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的支援,我们仍按原定计划抗美援朝。

美军侵朝,气焰嚣张。就在毛泽东电令暂不出动的同一天,金日成派朴一禹从朝鲜到安东,请求中国尽快出兵援朝。朴一禹说:目前美第 1 师、第

2 师、第 24 师、英第 27 旅及伪军第 1 师已集合在汉城以北三八线上的开城、金化地区作进攻平壤的准备:金日成首相指挥的朝鲜尚能战斗的部队仍在三八线坚持抗敌,南部人民军撤至三八线以北的有 5 万亲人,其余大部分还滞留在南朝鲜,情况十分危急,请求中国尽快出兵。

彭德怀将金日成首相的意思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认为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一面致电在苏联的周恩来总理去与斯大林进一步协商,争取他们执行诺言,一面召集彭德怀、高岗等人研究下一步如何行动,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再说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将毛泽东的来电转给了斯大林。14 日,得到了斯大林的复电后,又致电斯大林说:“根据毛 13 日给我来电”提出:

“苏联志愿空军在出动 16 个团的喷气式飞机之后,可否继续出动轰炸机至朝鲜配合中国军队作战?”

斯大林知道,出动空军就等于国家的宣战。而要苏联这个经过多年苦战, 作出了巨大牺牲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又要去和美国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强的帝国主义国家直接交战,这不意味着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吗?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危险的。斯大林考虑再三,仍不答应按原来的协议,出动苏联空军支持、援助中国人民志愿军。话不好讲,他只能推说苏联空军还没准备好, 不能出动。

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对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就不再抱什么希望了。他的希望、计划、设想,从来是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主要是

依靠自己的力量办事,叫做自力更生。他希望外援,但绝不主要地依赖外援, 而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他是顶天立地的大树,不是左右摇摆的小草。他是滚滚中流的溅柱,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他高瞻远瞩,权衡利弊,分析了各方面的形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与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中央政治局的领导同志商量后,毅然地作出了历史性的决策: 不管有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我们仍按原定计划出兵抗美援朝。

决策作出后,毛泽东很快地给在莫斯科的周恩来总理,发去了如下指示:

(一)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周恩来总理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马上再次约见斯大林。

在斯大林的别墅里,斯大林抽着他那特制的烟斗,慢慢地踱着步子,陷入困难的沉思。在不长的几天里,周恩来连续约见,要他实践诺冒,派出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志愿军入朝抗美。这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抉择。不答应吧?说不过去。自己作为苏共和苏联人民的领袖,曾明确地给毛泽东许下诺言:由中国出兵援助朝鲜,苏联派空军支持、掩护。现在,毛泽东不怕风险,说干就干,调兵遣将,马上就要出征援朝抗美了,自己怎么好说话不算数,临阵失信呢?何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墨迹未干,作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自己怎么能眼看着兄弟的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被美帝国主义侵略、蹂躏而不去援助呢?但是,派苏联空军去掩护吗? 太危险!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先进,军队装备精良,而且有原子弹;它侵略朝鲜,不仅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而且有英国等十来个国家参加,气势汹汹,连连北上,锐不可挡。自己如果派苏联空军掩护,实际上等于参战。中国那装备极差、缺乏现代技术的军队,万一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败下阵来,岂不把苏联全亮出来了吗?那时候,欲退无路,只好由苏联和美军直接开战了,这就是不自觉地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想到这里,斯大林禁不住不寒而栗。不,不,他绝不肯走这条路,绝不肯陷入这种危险的境地。于是,他下定决心,这次周恩来无论讲多少理由,提什么条件,他绝不再同意派苏联空军去掩护中国军队入朝抗美。

周恩来审时度势,没有坚持同斯大林再次会谈的要求,而是用电报向斯大林通报了毛泽东已经作出的决策:不管苏联是否出动空军支援、掩护,中国都照样出兵援朝抗美。

简直是晴天响劈雷,出乎意料!

斯大林看着周恩来转来的毛泽东的电报,几乎眼花了!他怎么也没有料

① 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第 27 页。

到,毛泽东,这位中国农民的儿子、这位从来也没有到苏联学过马列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位长期被自己怀疑的中共领袖,竟会有这样的魄力、勇气和胆识,在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持掩护下,派兵人朝抗美!他怎么也没有料到, 民族意识很强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一直在怀疑其要走南斯拉夫道路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际共运面临严峻挑战、兄弟友邦遭受侵略蹂躏,连他这位国际共运和被压迫民族公认的领袖也不敢公开支持的时候,他们竟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不怕流血牺牲,毅然决定出兵援朝抗美,和那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开战!这是多么高尚、多么可敬而又多么危险的决策呀!想到这里,斯大林禁不住站立起来,激动地说:

“好!好!”

