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康熙帝晚年标榜宽容,一改早期那种整饬吏治,严惩贪污的作风,甚至对证据确凿的重大贪污案件也不予追究,致使官吏贪污加派之风日益严重。随着封建经济逐渐恢复,农民遭受地主的压榨也日益深重。上下交征,造成阶级矛盾激化。不断有人破产流离,更不断有人抗租抗粮,甚至武装起义。雍正帝继位以后,严刑峻法,整顿吏治,同时调整赋税制度和社会经济政策。在一段时间内,人民的反抗趋于缓和。乾隆帝早年亦有所建树,但晚年昏庸奢靡,好大喜功,耗尽国家财力物力,官吏肆意贪污纳贿,更造成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终于在嘉庆年间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从此,清朝进入多事之秋,内乱不已。

一 各地的抗租抗粮斗争

清初在大规模的战争过后,经济逐渐恢复,农民群众遭受的封建压榨也日益深重,出现了大批破产流民。康熙末年吏治败坏,肆意加派,更使广大农民为饥寒所迫,不断举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六月,浙江大旱。浙江巡抚和布政使加派公费, 下属州县,拟派每亩加三。百姓听说,当即有数千人至巡抚辕门吵闹抗议。督抚被迫出告示安民,百姓才散去。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清廷下令蠲租,江西雩都佃农陈万余等人本着“蠲租则蠲耕田者租”的主张,利用蠲租令下达之机,集聚众佃农围困田主赵唐伯,要求除赋蠲租。当年秋天,他们拒绝向田主纳粮。田主向县衙告发,官兵逮捕 40 余人入狱。陈万余率千余佃农据险拒守,官兵前来镇压,陈

万余战败被俘,英勇牺牲。次年,官府又将狱中 30 余人处死。

同一年,江西兴国县也爆发了佃户抗租斗争。兴国县衣锦乡佃农李鼎三组织当地佃户和福建、广东迁来的农民共约数千人,向县官提出“田骨田皮许退不许批”(批,指“批赁”)的要求和“一家赎田,齐心拦阻”的倡议。他们取得了胜利并勒石为例、组织“会馆”、刊刻传单。每年秋收,倡议“七收、八收”,即将七成或八成交租。凡田主高额收祖,佃户即集聚起来,夺回多收地租交人会馆。会馆也因此成为当地佃农的依靠。这次抗粮斗争坚持十余年,直到雍正四年(1726 年),政府强行拆毁会馆,斗争才被迫停止。

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河南宜阳县的农民群众进行了反加派的斗争。河南巡抚李锡传令 8 府所属州县加派田赋,每亩私派银 4 厘,又借故科派马

捐。百姓不堪忍受,集聚 2000 人,在亢◻领导下将知县张育徽逮捕,占据神

  • 寨。又与渑池县的抗粮者李一临合兵,劫持永宁知县高式青为人质。同年, 阌乡人民因知县白澄预征银粮,也在王更一领导下围聚县城闹事。河南新上任的巡抚张圣传和总兵冯君◻无法制服反抗者,又不敢向朝廷报告真实情况。后来,康熙帝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重视,称“亢◻所据之神■寨,即李自成据以作乱之地,炮枪兵器皆在焉”,立即派刑部尚书乘驿疾驰当地, 主持围剿。亢◻抗拒官兵失败,自缢而死。其他领导者 15 人被清朝处斩,15 人处绞,24 人被流放到三姓地方做奴隶。加派横敛的原巡抚李锡和二知县也受到法办。

二 朱一贵抗清

各地人民除抗租抗粮斗争外,有的地方还发动武装起义来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如:康熙三十五年,福建台湾府吴球率众起义;三十九年十二月,广东琼州(今海南省)黎民,因不堪清朝官员采取花梨沉香,婪索滋扰,在王振邦率领下起事;四十年,台湾刘却起义;五十年五月,陈五显等人领导 2000 余名因年岁歉收乏食的饥民,在福建泉州永春、德化两县交界处起事;六十年正月,山东东南近海区的盐工孔振公率众起义;同年四月,台湾朱一贵起义的规模和影响最大。

(一)台湾的社会状况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闽粤地区沿海贫民渡台谋生者日益增多。经过他们胼手胝足地辛勤劳作,台湾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可是,台湾人民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朝廷害怕人民反抗,也害怕郑氏复辟,对台湾居民采取了种种防范措施。如:规定台湾人民不得在当地入伍当兵、不得立盟结社、不得私藏武器。还限制生铁和铁器输入台湾,限制沿海人民自由移居台湾。凡赴台者, 均需经官府批准给照,不许携带家眷。大陆赴台的航船也严格限制在厦门至安平港一线,且手续繁琐,盘查极严。由于台湾天高皇帝远,官吏贪赃枉法, 苛虐百姓,较大陆更甚。

台湾人民的赋税也较内地重。内地田赋苏松地区最高,每亩纳米一斗五六至二斗左右,台湾竟高达三斗五六至四斗,比苏松地区高一倍。内地丁税较重的长江流域,每丁一般不过一钱,台湾每丁至四钱八分。此外船民、渔民还要交纳种类繁多的苛捐杂税,如船只梁头税(以重量计担征银)、船户港税,等等。官员私加的羡余火耗,使费陋规,更是难以枚举。

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凤山知县出缺,台湾知府王珍自兼县令,县事让儿子代为办理。王珍之子征赋将征实物改征折色,每石索银七钱二分, 比原额多一倍余,台湾百姓对此极为不满。当年,台湾因地震海水泛涨,人们合伙唱戏谢神,当局竟以“无故拜把”的罪名监禁了 40 余人。又捉拿违禁

进山砍竹的二三百人,给钱就放,不给钱则打 40 板,驱逐过海,撵回原籍。另外又擅自征收耕牛税,每头牛纳银三钱。每座糖蘑铺纳银七两二钱,方许开张。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百姓的怨恨。

(二)朱一贵起义经过

康熙六十年(1721 年)春,朱一贵开始密谋反清。朱一贵为福建漳州人, 赴台后先在台厦道衙门当“夜不收”,后靠给人佣耕种地度日。他擅长养鸭, 早晚放牧鸭群都编队出入,人们以为他不凡。他性情豪爽,交接了许多朋友, 且都痛恨台湾的贪官污吏。朱一贵姓朱,可以冒充朱元璋的后代号召民众, 于是,众人共推朱一贵为首领,聚集千余人在朱一贵的好友黄殿庄上焚表拜把,竖旗起义。旗上书写“激变良民,大明重兴,大元帅朱”的字样。朱一贵树旗后,即连夜攻克距台湾府治仅 30 里的冈山汛。

与此同时,南淡水的杜君英也聚众反清。

杜君英为广东潮州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移台,一直佃田耕种。

六十年三月初十日,他听说百姓痛恨官府,也集聚客籍佣工,打出“清天夺国”的旗号造反。后来,又有杨来、颜子京、戴穆等人陆续参加,队伍逐渐集至 1000 余人。杜君英获悉朱一贵在冈山树旗,即令杨来、颜子京去会朱一贵。四月二十一日,双方拜把结盟,相约共同抗清。

同日,清台湾镇总兵官欧阳凯得知朱一贵聚众抗清,即派右营游击周应龙率兵 400 前往镇压。周应龙行动迟缓,第一天仅行 5 里,第二天行 15 里,

至二十三日才行至离台湾府城 30 里的小冈山。在此期间,朱一贵已先后夺得槟榔林、大湖乡两汛兵的军械武器。二十三日,两军相遇,义军见清军来势凶猛,退守附近村庄。清军奸淫掳掠,引起百姓的恐慌,几天之内,投奔朱一贵的竟达 2 万余众。

