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大发现及其影响(15 世纪以后)

所谓“地理大发现”,是指欧洲人对离之遥远的地方的发现。事实上, 早在公元 9—10 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维京人早已发现了美洲,包括西方学者在内,许多学者考证认为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有殷民东迁说、汉北匈奴东迁说、五世纪慧深发现美洲说、法显发现美洲说等。关于绕非洲的航线也早在公元前 600 年由埃及法老派遗腓尼基人完成。就是欧洲本身在此以前已早被中国人、阿拉伯人所发现,只是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而已,或者因为那些“欧洲中心”的文化史家们不愿宣传的缘故,所以不像“地理大发现”那样称著于世。“地理大发现”正处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勃兴时期,国际关系已广泛建立,所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理大发现”的本来目的并非是为求知而探险,主要是出于宗教需要和经济需要,一是传播基督教的热诚,二是对黄金、香料的渴求,以后又转入为了贩卖奴隶。继中国郑和七次远征之后,欧洲掀起了探险热、殖民地热。上述欲望促使葡萄牙、西班牙的王公商会不惜重资派人去海上探险。

(一)地理大发现

  1. 亚里斯多德、托勒密障碍的突破 大规模探险的首先发动来自葡萄

牙。其领导者是葡萄牙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王子。1418 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拉古什港附近的圣文森特角上的萨格里什创设了世界第一个地理研究院。他从地中海周围网罗了不少地理学家、制图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懂得各国语言的翻译家一起研究地理学,规划海上探险。遇到第一个障碍就是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热带不可居住,去了之后人的皮肤会变黑。1418 年第一次试航很快返航,因为船员对赤道附近的“不幸”太恐惧了。经过反复努力,在 1433 年航行到北纬 26°7′以南的博哈多尔角。由于沿岸向南流动的强大海流形成白色汹涌的旋涡,船员们想这无疑是希腊地理学家所描述的“沸水”了,人过去以后肯定就要变黑。当时的船长吉尔·埃安内曾试图环航博哈多尔角,可船员们叛变,无奈只得返回萨格里什。1434 年吉尔·埃安内改换了方针,在离陆很远的地方航行。当船队开到博哈多尔角以南的纬度时,再转航向东,靠近海岸时发现水并未沸腾,人也没有变黑, 从此,克服了越过赤道远航的心里障碍,为后世的环球航行打下了基础。1441 年亨利王子的航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热衷航海冒险的时代在欧洲开始了。

这件事很值得思索,中国地理学家的一份文化遗产——指南针,帮了亨利王子的大忙;希腊地理学家一份文化“遗产”——热带不可居住的臆想, 却给大航海事业的开端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权威人物错误的推断竟然在长达十多个世纪中一直禁锢人们的头脑,可见创新探索的精神在科学发展中是多么重要。

  1. 美洲的发现 哥伦布(Columbus1451—1506

    年)意大利航海家,出生于寄居热那亚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从小就迷恋船只和航海事业。他曾随英国船只航行过,也在萨格里什学院学习过。他读过皮埃尔·戴利和马可·波罗的书。他提出了绕非洲去亚洲航行的计划,首先向葡萄牙国王申请,遭到了拒绝。之后又向西班牙国王提出报告也遭到皇家委员会的拒绝。但他的坚强意志终于打动了国王,为他提供了船只,给予他海军上将的名义和百万金币的准备,哥伦布于 1492 年 8 月 3 日黎明前率三艘帆船出发,在大西洋上克

服种种困难,于 10 月 12 日登上了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世界的土地。1493

年初返航西班牙。后又于当年 9 月 25 日再次率更大的船队西航,在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北部海岸建立了第一个欧洲人的城市—伊萨贝拉,接着又在锡瓦奥建立了圣托马斯城,不久又发现了牙买加,1496 年再次回西班牙。1498 年第三次西航,发现了特立尼达并登上了南美洲大陆。1500 年因拒不承认国王派去的总督而被解送回国。1502 年 5 月自费组织船队最后一次西航,途中发现了马堤尼克岛,他克服了部下叛乱、暴风雨袭击和缺衣少食的困难,度过极其困难的一年,11 月返回西班牙,1506 年 5 月在贫病交迫中逝世。哥伦布十年间四次西渡,发现了南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一些岛屿(图 6-13), 但他至死还认为自己到的是亚洲的南洋群岛,所以把加勒比海岛屿叫西印度群岛。他死后不久,一位名叫亚美利加的意大利人才发现大西洋彼岸不是亚洲而是新的大陆,从此将美洲命名为亚美利加。

