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

我国古书《淮南子》中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

有一位住在边塞上的老人养了一匹马,一天,马逃跑了,邻人替他可惜, 老人却若无其事地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过了一些日子,跑掉的马居然又带了一匹马回来。失一马得二马,邻人都来祝贺,老人又不以为然地说;“塞翁得马,安知非祸?”果然,老人的儿子骑了那匹马把腿摔断了, 邻人对此表示同情,老人又说:“从今以后,我也许可以得到幸福了。”不久,边境发生了战争,村里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参战,结果十之八九都战死了,老人的儿子因为腿断没有被抽去打仗,才保留了一条性命。

不矛盾律的客观基础是事物间的质的差异性。尽管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但在转化之前,此事物不是彼事物,彼事物也不是此事物, 二者间有质的区别,不能将它们等同看待。另外,事物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就不能转化。福与祸、好事与坏事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仅当具备了充分的主客观条件时,才能相互转化。离开了条件空谈转化,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矛盾双方的差别,否认事物由此及彼的转化条件,把什么事情都无条件地说成“亦此亦彼”。故事中的那位老人就是这样。他遇到了祸就说这也是福,遇到了福又说这也是祸, 完全不考虑祸与福相互转化的条件,从而陷入诡辩。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是违反了不矛盾律。虽然故事中说老人的话都言中了,但那只是一种偶然性,

并非必然性。因为世上恐怕有更多的人失掉马之后没有再得到马,摔断了腿之后也没有发生战争。

《塞翁失马》故事的积极意义是看到了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它的严重错误是抹煞了转化的主客观条件。所以,如果用这个故事来安慰某些遭遇不幸的人或者警告某些得到幸福的人,也许会收到一点暂时的正面效果, 但它毕竟有很大的欺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