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地理学
(一)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分五大类别。
- 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可谓是历史最悠久的学科。在洪堡、李特尔最初创立近代地理学时,地理学基本上是以自然地理的体系出现的。后来随着科学的分化和发展,很多学科从自然地理学中独立出来,诸如地貌学、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等,于是就出现了以地球表层的整体或各自然要素构成的综合体为对象的、以研究自然地理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与各部门自然地理相对存在的学科,称之为普通自然地理学。比较著名的有苏联 C.B.卡列斯尼克著的《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其基本结构是首先论述地球表层的整体结构,然后分门别类论述地形、气候、动植物、土壤、人类等各组成要素形成分布规律。直到目前,国外的普通自然地理学基本上仍是按着这一模式,只不过又充填一些新的内容、更详细更丰富而已。例如 1983 年美国出版的 A.N.斯特拉勒著的《现代自然地理学》基本上仍然是按上述模式写的。我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之有很大不同, 一是专门论述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不再重复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内容,特别是关于空间地理规律的分析很有独道之处。二是它是以人类现存环境为研究基础的,重视地理学的实际应用,如自然区划、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局地地理、地方气候、人地关系等等。在很多方面接近于德国的“景观生态学”。
这里顺便谈谈“景观生态学”的问题。“景观生态学”一词是 1939 年德
国地理学家卡尔·特罗(CarlTroll)首先使用的。从 60 年代起以东西德为中心,研究特别活跃,最近十年里它在德国自然地理学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并已影响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前苏联及欧洲。它是研究有机体(植物、动物、人)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区域法则的学问,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专门研究自然地域划分、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模式、景观生态制图等方面的问题,并已经实际应用到区域规则、环境评价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西德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田园城市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80 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工作者也正在积极探索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向,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土地生态设计等方面。
纵观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三次理论飞跃。首先是 19 世纪末俄国地理学家道库恰也夫等建立的自然地带学说(后又经苏联学者伊萨钦克、索恰瓦等发展为自然综合体的学说);其次是 70 年代前后的地理系统学说;
80 年代又出现了地球表层系统的学说。我国综合自然地理方面的著名专家有黄秉维、赵松乔等。
- 部门自然地理学 这是自然地理领域中以具体的自然地理要素为对象,划分更细的一类科学。
-
地貌学 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它与气候学一起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古老、最庞大的分支。中外著名的地貌学家有:德国的 A.彭克、美国的 W.M.戴维斯,中国的杨怀仁、王乃梁等。地貌学又分为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环境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其中动力地貌学又分为河流地貌学、岩溶地貌学、海岸地貌学、冰川地貌学、风沙地貌学等。应用地貌学目前是十分活跃的领域,港湾、铁路及大型城市建筑都需要地貌学的知识,特别是在日本,工程地貌制图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
气候学 气候是指天气的多年综合状况。气候学就是研究气候的形成及其分类、分布的科学。它又可分为农业气候学、森林气候学、医疗气候学、交通气候学、居住气候学、地方气候学、气候变迁学、小气候学等。国际著名的气候学家有 W.P.柯本,B.П.阿里索夫等。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是我国最著名的气候学家,涂长望、赵九章等也都是著名的气候学家。近年来在“农业气候学”研究,“最近几千年的气候变迁研究”,以及对人类对气候影响预测(如温室效应等)的研究等都比较活跃,而且在气象卫星和遥感图象应用于气候分析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
-
陆地水文学 是研究和记述陆地水体(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 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态特征的科学。我国的施雅风、郭敬辉等是这方面的著名专家,并在冰川、湖泊等水体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海洋地理学 是以研究海洋地理环境为内容的地理学新分支(又分沿岸地理学和大洋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增强了, 海上交通、渔业和海上石油开采事业的发展都很快。但是人们对海洋空间规律的认识还相当落后,诸如对海底地形、海洋气候、海洋生物等的认识,与陆地相比显得还十分浮浅。现在的海洋地理学还主要局限于海洋水文特征方面。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海洋自然地理学必将做为与现存的陆地自然地理学系统并行的又一大系列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目前,有人还将狭义理解的海洋地理与陆地水文学一起,通称为水文地