这时,杜君英等人于二十五、二十六日在下淡水打击清军,又于二十七日与朱一贵南北夹击,大败周应龙,擒杀把总周应遂、千总陈元,周应龙只身逃回府城。杜君英又趁胜攻打凤山县南路营,杀死把总林富,守备冯定国自杀,参将苗景龙被义军擒获处死。清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台湾府城,文武官员各遣家属连夜逃命,纷纷驾舟抢渡鹿耳门。

五月初一日黎明,朱一贵、杜君英率领数万起义者与清军在春牛埔交战。刚交战,清把总杨泰即刺杀总兵官欧阳凯,内应起义军。清军阵容顿时大乱, 水师副将许云及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十多人死于混战。清军溃不成军, 千总、把总纷纷倒戈,文武各官仓皇夺舟逃命,或去澎湖,或走泉州。当天中午,起义军便控制了台湾府城。杜君英先占住总兵官署。朱一贵继入台下道署。他们分发府库金银,又打开赤嵌城,获得了 40 年前郑氏所藏的大量军火兵器。这时,赖改(赖元解)、万和尚(王印)等人也在诸罗树旗,杀清北路营参将罗万仓响应。于是,全台除北路淡水营及南淡水的粤民客庄外, 都在起义军控制之中。义军达 30 万人。

朱一贵攻克台湾府城后,即在原治所建立“大明”政权,被拥为“义王”, 建年“永和”。五月初三日,一贵按明朝礼制举行登基典礼,封军师、太师、国师、国公、将军、候、都督等 40 余人,任命文武官员,诏告天下。

朱一贵起义军是由各地的义军临时拼凑而成的乌合之众。朱一贵建元称王后,他们便彼此争权夺利,逞凶示强,起义军将士斗志涣散,军纪松弛, 将军戴穆强娶民女,太师洪镇私卖官札。他们都被一一处决了。但是对于不遵从命令的杜君英,朱一贵却无可奈何。

杜君英比朱一贵年长 20 余岁,是起义初期南路首领,实力比朱一贵强大。攻克台湾府城时,杜君英想立自己的儿子杜会三为王。众首领不服,都拥立朱一贵。杜君英仅受封国公。因此,他异常气恼,凡事骄横自恣,四出抢劫,不听约束。他抢掠妇女 7 人,朱一贵出面阻止,杜君英却我行我素。两人矛盾日深,终至兵戎相见。朱一贵派杨勇、郭国正等出兵讨伐杜君英。杜君英被打败后,率粤人 1 万余北渡虎尾溪,屯驻于猫儿干(在今云林县境)。

朱一贵、杜君英内战,给清军造成各个击破的可乘之机。

六月十六日,南澳镇总兵官蓝廷珍、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骤率领战将 120

余员、兵壮 1.2 万余名、大小船只 600 余号、舵工水手 6000 余人进抵鹿耳门

外。守护炮台的起义军只有 3000 人,炮 10 尊。首领姜天威一面请求一贵救援,一面率众拼力抵抗。在激战中,因炮台火药堆被清军炮弹击中,爆炸起火,起义军伤亡惨重。这时,海水正涨潮,蓝廷珍所率清军强行登岸。起义军抵挡不住清军的攻势,炮台及安平镇先后失守。义军杨来、颜子京等为夺

回安平,与清军鏖战两天,不能取胜。朱一贵再派人收复安平,所设牛车阵又为蓝廷珍击破。起义军只得退保府城。

六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施世骠遣前锋林亮带精兵千余人、蓝廷珍亲统水师五六千人先后登占西港仔。守港义军浴血奋战,伤亡惨重。次日晚,义军重整旗鼓,准备偷袭清营,又遭蓝廷珍袭击。蓝廷珍乘胜南下,直趋府城, 与施世骠水师成夹击之势。朱一贵率全部精锐迎战,仍不能抵御。二十三日, 他被迫带领数万义军撤离府城,向北转移。

朱一贵撤离台湾府城后,一路败退。这时,清朝“招降”的敕书也下达军前,起义军的处境更加困难。诸罗县沟尾庄乡绅杨旭、杨雄接受蓝廷珍守备、把总的职衔和指令,设计诱捕朱一贵。闰六月初五日,朱一贵率众至沟尾庄索取食物,杨雄等人假意应承,虚与周旋。初七日晚,淫雨不止,杨雄故意将朱一贵等人分散安排于各处住宿,又传集附近 6 乡 600 余人佯为守护, 暗中却用水灌湿朱一贵所携大炮。至五更时,庄周围金鼓火炮齐发,伏兵齐出,朱一贵被捕,解至清营。蓝廷珍审讯他,他昂然而立,怒斥敌人,腿骨被打断,仍不屈服。后被械送厦门,解赴京师。仓促中逃走的义军将领吴外等 9 人,也被杨雄等抓获。

在北路大排竹,朱一贵部将杨来被当地乡民杀害。赖改、万和尚在诸罗被清军擒杀。北路 1000 余里地方尽为清军所有。

在南路凤山,颜子京等人在朱一贵撤离府城后不久,即兵败被俘,惨遭杀害。南路 500 里地方也归于清军掌握中。

在下淡水,“客庄”部分粤民在朱一贵起义之初就打出“大清义民”的旗号,联络乡民与朱一贵为敌。朱一贵遣陈寿福、刘国基、王忠等领众万余往攻。六月十九日,双方大战于淡水溪。陈寿福损失惨重,自刎获救。他听说安平已失,遂逃匿南路观音山。刘国基、王忠等人逃往琅■。不久,刘国基接受招抚,王忠转逃凤山深林中。

七月下旬,蓝廷珍又招降了在阿猴林再度树旗的江国论等人。

八月中旬,台湾府遭强台风袭击,施世骠因风灾惊悸发病,于九月中旬死去。福建水师提督印务由蓝廷珍署理。蓝廷珍一面大肆捕杀在盐水港、六加甸、旧社、红毛寮继续抗清的朱一贵余部,一面用“恩典”将陈寿福、杜君英、杜会三陆续骗至军中。十月中旬,幻想降清后能谋取官职的杜、陈一伙被诱送厦门,解往京师。六十一年(1722 年)二月二十三日,他们与朱一贵等人一起被判处死刑。因系自行就抚,杜、陈三人仅免凌迟,被斩于市。其他降清的起义将领和作战被俘的将领一起,都先后分别被判刑问罪。

因清军诱杀降人,滥杀无辜,分散在各地的朱一贵余部降而复叛,流动游击,辗转抵抗,直到雍正元年(1723 年)四月十五日王忠在南路凤山森林被俘,这场抗清起义才在台湾岛被最后平息。

三 川楚白莲教起义

白莲教是系统的民间秘密宗教,入清以后,潜伏各地。乾隆末年,白莲教在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终于在嘉庆元年(1796 年)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起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参加者达数十万人,历时九年,波及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甘肃五省。清政府为了镇压这次起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清朝也元气耗尽,由此走向衰落。

嘉庆初年的白莲教起义,主要酝酿在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交界的南巴老林地区。南巴老林包括南山老林和巴山老林,是我国著名的原始森林地区。老林地区高山、茂林绵亘千数百里,竟日不见人烟。居民大多从广东、广西、江西、安徽等省迁来。他们伐木支椽,上覆茅草,仅蔽风雨,被称为“棚民”。耕地不足,又到林中木厢、盐厂、铁厂、纸厂、煤厂等处充当雇工或搬运为生。数年之间,聚集数十万人。

