恩来握手时, 风趣地对这位外交能手说:“一言为定,我在莫斯科等你!”

周恩来轻轻地摇动着毛泽东的手,爽朗地笑着,说:”请主席放心!只等你一声令下,我们随即出发!”

告别了送行的人,毛泽东登上了专列,站在车门口向大家挥手致意。列车长鸣一声,徐徐驶出站台,奔向遥远的北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毛泽东访苏的决定是: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祝寿之后,就在苏联休息和参观;有关中苏两党两国间条约、协定的谈判,则由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随后去办。因此,毛泽东的随行人员并不多、只有陈伯达、叶子龙、汪东兴、欧阳钦和师哲等几个人。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和苏方负责中长铁路恢复工作的柯瓦廖夫也同行。此外,罗瑞卿、李克农、毛岸英负责送行。列车朝东北方向飞快地奔驰。毛泽东在车厢里读书看报。不料,专列经

过天津时,发现铁路上有一颗手榴弹。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后果难料。专列上顿时紧张起来,罗瑞卿忙检查保卫措施,并亲自下车去调查处理这桩事件。

坐在车上的毛泽东却见险不惊,泰然自若地继续读书。听了手榴弹事件的报告后,他只淡淡地一笑,就去向随行人员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了。谈到开心处,还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主席的镇定自若,深深地感染了车上的人。专列上的紧张气氛,很快地缓和下来了。

夜幕像一张无际的黑纱,悄悄地罩住了大地。毛泽东的专列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束,撕开了夜幕,飞速向前。车厢里,毛泽东手持书卷,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读着,读着⋯⋯

12 月 9 日专列到达满洲里,毛泽东一行换乘苏联领导人用的专列。那车厢内设有浴室,还有大夫专为毛泽东配食。到边境迎接毛泽东的有苏联副外长拉夫伦捷夫、赤塔州苏维埃主席乌若夫、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代表及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马特维耶夫。过境后的第一站是奥特波尔,在那里有仪仗队隆重迎接毛泽东。

毛泽东整理了一下衣着,穿好大衣,大步走下车来。这时,站前广场上, 军乐高奏,鼓号齐鸣。一排排穿着新军装的苏联仪仗队,威武雄壮,整队肃立。当毛泽东走来时,“唰——”地一下,仪仗队持枪行礼,向中国人民的领袖致敬。毛泽东注目还礼。检阅仪仗队后,他又与前来欢迎的当地领导人握手问候,稍事停留,又登上了专列启程。

西伯利亚的寒流是著名的,对新来的中国客人也不留情。车顶上、车窗前,挂起了一根根晶莹的冰柱。毛泽东似乎对这出奇的寒冷毫不介意,他有时观观窗外的冬景,有时埋头读书,有时查阅资料。当专列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莫斯科已把电话打到了车站上,询问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如何,途中是否顺利等等。

毛泽东闻讯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告诉苏联同志,我们一切都很好; 谢谢他们的关心。”

列车呼叫着,顶着凛冽的寒风,向前疾驰,把一片片森林,一道道山川甩在了后边。车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时,毛泽东的身体不大舒服,脸色也有些不正常。

工作人员急切地问:“主席,要不要通知苏方一下?”毛泽东摆摆手说: “不用,不用,等车停下后,下去透透空气就好了。”

果然,列车停稳后,毛泽东下车走了走,活动了一阵身体,又恢复了常态。

列车到雅罗夫斯基车站后,专程从莫斯科来迎接毛主席的王稼祥到了。当时他是中国驻苏大使。一上专列,他就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说:“主席啊!可把你盼来了!”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迎上前去,也拉着王稼祥的手说:“稼祥同志,你辛苦了!我这一回来,可少不了你这个苏联问题的专家哟!”

说着,两个人坐下来,亲切地交谈。毛泽东同王稼祥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早在 1935 年春,中国革命处在最困难的关头,毛泽东心急如焚,有劲使不上。在红军长征路上,他和躺在担架上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进行过几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在遵义会议上,王稼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坚定地站在被排挤压制的毛泽东一边,旗帜鲜明地同王明路线作斗争,投下了关键的一票。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周恩来和王稼祥当时也成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上的副手。抗日战争初期,王明从苏联回国,大搞“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反对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又是王稼祥从苏联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指示,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发展。现在,在开往莫斯科的专列上,毛泽东和王稼祥再次相会,抚今忆昔,感慨万端。

毛泽东递给王稼祥一支香烟,自己又划着火柴点上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后说:“时间真快呀!记得斯大林 60 岁生日时,我们还在钻山沟,人家也不大看得起我们。当时,我在延安发表了《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 表示我们的心愿。没想到他 70 岁生日时,我们已经夺得了政权,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吧!”

王稼祥回忆说:“从 1920 年共产国际派魏金斯基来华,帮助中国革命, 到新中国成立,29 年间,苏联同志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不少。”

“是的,是不少。”毛泽东点点头说:“这种帮助和支持,我们过去需要,现在,我们同样需要。”

王稼祥又说:“记得主席在延安发表的庆祝斯大林 60 诞辰的讲话中说, 我们要学习斯大林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方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理论,一个是事业方面,把理论见之于实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完成,而斯大林把它完成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的确,在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之前, 在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前,各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天夭说苏联不行了, 社会主义快完蛋了,但是今天怎么样呢?张伯伦的口被封住了,希特勒完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更强大了,新中国又诞生了。”

“是啊!胜利来之不易,今后的路程更长!”毛泽东说着,放眼窗外。列车长鸣一声,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驰。前面是金色阳光照耀下的银白色

原野,苍莽的森林,起伏的山峦,令人心旷神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