理学。
- 生物地理学 长期以来,生物地理学是动物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通称。其中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动物分布及其群落的科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分布规律的科学,以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为基本对象,是地理学最古老的分支之一。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也是植物地理学的奠基人。本世纪 40 年代 B.И.苏卡乔夫的“生物地理群落”思想与英国的乔治·坦斯利的“生态系统”齐名,不仅是对地理学的贡献,也是对生物学、生态学的很大贡献。侯学煜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植物地理学家。
自从“生态系统”的思想提出后,生物地理学做为一个统一的学科渐渐地为人们所接受。以植物、动物与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为对象,综合研究其分布与形成的规律,是当今生物地理学积极倡导的方向。现代的生物地理学已经开始脱离已往的描述水平和形态分析水平,开始用遗传因子的分子水平探讨生物的地理变异,从而为揭开生物的种属分异和进化系统的秘密做出贡献。
生物地理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的国家(如日本)把它做为生物学的分支之一。
-
土壤地理学 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的关系和土壤分异、分布规律的科学。土壤是地球表层有机界和无机界的接点,它比较稳定地反映自然的区域分异。俄国的道库恰也夫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正是通过对土壤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自然地带学说。50 年代苏联学者 B.P.沃洛布耶夫的《土壤与气候》一书对土壤地理分布的气候机制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著名的学者还有莫宁等。
-
人种地理学 是研究人类种族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人种与民族不同,它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严格地说它应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但是由于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密切相关,所以也往往成为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的内容之一。人种地理学是世界范围的科学,目前我国基本上还属于空白。
-
疫病地理学 又叫医学地理,是医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是研究疫病和死亡现象与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科学。通过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探求疫病的地球化学、气候、公害、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的成因,用宏观的方法揭示微观的成因。从 1790 年德国医生 Finke 发表第一篇医学地理论文(《一般医学的实用地理学》)以来,在西方国家一直做为很实用的学科予以发展。1929 年成立了国际地理病理学会,美国的 J.May 制作的疾病地图册曾经名噪一时。1956 年 8 月国际地理学会还成立了医学地理学分部,以后几乎历届地理学大会都进行医学地理学的专门讨论。医学地理学的专业技术性较强,我国的医学地理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相继编制出版了全国性和省级恶性肿瘤图集和地方病与环境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1989)是迄今医学地理图中,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人类地方病与环境关系的图集。
-
化学地理学 是研究地表化学元素迁移规律的科学。在我国,70 年代后期与环境科学结合,著名学者有刘培桐等。
- 区域自然地理学 统一地理学在我国分化后,区域地理学分为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经济地理。如前所述,目前又有人主张自然——经济——社会统一的区域地理学。由于近 40 年的发展,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取得了很大
的进步,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有世界知名的学者任美锷先生,世界自然地理方面有李春芬先生等著名学者。
-
类型自然地理学 这是笔者提出的新的分科体系。无可否认,区域自然地理学和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因区域自然地理学空间限定性过死,个性太强,所以在一个区域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区域。虽然可以通过区域对比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但因其理论的普遍性较差,故易于陷入描述性方法之中。部门自然地理学除地貌学、气候学独立性较强外,其他的学科总是易和其他比较稳定独立的学科交界,如植物学与植物地理学、土壤学与土壤地理学等。与之交界的各学科也都在探寻本学科研究对象的区域问题,这样就不可避免造成交叉和重复,给地理学在相应领域发展带来困难。为了补充上述不足,有必要建立以地球表层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系统为对象的学科体系。