棚民受到山内地主,山外商人、高利贷者的盘剥,还要受到官吏、差役、兵弁的欺凌。在“厂”中充当雇工的更苦,如“木厢工人”在山林中背运枋板,厂人称之为“某骡子”。他们背运的枋板每块重二三百斤,上下山坡, 日行三四十里,偶一失足,即坠陡坡深涧,而劳动所获仅够糊口。这些贫苦移民,成了白莲教等秘密宗教传播的基本群众。

(一)收元教与混元教在老林地区的传播

宋元时期的白莲教于明朝初年被取缔后,转入地下,一直未停止活动。乾隆年间,它的一支以收元教为名,在河南广为收徒,并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传入了湖北北部。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湖北襄阳人孙贵远、寄居湖北房山的王应琥和陈金玉等开始在老林地区传教。

乾隆五十年(1785 年),收元教遭破获,教首孙贵远被处死,其徒姚应彩被处以杖责枷号。姚应彩获释后,于乾隆五十三年复兴旧教,改称“三益教”。次年河南新野县宋文高和族弟宋之清人教,姚授以《太阳灵文》。同年二月,宋之清又遇混元教内骨干刘之协,拜其为师人混元教,获双重教籍。

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宋之清因不肯将敛得之根基钱送交刘之协,而另立“西天大乘教”,在湖北北部及老林地区传徒。他收襄阳齐林为徒,齐林的徒子徒孙们,将西天大乘教传至陕西南部安康一带,齐林和妻王聪儿传徒姚之富,在襄阳地区发展。齐林把襄阳的徒众分为南、北二会,二会中的很多人后来皆成了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军中的重要将领与骨干。

西天大乘教还分别从陕西南部与湖北西部传入四川的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及湖北的中部和南部。

在老林地区传播的混元教,主要是河南鹿邑县人樊明德传习的一支。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樊明德拜同县人杨集为师,得受《混元点化书》与《大问道》、《小问道》歌词。杨集告以经书俱系“仙人所传”,每晚烧香持诵,“可以烧香获福,死后不堕低于地狱,世世转生好人”。其后,樊明德收同县王玉怀、王发生(法僧)父子同时入教。王玉怀又传同县刘松为徒。乾隆四十年三月,混元教遭破获,樊明德被捕遇害,王玉怀与子王发生逃往江南。王发生于途中被捕,与刘松皆发遣甘肃隆德,在配所二人“间壁居住”。

混元教虽遭破获,而教内骨干仍以王玉怀的名义,进行复教活动。乾隆五十三年,刘松的徒弟刘之协来到甘肃隆德配所,与刘松秘商“复兴旧教”, 将混元教改称“三阳教”,《混元点化经》改名《三阳了道经》,又把“灵文”改为“口诀”,并和刘松策划寻觅一人捏名牛八,凑成朱字,假称明朝嫡派。又指刘松之子刘四儿为“弥勒佛转世”,“保辅牛八”。人其教者, 可以免遭水火兵刀之厄。从此,混元教有了较快的发展。

乾隆五十四年,刘之协又传收元教宋之清为徒。这样,以宋之清为中介,

收元教与混元教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乾隆五十七年,宋之清自立“西天大乘教”,为了同刘之协相抗,宋之清又拜河南南阳人李三瞎子为师。称他乃“真弥勒佛转世”,其子名叫卯金刀,小名卯儿,将来必定大贵。刘之协得悉后, 于同年三月来至甘肃隆德与刘松商议,并邀刘四儿前往襄阳与宋之清理论。后来他又到安徽太和县杨家集,找到刘廷章之子双喜儿作为“牛八”,带领去襄阳交与来之清看视。不久,刘之协在河南扶沟被捕,旋即逃脱,此后便在河南南部潜行传教。因他主要着眼于传徒敛钱,故未参加白莲教大起义。

因刘之协热衷于敛钱,刘松父子又长期被拘禁于配所,混元教除个别首领外,在贫苦百姓中的影响日渐缩小。而以宋之清为首的西天大乘教,接受了刘松、刘之协提出的“弥勒佛降生,保辅牛八”的口号,把反清的理想逐步付诸实施。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四月,在湖北各地的教首商定于“辰年辰月辰日”即嘉庆元年(1796 年)三月初十日,在各地同时举行起义。决定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湖北各地,一场起义即将爆发。

(二)起义的导火线

西天大乘教在各地的迅速传播,引起官府的注意,并对教众进行搜捕。乾隆五十九年七月,四川大宁县教首谢添绣、谢添锦、萧太和等被捕,供出该教传自湖北竹溪的陈金玉及教内骨干名单。其后,陕西安康的教首萧贵、萧正杰等 5 人及教徒 67 人也被官府捕获。

清政府根据四川、陕西被捕者供出的线索,先后在襄阳捕获西天大乘教首领宋之清及教内骨干樊学鸣、伍公美、齐林等 62 人。在郧阳府及房县、竹

溪、竹山、咸丰、来凤等县,捕获陈樊等 50 人,连同宋之清等共 112 人。在

房县獐落河石岭沟地方捕获教首王应琥、王应凤等 21 人,九月下旬,在甘肃隆德配所审讯刘松,追查近年来到配所看望过他的人。刘松供出刘之协、宋之清曾 6 次来配所探望。不久在河南拿获宋显功等 51 人,并将刘四儿捕获。刘松、刘四儿在押往襄阳的途中被处死。

在清政府大肆搜捕白莲教的过程中,官吏胥役趁机进行敲诈勒索,以搜查教徒为名,四处搜捕,多方勒索,“不论习教不习教,但论给钱不给钱”。武昌府同知常丹葵,“素以虐民喜事为能”,他在荆州、宜昌搜捕教徒,凡衙署寺庙,人满为患,各令纳钱释放。其中少有供招者,立施酷刑,甚至有用大铁钉将人掌钉于壁上。四川达州知州戴如煌令衙役挨户搜捕,也引起较大民愤。

酝酿中的武装反抗斗争,终于被清政府对白莲教徒的搜捕、镇压所引发。

(三)起义爆发和湖北各地起义军的活动

乾隆六十年(1795 年),湖北各地白莲教徒为武装起义做了进一步的准备。在湖北枝江、宜都、长乐、长阳传教的张正谟组织教徒制造兵器,屯集粮食,缝制红白布帽。嘉庆元年(1796 年)正月初八,张正谟带领几百人到达枝江,与聂杰人会合。他们的活动被官府发觉,初十,官兵前来镇压,张正谟率众拒捕反抗,起义就此爆发。十三日,张正谟、聂杰人开到江家垱, 同先期到达的刘盛鸣、张宗文会合,聚有一万余人。他们从各地运来火药、粮米,又转移至地势险要的灌湾脑。

枝江、宜都起义爆发后,湖北各地白莲教教徒纷纷起而响应。东湖县教首闵正鼎、周凡彬、陈德本,当阳县熊道成、杨起元,长阳县林之华,房县张驯龙先后起义,建立“天运”年号,设立军师、都督、先锋等职。

另外,来凤县教首杨子敖、胡正中,保康县姚学文、曾世兴也举行了起义。

继枝江、宜都、保康等县之后,襄阳地区的教首王聪儿、姚之富等,率领教徒按照原定计划,于三月初十日在襄阳附近的黄龙垱起义,聚有万余人。三月二十九日,焚烧吕堰驿。四月初,攻樊城不下,渡河攻打襄阳县城。

清政府对湖北各地白莲教起义极为震惊。嘉庆帝命陕甘总督宜绵镇压郧西义军;湖广总督毕沅、荆州将军成德、头等侍卫舒亮剿办当阳、东湖一带义军;湖北巡抚惠龄、总兵官富志那进攻枝江、宜都一带义军;头等侍卫鄂辉进剿襄阳、谷城、均州一带义军,都统明亮“总统湖北诸军”。此外又调直隶古北口提督庆成、山西总兵德龄率兵 2000,并赦免湖北、河南的蒙古“窃马谪犯”,编为骑兵,协同作战。

