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的研究趋向
(一)综合化趋向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学科分工过细、研究内容过于绝对,会给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带来障碍。综合化的趋向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它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群体科学大综合的形式。如阿波罗宇宙飞船的设计制造,需要几百万个部件,需从整体上组织综合研究。其二是学科间的综合。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理解为新的分化、新的组合。人们面向问题而不顾科学人为界线去组织科学研究,许多在传统观念看来“不伦不类”的科学出现了,众多跨“界”、跨“学科”的边缘科学、过渡科学出现了。当然这既包含着探索,也包含着错误的尝试。但可以肯定,在这种新的综合发展趋势中一定会带来科学的新发展。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开辟了许多条道路,但路间也留下一些空地,现在正是人们清理路间空地的时候了。这个大趋势在地理学界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统一地理学的复兴 近代地理学的分化、发展,是以统一地理学衰退为代价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甚至认为根本不存在统一地理学,经济地理、
自然地理各属两种科学体系,冰火不同炉。在欧美一些国家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综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学科的区域地理的研究和学习,就是在大学生中也极为淡默。但在科学大综合的趋势中,这种现象也起了反作用, 人们意识到像“地理环境决定论”那样,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因素关系虽不可取,但自然和社会割裂的二元论也是错误的,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是有共同规律可循的。这个趋势最有代表性的是 1960 年前苏联年青的地理学家 B.A. 阿努钦。他撰写了题为《地理学理论问题》的博士论文,极力倡导统一地理学,并从哲学高度论证了它的合理性。阿努钦指出:“非人性的自然的研究和对那‘已被恢复过的’景观的研究越来越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它已变成了一种辅助性的知识部门,它可以协助对现代景观的了解,但不能保证对现代景观的认识。”他的统一地理学思想在前苏联地理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特别受到年青地理学家的热烈响应。论文的答辩是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全校学术委员会上进行的,因为在莫斯科大学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能容纳对此抱有强烈兴趣的学者和青年大学生的场所,这种盛况在前苏联科学史上还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这一思想也受到巴朗基斯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热烈赞扬,但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特别是自然地理学家的反对。前苏联统一地理学在舆论上已形成了很大趋势,但高水平的著作尚未出现。近年来我国也出现统一地理学的趋向。
应当指出统一地理学决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重复,而是在新水平上的提高和进步。近代地理学的区域地理、国别地理实际上是在研究对象区域范围自然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的机械堆砌,现代地理学的统一地理学绝不能重走这条老路。统一地理学的复兴并不意味对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否定。地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区别的部分,也要研究彼此相互联系的部分,统一地理学所探求的正是在地理空间范围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即把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地理环境当做一个整体,研究其整个系统的结构和规律。
-
地理系统思想 50 年代中期“系统论”问世以后,美国、苏联、瑞典和英国相继将其运用于地理研究上。英国的理·乔利和巴·肯尼迪的《自然地理中系统方法》,德·哈维的《地理学的解释》两本书是阐述地理学中系统方法较好的代表著作。前苏联的索恰瓦院士提出了“地理系统学说”。他认为地理系统是自然和社会中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相对独立而又按一定级序组合的许多要素的总合。这种总和通过两类模型反映地理学结构的两个方面:一类是由地理系统中诸要素组成的子系统,一类是由不同等级的综合体组成的子系统,它反映了地理环境中许多复杂现象的连续性和离散性。前苏联远东与西伯利亚地理研究所及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地理研究所是研究地理系统实际应用的中心。布尔诺地理研究所应用地理系统学说完成了“模式区”环境质量的经济与非经济评价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好评,其所提的关于“模式区”环境改善的建议大部分被政府采纳。这个“模式区”过去20 多年在单项治理上耗费了巨额资金,见效甚微,而按地理系统思想进行工作后,有关部门采取了生态稳定的技术路线,环境逐渐变好。我国中年地理学家牛文元在 80 年代初,也采用系统论的思想对自然地理理论体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