地球表层分为山地、平原、沼泽、沙漠、冻土、海洋、河流、湖泊等不同的地域自然系统和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探求不同类型的形成、分布和开发建设的方法,对同一类型的其他区域具有普遍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事实上这方面的研究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诸如山岳地理学、平原地理学、沼泽学、冻土学等已早有专著。近年来,山地地理学已成为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联合国在尼泊尔建立了山地研究中心,许多国家建立了山地研究机构,日本的平地大部为城市所占,以山地为基地发展农业、果菜业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就。成都地理研究所是我国山地地理研究的重要机构。东北的沼泽学研究,西北的沙漠、冻土、冰川研究,都是我国地理学界极为活跃的领域。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兰州)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朱震达是该领域著名的学术带头人。此外,南方的热带地理研究,西部干旱区地理研究也有很大进展。
-
古地理学 以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环境为对象,是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周廷儒等人是我国该领域著名的学术代表。本世纪后半叶以来,古地理的研究手段日益现代化,学者们运用孢粉分析、古地磁、年代测定等方法,揭开了许多地质时代环境变迁之谜。
(二)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又称人生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人文现象的空间结构、变化和扩散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的科学,也是人文地理学中发展最快,阵容最大的学科。它分两大类,即区域经济地理和部门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地理又分为世界经济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部门经济地理按产业部门和经济要素又可分若干学科,如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商业地理、能源地理、资源地理、人口地理等。长期以来经济地理就以区位理论为指导,德国的杜能、韦伯、廖什,美国的胡佛等是西方各种区位理论的创始人,苏联的巴朗斯基、萨乌什金、费根对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理论都有建树。现代的经济地理又引入了“中心地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着重研究区域经济和区域政策,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我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基地是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有孙敬之等人。
-
社会文化地理学 社会文化地理学是以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我国社会文化地理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 80 年代才着手研究,起步比较晚,因而对社会文化地理的内容和研究现状
知之甚少,本书在这里略作详细介绍。
- 政治地理学 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早在 1897 年拉采尔就发表了《政治地理学》专著。以后德、英、
法、美等国许多学者竞相研究,至 20 世纪初一时曾相当活跃。较为著名的理论有:拉采尔的“生存空间”论,英国麦金德的“大陆腹地说”,豪斯霍费尔的“地缘政治”论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曾一度相当活跃。第二次大战中在纳粹政权和日本军国主义政权支持下,德国和日本出版了大量的宣扬“地缘政治”的书籍,如《日本总力战的哲学》、
《日本地政学》等。二战结束后由于“地缘政治学”声名狼藉,西方的政治地理学曾一度消沉,50 年代又渐渐发展。至现在又出现了政治空间地理研究、政治系统地理研究、政治行为地理研究等新的动向。传统的政治地理理论在西方仍有影响,如西方的政治家早就十分关注中苏关系,因为中苏正居于麦金德所说的大陆腹地。①此外,政治地理预测的研究也比较活跃,例如美国的 Brunn 就曾经预言公元 2000 年时,世界政治将有 6 个政治地理趋向:① 虽然没有大的边界变化,但边境侵蚀将不断出现。②以城市划分行政区。③ 新政治文化。④投票型政治趋向。⑤施政计划向中央集中。⑥环境问题政治化。其中有些内容是有一定道理的。近年来我国对国际政治研究十分重视, 但是作为政治地理学的专门研究还不够,因为政治变动性高于其他社会文化因素,而且探求政治地理规律是十分艰巨的。
-
社会地理学 社会地理学是研究人类集团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基本机能的空间组织形态和空间形成过程的科学。社会地理学在美国和德国比较盛行,它是以生态学和社会机能论(或称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的。美国的 Barrows(1923)、德国的 Bobek(1927)都是从人类生态学角度提出社会地理学问题的。60 年代社会地理学在这两个国家发展的极为迅速,出版了很多专著,并有专门的杂志和专题的学术讨论会。按着德国地理学家的意见,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在于社会集团,不是人的个体或某一个单一的民族,它包括以下诸方面:社会生活的空间组织形式,居住的空间组织形式,劳动与供给的空间组织形式,教育的空间组织形式,余暇娱乐休息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流动与交通的空间组织形式等等。有人还提出社会地理学要研究社会地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BobekHans)。例如饥饿、疾病、环境、资源、空间等既是自然的(或生理的)也是社会的问题,两者密不可分。在学科分类上还有人主张广义的社会地理学的思想,即将整个人文地理各领域的综合称为社会地理学(Bobek)。80 年代初社会地理学的思想在日本已经引起地理学界的关注,出现了这方面的专门学者的著作。