湖北各地的白莲教起义,对清统治者虽然构成严重威胁。但因各地起义军之间,缺乏统一领导。各自为战。在战略上又被动的据守县城或山寨,消极防守,从而使清政府得以从容地调兵遣将,各个击破,致使曾世兴、祁中耀、杨起元、陈德本被俘,唐贵、田谷敦、杨子傲、张正谟先后或投降,或被俘,或被奸细杀害。

湖北起义军中,以襄阳起义军力量最强,坚持的时间也最久。清政府从嘉庆元年四月起,便集中力量围攻襄阳起义军。王聪儿、姚之富在襄阳一带转战 5 个月之后,于八月来到穀祥,队伍发展到四五万人。清军尾随而至, 从四面八方包围毅祥。八月下旬,王聪儿等率众突围北上,于九月到达襄阳北部的双沟,然后分兵两路。一路由王聪儿、姚之富率领,从枣阳赴河南唐县;一路由张汉潮率领,由白河西进,经吕堰驿赴河南邓州。

嘉庆二年二月,襄阳起义军的两路,会合于河南唐县附近的滹坨镇。然后分兵三路在川、楚、陕边境开始了大规模流动作战。他们采取分兵灵活的战术,“不整队,不迎战,不走平原,惟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所经之处,白莲教徒纷纷起而响应。各地教徒的不断加入,使起义军力量日益壮大。起义军在老林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加上地形熟悉,使清军在后面尾随,只是疲于奔命,无法达到消灭起义军之目的。各地清军将领为保存实力,也尽量避免与起义军相遇,大多观望避战,以至出现“贼至兵无影, 兵来贼没踪,可怜兵与贼,何日得相逢”,及“贼来不见官兵面,贼去官兵才出现”的局面。

襄阳起义军三队在陕西镇安会合后,渡过汉江。又分兵三路,越过大巴山,进人四川。

(四)四川各地白莲教起义与襄阳起义军失败

嘉庆元年(1796 年)九月,四川各地的白莲教纷纷起义,响应湖北白莲教。

四川白莲教起义,首先在达州爆发。

达州白莲教首领徐添德九月十五日提前在亭子铺起义,旬日间聚众万余人。东乡(今宣汉)白莲教徒亦群起响应。九月二十一日,王三槐、冷天禄

等率领教徒和百姓七八千人在莲池沟起义,次日到达达州之丰城。十月,徐添德之兄徐添富率众起于太平县之城口。十二月,王三槐与徐添德攻打东乡县城,二十九日将县城攻破,杀死知县张宁阳。

这时陕西南部的白莲教徒冯得仕、翁禄玉、林开泰、王可秀、成自智、胡知和、廖明万等也举行了起义。

十二月,四川的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巴州罗其清与其弟罗其书及苟文明、鲜大川起于方山坪;通江的冉文俦与其侄冉天元起于王家寨;太平县的龙绍周、徐万富、龚建等起于南津关。清廷急命陕甘总督宜绵率师入川,总统四川军务。

嘉庆二年二月,王三槐、冷天禄、徐添德在东乡被宜绵打败,逃至中河, 恰好遇到从东乡来的湖北襄阳义军,两军会师。

东乡会师后,起义军进行了统一编号。湖北襄阳义军中,以王聪儿、姚之富为首的一支称襄阳黄号;以高均德、张天伦为首的一支称襄阳白号;以张汉潮为首的一支称襄阳蓝号。四川义军中,以徐添德为首的一支称达州青号;以冷天禄为首的一支称东乡白号;以龙绍周为首的一支称太平黄号;以罗其清为首的一支称巴州白号;以冉文俦、冉天元为首的一支称通江蓝号。此外,还有以林亮功为首的云阳月蓝号,以龚文玉为首的奉节线号。

这时,起义军已形成 20 万人的规模,活动范围包括湖北 39 州县;四川

36 州县;陕西 35 州县;河南 20 州县。可惜,各股义军之间,除有暂时的联合外,大多独自行动。有的首领甚至为了本地和小团体的利益,拒绝同其他义军联合。襄阳黄号的王聪儿、姚之富曾向东乡白号提出联合行动,却遭到王三槐拒绝。襄阳义军只好留李全、樊人杰、王光祖等在四川,王聪儿、姚之富率领主力返回湖北。两支最大的队伍未能联合,其他各支也都各自为政, 分散活动。

以王聪儿、姚之富为首的襄阳起义军,从嘉庆二年七月起,又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前队王聪儿、姚之富率领 2 万余人,人湖北后,由兴山北

上,攻保康、南漳一带。后队王廷诏等率领 1 万人,经远安、当阳,再转而北上至漳阳与前队会合。九月攻打襄阳,因该处防守严密,又进入陕西南部。十月,原来留在四川的李全一股从川东北来至陕西南部,在安康同王聪儿、姚之富一股会合。十二月,王聪儿、姚之富将清军主力德楞泰部引至宁羌、广元一带,使高均德一股趁机抢渡汉水成功。德楞泰放弃追赶王聪儿,往汉中追击高均德。王聪儿率领 2 万人翻越秦岭,直取西安。李全率领一队人马, 攻至西安附近之焦家庄,全陕震动。陕西巡抚秦承恩急忙回救西安。起义军在西安附近与总兵王文雄激战失利,首领王士奇战死,余部败回。王聪儿、姚之富在清军追击下,折向陕西南部,在山阳一带再次受挫,只得且战且退。嘉庆三年三月,王聪儿、姚之富一股进入湖北郧西,在山岔河被清军、乡勇包围,进退无路,王聪儿、姚之富率众爬上卸花坡山梁,最后跳崖牺牲。起义军 7000 余人战死,1000 余人被俘。

王聪儿、姚之富一股覆灭后,襄阳起义军虽然还有李全、高均德等骨干, 率领余部,同四川的阮正隆,聚集在陕西南部的镇安、山阳一带。但是,作为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支,从此一蹶不振。

从嘉庆三年(1798 年)起,白莲教起义军的主战场已转移至四川。四川起义军中比较强大的,有以徐添德为首的达州青号;以王三槐、冷天禄为首的东乡白号;以冉文俦、冉天元为首的通江蓝号;以罗其清为首的巴州白号。

湖北起义军,在李全、高均德率领下,也活跃在四川。

嘉庆四年,乾隆帝去世,嘉庆帝掌握了实权。他采取措施,改革弊端, 进行整顿:罢黜了权臣和砷;倚用汉人地主武装,鼓励地主招募乡勇筑寨自保,同时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军,这就是所谓的“团练”。正月,嘉庆帝任命勒保为经略大臣,节制川楚陕豫甘五省军务。勒保上任之后,仍然对农民军一筹莫展,嘉庆帝大为恼火,下令革去勒宝五省经略之职,由额勒登保继任, 以德楞泰为参赞大臣。

额勒登保上任后,推行了两项打击起义军的策略,一是把起义军引出老林地区,再驱赶到川北,集中加以消灭;二是推行坚壁清野,断绝义军的粮食供给和人员补充。这两项政策在嘉庆五年以后,产生了明显的效应。

(五)后期的艰苦斗争与起义失败

从嘉庆五年(1800 年)下半年起,白莲教起义进入后期,逐渐走向衰败。清廷的“坚壁清野”使起义军失去接济,力量逐渐衰弱,只得退守巴山

老林。嘉庆六年以后,义军的处境更为困难。二月,高天升、樊人杰在陕西南部遇到清军伏击,高天升阵亡。三月,王廷诏在川陕边境被俘。四月,高天德、马学礼在四川被俘。只有冉学胜为首的一股,在陕西留霸袭击清军成功,但受到额勒登保等清军的追击及沿途团练的阻遏,又转入巴山老林之中。

