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译东在重庆据理力争,谈笑风生。蒋介石哀叹:“脑筋深受刺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深入虎穴的风险是很大的。

毛泽东亲赴重庆,和那位多年来一直高价悬赏要自己脑袋的蒋介石面谈,自知风险大,便作了充分的准备。当天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作了彻夜长谈,详细而全面地安排了工作,部署了后事。

刘少奇对毛泽东亲赴重庆,也很担心,叮咛毛泽东提高警惕,多多保重。毛泽东笑笑,强调指出:第一,我走之后,八路军要按原定的方针,坚

决行动,不要顾及我的安危。他说:敌人如果敢侵犯、我们就坚决地打。蒋介石的脾气,我摸底,吃硬不吃软。他气势汹汹,往往先试探,你软他就硬, 你硬他就软。只有我们的部队群威虎胆,敢打敢拼,毫不示弱,我在重庆才更安全。第二,要大造和平舆论,抓好宣传,造成声势。我们去重庆和谈, 就表示了我们谋求和平的诚意:剩下的,就要看蒋介石的诚意了,要造成舆论。逼他说话算数,真正走和平的路。

毛泽东笑着说: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前途十分乐观;我就不相信,战争打起来、“中华民恢就有毁灭的危险”!说着、毛泽东态度严肃,语气沉重、表现了对斯大林威胁的强烈反感。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26 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阐明了谈判的方针和策略。

②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第 1130 页。

8 月 28 日,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美国狂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从延安乘飞机到达重庆。在重庆机场,毛泽东发表了来渝《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的谈话,受到了各界人民的欢迎。

当晚,蒋介石在他的林园官邸设宴,欢迎毛泽东。这是自蒋介石 1927 年“四·一二”叛变革命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次会面。事隔十八年,双方感触颇深。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正午会谈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心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1. 月 29 日下午 4 时许,蒋介石亲自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住处拜会。这次会见只有二十分钟,双方宣布了和谈代表团名单。蒋介石委派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为代表。毛泽东委派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此后,双方举行了多次会谈。

蒋介石没料到毛泽东能去重庆,所以对谈判毫无准备,拿不出任何方案。9 月 3 日下午,周恩来、王若飞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即《谈话要点》。

同一天,毛泽东与蒋介石二人单独进行了会谈,对于军队、解放区、政治、国民大会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1. 月 4 日上午,张群、张治中、劭力子去见蒋介石,将中共的《谈话要点》交给蒋。蒋介石见到这个文件,回忆起他昨天与毛泽东的会谈,蒋介石说:“脑筋深受刺激。”因为双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解放区的政权和人民军队的问题上。蒋介石企图在“统一军令、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而毛泽东那镇静自若、坦率有理的论证,使人毫无疑问地相信,必须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在毛泽东那镇静、坦诚、以理服人的谈论面前,蒋介石不得不遮遮掩掩,躲躲闪闪。当天,蒋介石将他自己拟定的《对中共谈判要点》交给他的代表。他把中共的方案, 说成“实无一驳之价值”。他只允许把中共领导的部队整编为十二个师,“乃中央所能允许最高限度”。而他的军队则整编为一百一十四个师。关于“中共方面所提解放区,为事实所绝对行不通者”。毫无道理地加以拒绝,这样, 使谈判陷入了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毛泽东领导中共代表,对国民党方面的顽固态度,逐步地展开了巧妙地反攻。这种反攻,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利用美国给蒋介石施加压力。当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急欲带上国共和谈的”成果”回国述职。毛泽东利用赫尔利急欲求“功”的心理, 表示要回延安。9 月 18 日,周恩来通知美国使馆,毛泽东拟在赫尔利回华盛顿之前返回延安。赫尔利闻讯慌了,立即复函毛泽东,说他愿意推迟行期, 等待国共谈判的结果,并且极力挽留毛泽东在重庆继续谈判。这样,赫尔利就不得不给蒋介石施加某种压力,使谈判达成一些协议。

二、对国民党的无理要求坚决斗争,据理驳斥。如当国民党代表说,中共军队退至黄河以北地区是欲”分疆而治,三分天下有其一”时,王若飞当即严厉指出:”现在我方官兵都极愤慨,汉奸部队都已获得中央委任,中共抗日部队反而不能得到中央之承认。须知中共军队即令不获中央之承认,不获中央之接济,亦能生存发展!”义正词严,而又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驳得国民党代表无言相对。又如 9 月 21 日,在谈判具体方案时,国民党代表诬称中共的方案”何异乎割据地盘”,并按照蒋介石统一政令、军令的调子,

