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2.7 球粒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 (不包括 S,H,C,O)

重量%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

( E )

普通球粒陨石

( O )

碳质球粒陨石

( O )

H

L(LL)

I(I)

M(Ⅱ)

O (Ⅲ)

V (Ⅲ)

Si

25.15

33.49

26.40

30.76

24.31

25.33

25.46

26.01

Ti

0.05

0.07

0.09

0.12

0.09

0.12

0.16

0.15

Al

1.18

1.73

1.89

2.09

1.96

2.29

2.28

2.42

Cr

0.37

0.38

0.45

0.51

0.54

0.57

0.58

0.59

Fe

50.62

36.26

43.00

35.65

43.64

42.14

41.75

40.85

Mn

0.29

0.20

0.40

0.44

0.40

0.31

0.26

0.27

Mg

15.88

22.63

21.80

24.73

22.44

22.91

23.48

23.78

Ca

1.82

1.57

1.95

2.24

2.36

2.58

2.54

2.64

Na

1.15

1.10

0.99

1.15

1.29

0.82

0.74

0.64

K

0.14

0.08

0.12

0.15

0.12

0.12

0.16

0.05

P

0.46

0.25

0.23

0.25

0.33

0.25

0.18

0.22

Ni

2.79

2.11

2.54

1.81

2.41

2.44

2.28

2.24

Co

0.12

0.15

0.14

0.10

0.12

0.12

0.13

0.13

Fe/Si

2.01

1.08

1.63

1.16

1.80

1.66

1.64

1.57

Mg/Si

0.631

0.676

0.826

0.804

0.923

0.904

0.922

0.914

Al/Si

0.047

0.052

0.072

0.068

0.081

0.090

0.090

0.093

据 Dodd,1981;由 Mason,1965,1966 资料换算。

系中非挥发性元素的丰度。碳质球粒陨石目前已发现各类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卟啉、烷烃、芳香烃等 60 多种,这对研究生命前期有机质的合成和化学演化,探索地球生命物质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1. 陨石化学组成的意义

陨石的三种基本类型的明显存在,曾使得人们推测陨石来自某个行星(陨石母体)。这个母体已经分异为硅酸盐外壳和富含金属的内核。当这样一个行星破碎后,就产生不同类型的陨石。譬如铁陨石来自母体内核,铁石陨石来自内核和外壳的交界处,各种不同的石陨石则来自富硅酸盐外壳的不同地区。这就是所谓的陨石单一母体假说。这种假说在本世纪上半叶很流行。

但是,越来越多的陨石化学和同位素资料与这种假说不符。陨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可以提供陨石事件的许多时间信息,如陨石母体破坏年龄(宇宙线暴露年龄),陨石冷却年龄(气体保存年龄),元素形成年龄(核合成年龄),陨石形成年龄及陨石降落年龄等。测定表明,各主要类型陨石之间存在年龄差异,同一基本类型陨石中各组陨石之间,也存在年龄差异。三种基本类型陨石中化学组份的不连续性,不同陨石中的次要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成分上的明显差异,以及氧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别等等。这些资料都支持陨石成因的多母体假说。现在比较倾向的意见则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各种类型小行星,是提供陨石母体的最可能来源。而且那里的某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斜交,所以,很有可能进入地球的引力场作为陨石而被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