哥伦布是富有理想和大无畏探险精神的伟大的航海家,也是具有聪朋才智的很了不起的地理学家。他第一个发现并利用太平洋风系,懂得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他第一次航行沿加那利群岛的纬度顺东风向西驶去, 返回西班牙时则向北驶至亚速尔群岛乘西风返回欧洲。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自此以后,有了新大陆的繁荣和进步,世界政

治、经济、文化地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与哥伦布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人类为了纪念他,世界各地有很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和团体,仅美国就有 4 个叫“哥伦布”的城市。

  1. 绕过非洲通往东方航线的发现 在 15

    世纪欧洲人的眼里,亚洲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黄金、香料、丝绸⋯⋯具有非常强烈的诱惑力。可是, 从海上去亚洲必须绕过非洲,还要穿过亚里斯多德、托勒密所说的可怕的热带,而且据托勒密讲有一个南方大陆,能否绕到亚洲尚未可知。所以这条航道是探险者热衷的目标。如前所述亨利王子领导的航行已经打破了到热带可以变黑、海水沸腾的神话,但是那时只航行到北纬 26°以南一点,赤道怎样尚不可知。1473 年在亨利王子死后,一条葡萄牙船通过了赤道,没有让那里灼热的阳光焚毁,安全无恙地到达了刚果河口。1497 年瓦斯科·达·伽马(1469

—1524 年)率葡萄牙船队,避开了强大的本哥拉洋流和赤道以南沿岸的顶头风,在大西洋绕了一个大圈子,然后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向北航行,经莫桑比克,穿过印度洋到达了印度(图 6-13),从而发现了这一苏伊士运河开通前欧洲人去亚洲的唯一航道。当他最后回到里斯本时, 一共用了两年时间,航行 24000 英里,170 名船员,仅剩下了 44 名,为这条航道的发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随着这条航道的开通,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在马六甲海峡建立了基地、租借了中国的澳门并强占了台湾,首次打开与日本的贸易。紧接着大批欧洲人涌入了亚洲,带来了基督教,带来了欧洲的文明,也造成了亚洲人受欺侮受压迫的历史。从此,地中海、大西洋的欧洲文明,与印度、中国文明连接起来了,人类彼此隔绝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1. 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Magellan1480—1521 年)原为葡萄牙人,

    归属西班牙。在西班牙国王赞助下,于 1519 年 9 月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海峡(麦哲伦海峡),驶入太平洋。在茫茫的太平洋长期航行中,船员患了坏血病,

没有粮食、淡水,靠吃老鼠、牛皮、木屑、喝脏水生活,历尽千辛万苦, 麦哲伦本人也在与菲律宾土人冲突中死亡。最后只剩 18 名水手穿过印度洋,

绕过好望角,于 1522 年 4 月回到西班牙。他们向东行而从西归,用事实证明了人类的故乡地球是圆球体(图 6-13)。这次航行与 1965 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宇航员惊呼:“我看见了,地球,蓝色的珠玉!”堪称人类对自己故乡的两次最伟大的全面观察。

  1. 世界地图的基本完成 15 世纪—16

    世纪,亨利王子的水手们、哥伦布、麦哲伦、伽马基本上是沿陆缘行驶的,对海洋的情况并不完全清楚。虽然阿拉伯人和公元前 7 世纪的腓尼基人早已知道印度洋南面是开放的,可那时的欧洲人仍然相信托勒密关于有一个南方大陆封闭印度洋的说法。当麦哲伦通过后来由他名字命名的南美洲海峡时,他肯定地认为火地岛就是托勒密所说的南方大陆。后来的制图者把“南大陆”一直延伸到塔斯马尼亚岛。最终从地图上消除南大陆这一流传千年以上的谬误的是库克。

英国船长库克(Cook1728—1779 年)三次远航,用南大洋航行的事实最终从地图上消除了托勒密的南大陆。首次航行(1768—1771 年)他到了塔希提岛,向南航行到南纬 40 度,确认没有发现南方大陆,然后西行到新西兰,

也确认新西兰不是任何南大陆,而后又通过托雷斯海峡,返回。1772 年第二次航行,从英国出发深入到大西洋、印度洋的南部,1774 年 2 月到达太平洋南部 71°10′处仍未发现南方大陆。1775 年回英国时,他带回了南半球为广阔海洋的第一个权威性报告。第三次航行于 1776 年到达夏威夷群岛,进入北太平洋,后经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1778 年返回夏威夷群岛过冬,第二年初在与岛上土著人战斗中身亡(图 6-13)。库克是第一个勾画出太平洋轮廓的探险家。他关于南大洋的亲身航行实践,在以前探险家的基础上最后绘出了世界基本地图的主要轮廓。

