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理学的科学性质和特征
一、地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跨学科的科学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对科学的划分认识比较僵化。按传统的观点,除哲学外,所有科学都分两大家,要么是自然科学,要么是社会科学,非此即彼,不可逾越。这就给地理科学带来了麻烦,因为无论中、外地理学的研究,都既包括自然的内容也包括社会的内容。苏联学者在 60 年代以前对这个问题采取二元论的观点,即认为地理学不是一门独立科学, 而是一组性质不相同的科学,其中自然地理属于自然科学,经济地理属于社会科学(卡列斯尼克),以此来回避地理科学的性质问题。我国受苏联影响, 长期以来也接受这一观点。但是,现实生活向人的观念提出了挑战,出现许多涉及地理科学性质的麻烦问题。如现在我国大学地理系大多数学校入学不考地理,而文科专业都考地理,出现将来学地理的人不考地理,将来不学地理的人考地理的矛盾现象。其原因是:大学的地理专业把地理看成是理科或者至少认为是理科知识基础密切相关的学科,而国家教育部门在中学课程划分上则把地理划为文科。在文献编辑、基础知识教育上又把史地放在一起。国家的地理研究所属于科学院系统而不属于社会科学院。大学地理系又都是既学自然地理又学经济地理,并且有的院校将其当做文科系,也有的院校则将其当成理科系。国外也有类似情况,有的把地理学归为文学院、有的则把地理学归为理学院。这一二元论思想严重地障碍着统一的国家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科学发展过程作历史的分析,从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更新我们的科学划分观念。
回顾整个科学的发展历史,正是走过了一条综合——分化——再综合+ 再分化的道路。产业革命之前,科学以综合的形式存在。当时由于生产水平低下,限制了人的认识广度和深度。古希腊时,科学融于哲学之中,例如亚里斯多德就既是哲学家也是科学家,他的知识包括地理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各个方面。在封建的中世纪,科学融于神学之中,只能以被歪曲的形式(解释上帝的意志)来表现自己。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出现了大分化的趋势,最初的地理学也分化为许多学科,诸如地质学、气象学、植物学等都从地理科学体系中分化独立出来。这样一来,直接对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质提出了挑战。在这个历史时期里,人们对科学的划分, 除哲学外,习惯于分成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即我国所说的文科和理科。本世纪 60 年代以后,科学的分化趋势仍在继续,并且达到空前细微的程
度。据美国统计,已经达到一篇学术论文平均只有 1.3 个人看的程度。但是, 与此同时又出现新的综合的趋势。就现在科学发展来看,只少有三类科学无法用过去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老框框去套:一是各种科学都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称之为横断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二是边缘科学,顾名思义就是介于两个学科之间的科学,特别是介于一门自然科学和另一门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如数量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等;三是综合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综合研究某一论题的科学,如环境科学、城市学、人口学等等。就是对原有的科学的性质,人们的科学划分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数学,有人认为它既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
应独立于两大体系之外,提出了新的学科体系(图 1-6)。这是因为:不仅仅自然科学使用数学手段,几乎所有的学科都需要数学手段,它是研究从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数量关系的学科。再如科学技术史这门科学也遇到同样的难题。抛开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单纯地分析科学因素内部的演变和进化,是无法理解科学的革命和进步的,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诞生,没有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没有大西洋航行对人们视野的开拓,没有新兴工商业发展的推动,是不可想象的。与之相反,单单从社会经济条件看科学的进步,不了解科学内部因素的变化,也是得不到正确全面的认识的。如科学史家如果只停留在能看懂前言或读明白科普小册子的水平上,就对某一学科的历史妄加评论的话,其造成的歪曲和谬误甚至可以达到可笑的程度。所以,科学技术史这门学问也不能简单地分属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哪个范畴。
有了上述分析,对地理科学的科学性质就不难理解了。它研究的地球表层系统是客观的统一体,既包括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现象,还包括自然现象、人文现象都存在的四维的空间要素。因此,对地理科学来说不应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大框框去套,硬性地使用分身法。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的以地球表层系统为对象的综合科学,只有这样认识才能客观地反映地理科学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