-
区域研究的综合方面 古典地理学的区域研究,实际上是在国家疆界圈定的范围内,充填自然、人文等各种现象的记述,只不过是一种记述和
介绍,尚谈不上研究。到近代地理学阶段,赫特纳提出了一套研究区域的因果程序,显然是进了一步。到本世纪 30 年代至战后一段时期,许多国家进行了自然区划和国土规划工作,这个时候的区域研究还是等质区域的思想,即用某一个(或一组)自然或经济指标进行划区,在同一区域内对某一指标来说是均质区域。无疑,这种思想对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到现代地理学阶段其综合水平又提高一步,那就是结节地域或者叫机能地域,着眼于区域结构功能的研究。区域之间的差别不是某一指标的程度区别,而是结构功能的差别,如城市的中心区——市区——近郊——远郊—— 经济功能行政功能影响的周边地区的类同心圆状的构造,这是一种异质空间的思想。人类的利用也不再是只注意它与其他区域区别的内部等质的指标上,而是要如何发挥其机能结构的作用。中心地理论正是这一思想的理论表现。由此再进一步又有计划区域的思想,即区域研究进入设计阶段,从现状的适应的研究到人类科学地重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区域。
如前所述,为适应人类对空间合理利用的需要,已产生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即区域科学,它组织各种学科(社会学、经济学、工程学等) 综合研究区域,而现在地理学在其中起着主干作用。
- 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地理学 自然科学的理论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是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美国科学家赫伯特·西蒙甚至认为:“人为事物是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的分界面,一旦给定一个特定的人为事物就可用自然科学对其进行分析,归根到底它们是受自然法则制约的。”①在地理学中引入自然科学理论是很多的,主要表现在“空间系统”、“空间结构”的研究上。如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论、扩散论,还有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具有同型关系的重力模式、与“物质向核心凝聚是事物的基本情状”具有同型性的中心地理论,以及把流体力学原理引伸到社会事物的系统动力学, 用以研究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经济系统中的人口流、货币流、物资流等, 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向地理学渗透的表现。
对待这一趋向有的地理学家仍持有怀疑态度,如日本的奥田义雄认为“这不过是自然科学机械论社会观的现代版而已”,“人口分布重心的计测实际将人看成像砂砾一样无生命的东西。”②“重复的是 19 世纪早期已经认定是错误尝试的社会物理学方法。”很多地理学家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向地理学渗透已经不同于拉采尔时代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它不是机械的套用,而是从哲学高度去指导、用数理手段去分析,是将人为事物作为地理系统整体的一部分来分析,而且人为事物也不是随机性的,在特定条件下总是有概率规定性的,因此对这一趋势的前景抱乐观态度。
(二)理论地理学方向
现代地理学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比起其他现代科学来,总的说前进的步子还是不大的,因而现代也产生一种地理学危机的论调。其“危机”的原因,很多人怨及地理学的研究手段陈旧、怨及地理学应用性不强,其实更深层、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地理学理论的贫乏。物理学、化学之所以发展较快, 应用面较广,是因为其理论体系不断地丰富发展,有牛顿、爱因斯坦、门捷
① [美]赫伯特·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解放军出版社 1985 年版。
② 木村辰男等:《现代地理学のたち基础》,大明堂 1978 年版,第 38 页。
列夫、居里这样的理论巨星,因而才派生出广阔的应用领域,在发展生产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作用。近代地理学的状况是具体的区域知识较多,赫特纳的理论体系实际是区域研究方法的体系,而不是揭示事物本身规律性的体系。系统地理学从邻接科学中(如生物地理学从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地理学从经济学)借鉴一些理论,虽说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如果没有本身的特殊性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地理学的区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区域一个样,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理论的普遍性和预见性,这样科学的生命力就不强了。