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因地制宜地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

地理科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揭示地域分异规律,为人类因地制宜地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提供依据。

自然地理方面。解放以后我国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自然区划工作, 即:1955 年为编写《中华地理志》作了《中国自然地理区划》;1959 年中国科学院作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80 年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写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这些区划都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全国和各省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建设宏伟蓝图的基础底图。

经济地理方面。地理工作者参加了经济区划、农业区划,并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 年以来,地理工作者在贵州、四川、吉林、河北等省进行了经济规划工作。1960 年以后,地理工作者广泛参加了全国、省、地、县的农业区划工作,在广东、江苏取得了成功经验,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63 年农业区划被列入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第一项重点科研任务。70 年代末期以来,地理工作者已经普遍地被吸收参加国家各级经济规划的制定工作,发挥了地理科学区域分析、综合分析的专长。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地理工作者

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广泛地参加了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工作,例如在唐山的重建规划中地理工作者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一些大学的地理系已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直接为城市建设培养专门人材。

国外的地理工作者在区域规划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很迅速,全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因而对城市地理的研究极为重视。在欧美、日本,城市地理工作者的阵容极为宏大,特别是在英、法等传统地理学极为发展的国家里,城市地理学已成为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部门。西德开展“田园城市”运动,积极规划和建设城市绿地,地理工作者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实际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