在湖北的义军徐添德、苟文明等股转战于郧西、竹山、兴山、房县一带, 也受到清军的追击和乡勇的阻遏,只能分散行动。后来因在湖北无法行动, 又于六月进入陕西。徐添德在陕西西乡覆舟身亡。

嘉庆六年下半年,冉学胜转战于川北,被俘牺牲。龙绍周在陕西与清军作战阵亡。

嘉庆七年以后,形势对起义军更为严峻。六月,樊人杰一股在湖北竹山、房县一带兵败,误人深山,因山水猛涨,全部溺水牺牲。七月,苟文明在陕西宁陕厅被围,力竭跳崖牺牲。九月,襄阳蓝号戴仕杰在湖北兴山县战死。同月,东乡白号汤思蛟在四川东向县被俘。十二月,清军统帅额勒登保向朝廷奏称“大功戡定”。

白莲教起义遭到惨重失败以后,各地余部或数百人,或数十人,拒不投降,坚持抗清。他们在老林中出没,用伏击、狙击的方法,打击清军。

嘉庆八年七月,额勒登保、德楞泰等再次奏报“三省肃清,官兵凯旋”。嘉庆帝论功行赏,额勒登保晋一等侯,世袭,授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赏用紫缰。德楞泰晋一等候,加太子太保衔,赏用紫缰。勒保、明亮、杨遇春等以次封赏。同时命额勒登保等不必回京,继续领兵追剿。

清军裁撤大批乡勇,每人给银五钱,收缴刀矛,给银二两,遣返回籍。数万乡勇一旦遣散,有人无家可归,流落山林,与起义军为伍,袭击清军。义军苟文润部陆续有数百乡勇加入,实力增强,取得阵斩清军副将朱槐的战绩。

起义军余部虽然分散成零星小股,但都是百战之余,熟悉清军号令及老林路径。“忽川忽陕,忽聚忽散”,屡屡被围,又屡屡突窜,有人身中数矢, 仍能力战。清军在三省劳师靡饷,人无斗志。一直到嘉庆九年(1804 年), 最后两名起义军将领苟文润、苟朝九牺牲,这场轰轰烈烈的白莲教起义,才最后平息。

嘉庆元年爆发的白莲教起义,历时 9 载,波及川、楚、陕、豫、甘 5 省。

清廷为了镇压这次起义,从全国 16 个省调集了 10 余万大兵。各地乡勇不下

数十万。农民军被杀数十万。被起义军击毙的提督、总兵以下军官 400 多人,

其中提、镇大员即多达 20 余人,耗费银 2 亿两之巨,相当于当时清朝政府 4 年的全部财政收入。

四 天地会系统的武装起义

(一)台湾小刀会起义

小刀会的名称出现较早,乾隆七年(1742 年)福建漳浦出现过小刀会, 乾隆四十七年台湾也出现过名为小刀会的秘密结社。但从其活动内容看,均不属天地会系统,仅为一般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系统的小刀会,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台湾凤山的郑光彩首倡。嘉庆初年,台湾小刀会开始举行武装反抗斗争。

嘉庆二年(1797 年)十二月,台湾淡水的杨肇等人结拜小刀会并举行武装起义。杨肇原籍福建漳浦县,寄居台湾淡水的鹿寮庄。嘉庆二年十二月, 杨肇与郑化、张耸、许围等人商议仿照天地会结盟拜会,“同心举事”,众皆允从。是月初十日,杨肇备好鸡酒,邀众同至吴兴家中结拜。众人推杨肇为首,郑化等 7 人为头目,献血饮酒,钻刀为誓:“一人有事大家帮,泄漏机关剑下亡。”相约以三指取物为暗号,同会之人相见,可不问自知。众人因天地会名目张扬,遂“变名小刀会”。其后聚至 100 余人,制造了“漳泉灭广”布旗,于二十五日聚集小刀会会众,各带半斩刀、竹篙串、木棍等物, 焚抢水枧头粤庄,杀死广东籍移民魏华古等 9 人。清军闻讯前来搜捕,杨肇同众人四散逃逸,后向清军投降。

嘉庆三年七月,台湾嘉义县徐章等结拜小刀会,准备起义。徐章原籍福建漳浦,寄居台湾嘉义,生活贫苦。嘉庆三年七月,徐章与胡杜猴、陈蔚等相会,各道度日艰难,商议聚众抢劫富户。但很快就被官府访拿,徐章等被捕遇害。

嘉庆三年九月,台湾凤山县汪降与李南、蔡光辉等结会,欲攻打县城。因事泄恐遭官府查拿,于是月十三日夜,在凤山县半屏山会齐,准备杀进城去。因人数不多,未敢举事,而官兵已上山搜捕,有 50 余人被捕。汪降等所结之会,亦属小刀会。

嘉庆五年四月,台湾嘉义县又有陈锡宗等结拜小刀会,相约于五月初早稻收获时举事。众推陈锡宗为首,吴泰为军师,戴助、胡杜猴为头目。四月初三日,会内有人被官府逮捕事泄,即于四月初五日提前举事。当晚四更时, 陈锡宗率领 400 余人,各持刀枪器械,同至盐水巷。先攻入佳里兴的巡查署,

杀死巡查姜文柄。接着攻打盐水巷营汛,于营汛内杀死兵丁 11 人,伤 10 余人,将汛营焚毁。台湾镇总兵爱新泰闻知,会同台湾府知府吴逢圣,率领弁兵 500 余人,于初六夜晚赶赴盐水巷救应。两军相遇,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各有伤亡。

台湾道遇昌恐爱新泰首尾受敌,派兵 200 余人,与台防同知延青云、台湾府知府吴逢圣雇募的“义民”千余人,前往接应。初九日黎明,起义军千余人逼近清营,爱新泰带领清兵抵御,双方相持不下。陈锡宗骑马执旗,自

东北角率众向清营逼近。清营枪炮齐发,陈锡宗中炮牺牲。清军趁势反击, 起义军群龙无首,纷纷逃散。首领王思谦、军师吴泰均被俘遇害。事败,起义军被俘者达 400 余人。此次战役,清军亦伤亡多人。

此外,嘉庆九年(1804 年),台湾凤山又有李顺领导的小刀会起义,也遭清朝镇压。

(二)广东博罗、永安、归善天地会起义

嘉庆七年(1802 年),在广东博罗、归害、永安一带爆发的起义,是嘉道年间天地会系统会党起义规模与影响最大的一次武装反抗斗争。

这次起义是从博罗县开始的。该县天地会首领陈烂屐四家道殷实。陈烂履四自嘉庆六年起,即开始结拜添弟会。两年之内,发展会众 1 万余人。他见会众日多,便准备树旗起事。他潜买硝磺,配制火药,打造军器,并制有大小布旗数十面,上写“顺天行道”四字。

嘉庆七年八月初八日,陈烂展四在博罗羊屎山罗溪营率领添弟会会众树旗起义,有众万余人,皆用红布包头。陈烂履四之父身穿黄袍,坐于上首, 陈烂屐四站立旁边。众人向他们父子跪拜磕头,称陈士庄为“老大王”,陈烂展四为“大王”。陈烂履四封张锦秀等 25 人为元帅、先锋等职。

广东添弟会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嘉庆帝大为震惊,严厉申斥地方官员说:“(陈烂履四)聚集至 1 万余人,制有号布器械,其蓄谋已久。该管府县及营弁,竟毫无察觉,所司何事?”命令两广总督吉庆严惩有关地方官员。又令广东巡抚瑚图礼与广州将军书敬,于广东驻防满兵内,派拨部分官兵, 前往协剿。