一些有见地的科学家已经深刻觉察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现代地理学中从事地理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已构成了现代地理学的主要趋向之一,它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地理学性质的探讨 地理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些大学问家,举世闻名的学术名著,多是围绕地理学性质的,如哈特向的《地理学性质》、《地理学性质透视》,赫特纳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等,这是其他科学所没有的。这既是地理学本身不成熟的表现,也说明这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长期以来就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的争论,有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争论等等。如前所述,关于两大类地理学的关系问题到了现代可以说基本解决了。关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尚有很多问题仍在探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可以统一几乎所有地理学家的思想,但是地球表层几乎是包括了人类世界的一切内容,如果仅此为止地理学的特殊性仍不明显。从现今地理学细如牛毛的分科来看,几乎与所有科学发生关系,因而产生泛地理学的倾向,搞得不好真有可能如肥皂泡一样在自我膨胀中从人类主要科学领域中消失掉。所以在现代地理学中关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较多。有的人主张大大缩小地理学所研究的地球表层的范围,如牛文元的“近地面活动层”,德国的一些地理学家还主张限定于大气圈相接触的纯粹的地球物理表面;有的人则主张研究地球表面某一方面性质,如法国地理学家就主张研究地球表层的空间系统,即地球表层事物的位置意义、结构意义等。 2.空间理论研究 这是理论地理学最热门的领域,也是现代地理学特别
是西方现代地理学的突出特点。由近代地理学的自然地带学说和景观学说发展来的自然地理系统学说、人文地理中的中心地学说都是空间理论的新的理论体系。有关区位论的深入探讨、最近出现的空间相互作用、空间扩散、行为空间地域结构类型的研究也属于这方面内容。
-
地域类型理论研究 如前所述,近代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是具体的、个别的,研究方法带有普遍性而研究结果不带有普遍性。现代地理学的地域类型研究突破了这个框子,沙漠研究、沼泽研究、山地研究、城市研究等都很活跃,其揭示的规律适应同类型区域,实现了理论的普遍指导作用。
-
地理学方法论的探讨 如前所述,现代地理学就是由谢弗尔和哈特向关于地理学方法论的论战为开端的。近代地理学的方法是李特尔——赫特纳的比较地理学体系。基本程序是个别形态认识——比较——分类——分析因果关系——解释——理论或假说。是归纳法的方法,是很多现代科学都走过的道路,它受观察事物的局限,理论与法则的验证和应用都受到限制。现代地理学在探讨研究方法的改革,“模型化”、演绎法应用日见广泛,它的
程序如图 6—20 所示,强调原有理论的最初的指导作用,强调验证应用的广泛性,突出理论的递级指导作用,使理论更为精确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描述解释向预测性发展。从说明世界向追求法则和规律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理论地理学的研究。最近,中国科学院已成立了理论地理学研究室,各大学地理系已开设“地理学导论”和“地理学史”课程, 以加强理论地理学的研究和教育。
80 年代后期我国出现了地理科学的讨论,钱学森等人认为地理科学是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等并列的一大科学体系,它同现代科学一样, 包括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应用技术三个层次。这一大地理学思潮对现代地理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国人在现代地理学史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新贡献。
(三)生态研究方向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由于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开始认真反省, 对环境的认识从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飞跃性发展所刺激起来的狂妄和激动中冷静下来,普遍重视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以其他科学难以比拟的速度成长起来了,它给地理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领域。与此同时,生态学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个体生态学发展到群体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与地理学更为接近了。早在 20 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哈伦·巴罗斯就指出:“地理学就是人类生态学”。30 年代在德国地理学界兴起了景观生态学。到 60 年代以后地理学的生态化方向就更为突出了。日本地理学家野间三郎在“近代地理学潮流” 一书中指出,现代地理学的根本转折就是从形态化转向生态化。地理学中地貌学、景观学等都是从地球表面的外部形态出发,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也都是从形态上寻找一一对应的关系。真正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机理,把人做为自然的一部分,使人类内部构造研究精密化,应从现代地理学开始。我国地理学家李春芬先生指出:“生态系统和空间系统是地理学两大系统。”①目前,俄国、美国、荷兰、东欧和德国都开展了景观生态学研究,东欧、德国、荷兰等国还把景观生态学运用于新自然区
