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伤风

有一个《兔子伤风》的民间故事,是这样讲的:

狮王指定熊、猴子和兔子做他的大臣。后来,狮王跟他们在一起玩腻了, 想要把他们吃掉。可是,得找个借口才行。因此,狮王就把他的三个大臣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当我的大臣有不少日子了,我现在得测验一下,看你们当了高官以后有没有腐败。”说完,狮子张开血盆大口,要熊说出他嘴里发出来的是什么气味。熊直率地说:“大王,你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

“你犯了叛逆罪!”狮王怒吼道,“你竟敢当面毁谤国王。犯叛逆罪的应处以死刑!”说罢,狮子就扑到熊的身上把他咬死并吃掉了。

接着,狮子又问猴子:“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道:“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

“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狮子怒吼道,“我是爱吃肉的, 谁都知道我嘴里发出来的只能是臭味。凡是不诚实的、爱拍马屁的大臣,都是国家的祸根,绝对不能留下。”说着,又扑到猴子身上把他吃了。

最后,狮子对兔子说:“聪明的兔子,我嘴里发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气味?” “真是抱歉,大王!”兔子回答说,“我最近伤风,鼻子都塞住了。你能不能让我回家休息几天,等我伤风好了再说?因为只有到那时候,我的鼻子才管用,才能说出您嘴里发出来的是什么气味。”狮子没有办法,只好放兔子回家。不用说,兔子乘此机会逃之夭夭,一去不复返了。

“狮子嘴里的气味是臭味”与“狮子嘴里的气味不是臭味”,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是臭味”真,则“不是臭味’假;“不是臭味”真,则“是臭味”假。排中律要求对二者必须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不能都否定。熊肯定“是臭味”真,结果被狮子吃掉,猴子肯定“不是臭味”假,结果也被狮子吃掉。这样,兔子就处于十分困难和危险的境地。因为兔子如果还像熊或猴子那样回答,必然会招来杀身之祸。鉴于这种情况,机智的兔子避开了用“是”或“否”的正面回答,而是采用了另外的回答方式:我伤风了, 鼻子不灵,等伤风好了再说,从而使狮子的诡计落空。由于兔子并没有对两个矛盾的判断同时加以否定,所以不能说兔子的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真正违反排中律的,恰恰是那个蛮不讲理的狮子。因为他对“说话应当诚实”和“说话不应当诚实”这两个矛盾判断都否定了,即诚实不行,不诚实也不行。兔子面对这样一个暴虐凶残、以强凌弱的狮王,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