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斯大林忍痛甩掉王明

延安整风是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1942 年至 1944 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斯大林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互相比较、互相交锋的重要阶段。遵义会议后,中共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正确地处理了和共产国际之间的分歧,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错误方面。延安的整风运动,是系统地反对共产国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模式化和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思想斗争;是消除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控制,坚持和发扬中共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十年代后期,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对世界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实行高度的集权领导。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实际上成了指挥一切的“老子党”,对各国的共产党发号施令,指手划脚。给国际共运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抵制了苏联共产党的干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坚决依靠中国人民的革命,必须依靠自己”斗争策略的正确坚决”。在延安整风期间,周恩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得到了共产国际不少的指导和帮助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的靠山却不是共产国际,而是中国人民”①。

毛泽东并不反对斯大林,他反对把列宁斯大林的学说教条化,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他写道: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①

为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毛泽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撰写了许多著作。就拿他制定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来说吧!抗战伊始,亲日派汪精卫等人叫嚷:“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以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被迫抗战以后,幻想依靠外援速胜。鼓吹“速胜论”,徐州失陷后,又唱起了“亡国论”。

毛泽东分析了世界形势和中日两国的特点、力量对比,集中全党智慧, 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并且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写成了《论持久战》。

为了写成《论持久战》,毛泽东反复研究,集中概括,日夜奋战,两天没有睡觉,只吃一点小米饭和土豆菜。窑洞里的书桌边,放着一块小石头, 手臂酸疼时,他紧握几下石头,活动活动,使筋骨得到松弛。五天以后,他累得脸色苍白,双眼充血。但他越写越兴奋,接连苦干。天气寒冷,他手在写作,脚在烤火,第七天的黎明,他正写的得意,突然,感到脚上烧痛,越来越厉害,无法忍受。但他有几句激情的话,不写不行;当他写完那几句话后,拉出脚来,低头一看,糟糕!右脚上穿的布鞋,已被火盆中的木炭火,

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139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 8 卷第 778 页。

烧开了一个洞。

毛泽东端来茶缸,浇了点水,扑灭了火,喘了喘气,感到有点乏困。但他在窑洞里活动了一阵身肢,喝了一杯烧酒,又继续伏案写作。奋战八天后, 他过度劳累,头痛眼花,有时晕厥。医生赶来给他诊治。他吃了点药,休息了一阵,又继续写作。直到第九天,毛泽东才完成了这份印成八十页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针对党内外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想,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地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实际情况,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抗战胜利的前途。他具体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在中国能够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但是,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遭到最后失败。中国决不会灭亡,必然取得最后胜利。毛泽东特别指出:中国有了无产阶级,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这是中国能够坚持持久战并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主要根据。

毛泽东科学地顶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进攻;敌之战略退却,我之战略反攻。他特别指出:其中的第二阶段即是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是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的重要转机。

毛泽东特别论述了抗日战争必须实行人民战争。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全国的老百姓, 实行人民战争,才能坚持持久战,才能赢得最后胜利。他批评“亡国论”者和“速胜沦”者,说他们都看不见人民的力量,片面地夸大武器的作用,都是唯武器论者。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量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正因为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所以,毛泽东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大举进攻, 和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毫不慌乱,既要高举联合全国爱国同胞的抗日旗帜,抵制外侮;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不投降国民党,不依附蒋介石。这在斯大林看来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 毛泽东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做得斯大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肯相信, 不敢承认,闹得非常被动。

1940 年 3 月,王明公然再版了他的《两条路线》的小册子,让他长期坚持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流毒继续作怪。毛泽东对此作了批评。王明对于毛泽东的批评并没有真正接受,只是见毛泽东的威信越来越高,领导地位进一步确立,硬碰不行,便玩起两面派的手法来,表面上极力赞扬、吹捧毛泽东。背地里却又极力进行攻击和污蔑。

1940 年 5 月 3 日,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王明到会讲演,他讲的题目就是《学习毛泽东》。他说:“对于青年学生学习问题, 我只贡献五个字:‘学习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既以毛泽东同志的光辉名字来命名,那就要名副其实,就是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业和理论。”①

学习毛泽东的什么呢?

① 载 1940 年 5 月 7 日《新中华报》。

王明在演说中讲了五个方面:

第一,“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始终一贯地忠于革命的精神”。他说,从党的一大以后,“毛泽东同志便是我们党的主要领导人。便是中国革命一个优秀的领导者”。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则如鹤立鸡群一样英勇坚决地继续革命工作”,”领导党和红军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克服了各种的困难,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艰难困苦环境中,能始终如一地忠于革命事业。”第二,“学习毛泽东勤于学习的精神”。毛泽东虽没有进过任何专门学

习革命理论的学校,但他“比我们党内任何同志都学得好,真正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真正地善于把马列主义灵活地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正由于毛泽东同志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从工作中学习马列主义,从马列主义学习中处理工作,所以他才能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所以他才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而且是伟大的理论家。”

第三,“学习毛泽东同志勇于创造的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其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新的创造。《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 不仅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军事指南,而且是马列主义在军事问题上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论》不仅是中国现阶段国家问题的指南,而且是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关于建立革命政权问题的指针,同时也就是对马列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新贡献。”

第四,“学习毛泽东同志长于工作的精神”。“他能做最下层的群众工作,他也能作最上级的领导指挥工作,在农民工作中,他是一个有名的农民工作大王,在军事工作中,他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政权工作中,他是天才的政治家,在党的工作中,他是公认的领袖。”

第五,“学习毛泽东同志善于团结的精神”。“毛泽东同志现在不仅是共产党中央和共产党全党团结的核心,不仅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团结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众望所归的团结中心。”①

在这篇讲演中,把许多好听的名词都用上了,好像王明对毛泽东十分敬重,对毛泽东思想是完全赞成的。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是王明为了取得党和群众的信任而作的姿态。正如 194S 年 4 月 1 日王明向任弼时所说的:“六中全会后,我觉得在外不好就想回来,回来时是想搞好的,故⋯⋯ 青干开学时弄好稿子,题为《学习毛泽东》,给毛看过,毛客气说,理论一点不好,不要发表,后来还是发表了。”②但在背后他却对毛泽东思想肆意污蔑。例如 1939 年底他在延安作的一首五律《新民主主义论——评毛泽东这篇论文的根本错误》一诗说:

新民主主义,理论自托陈; 资革成功后,资行社不行。苦心劝其改,怒意流于形。列义被修正,前途迷雾存。③

其实,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得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

① 1940 年 5 月 7 日《新中华报》。

② 《任弼时同志日记》转引自《党史通讯》1954 年第 7 期。

③ 《王明评传》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5 月版弟 372 页。

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因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中国现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了,它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即新民主主义⋯⋯将来它必然要发展到第二步,发展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论》说得这样清楚,哪里是什么“资革成功后,资行社不行”呢?实践已经证明,这部光辉著作,不但不是反列宁主义的,而且是对列宁主义的发展和在中国具体条件下的正确运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真正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