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 “靠得住”吗

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都没有瞒

着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 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且介亭杂

文末编》:“半夏小集”(五),第 107 页)

在特定的语境里,一个概念的涵义是确定的。A 所说的“可靠”,是指一个人立场坚定,决不会把革命队伍内部的机密向敌人泄露。B 故意地把它偷换为一个人“从来不说谎话’(包括“向敌人说实话”),以此为自己的背叛行为作辩护。这是肆意违背同一律关于在同一议论中应用的概念要有确定性的要求。

用偷换概念来掩盖恶行是诡辩论者惯用的伎俩。前些年,日本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在编写日本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居然把 1937 年日本军队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说成是“进入”,把日本军队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说成是“对中国的全面进攻”,用“进入”、“进攻”偷换“侵占”和“侵略”, 想以此推翻已成定论的历史旧案,欺骗日本广大青少年,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这一卑劣的行径理所当然地激起我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普遍反对,我国政府也对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从逻辑上看,日本这一小撮人的做法是公然违反了同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