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形成“乡土热”的时代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时期。改革的浪潮荡涤着神州大地,冲击着一切不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陈腐的思想观念,亿万中国人民正怀着振兴中华的强烈信念,在各个领域中探索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压力很大、资源并不太丰富、地区差异非常显著的国家里,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仿效的。但解放 40 余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切工作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之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必须立足于当地的省情、乡情的基础之上。反之就要遭受挫折和失败。很多有识之士正在呼吁要尽快地建立一门“国情学”,要加强国情教育、省情教育、乡情教育。而乡情教育是最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是国情教育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基础部分。一股“乡土热”由此而悄然地兴起。

乡土的研究和教育不仅在教育界成为“热点”,近年来也引起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学术界的重视。

国情与乡情,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它包括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民族素质、人口状况、教育现状。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等方面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学校教育中的乡土教育,实际上应由地理、历史等各门学科共同来承担。

随着“乡土热”的兴起,近年来不仅是地理和历史学科加强了乡土教育, 也出现了乡土政治、乡土文学、乡土生物、乡土音乐、乡土美术等教育内容, 并相应地编制出版了不同学科的乡土补充教材在各地学校使用。这些不同学科从不同的角度联系了乡土实际,既使本学科知识有更强的实践性,又使学生丰富了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在各科乡土教育中,地理学科无疑占了极大的优势。这是因为:①地理学科本身固有的区域性特点,使其能最充分地反映出乡土区域特色;②地理

学科本身正在由基础科学向应用科学发展,现代地理学已涉及到国土整治和地区经济布局的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的保护治理、工农业生产与交通商业贸易的合理布局和防灾与抗灾等应用领域, 这对乡土经济建设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③地理教育具有悠久的乡土教学传统,广大地理教师已积累了丰富的乡土教学经验,编写各地的乡土地理教材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乡土地理教育在近几年来形成了一股热潮。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界普遍关注乡土教学,其意义已超越了地理学科本身的传统范畴,成为一股新时期中教育改革的热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大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重视。

1987 年 6 月,国家教委在浙江建德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 布署了各地要在两三年时间内加紧乡土教材的编写并大力推动乡土教学的任务,这对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工作及乡土地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8 年 11 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厦门召开了以“地理教学为乡土建设服务”为主题的研讨会,检阅了近几年乡土地理教育的成果, 交流了各地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的宝贵经验,也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途径。1990 年 5 月,国家教委在南京召开了“全国乡土教材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了这几年全国各地编写乡土教材和开展乡土教学方面的经验。并且表彰了一批优秀的各科乡土教材。在获得一等奖的乡土教材中, 地理学科占 50%,在获得二等奖的乡土教材中,地理学科占 53%,这足以表明,地理学科在乡土教育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