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地域

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学术界一直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 受经济基础即社会制度所制约,因此,不加分析地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文化,简单化地把政治制度与文化的关系看成是“立竿见影”的关系。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对文化的深入研究, 更不要说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

实际上,文化的有形部分即符号系统,是历史上经过长期文化交流影响而形成的。它具有工具性质,不受生产关系制约,没有阶级性。虽然随着生产的发展符号系统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打上生产关系的印记,但它的分布区基本上是稳定的。不要说语言文字不会因社会制度改变而改变,就是艺术表现形式这类准符号系统也有相当的稳定性,并不因制度更替立即发生改变。就舞蹈来说,汉民族主要用四肢的动作来表现,躯干动作的幅度较小;印度的舞蹈见长于腰、脚和大臂上肘的动作;西方的芭蕾舞多表现于旋转和脚尖的功夫;非洲黑人的舞蹈则主要突出臀部的摆动。来源于黑人并风靡世界的迪斯克舞蹈,几十年曾长期被斥之为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文化的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正统儒文化的偏见,确实是没有道理的。

文化的无形部分,不肖说其中的技术体系没有阶级性可言,就是受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制约的价值体系(或者叫观念体系)也不是像镜子一样的

① 〔日〕《世界百科全书》27 卷,平凡社,第 312 页。

反映关系。这里又分两种情形:人们的哲学观念、社会观念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受社会制度变革的制约是缓慢的,其中有的部分如“民族思维习惯”、“民族生活观念”变化尤不明显,更多地是受传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政治观念受生产关系制约则极为明显。

文化地域表现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决定于文化传播源本身的性质和传播方式,一方面决定于接受方面。就文化源本身来说,先进的文化传播的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传播的强度也大。如我国唐—明中叶汉文化比较先进, 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东亚及其周围地区的文化影响很深(见图 2-14)。工业革命以后欧洲文化在世界范围影响较为强烈,传播范围也比较广(见图 2-15)。文化传播方式与政治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19 世纪欧洲文化的扩张是强制性的、野蛮的,而且往往伴着血腥的战争和殖民主义政策。虽然比自然传播强烈得多,但遭到的抵制、反抗也很强烈。现代电视、广播等情报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强烈。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新的意识不断产生,尽管不同文化的冲突、矛盾仍很强烈,但接近融合的程度却增强了。从接收方面看,文化传播要克服两个障碍:一是地理障碍。历史上大的文化区往往都是被高山、海洋、沙漠相隔的。中国东亚文化区就以喜马拉雅山、太平洋、中亚干燥地带和北亚寒冷区所限定的。尽管

电视广播相当普及的现代,边远地区的文化发展依然受到强烈的地理障碍。探求克服这些障碍、加速文化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仍是地理学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二是社会心理障碍。传统是强大的惰性力,新的文化因素的导入要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抵制,特别在历史悠久、传统观念很强的国家更是如此。新文化的形成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接触、冲突和融合过程。

以文化源为中心、以民族为单位世界可分化为若干不同级别的文化区。英国学者汤因将人类文化分为 8 类 21 种,即埃及文化、两河流域文化、波斯

——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日本、朝鲜、越南)、西方文化(古希腊、古罗马、近代欧美)、安第斯文化和马雅文化。美国人类学家 W.捷林斯科将世界划分为 14 个文化圈 55 个文化区(公元 1500 年至现在)。

笔者认为这一划分比较合于实际。W.捷林斯科将中国文化圈划分了 7 个部分

(北中国、南中国、朝鲜、日本、满洲边境、西藏、越南),笔者认为应做适当修改,划分 10 个部分(即中原文化、南方文化、朝鲜文化、日本文化、北方文化、西藏文化、越南文化、西北文化、蒙古文化和新加坡文化)更符合现存文化实际(图 2-16)。

以上讲的是以文化源为中心、以民族为单位划分文化区的方法。此外, 还有另一种思想,即以文化阶级论的地域表现来划分文化区,如将世界上划分为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原始文化等。这种划分方法过分地突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意义,而掩盖了民族性和历史形成的文化区域差异,结果会使社会制度的突变性与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发生冲突。这种划分方法不为大多数史学家、文化学家和地理学家所接受。图 2-16 是从世界范围来讲的,当然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下仍可进一步更细分若干次一级或更低一级的文化区,如我国的北方文化区、西北文化区、南方文化区等还可进一步依民族和生活习俗等划分为若干更小的文化区。

  1. 欧洲圈

a 西欧b 东欧c 南欧

  1. 伊斯兰圈

a 西南亚伊斯兰b 北非伊斯兰

c 埃及

d 埃塞俄比亚、索马里e 撒哈尔

f 西苏丹g 东苏丹

  1. 尼格罗黑人文化圈a 几内亚海岸

b 刚果

c 东非和木萨米什—纳米布地区4.科伊桑文化圈

a 布须曼b 霍屯督

  1. 高加索文化圈

  2. 北极周围文化圈a 北极海岸

b 西伯利亚地区

c 旧西伯利亚地区7.中亚圈

8.中国文化圈

a 中原文化b 南方文化c 朝鲜文化d 日本文化e 北方文化f 西藏文化g 越南文化h 西北文化i 蒙古文化

j 新加坡文化9.印度文化圈

a 印度b 缅甸c 泰国

d 柬埔寨

  1. 东南亚高地文化圈

  2. 大洋文化圈a 印尼

b 巴布亚

c 美拉尼西亚d 波利尼西亚

e 密克罗尼西亚12.澳大利亚文化圈

  1. 北美文化圈

a 西北海岸b 亚北极

c 加里福尼亚大盆地d 大草原地带

e 东部玉米带f 南方

  1. 中美文化圈

a 墨西哥及中美b 西南部

  1. 南美文化圈

a 蒂布恰地区b 加勒比地区c 安第斯地区d 亚马逊地区e 东巴西地区f 阿罗肯尼亚g 查科地区

h 巴塔哥尼亚i 火地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