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被害人是否早就怀恨在心

秘鲁小说《金鱼》中有一段故事:瓜达卢佩号渔船船长拉巴杜因走私大麻叶而贿赂一位渔工,渔工不干,同船长发生争执和搏斗。船长失足落水, 被鲨鱼吃掉。船长的老婆向法院控告渔工谋害自己的丈夫。为此,法庭开审。

“你对被害人是否早就怀恨在心?”庭长问。

渔工:“他不是被害人,因为这并不是一桩犯罪行为,这是一件意外事故。”

庭长:“你只要回答问题,不得无礼。这里使用什么词是我的事,你被控告杀人,不管是不是有罪。”

渔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是否怀恨在心。庭长先生!”

经过一番审问和辩白以及律师提供的证据,最后庭长宣布判决书:“未能证实其曾有杀害瓜达卢佩号船长拉巴杜的企图”,“船长失足落水”,“为鲨鱼所害”。

排中律要求我们回答问题时,态度要明确,对于两个矛盾的判断必须三者择一。特别当问题以“是或不是”、“有或没有”等方式提出来的时候, 应当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诡辩论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故意玩弄复杂问语的诡辩。所谓“复杂问语”是指在提出的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假定的事实的问话。不管答话人对问话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等于承认了这个假定的事实。例如有人问:“你是否怕鬼?上帝是不是万能的?”你无论回答“是”或“否”,都等于无形之中承认了“鬼”和“上帝”是存在的。上面的故事中庭长的提问就是一个复杂问语,在法律上叫“诱供”或“套供”。不管渔工回答“是”或“不是”,都是默认了“船长是被害人”和“我对船长怀恨在心”。渔工敏锐地察觉出这一点,所以他一方面纠正了船长是“被害人” 的错误说法,同时毫不含糊地指出:根本不存在我对船长“是否早就怀恨在心”的问题,这就破坏了庭长的套供。

诡辩论者常常编造复杂问语诱人上当,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如果发现复杂问语中隐藏的假定是不能接受的,就不要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而应明确指出这个隐藏的假定是错误的,或者用其他方式避开正面回答。这样,才能免得落人对方预设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