周恩来将此情况很快地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彭德怀等同志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方针和具体部署,并向志愿军领导机关发出指示:

“我先头军最好能于 17 日出动。”

10 月 17 日上午,毛泽东又发出指示:

“(一)先头两军请准备于 19 日出动,明(18)日当再有正式命令;(二)请彭高二同志于明(18)日乘飞机来京一谈。”

彭德怀和高岗当即飞回北京,向毛泽东汇报了最新情况及部队部署。18 日晚,毛泽东即正式发布了命令:

邓洪韩解并告贺副司令:

四个军及三个炮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

自明 19 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19 日晚),准备渡两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况,余由高岗德怀面告。

毛泽东 10 月 18 日 21 时

这时候,朝鲜战争的形势已经十分紧张。17 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达了“联合国军第 4 号作战命令”,改变了原定美第 8 集团军和美第 10 军在平壤——元山峰腰部汇合的计划,命令这两支部队继续向北疾进,直到鸭绿江边。18 日,美伪军根据这个命令,以三面包围的态势,向平壤发起了强攻,到 19 日,已突破了朝鲜人民军的两道防线,并在空军和炮兵的支持下, 以坦克为先导,向平壤发起了总攻⋯⋯据当时金日成派来的朴一禹说:“平壤的陷落,也就是一两天的事了!”当时,美伪军狂妄地叫嚣说要在感恩节前(11 月 23 日前)占领全朝鲜,饮马鸭绿江。

对于中国是否会出兵朝鲜的问题,美国当局也作过分析。据外电报导, 10 月 15 日,即在中国出兵的 4 天之前,美国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威克岛和美国总统杜鲁门会晤时,曾明确断言:中共不可能出兵朝鲜。

麦克阿瑟对杜鲁门说:“总统先生,可能性很小。中国在满洲有 30 万部

队,其中可能不超过 10 万到 12 万 5 千人部署在鸭绿江边,只有 5 万到 6 万人能够渡江作战。我认为中共无意参加这场战争。当今是我们强大而中共孱弱的时代,倘若中共部队渡过鸭绿江,我就要使他们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屠杀。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①

杜鲁门问起胜利的把握时,麦克阿瑟洋洋得意地保证:到感恩节,正饥抵抗在整个南北朝鲜就会停止。我本人希望到圣诞节能把第 8 集团军撤到日本。

麦克阿瑟不了解新中国,更不了解毛泽东。毛泽东掌舵的中共永远不是怕风险的屠弱者,他不但敢于逆流而上,顶风破浪,勇敢地出兵和美国侵略军打,而且气魄宏伟,善出奇兵,一次出兵就是 20 多万!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 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 1950 年 10 月 19 日黄昏时分,悄悄从安东、长甸河口和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向美国侵略军作战。义军天助。当时鸭绿江上浓云密布,细雨如丝,像在给人民志愿军作屏幕。直到美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时,才知道中国人民铁拳的厉害!从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道,举行了第一次战

役。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敌人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歼敌 15000 余人,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具有高超领导艺术的毛泽东,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他不但顶着美国侵略军的疯狂北进和斯大林临阵退缩的巨大压力,毅然决然地出兵朝鲜,援朝抗美;而且领导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把战争变成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巨大动力。10 月 26 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的统一领导机关——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在北京成立。主席:郭沫若,副主席: 彭真、陈淑通。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并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引起了美国政界、军界的不安和猜测。但是坐镇日本东京、遥控指挥的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仍不相信中国军队的主力已过鸭绿江。亲临战场指挥的美军第 8 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曾几次向麦克阿瑟报告:中共的主力部队已经参战。但麦克阿瑟听不进去。他因为资格者、战功大、地位高而变得主观、傲慢,目空一切。他当上将时,先任欧洲盟军总司令,后任美国总统的文森豪威尔当时当过他的参谋长。二次大战中的太平洋群岛作战。这次美军的仁川登陆,都是他军事艺术的得意之作。现在,他认为中国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不敢冒险、也没有能力与美国作军事较量。以布莱德雷为首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于对麦克阿瑟的盲目崇拜,也同意他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出兵也只是为了边境的安全和控制接近边境的缓冲地带。他们主张“轰炸满洲”中国军队的基地和鸭绿江上的一切桥梁,阻止中国军队继续投入朝鲜战场。以英、法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则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轰炸满洲”有挑起世界大战的危险, 主张在鸭绿江两岸设置”缓冲地带”,然后再通过政治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① 《抗美援朝战争回忆》第 35 页。

美国为了实现其既定方针,一方面向其盟国重申”无意扩大冲突”、不放弃其“在欧洲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扩大战争准备,支持麦克阿瑟发动更大规模的所谓“最后攻势”——圣诞节攻势。

毛泽东深入地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于 11 月 9 日回电批准了志愿军提出的作战计划。在回电中,毛泽东说:“(一)8 日 15 时电悉,目前部署及下一步作战意图,均很好,请即照此稳步施行。(二)争取在本月内至 12 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个仗,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我军就在根本上胜利了。”

当时,斯大林答应支援中国军队的汽车、武器等物资快要运到了。所以, 毛泽东在电报中,针对志愿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物资特别是汽车损失严重的情况写道:

“苏联汽车不久可到达第一批,损车虽多,是可以补充的。以平均每天损车 30 辆计,一个月损车九百辆,打一年仗也不过损车一万辆左右。并且损坏之车,有些可以修好,有些可以取回若干零件,又可缴获一部,故汽车是完全有办法的。⋯⋯要修几条(不止一条)宽大公路达德川宁边孟山区域, 这是极重要的战略任务,后面各路均须修好修宽,请抓紧办理。”

另外,毛泽东在电报中特别提出:“请高贺用一切可能方法保证东西两线粮弹被眼(保障御寒)之供应。”

毛泽东的电报给志愿军官兵以巨大的鼓舞。从 11 月 25 日至 12 月 24 日,

志愿军发起了第二次战役,共歼敌 36000 余人,并于 12 月 5 日收复平壤,把敌人基本上赶回到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就在这次战役中,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壮烈牺牲。毛岸英聪明能干,很有才华,牺牲时年仅 28 岁。他的成长和入朝参战,凝聚着毛泽东的无限深情; 他的牺牲使毛泽东非常悲痛。本书随后将专门叙述,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麦克阿瑟连吃败仗,才如梦初醒,知道中国志愿军不是少数部队, 而是主力出击,急令美军全线撤退。中朝部队乘胜追击。美第 8 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败逃的路上因车祸身亡。麦克阿瑟鼓吹的所谓圣诞节“总攻势”, 变成了圣诞节总退却。志愿军的英勇善战,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美国报纸把这次失败说成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是“历史上最大的愚蠢事件”。美国总统仕鲁门于 12 月 16 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将美国

军队从当时的 250 万人增至 350 万人,并要求将其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在

一年之内分别提高 4—5 倍。

然而,毛泽东不怕压,不信邪。他不但有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毅力决心,而且有多种多样的克敌制胜的雄才大略。12 月 13 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敌人。然后看情况,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 则我军主力可以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的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 6 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再继续战斗。

彭德怀和中国志愿军、朝鲜人民军的领导同志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经过反复研究,拟出了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于 12 月 28 日晚电报毛泽东。

12 月 29 日,毛泽东即给彭德怀复电,再次强调了打过三八线的重要性。毛泽东说:

“12 月 28 日 20 时电悉,同意你的计划⋯⋯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我军在三八线以甫或以北休整, 均无关系。但如不打这一仗,从 12 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 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能照你们目前部署,于 1 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营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在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强大攻势下,美伪军丢枪弃炮,狼狈逃窜, 汉城也不要了,一直退到了水原一线。中朝人民军于 1 月 4 日晚解放了汉城,

8 日又攻占仁川,将敌人驱至三七线附近,歼敌 19000 余人。

在胜利面前,有些人产生了轻敌速胜思想,主张乘胜追击,一鼓作气, 把美国侵略军从朝鲜半岛赶下海去!

彭德怀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实际的,在军事上是有害的,毅然下令停止追击,结束了第三次战役。

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反对彭德怀的看法,指名道姓地指责彭德怀道:“哪有打了胜仗不迫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呢?”他坚持要志愿军继续追击,一直打到釜山,将敌人赶下海去。

彭德怀不听苏联大使的意见。

苏联大使把意见反映到斯大林那里去了。

彭德怀闻讯,便给毛泽东发电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把彭德怀的意见转给了斯大林。

具有雄才大略的斯大林,完全同意彭德怀的观点。他给毛泽东回了一封电报,说彭德怀以那样劣势装备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彭的意见是对的。另外,还批评了拉佐瓦耶夫,不准他再乱发言,以后,又把拉佐瓦耶夫调回苏联去了。

斯大林给毛泽东发电报表扬彭德怀,实际上也是在赞扬毛泽东。这不仅因为朝鲜战争是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具体指挥的;而且斯大林清楚地知道,坚持用那样劣势装备去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的“当代天才的军事家”,首先是毛泽东。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能教育人。毛泽东力挽狂澜,派中国志愿军(包括自己最亲爱的长子毛岸英)抗美援朝的具体事实;毛泽东和新中国在斯大林也不敢出动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通过三次战役,就把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侵略军打得狼狈逃窜,丢平壤,弃汉城,直逃到三七线以南的生动事实,使斯大林不得不反躬自问:当初怀疑毛泽东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吗? 当初怀疑毛泽东离开工人阶级而孤立地建立红军对吗?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离开工人阶级的军队能有这样高的觉悟和战略战术吗?新中国成立后, 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可自己又怀疑他们是第二个南斯拉夫,怀疑毛泽东是第二个铁托,现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用铁的事实,用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的盖世奇迹,不证明自己错了吗?

斯大林是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当事实证明他的认识错了的时候,他能够面对事实,承认错误,纠正错误。这时,他

不仅下令调回了反对彭德怀正确指挥的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而且指示加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的实际步骤。

1951 年 1 月 16 日,中苏联合委员会发布公告指出:1950 年内,苏联方面已将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市苏联方面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苏联经济机关在东北从日本所有者手中获得的财产以及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财产,移交中国。

1 月 19 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中说:

“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力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毛泽东指示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