-
军事地理学(国防地理学、战争地理学) 是研究地理环境与战争之间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解放前后它都是军事院校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外交的形势,也与空间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有密切关系。它与医学地理学相类似,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并且需要军事专家、战略专家与地理学家的合作。
-
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体系中仅次于经济地理,是一门论著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学科。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因而对文化地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文化地理就是研究文化景观,
① 麦金德,见本书第六章第二节英国地理学。
是与自然景观相并列的,因而可以理解为人文地理的代名词;还有人认为文化地理应包括人文地理、生物地理和区域地理,①英国对文化地理的理解还包括历史地理学的内容。也有人从生产形式、生活习惯角度研究文化地理,如农耕文化、畜牧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更有人从植物带、自然带角度研究文化地理,如照叶林文化、针叶林文化、山毛榉文化、草原文化、干旱区文化、湿润热带文化等等。作者认为文化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分支, 它是研究文化符号系统和文化观念系统比较稳定的那一部分与地理环境关系和空间组织形式的科学。如民族地理、语言地理、宗教地理、民俗地理等, 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人类生活方式的空间规律的科学。
早在本世纪 20 年代,各种人文地理学论著中已论及到文化地理学。到
60 年代,在地理学界已形成较为宏大的队伍。发展较快的是美国。巴库雷
(Berkeley)学派以历史人口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生态学、生理学、文化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学术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并为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索尔
(Sauer)在文化地理研究中卓有建树,其在 1923—1967 年指导的 57 篇地理博士学位论文中有 21 篇属于文化地理方面的内容。1980 年还创刊了专门的文化地理杂志。此外,国外著名的文化地理论著还有海姆·但比依的《人生地理学——文化社会和空间》(1977),德莱克·格利高里的《意识形态科学和人文地理》(1978)。在国民文化地理教育方面,日本的《世界文化地理大系》、《日本地理风俗大系》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丛书。我国文化地理研究刚刚开展,1985 年下半年生活、读书、三联书店出版了香港陈正祥的《中国文化地理》专著,1991 年 8 月高教出版社出版了王恩涌的《文化地理学导论》。
现今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环境问题、关心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而且在这方面的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热、余暇时间的增加、情报信息科学的发展,都促使人们对异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为文化地理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社会需要。当前文化比较学的研究十分盛行,美国哈佛大学已进行了东西方文化对比的专题研究,我国自 1986 年也掀起文化对比研究热。日本为什么发展比较迅速?当然有其政治、经济和历史的原因,但与其文化也有密切关系。美国的人类学家认为日本正处在东西方文化的接点上,它吸收了两大类文化的精华,推而广之现在的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太平洋沿岸转移,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我国大陆沿海地区等太平洋西部边缘岛弧和沿岸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这里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替地带。日本历史地理学会会长黑崎千晴提出《文明圈与破碎带》的思想很发人思考。此外,由于受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批判的影响,至今中国地理学界还很少研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世界的现实证明,自然环境与文化类型有相当稳定的关系,如干旱区、热带雨林、温带森林、极地地区文化类型不尽一样。日本放送协会的《照叶林文化的道路》的小册子,在几年内就连续再版七次,很受读者欢迎。我国的文化地理是很有潜力、很有前途的。
- 旅游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观光、游览、休息、疗养、娱乐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现已成为全世界经济领域
① 大岛襄二:《文化地理学序说》(日文版),理想社 1976 年版,第 25 页。
最大的部门之一,而且普及性日益增强。1983 年全世界旅游总人数达 35 亿人次,平均每人 0.73 次;其中每 16 人就有一个为出国旅游者。1981 年世界旅游总收入达一万亿美元,超过石油、军火、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等经济部门,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支柱。美国 50 个州中的 38 个州的第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自旅游业。在欧洲、大洋洲一些较小的国家里,其全国的经济来源几乎都靠旅游业。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们余暇时间增多、生活富裕、旅游欲望日趋强烈。可以说,旅游事业的潜力是巨大的,其发展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始于旅游,地理学为实践服务最直接的一个方面也主要表现在旅游业上。