① 李春芬:《地理学传统与近今发展》,《地理学报》37 卷,1982 年。
的规划上和城市绿地建设上。1981 年在荷兰召开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议。现在景观生态学已经进入景观生态设计阶段。近年来我国地理学家从事城市生态、农业生态研究和自然环境史研究的人数不断增加,在国土整治与城市规划中做出不少贡献。胡焕庸先生倡导在我国建立生态地理学,兴起了经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研究,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地理学生态研究的方向。
(四)社会研究方向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类将从现在的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或者叫知识智力社会。人口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们更加重视文化事业,出现了一个趋向艺术、文学、哲学和历史深入探究的潮流。文化热、旅游热已成为世界性运动。地理学从过去只重视人的生产活动研究
(经济地理),开始注重对人的生活方式的研究。社会文化地理开始兴起。拉采尔时代的人生地理学研究之所以碰了壁,就是因为不适当的超越,到自然里直接找人生的答案,没有认真研究人类自身的行为规律。行为地理学的出现也许是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的转机。西方地理学界称 70 年代的地理学是行为革命,足见地理学对人类自身的行为心理的空间规律研究已成为值得注意的趋势。我国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够,目前正在迅速加强。
(五)应用研究方向
近代地理学在地理学史上称为解释地理学,它着重于地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探讨,与古典的描述地理学相比是一大进步。而现代地理学又前进了一步, 它不仅限于解释世界而且要直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科学地预测未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地理学又可以叫应用地理学、预测地理学。前苏联在地理学应用上迈的步子较大,格拉西莫夫称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地理学为“建设地理学”。很多欧美地理学方法尤其是数理方法,在前苏联地理学中得到应用,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李旭旦先生把地理学研究与实际结合的“关联运动”同人与自然的“协调论”及“计量革命”称为地理学三大变革之一,他指出地理学已从过去划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文化景观为主要论题转到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主攻方向上来。
局地地理学发展是应用化方向的一个体现,地理学更多地注意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的小区域的地理现象,如地方气候、地形土壤、局地水文学、城市微气候学等等,不仅有理论问题也涉及到技术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研究精密化的趋势。
景观研究中应用性也越来越强,出现了新景观学派、把景观看成是资源、看成是环境的指标,甚至提出城市、道路、工程、农村一切建设都有景观评价、景观设计问题。最好的景观应是生态学价值、美学价值的完美结合。景观的研究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是未来世纪最受人类青睐的潜科学之一。
日本地理学者金安岩男在考察西方地理学之后,综合各方面意见,曾概括战后西方地理学经历了三大革命:60 年代的计量革命、70 年代的行为革命、80 年代的新景观学派。他一定程度反映了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动向。但是, 不能把它们理解为纵向的前后否定,也不能理解为取消扬弃传统地理学,而是应当看做是在传统地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地理学新发展的各种不同探索和尝试。
纵观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这样说:古典时期是地理学的知识积累阶
段、科学地理学的酝酿阶段,是描述地理学阶段;近代时期是科学地理学的形成阶段,是解释地理学、比较地理学阶段;现代时期是科学地理学的提高阶段,是预测地理学、应用地理学阶段。
1871 年在安特卫普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地理学会(IGU),成为联系世界
各国地理工作者的纽带。其后每 4 年召开一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曾受到
一定影响,至 1988 年已经召开了 26 届国际地理会议,会员国遍及世界各国, 与会者阵容相当宠大,主要发达国家的代表团达几十人、上百人,在世界性学术组织中,其规模可谓名列前茅。25 届地理学会恢复了中国会籍,26 届地理学会吴传钧当选为国际地理学会副主席。全世界地理刊物逾千种以上,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已遍及经济、社会、文化、工程各个方面。
未来地理学如何?正如英国哲学家斯蒂芬·图尔明所说“在任何科学领域中,进步和变革不会产生于老一代‘伟大学者’的思想变化,相反,进步和变革是年轻一代打破他们的老师们的传统而取得的。”
地理科学的未来寄希望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