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存在的

十七世纪法国的一位哲学家曾这样论证上帝的存在:

上帝是存在的。因为上帝是十全十美、无所不包的,因而也必然包含了“存在”的性质;如果说十全十美、无所不包的上帝缺乏“存在”的性质, 即认为上帝“不存在”,则上帝不是完美的,这是自相矛盾的。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这位哲学家提出的论题是“上帝是存在的”,在证明这一论题时引用的论据是“上帝是十全十美、无所不包的,因而也就包含‘存在’的性质。” 问题在于这个论据本身就预设了上帝的存在,因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哪里会有“十全十美、无所不包”的属性呢?就是说“上帝是十全十美、无所不包的”这个论据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又是“上帝是存在的”。先用论据证明论题,然后又用论题证明论据,逻辑上叫“循环论证’的错误,违反了“论据的真实性不能靠论题来证明”的论证规则。“循环论证”的实质是“同义反复”,即把同一个思想用不同的形式重述了一遍,其中没有任何论证。拿上面的论证来看,其实质就等于说:“上帝是存在的,因为上帝是存在的。”另外,这个论证还犯了“预期理由”的错误。因为“上帝是十全十美、无所不包的”这个论据并未得到证实,它也是不能证实的。

有意地制造循环论证,是一种诡辩手法。请看下面的事例:

  1. “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把领导干部打成“走资派” 时,惯用的论证方法是:

某干部是走资派,因为他支持坏人,包庇牛鬼蛇神和黑班底。这些人为什么是坏人、牛鬼蛇神和黑班底呢?他们又论证说: 因为这些人是走资派所包庇和重用的人。

  1. 鲁迅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在揭露反动派诬蔑别人是卖国贼的诡辩时,指出他们的论证方法是:

“⋯⋯你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以上二例都是故意玩弄“循环论证”的诡辩。拿后一个事例来说,先用“你是卖国贼”来论证“我的话是不错的”(在这一步论证中省略了一个虚假的前提是“凡骂卖国贼的都是爱国者”,同时还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把“有价值的”偷换为“不错的”),然后又用“我的话是不错的”来证明“你是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