各地清军奉调抵达博罗后,分路向羊屎山罗溪营进兵。提督孙全谋率部由西路进攻,副将李汉升从东路进攻。起义军于山顶、山坡设立木栅,安设枪炮。孙全谋率兵由山下仰攻,起义军伤亡甚大。清军抢上山梁,砍开木栅, 放火焚烧。起义军千余人后撤。

九月初,清军大举进攻羊屎山罗溪营。清军左翼镇总兵黄标由东路进攻, 提督孙全谋由西面夹击,总督吉庆自率一军,居中调度。九月初四日,黄标一路大破起义军,俘虏元帅张锦秀等 300 余人。初六日,又将陈士庄等 500 余人擒获。陈烂屐四率余众千余人奔赴罗浮山,继续抗击清军。十四日,清军围剿陈烂履四,义军战败,纷纷逃散。陈烂履四等滚崖而逃,元帅谢文光等 300 余人被俘。十九日,陈烂展四在博罗、增城交界之处,被清军俘获。

受审时,他挺身承认,毫不畏惧。最后牺牲,年仅 26 岁。

与博罗添弟会起义同时,归善天地会在首领陈亚本、蔡步云等领导下, 也积极准备起义。他们制造器械,并抢夺当地牛头会的村庄。牛头会是地主、乡绅组织的,以与天地会作对为宗旨。凡人其会,即按照家中拥有耕牛头数交纳银钱,所得收入,用来雇募乡勇,与天地会中人相仇杀。但陈亚本尚未动手,即遭官府杀害。

同年八月,永安也爆发了天地会起义。永安天地会起义,也是由当地牛头会与天地会互相仇杀所引起的。该县温登元邀众结拜天地会,不久被青溪约地方牛头会内蓝监生得知。蓝监生遂率领牛头会之人,将温登元拿获,送县审问,不久死于狱中。另一天地会会首官粤陇,见博罗天地会起义失败, 向官府表示悔改,并愿充当乡勇。当地牛头会以官粤陇原系天地会之人,不

肯相容,赴县控告。官粤陇遂率众报复,先后焚毁蓝举人、张监生等人家中房屋,并围攻县城。后来,这支队伍发展到二三千人,驻扎在离县城 80 里的天字嶂。

两广总督吉庆闻讯,立即派兵前往镇压。十月初六日,提督孙全谋率领清军 2600 名,与义军接战。义军失利,连弃三寨。首领曾清浩、官粤陇等相继投降。

永安天地会起义失败后,当地牛头会大肆杀戮天地会内之人,迫使天地会起义者结营自卫。清政府为了防止事态扩大,派遣官兵到各处山寨进行招抚,并陆续将 90 余座山寨拆毁。惟有铁笼障山寨的天地会起义者,拒绝受抚。首领黄亚程、曾鬼六、温亚利、龚厘戮胆等,拥有丁壮七八百人,于寨上树立大旗,上书“官逼民变”字样,并在山寨出口处,设置炮台 3 处,大炮 10

余门,鸟枪 100 余枝。

内阁学士那彦成受命主持镇压天地会起义,他一再派人上山招抚,均遭严辞拒绝,招降者也被义军处死。那彦成招抚失败,决定强攻。嘉庆八年正月,由提督孙全谋统领各处官兵 3400 余人,分作四路,向铁笼障山寨发起攻势。起义军据险抵抗,枪炮并发,木石俱下,自午至申,鏖战多时。最后起义军力竭退回山寨,清军趁势仰攻,连夺 3 座炮台。次日黎明,清军四路并进。起义军首领见大势已去,遂率众由山崖绝壁“滚跌而下”,四散奔逃。首领黄亚程、龚厘戥胆,军师僧人宽成以及元帅林亚著等 6 人皆被俘遇害。惟首领曾六鬼、温亚利趁乱脱逃,起义最后失败。

清政府为了镇压博罗、归善、永安天地会起义,先后调集了大批兵丁, 耗用军费 36 万多两。事定之后,对“失察”天地会活动及镇压不力之官员, 均予严惩。两广总督吉庆被革去大学士及两广总督头衔,不久自戕身亡。广州将军书敬被“交部议处”。惠州府知府尹秉缓被“发往军台效力”,博罗县知府刘嘉颖被处以“枷号一年”的处分。

清政府虽然将这次天地会起义镇压下去了,但事后仍然心有余悸。为了防范天地会的反抗,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在天地会活动地区“编查保甲”,以 10 户为 1 牌,10 牌为 1 甲,10 甲为 1 约。甲设甲长,约有约正, 每日皆要查明当地有无“结盟拜把”之事发生,逐级上报。又在博罗、永安二县修缮加固城墙,添设兵弁,加强防守,将各处山寨全行拆毁。严禁民间打造兵器,现存民间之兵器,一律限期上缴,并命令开办铁厂之人,按月出具有无窝匪及私造违禁兵器之切结。

除广东之外,嘉庆八年十月,江西广昌、宁都、石城也爆发了天地会起义。这次起义十月十二日树起义旗,十三日即被官府乡绅镇压。

当时,各地的天地会,主要还处于秘密联络,发展组织阶段。所进行的武装反抗大多很不成熟,往往义旗一举,即遭破获。

五 天理教起义及其他起义

(一)天理教起义

嘉庆十八年(1813 年),在京畿和河南、山东爆发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起义。

嘉庆十六年以后,林清、李文成、冯克善等,陆续完成了京畿一带荣华

会即白阳教与直、鲁、豫等省八卦教的统一工作,形成一个新的秘密宗教—

—天理教。

嘉庆十七年,林清从于克敬处获得《三教应劫统观通书》,见书中有“十八子明道”一语,宣称:“现在姓李的应世,李文成当做人王”。李文成也以河南一带传有民谣:“若要红花开,须待严霜来”,自称“盐霜十八子”, 系“李自成转世”。林清回到大兴后,在京畿一带传播歌谣:“单等北水事汉帝,大地乾坤只一传”。林清自称刘姓转世,名刘真空、刘林,号双木。汉帝指刘姓即林清本人。

嘉庆十八年八月,林清来到河南道口,说“该明道了”,与李文成、牛亮臣、于克敬等商议起义的日程。林清根据《三教应劫统观通书》上有:“八月中秋,中秋八月,黄花满地开放”一语,提出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同时举事。并决定起义时,一律使用白旗,以白布裹头系腰,以“奉天开道”为明号,以“容易”、“得胜”为暗号,即“河南人说容易,我们说得胜”。并且私买战马,蓄养士卒,铸造甲仗,颁分旗号, 准备起义。

滑县知县强克捷得知李文成、牛亮臣准备起义,便一面向巡抚高杞报告, 请兵镇压;一面于九月初二日派差役将李文成、牛亮臣等逮捕。审讯时李文成强不吐实,遭到毒打,以致“两股顿烂”,足胫也被夹断。牛亮臣也被打得“血流遍体”。酋领宋元成等见事态紧急,决定提前举事。嘉庆十八年九月初七日,宋元成等率领教徒 5000 余人一举攻占滑县县城,从狱中救出李文成、牛亮臣等人,处死知县强克捷与巡检刘斌。李文成在县署内“设羽帐”, 帐后树大纛,书“大明天顺李真主”。以牛亮臣为军师,宋元成为大元帅, 并封诸卦主为卦王,首领 90 余人为宫伯、卦伯、先锋、总管等,接着又攻占了滑县附近的军事据点和屯粮要地道口镇,派兵将浚县包围。

