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空间理论
一、地球表层的自然地域空间
地球表层的自然地域分布规律是按着地球表层三维空间展开的,即:由于太阳能沿纬度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的自然现象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自然现象基本按经线方向呈条块状分布
(经度省性);由于高度差异造成的自然现象在不同高度带上的垂直分布(垂直带性);由于地形和基岩组成造成的地表差异。前者称为地带性,后三者通称为非地带性。地球上各处的自然现象无不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体。
早在古希腊时,人类就知道地球大体分为三个自然带,即热带、温带和寒带。19 世纪末俄国地理学家道库恰也夫(Докучаев)提出了自然土壤带的学说,把以往人们仅仅从气候角度认识地带性的狭小天地扩展到整个景观带。我国在 60 年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综合自然地理学,它打破了过去自然地理学分门别类论述自然要素那种机械的集合体系, 而从整体上较深刻地论述地球表层的自然规律。过去对地带性、经度省性、垂直带性曾经有过不少的争论,其主要问题是没有把握空间尺度,“综合自然地理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梗概介绍一下我国地理学家景贵和等人在最近编著、出版的《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关于地球表层自然空间分异规律的主要观点。
(一)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
海陆对比性 地球表面分成四个大洋、六个大陆,构成海陆间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地球内能造成的。
-
热力分带性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产生的全球分带性,从赤道向二极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二)大陆大洋内部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