尽管旅游活动的历史很悠久,但是旅游地理学产生较晚。虽然关于游记之类的地理记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但是做为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 直至本世纪 20—30 年代才开始,6O 年代才全面兴盛起来。美国 1964 年发表
了旅游地理专著,1974 年设置了旅游地理学特设委员会。国际地理学会 1972 年设立旅游与休憩地理学工作组,1980 年升格为常设委员会。我国自 80 年代以后开始重视旅游地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设置了“旅游地理” 研究组,出版了《旅游》、《旅游天地》、《旅行家》、《旅游论丛》等多种旅游刊物。北京成立了旅游学院、南京大学等校设置了旅游系,很多大学的地理系、经济系开设了旅游地理课。我国的旅游事业方兴未艾。
旅游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包括观光、休憩、体育、娱乐等许多方面,涉及的学科也很多,如旅游经济、旅游服务、旅游交通、旅游文化等。旅游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旅游区、对比研究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区、设计适合各国各地区游客文化特点、嗜好欲求的旅游活动,做好旅游宣传教育等。我国的文化古迹、名山大川众多、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旅游地理学是大有前途的。
- 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研究不同的人类集团、阶层、阶级对不同地理环境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是地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行为科学”一词最早是 50 年代提出的。1956 年美国出版了《行为科学月刊》,标志着行为科学时代的开始。行为科学认为,行为是以外界物象为基础的思维产物,人类对外界反映的信息进行知觉、变换、评价而作出决定后产生的行为,才是科学的行为。这里所讲的知觉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感觉, 它不仅仅是事物某些属性(如大小、颜色、形状、气味、声音、空间位置等) 的反映,而且是事物整体、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行为科学还认为人类的行为要有目标,针对目标而产生动机、这又叫“欲望”、“激励”。
60 年代以后西方出现了行为科学热潮,以探求人类内在因素规律。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甚至社会财税政策、福利政策、青少年教育、治安教育等方面都广泛应用行为科学的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行为地理学产生了, 目的在于研究人类行为的空间类型,如居民购物的行为研究、企业家选择厂址的行为研究,娱乐旅行的行为研究等等。行为地理学在西方发展很快,1976 年国际地理协会设立了“环境的知觉”的专门组,1976—1984 年历届国际地理大会都专门讨论行为地理问题,有人甚至称 70 年代为地理学的“行为革命”时代。最近我国也开始注意行为科学研究,钱学森曾提出把行为科学做为八大科学体系之一。
对行为地理的认识褒贬皆有。如前所述,有人认为行为地理学的产生是地理学的一次革命,行为理论是一切人文地理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也有人对行为地理学提出激烈批评,很多西方地理学家认为,行为科学研究方法中能够称得上符合社会需要的理论尚未确立,人类论研究方法中公认的标准尚未发现,其研究方法的概念结构尚未表达。地理学追求社会心理因素的抽象研究越来越脱离地理环境本身,是泛地理学赶时髦的一种表现。
作者认为,对行为地理应取慎重积极的态度,人与环境之间不是直接的被动反映关系,这已为地理学长期发展历史的痛苦经验所证明了的。计量地理学也好,计量经济学也好,之所以没有很好地解答人类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环境和人之间有技术、人的社会心理等中介,这些因素是计量方法或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所难以捕捉的。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若想科学地回答社会问题必须深入研究行为理论,这是无庸质疑的。但是地理学行为研究必须突出地理特点之一的地域性,如位置空间对行为的影响,山地平原与行为的关系,城市农村与行为的关系,气候季节与行为的关系,不同文化景观、经济环境与行为的关系等等,切不可抽象地脱离地域去追求行为的原理和法则。否则,充其量只能成为行为科学中很不内行的帮手,而失去了地理学的意义,更不可陷入唯心史观的迷宫,随邦唱影地消耗无为的时间。
- 聚落地理学 所谓聚落,就是人类共同生活单元——家的集合,田舍一户农家可称为聚落,几百户几千户的村镇也可以叫聚落,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仍可以叫聚落。聚落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居住的空间类型、结构分布的科学,它与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很显然,聚落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类型,因而聚落地理学又派生出城市
地理学和农村地理学。近年来,出现了综合研究城市和农村地域空间的倾向, 那就是不仅把农村和城市当成居住地来看待,而且认为它们既是生活空间、又是经济空间、也是文化空间,彼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地域系统。不要说农村、就是城市的研究也还涉及很多自然地理的内容,比如城市气候、城市绿地建设,城市内自然环境保护等等。所以关于城市、农村地理的研究很像自然地理中类型地理那样,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因此,又有将城市和农村地理研究当做综合地理学(或叫统一地理学)中一个系列的说法。