在滑县天理教起义爆发前一天,直隶长垣县知县赵纶率领兵役在与滑县交界处搜捕“习教之人”,被教徒包围并扎伤致死,长垣天理教就此起义, 占领了春亨集。九月初九日,定陶的天理教徒两三千人,占据了县城。至此, 滑县、长垣、定陶、曹县的起义军已联成一片。

天理教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嘉庆帝派直隶总督温承惠为钦差大臣, 会同河北镇总兵色克通由北面包抄,山东巡抚同兴在东面堵截,河南巡抚高杞防守西南。不久,又派山西大同镇总兵张绩驻扎山西防止义军西窜;两江总督百龄带兵驻扎徐州,防止起义军南逃。九月十七日,又任命陕甘总督那彦成为钦差大臣、“总统军务”。调固原提督杨遇春率兵至河南,清军总计

  1. 万人。

在清廷对直隶、山东、河南一带天理教起义军进行大规模围捕同时,九月十五日,京畿一带的天理教徒,在林清指挥下,按照预定计划,准备起义, 企图推翻清政府,夺取天下,因为这一年是癸酉年,史称这次事件为“癸酉事变”。

滑县等地提前举行起义后,林清在京师并未得到消息,仍在大兴准备起义。他原计划在宋家庄、于桑垡两处,凑集 100 多人,赴燕郊围场,袭击正在那里行猎的嘉庆皇帝。后因围场官兵众多,恐难成事,决定于九月十五日举行起义,称“祗往京中闹事,官兵们措手不及,必能得手。我们据了京师, 就好说了”。林清对教徒们说:“事成后大家作官,如若不去,就要被天雷打死”。十四日,200 多义军晚间分散潜入北京城,由李兰、熊五等扮作小

贩,在柿子筐内暗藏短刀等器械,约定十五日清晨到东华门、西华门附近会合。后因有人畏惧逃散,只剩下 70 余人,分作两队。一队以陈爽为首,30 多人,由太监高得财、刘金引路,进东华门;一队由陈文魁为首,40 多人, 由太监高泰、高广福引路,进西华门。太监王福禄、阎进喜居中策应。

进入东华门的义军,因被司阍官兵发现,关闭了宫门,仅进去五六个人, 很快遭到擒杀。进入西华门的一支比较顺利。他们先攻人尚衣监文颖馆,夺得门卫的弓箭,聚攻隆宗门。一部分义军越墙而过,在宫中挥舞写有“顺天保民”与“顺天开道”的布旗。

这时,嘉庆皇帝正在从避暑山庄回京的途中。庄亲王奕浩闻变,急忙把原准备调往河南滑县镇压李文成的健锐、火器二营清军 1000 余人,调进宫中。皇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帝)正在上书房读书,匆促持枪上阵,在养心门外西墙上,以鸟枪射杀起义者多人。至午后才把进入宫内的起义者全部擒杀。共有 31 人被杀,41 人被擒。

在大兴县等候消息的林清,也于十七日清晨被捕。审讯时他“挺身倨首, 直认不讳”。后来与其他被捕者一同遇害。

林清攻打皇宫失败后,清政府便集中力量镇压滑县等地的天理教起义军。任命那彦成为直隶总督、钦差大臣,节制直隶、河南各路清军。并命护军统领庆祥率健锐、火器二营精锐前去助战。令陕西提督杨遇春与杨芳率陕甘兵,与西安将军穆克登布、副都统富僧德、徐州总兵徐洪等各率兵协同围剿。

十八日,杨遇春来到道口附近的新镇集,攻占了周潭村、连庄、罗家集、丁家集等起义军据点。二十一日,起义军于中市所设伏,与清军展开激烈战斗。然后撤回道口,挑挖深壕,坚壁不出。清军分七路围攻,并用大炮将道口攻破,起义军伤亡惨重,镇内尸骸枕藉,盈街满屋。

清军攻占道口,那彦成立即进兵滑县,以 1.3 万余清兵,将滑县三面包

围。十月三十日,起义军将领刘国明率领 800 人,从清军防守薄弱的滑县北门,进入滑县,将李文成救出。他们计划将李文成送往山东,在直隶长垣为清军所阻,被迫取道林县回到辉县北部,占领了地势险要的司寨。

十一月二十日,杨芳率清军来到司寨。双方在寨内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最后,清军将李文成、刘国明包围在一座碉楼之内。刘国明突然持刀跃出,连杀两名清兵后牺牲。杨芳欲生擒李文成,喊称:“有能擒李文成来献者,受上赏。文成若投出,余贼皆免死”。起义者皆不为所动,李文成亦高呼:“李文成在此,欲杀即杀,断不肯降!”最后举火自焚。

司寨为清军攻占后,滑县成了起义军固守的最后一个据点。负责防守滑县任务的宋元成、牛亮臣、徐安国等凭借该地城墙坚厚,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清军围攻数月之后,暗挖地道,内埋炸药,将城墙炸塌 20 余丈,趁势涌入。双方在城内巷战。牛亮臣、徐安国劝李文成的妻子张氏装扮成难民出城,张氏坚定地表示:“城亡与亡,不死非英雄”,挥刀巷战,击杀数人,然后阖户自缢。起义军首领宋元成、刘宗顺、冯柏林等全部牺牲,牛亮臣、徐安国等被俘后械送京师遇害。天理教起义遂告失败。

(二)蔡牵领导的渔民、船民起义

乾隆中叶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海上贸易相

当繁荣。沿海人民多以捕鱼、制盐、海上运输为业。乾隆后期,政治腐败, 贪官污吏横行,迫使大批穷苦渔民、船民挺而走险,结为船帮,下海为盗。当时在闽浙海域活动的有凤尾帮、水澳帮等海盗集团。乾隆末年,福建漳泉一带又接连发生水灾,迫使更多贫苦渔民、船民加入海盗队伍。蔡牵便是在这些贫苦民众中产生的首领。

蔡牵祖居福建同安县西浦乡,初以弹棉花为业,后入海为盗。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蔡牵率领福建漳泉一带贫苦渔民、船民举行起义。参加者除渔民、船民外,还有盐户、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者、小商贩及疍户等。蔡牵足智多谋,崇尚义气,体贴下属。手下人称他为“大老板”,或“大出海”。蔡牵领导的船帮,除从事一般劫掠外,还向出洋商船征税。凡商船出海者,勒税番银 400 圆,回船倍之,才免于被劫。

嘉庆初年,闽、浙、粤海上各船帮逐渐联合,闽、浙一带多归附于蔡牵; 广东一带多归附于朱龢。蔡牵的势力逐渐增强以后,受到清政府的追剿,因而从一般性的海盗劫掠,发展为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嘉庆七年(1802 年)五月初一日,蔡牵率领一支 30 多条船,四五百人的队伍,攻占厦门附近大担、小担二岛,将清军炮台摧毁。从此,蔡牵率领船队,不断地向清军发起攻击。蔡牵战船高大,清水师雇募商船剿捕,不能与之相敌。浙江巡抚阮元捐资,命定海总兵李长庚在福建造大船 30 艘,名为“霆船”,船上配铸大

炮 400 余尊。李长庚擢任浙江水师提督,统领兵船。

嘉庆八年初,蔡牵移师浙江定海,至普陀山进香。清水师提督李长庚乘其不备,突然发起攻击。蔡牵仓促应战,损失重大,被迫退回福建海面,仅余 24 条船。蔡牵被清水师追击,只好向闽浙总督玉德诈降。玉德信以为实, 即派员前去招抚,并命水师停止追击。蔡牵趁机扬帆遁去。

