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地理课本教材的多重结构①
地理教科书首先由大量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以及地理学习方法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知识构成。这些知识要素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砌在教科书之中,而是按照地理学科的逻辑关系,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构成了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外露的,属于显性结构。
任何地理知识都还内隐着一定的智力价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促使了智力的发展。因此,地理教科书在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同时, 必然相应形成了智力发展的序列。教科书中内隐的各种智力要素(如记忆、想象、观察、思维等)也以一定的组合方式有序地联系起来,构成了智力结构。我国的学校地理教材还重视渗透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其中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教育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教育等方面,因此还相应地存在着德育结构。当然,智力结构和德育结构的特点是内隐的,属于隐性结构。显然, 显性的知识结构是主结构。通常所说:智力发展要建立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思想教育必须寓于知识教育中,即表明了这三重结构的关系。
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内部的组织,功能是系统外部的表现。地理教科书的三重结构,保证了地理教育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进行思想教育这三方面任务的完成。所以作为教科书使用者的地理教师不能仅仅去领会与掌握显性的知识结构,还必须分析与研究内隐的智力结构和德育结构。而作为教科书的编著者,更应该在设计知识结构时,使之同时构成合理的智力结构与德育结构。
地理教科书的三重结构,是就内容而言。内容必须依赖一定的形式加以
① 本节主要引自笔者硕土学位论文:学校地理教材智能结构的研究,1985 年。
表达。教科书中的课文、图像和作业三系统可视为教科书的表达形式。三重结构的和谐结合,三个系统的紧密联系,使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地理教科书最优化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