-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在欧美各国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主要研究趋势之一。例如,英国的城市地理学同历史地理、地貌学构成英国地理学的三大发展方向。70 年代以来,城市地理一直是国际地理大会上提交论文篇数最多的学科之一。从全世界角度看,城市地理出现以下几种发展倾向:①重视城市机能研究,主要是应用中心地理论分析预测城市的经济作用;②加强城市比较研究,如日本和意大利就进行了东京、罗马的比较研究;③运用行为地理的原理研究人类决策行为对城市聚落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的影响;④出现了越来越重视自然的趋势。世界地理大会提出城市和农村平衡发展的课题、城市自然环境
(第二住宅)的建设问题。西德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田园城市”运动, 把城市、自然保护的生态设计列为城市规划的内容之一。我国的城市地理学发展很快,而且很重视实际应用,目前已有若干所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地理系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直接为城市建设培养人材。
- 农村地理学 农村地理学在法国和英国发展比较快。对农村地理学
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农村地理学就是农业生产的经济地理学,它是研究“不同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中农村生活的基本特征和农业生产的目的及其困难性”(PiereGeorge 的《农村地理学概念》);另一种认为农村地理学是研究农村聚落的形态、起源、机能的科学(H.D.Clont 的《农村地理学》)。本书显然是按着后者的意见,将其当做聚落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看待。法国有悠久的农村地理学研究传统,在本世纪前半期,农村地理学一直占据法国人文地理学的主流,地理学的学位论文多是关于农村地域研究的论文。当前农村地理学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关于国土城市与农村空间的研究。农村的研究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现在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城市化过程,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同时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过程,全国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城市,农村实际上成了靠通勤车和家用汽车联系的扩大了的城市聚落。人口从城市中心渐渐向近郊远郊分散,交通工具的发达渐渐使职业地和居住地分离,这是带有普遍性规律的问题。显然探讨这方面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二是关于农村空间规划与管理的研究,这是地理学综合研究大有作为的天地。日本地理学家最近在日本“振兴家乡”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国地理学家提出了“农业构造与耕地管理”、“农舍电气化自来水化等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灌溉、植树等基本事业建设”,“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农村地域再构成”等五个方面任务。经过 60 年代到 80 年 20 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我国关于农村地域研究有很大发展。费孝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农村社会学专家。许多学科都参予了农村发展研究。虽然地理学界尚没有农村地理学的专门队伍,但几十年来关于农业地理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已涉及到农村地理学问题。我国幅员广大的农村为今后的农村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地理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是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历史地图等四大类。历史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历史时期气候、植被、土壤、海陆河道等环境的变迁;历史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历史时期政治经济、人口民族迁移、城乡兴衰、疆域沿革演变等;区域历史地理是以区域为整体,探讨上述地理现象综合的空间演变规律;历史地图学是历史地理学的表现方法。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大分支。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都很活跃。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有侯仁之、史念海等。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称得上我国历史自然地理的名著,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研究历史地理的价值在于为现实服务。通过阐明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在地理上表现的规律性,为现实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例如史念海在《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变迁》一书中论证了人类对植被破坏、对生态平衡破坏的严重性,从而为今天治理黄土高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