蔡牵因屡战受挫,战船损失严重。而清水师自添霆船之后,实力大增。蔡牵更难抵挡。定海之役以后,蔡牵用重金向闽商订造了胜过霆船的战船。船造成后,商人们又满载粮食、器械出海交与蔡牵,然后以“被劫”向清政府禀报。蔡牵逐渐恢复了元气。嘉庆九年夏,蔡牵船队游戈于台湾洋面,截获商船所载大米数千石,分济广东海面的朱龢。双方联合一处,拥有大船 80 余艘,进入闽海,清水师不取出战。闽浙 总督命令浙江温州总兵胡振声迎战, 然而闽省水师不肯支援,致使胡振声战败而死。嘉庆帝闻知后,将金门镇总兵吴其贵、副将张世雄等治罪,令李长庚“总统闽浙水师”,专门对付蔡牵。

同年秋,蔡牵、朱龢联军再次出动船艇百余艘进攻浙江。李长庚率浙江水师迎战。蔡、朱联军将战船一字排开,清水师从中截为两段。李长庚攻击蔡牵,其他各将攻击朱龢,使蔡、朱二人船队失去联系。李长庚追蔡牵至尽山,击沉其二副船,并断蔡牵坐船篷索,又值风雨大作,蔡牵败退。事后, 蔡牵指责朱龢未尽力援救,引起朱龢不满,率船队离去,二人联合破裂。

蔡牵鉴于在闽浙海面屡受挫折,难以立足,决定夺取台湾作为基地。嘉庆十年(1805 年)十一月,蔡牵出动战船 80 余艘,进兵台湾。十一月十二日,在台湾淡水的沪尾港登陆成功。蔡牵祭告天地,自称“镇海威”,其印刻有“王印正大光明”六字。蔡牵在台湾登陆后,得到淡水、凤山等地人民的响应,以洪老四、吴潍泗、周添寿、陈番等为首的起义军,与之联合,起义队伍扩至 2 万余人。十二月十七日,蔡牵率六七十只战船,乘潮汐拥入鹿耳门港,与清水师激战,双方皆遭重大损失。嘉庆十一年正月,李长庚率领船队赶到,蔡牵被困北汕。幸遇风浪将鹿耳门沉船掀起浮出,蔡牵趁机率部

撤出,驶向小琉球返回内地洋面。

其后,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消灭蔡牵的行动。一面于各海口巡防严密, 使蔡牵船队得不到粮食、火药及淡水的供应。同时拨巨款建造大船,由李长庚专一负责消灭蔡牵的军事行动。嘉庆十二年十二月,李长庚与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率领船队紧追蔡牵,至黑水外洋。当时蔡牵只剩大船 3 艘,小船 10 余条,指挥船的舷篷亦被打破。请水师兵力十倍于蔡牵,已占绝对优势。李长庚又以火攻船挂蔡牵坐船之后艄,欲登其船,生擒蔡牵。蔡牵船尾突发一炮,正中李长庚咽喉,旋即毙命。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遥见总统船乱,遽麾舟师退”,蔡牵得以趁机逃脱,前往安南海面。

嘉庆十三年,蔡牵经过休整,回到广东海面,和朱龢再次联合进入浙江海面。在浙江得到以张阿冶为首的新兴帮(窍嘴帮)的响应,声势复振。但不久因浙江巡抚阮元的离间,朱龢再次离蔡牵而去,为清总兵许松年击杀。蔡牵势孤,退回闽海。新兴帮张阿冶也率所部 500 余人,携炮 80 余门降清。从此,闽浙两省水师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蔡牵。

嘉庆十四年八月,浙江水师提督邱良功、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合师与蔡牵战于定海之渔山。清水师占据上风,蔡牵恐被包围,转战至黑水深洋。清军追至,对蔡牵船队环攻。蔡牵且战且退,已过绿水洋。清军恐蔡牵于日暮后退兵外洋,加紧攻击。邱良功率主力舰撞击蔡牵坐船,双方短兵相接, 邱良功腿部中矛伤暂退,王得禄乘势补上。当时蔡牵仅剩 30 余船,且被清水师船隔开,无法相救。加上炮弹用尽,只得以番银代炮子。王得禄紧追不舍, 以其坐船冲断蔡牵船尾,蔡牵船尾起火,不得已沉船自杀。蔡牵余部在清政府剿抚之下,全部被消灭。

东南沿海渔民、船民,由于“官逼民反”,在蔡牵领导下,坚持武装反抗清政府的统治,纵横于闽浙粤三省,长达 14 年之久。不过,蔡牵集团的活动,有很明显的消极方面。他们对商船进行抢劫、勒赎,还常常把商船上的舵工、水手等扣为人质,强迫他们在船上服役。对拒不服从者则监禁在船底。这些对当时的海上贸易与海上交通,无疑是具有破坏性的。

(三)陕西歧山三才峡木工起义

陕西歧山县地处终南山,属南山老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原始森林地区之一。这一带聚集着大量贫苦移民,曾是白莲教大起义的爆发点。这里木厢雇佣移民搬运木材,雇工与厢主之间纯属雇佣关系。厢主以现金或苞谷支付其工资。木厢雇工多寡,多视苞谷丰歉而定。嘉庆十八年(1813 年)歧山一带闹水灾,致使苞谷涨价,木厢纷纷于十一月初停工,雇工们失去生业。在三才峡木厢中承揽木材运输的包头万五与胡二、傅老八等,带领 200 多人, 向厢主借粮,厢主拒借并辱骂木工。十一月二十九日,万五率众将木厢所存粮食抢夺。当地一木材商人闻讯赶赴清营禀报,清军随即前来镇压。为了躲避清军的追击,他们越过太白山,来至周至县的独独河、青龙寨、厚畛子一带老林深处。沿途不断有失业乏食的木工参加,使起义队伍增至八九百人。十二月初二日,万五队伍来至佛爷滩,又有小王涧、周至县王家河、李家河等地木厢工人群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

为了便于行动和觅食,万五把队伍分为黄、红、绿、蓝、青五号,每号皆有首领。

万五率众由佛爷滩至太平河,将该地两号木厢焚毁,又 有木工 1000 余人加入起义队伍。万五沿途向各地主寨堡征收粮食,伍家堡拒绝提供,起义军即攻破寨堡,夺取粮食与器械。

陕西巡抚朱勋与总兵吴廷刚闻知三才峡木工起义的消息后,立即派兵前往镇压,并向朝廷告急。清廷命令陕甘总督长龄率领 1000 人星夜赶赴三才

峡,又令杨遇春率领吉林、黑龙江两地马队 600 人“合剿”。

三才峡木工起义,最初只是因为木厢停工,雇工们失业乏食,所以只抢夺粮食,不敢伤人放火。万五率众焚烧木厢,攻打寨堡,公开同清军相抗后, 起义军内部便出现了分歧。这时清军又派兵丁对起义首领诱降,致使少数首领发生动摇。红号首领杨二与其弟杨三,即带领 500 余人投降。

杨二等人分裂后,军师周在庭向万五建议分头活动。万五与周在庭等率领 3000 余人,以太白山为据点,活跃在陕西南山老林地区的宝鸡、郿县、周至、宁陕和甘肃的陇县、两当以及川陕边境的武关一带。他们先在龙仓坪一带活动。嘉庆十八年(1813 年)十二月十三日,与官兵在袁家庄相遇,损失1000 余人。十二月末,在西江口平木山不幸战败,损失大批骡马。嘉庆十九年(1814 年)正月,万五率众又回到太白山老林,不久转移到周至山中。清将达凌阿紧追不舍,并于宽沟地方设伏。十三日,万五误人伏圈,受伤被俘。其他几股义军,或降清,或被清军擒杀,不久都被剿平。

陕西三才峡木工起义,是一次雇工们的自发的反抗,没有政治目标,仅仅为了掠食,内部又缺乏统一的领导,结果只能失败,被清军一股股地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