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时期的乡土地理教育

§3-1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

80 年代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之后,被封闭和禁锢了 10 年之久的中国人民重新审视了经历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整个世界,看到了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局面。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前提条件, 一些卓有远见的教育家、科学家以至于政治家都意识到:加速人才的培养, 就是争夺 21 世纪!中国人民在痛惜 10 年摧残教育的教训之后,又重新认识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教育”的真谛。尽快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不断地深化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立国之本, 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并指出“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教育思想上的重大转变,首先是要把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从片面的“升学教育”转变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即从过去单纯着眼于选拔“尖子”学生升学为目标,转变为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公民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今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并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内容上的重大变革,是要加强教育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要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数要在家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因此教育内容要尽可能地联系当地实际,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教育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是要改变原来“封闭式”僵硬的教学方法,要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通过生动的联系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接受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来。

这一重要决定,涉及到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等方面的重要转变,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评估地理学科以及乡土地理教育重要价值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