(二)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地理大发现给地理科学带来了巨大变革,它的意义也超过地理科学,几乎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都是巨大的推动力。它是人类近代飞跃性进步的先声。正是由于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现了在当时看来几乎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刺激了产业革命的迅速到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1. 太空秩序的新概念——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诞生 15 世纪以来, 由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新资料不断涌现,哲学家、宇宙学家、地理学家、自然科学家对此争执不已。最初他们还遵循传统方法费尽心机地使地球的新发现与圣经的创世说相适应,但是这种努力一天天难以坚持,人们最后终于挣脱旧框框的压抑,寻求了新的答案。

波兰学者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 年)在地理大发现不久的 1497

—1529 年间对行星、月球和恒星运动进行了多次观察。他发现尽管托勒密的理论(地心说)体系十分繁杂,但不能圆满地解释地理大发现以后人们所了解到的天体运动现象,如果把太阳放在中心位置计算天体运动的话,则会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于是他大胆地冲破神学的束缚,1543 年发表了名著《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学说。伽利略 1623 年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1632 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一书,轰动了整个欧洲知识界,紧接着牛顿 1689 年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自然科学从此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了。

  1. 迎来了比较研究、归纳法盛行的科学哲学时代 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外部世界,人类在与外部世界的对比中,在大量新发现的事实的比较分析中思索问题,对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万千世界进行分类、归纳,寻求他们的规律。瑞典林奈的植物分类(1735 年)是比较归纳法最典型的例子。探本求源的科学哲学观最为盛行。生物是怎样发生演变的? 地球的起源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的思想行为来源于什么?一系列既是科学又是哲学的重大问题都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提出来的。如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 年),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1755 年),康德的形而上学(1781 年),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 年)等等。近代科学、哲学的重大理论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的推动有关。

  2. 推动地理学—系列理论和方法的变革 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证实了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并弄清了海陆的基本轮廓,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形式,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地质资料, 引起了地理科学界新的思考,使地理学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以前的个别的零碎的现象解释发展到全球性的科学的理论思维。1650 年德国地理

学家瓦伦纽斯写成了《通论地理》一书,采用太阳中心说,第一个注意到赤道和两极由于受热不同而造成下层空气从极地向赤道流动,这是走向解释世界风系的第一步。1686 年英国地理学家埃德蒙·哈雷发表了大西洋信风图及其学说,画出了南北半球信风,标明了亚洲季风,并指出这是海陆受热不同的结果。在地形起源理论上,15 世纪—18 世纪欧洲掀起了均变说和灾变说的争论。达·芬奇第一个讥笑灾变说,主张是流水夷平高山的。1786 年法国学者比阿特提出“均衡河谷”的学说,至今在地貌学上仍有意义。1752 年法国地理学家比歇把地球陆地用绵长的山脉分成众多大的流域,并以此概念闻名于世,至今流域仍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1682—1725 年俄国彼得大帝组织探险队,并于 17 世纪末完成俄国欧洲部分南部的测量绘图工作,1758 年伟大博物学家罗蒙诺索夫创立了俄国科学院地理部。

由于地理大发现,刺激了航海业,从而促进了绘图业的发展。1959 年荷兰地理学家墨卡托(Mercator,1529—1594)创立了墨卡托投影(图 6-14), 第一个设计了把地球球面绘制到平面上的方法,一直为航海者所采用。1728 年法国的卡西尼和荷兰的尼古拉·克鲁奎,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总之,地理学是关于地球表层的科学,它的一切规律、原理、法则与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形式、海陆分布等整体性质密切相关。可以这样说, 没有地理大发现带来的人类对地球整体的认识,就不会有后来的科学地理学。

纵观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古希腊地理学、我国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地理学,是地理思想、地理知识的朦胧时期,即上古地理学阶段。地理大发现以前的中世纪地理学是中古阶段,尤其在西方地理学发展停滞、缓慢,是学术上的黑暗时代。地理大发现以后,是近古时期、也是科学地理学的酝酿时期。整个古代地理学处于地理学与其他科学未分化、自身也未分化的状态,基本处于描述地理阶段。只有 19 世纪以后,地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