要中共“服从政府法律规章”。周恩来当即严厉指出:“国民党之观念是自大的,是不以平等待中共的”。“如谓‘我的是我的,你的亦应交给我’此即非民主”,国民党“以被统治者视我党”,”必引起我党之愤怒”。然后, 又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地指出:解放区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存在与发展, 是中共领导人民与日本侵略者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而且,国共两党拥有武装是历史形成的,必须正视现实。如能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与联合统帅部,我党愿支出军队与政权;但现在政府尚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何能将军队、政权交与一党之政府?周恩来讲得事事真实,入情合理,头头是道,连国民党代表也不好反驳了。就在这一天,赫尔利找毛泽东谈话,要中共交出解放区,并且威胁说,要么承认,要么破裂。毛泽东轻蔑地瞥了美国大使一眼,说,急什么?不承认,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气得那美国大使干急没办法。

三、团结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争取“和平、民主、团结”。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第三党等民主党派,沈钩儒、张澜、章伯钧、沙千里、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朱蕴山等民主人士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代表联系,推动和平民主运动,给国民党蒋介石施加压力,为打破谈判僵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军警横行,特务如麻,社会秩序不好。许多人为毛泽东的安全耽心。毛泽东却广交朋友,谈笑自若。他住在红岩区半山上一栋舒适的房子里,蒋介石指派一辆美国小轿车供他使用。拜访他的人很多,有老朋友,有新朋友,有同志,也有从过去的敌人转变过来的朋友。自从 1927 年他以合法身份在武汉出现以后,18 年间,他没有进过大城市。他的名字常被蒋介石国民党以“共匪”头目的名义,在各种报纸、布告、文件中诬蔑。现在,他第一次不是以“土匪”的身份,而是以中共领袖、救国英雄的身份进入陪都重庆。这在社会上不能不引起很大的震动,使人们不能不感到好奇和尊敬。

毛泽东接待来客表现得潇洒大方,热情洋溢,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他把他在 1936 年写的《沁园春·雪》,赠给朋友,发表在《新民晚报》上。这是他在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的第一首诗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短短的 56 个字。把祖国的北国风光,描写得美丽如画,生动感人,令人

神往,激起了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然而,毛译东的诗情不止于此,笔锋一转,引向了更高的境界: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在这里,毛泽东从祖国山河的自然壮丽,转向抒发自己理想英雄的壮美, 他一连提到了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皇帝,还有征服欧亚大陆的蒙古英雄,都点到了他们的不足之处,点到了他们不够理想的所在,然后,以”俱往矣” 这三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文字,举重若轻,雷霆万钧地唱出新诗: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篇,是一首革向英雄主义的颂歌,也是一首憎景交融、气势宏伟、才华横溢的好词!

诗的发表,在重庆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使许多人对毛泽东刮目相看。9 月 12 日与 17 日,蒋介石两次约毛泽东会谈,仍是要压缩人民军队整

编的数额。

蒋介石是玩弄两面派阴谋的专家,一方面脸带微笑,与毛泽东握手和谈, 碰杯联欢,另一方面又调动大批军队向解放区进攻,妄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向正在谈判的毛泽东施加压力。八月下旬,他命令阎锡山集中一万七千余人, 在日、伪军的配合下,侵入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上党地区。毛泽东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反击,于 9 月 10 日发起了上党战役,先后收复了长于、壶关等四城,接着围攻长治城。阎锡山急调两万余人增援。刘、邓决定围城打援,将主力预伏在屯留、虎亭之间的地区,布成口袋阵。10 月 2 日,将进入口袋阵的敌军大部歼灭。长治之敌闻风丧胆,弃城逃窜。人民军队跟踪追击,将敌歼灭。这次战役歼敌三万五千人,俘敌军、师长以下将官 27 人,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经过边谈边打 43 天的较量,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

《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避免内战,给人民某些民主权利;承认了各党派, 提高了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协定规定、迅速结束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承认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可以编为 20 个师;但在解放区政权和其他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周恩来留在重庆继续谈判。

1945 年 10 月 11 日,毛泽东由张治中陪同,乘飞机返回延安。

延安的党政军民各界代表四千多人,聚集在延安飞机场,欢迎毛泽东。当毛泽东神采奕奕地走下机梯时,人们禁不住掌声雷动,热情欢呼。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师哲走到毛主席身边,低声他说,主席,大家都想听你讲讲重庆谈判的情况。

毛泽东向大家招招手,爽朗地笑着说:同志们,这次谈判很好。但是, 还有些事没达成协议,还有更多的事没有谈到。今后,我们的任务很大,还要做更大的努力。

毛泽东请张治中讲话。张治中讲得很巧妙。他说:”兄弟有幸请毛主席到重庆去,兄弟更有幸送毛主席回到延安。现在,兄弟的任务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