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统一东北及入关袭扰

皇太极称帝,清国政权机构日臻完善,国力军力都有很大增长。但是它的地盘,仍限山海关以东。而且在这个有限的地盘中,还有几个明军困守的据点,比如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山海关等等,这些据点是清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统一东北并把势力扩展到内地,必须拔除这些据点。从崇德六年(1641 年,明崇祯十四年)开始,对锦州采取了长期围困方针。对于明朝来说,这些据点所形成的一条防线,是拱卫大门的生命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但是,这时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分别在河南、湖北飞速发展,杨嗣昌兵败自杀。两面受敌的明朝,正以全力对付农民军的进攻,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出任蓟辽总督,挽救辽东危局。这次救援锦州的大军,包括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所谓八总兵兵马,号称 13 万人,都是明军中的精锐。洪承畴是一位富有实战经验的统帅,他所率领的明军,是分别由八个边镇临时调集起来的。兵虽是精兵,但明末的将帅是骄横出了名的,临阵能否服从洪承畴的统一号令,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最大障碍。急于求成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派了一个名叫张若骐的人任兵部职方郎中,到前线督促洪承畴速战速决。这个张若骐虽是五品小官,但职权很大,这是洪承畴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才能的又一障碍。

皇太极把清军部署在明军的南面,在明军的背后形成一种大包围态势。明军的战略意图是在松锦之间与清军决战,现在却被清军切断了后方的供应,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遂合谋退遁。”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而各部总兵官主张南撤。战斗刚刚开始,大同总兵王朴乘天黑率部逃走,其他各部争先恐后地向杏山方面狂奔,遭清军伏兵阻击,损失惨重,被消灭 5 万多人。洪承畴率残卒万余人退回松山固守。不久,松山城破,总督洪承畴被俘。锦州粮尽援绝,守将祖大寿遂率部下出降。洪承畴被俘后不久也投降了,是当时降清的明朝最高职位的官员。洪承畴与祖大寿的降清,标志着皇太极争取汉人政策的成功。松锦战役结束之后, 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皆被清军占领,明军的锦宁防线,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明清间的战争,还有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即清兵对明国内地的长途奔袭,是清对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长途奔袭,开始于天聪三年(1629 年),皇太极率后金兵绕过山海关,从北面长城口进入,对北京实行突然袭击。此次得手后,曾多次深入内地进行袭扰。天聪六年(1632 年),皇太极远征察哈尔林丹汗,回军深入大同、宣府等地袭扰。对明内地的奔袭战,规模大的共有三次。

第一次大规模的奔袭战,由阿济格、阿巴泰等率领清军,于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 年)八月十二日抵达长城脚下。皇太极又派多尔衮、多择另领一支部队佯攻山海关,以牵制明军。阿济格率领八旗将士约 10 万人马,分三路入独石口,扑向北京北面的延庆州,突入居庸关,攻取昌平州,并迫使明总兵巢丕昌投降,焚毁了明熹宗朱由校的陵墓——德陵。清军未围北京, 而是从西山脚下奔良乡,转掠沙河、清河等镇,旋攻陷定兴、房山、宝坻、文安、永清、郭县、迁安、雄县、安州、定州、香河、顺义等州县。阿济格

向皇太极报告此次长途奔袭的战绩是:大军直入长城,过保定府,至安州, 攻克 12 城,战 56 次皆捷,共俘获人口、牲畜 179820。北京附近城乡,遭到严重破坏。明兵部尚书张凤翼与宣大总督梁廷栋援救不力,引咎自杀。这次奔袭战自五月三十日出发,八月三十日过冷口东归,九月二十八日返抵沈阳, 总共用了四个月,但作战时间不过二十五六天,大部分时间在途中奔驰。

第二次大规模奔袭战,从崇德三年(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八月二十七日出发,至次年的三月返回,历时半年有余。参加这次大规模奔袭战的清军共分两路:左路以多尔衷为主帅,豪格、阿巴泰为副帅;右路以岳托为主帅,杜度为副帅。皇太极则率大军佯攻锦州、宁远,以牵制明军。右路军先行,于九月二十二日从密云北的墙子岭毁坏长城冲入内地;左路军于九月四日离沈阳,九月二十八日至青山口,乘明军无备,毁边墙突入。清军越过迁安、丰润,至通州以西地区,绕过北京,南下涿州,向西穿行,分兵八路, 于京师南部各县往来掳掠。

清军蹂躏京师南部数十州县之后,突然转头南下山东。崇德四年(1639 年)正月,清军攻陷济南,明朝官员及德王眷属大部被杀,德王朱由枢被清军活捉并押往沈阳。清军对繁华的济南府城厢,对山东的许多州县,大肆屠杀掳掠。二月间,多尔衮才率清军经天津卫,渡过运河东归。三月间,仍从青山口出关,返回沈阳。

此次奔袭战,清军所获战果,据多尔衮和杜度分别向皇太极提出的报告说:左路共克城 34 座,降 6 城,败敌 17 阵,俘获人口 257880。右路共克 19

城,降 2 城,败敌 16 阵,杀明二总督及守备以上官共 100 余员,生擒亲王、

郡王、奉国将军各一,俘获人畜共 204423,掠得金共 4039 两,银共 977406 两。

崇德七年(1642 年)十月,清军又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奔袭战。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与内大臣图尔格率领满洲、蒙古、汉军各固山额真等军出发征明。这次清军从界岭口毁边墙进入,攻陷山海关附近的石城和雁门关。清兵沿运河南下,攻陷山东充州府,杀死明鲁王朱衣孤及乐陵、阳信、东原、安丘、滋阳诸王、官吏数千人。攻克 3 府,18 州,67 县,共 88 城,降 6 城,

所获黄金 12250 两,白银 2205270 两,珍珠 4440 两,俘获百姓 369000 口,

牲畜 321000 头,其他锦缎皮货无数。

以上三次大规模的奔袭战,都是绕道边墙隘口,采取突然袭击方式,长驱直入。大肆掳掠之后,迅速返回,不在内地停留。掳掠的对象主要是人口、牲畜、金银珠宝和布匹。这种掠夺性的奔袭战,对明国是极大的消耗,而对于缺乏劳力、物力和财力的清国则是及时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