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入关前夕消除后顾之忧和解决心腹之患

16 世纪 90 年代,日本的丰臣秀吉率兵侵犯朝鲜,明朝出兵协助朝鲜打败了日本侵略军,使朝鲜和明朝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朝鲜的存在,是金国势力发展的后顾之忧。控制朝鲜或征服朝鲜,成为金国对明作战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皇太极在战略上是先征服蒙古,再征服朝鲜,最后全力攻明。

天聪元年(1627 年)正月,皇太极为了缓解攻明的后顾之忧,决定用武力迫使朝鲜就范。他派大贝勒阿敏和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托等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防御薄弱,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攻陷平壤。朝鲜国王遣使求和,阿敏派代表与朝鲜订立“平壤之盟”。盟誓之后,阿敏违反誓约,纵兵抢掠 3 日,获大批财物人畜而回。

金国此次用兵朝鲜,目的在于以武力迫使朝鲜切断与明的关系,使其在金明交战中倾向于金或保持中立。这个目的并未达到。朝鲜虽然战败,但不愿就此屈服。对议和条件,采取敷衍态度,仍与明保持君臣关系,以物资和船只支持明对金的军事行动。至于金国要求朝鲜与明断绝关系一事,朝鲜国王李倧明确向皇太极表示:“敝邦之于明朝,君臣分义甚重,若贵国要我负明,则宁以国毙,断不敢从。”

天聪九年(1635 年),金国取得了征服漠南蒙古的胜利之后,皇太极从内部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心最后解决征服朝鲜的问题。崇德元年

(1636 年)十二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陷义州,势如破竹,平壤、汉城先后陷落。朝鲜被迫订城下之盟。盟约内容主要有:“去明国之年号,绝明国之交往,献纳明国所与之浩命册印。躬来朝谒。”“尔以长子,并再令一子为质。诸大臣有子者以子,无子者以弟为质。尔有不讳,则朕立尔质子嗣位”。“从此一应文移,奉大清国之正朔”。“朕若征明国,降诏遣使,调尔步骑舟师或数万,或刻期会处,数目期限不得有误”。朝鲜国王李倧上书皇太极, 表示接受条款,并公开表示:“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以前则为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后则为大清之臣子。”自此以后,朝鲜由明的藩属国变成清的藩属国,清的后顾之忧已经解除,惟一的斗争对象就是明了。

正当清朝势力入主中原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的时候,崇德八年(1643 年)八月九日,清国皇帝皇太极突然死去。由于死得突然,来不及确定皇位继承人,甚至连立嗣的原则也没有来得及确定下来。暂时的权力真空,必然会引发激烈的权力斗争。当初努尔哈赤提出的关于继承人选的原则,即八贝勒公推共主、共治国政的原则,已不适用于皇太极新建立的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

皇太极猝死后,满洲贵族中有实力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主要有几大势力。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论其长子地位、军功和才能,又有两黄旗及正蓝旗三个旗的支持,是继承皇位的理想人选之一。二是多尔衷,皇太极之弟,能力强,权势大,威望高,有两白旗和其他旗中个别势力的支持,也是皇位继承权的有力竞争者。三是代善,资历最老,地位最高,据有两红旗的实力。但他年老体衰,无意争夺皇位。所以,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实际上是在多尔衮与豪格之间进行。而代善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支持谁或反对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有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倾向于任何一方,对权力斗争的结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皇位继承权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纷争之后,出现了一个妥协折衷方案。

这个方案是由聪明过人、善出奇谋的多尔衮提出来的。他提出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 6 岁的福临继承皇位,并由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为辅政王,摄理国政,待福临长大之后再归政。这个方案的主要之点是立了皇太极的儿子福临,是一个可为多方面所接受的方案。既完全排斥了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豪格,又安抚了主张立皇子的两黄旗的势力,使他们放弃原来拥戴豪格的立场。对于起初赞成立豪格的济尔哈朗来说,在这个方案中他是幼年皇帝的辅政王之一,也是一个受益者,自然不会反对。对于多尔衮来说,他是这个方案的最大受益者。虽然放弃了对皇位的争夺,但是却得到了辅政王的地位,为将来攫取更大的权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于整个满洲贵族来说,这个方案避免了一场剑拔弩张的权力斗争,平稳地实现了权力转移, 这对大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崇德八年(1643 年)十二月十五日,由摄政的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定议, 召集诸王贝勒大臣等宣布了一个重要决策。这个决策有两个要点,一是宣布国家大政的决策权,今后属于两位摄政王,不再由众贝勒大臣公议;二是国家的重要行政部门——六部,今后不由贝勒贝子兼理,而改由六部的长官—

—尚书受理。这样一来,多尔衮实际上掌握了国家最高的决策权,也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而把贵族势力排除在外。多尔衮虽然没有登上皇帝的宝座, 但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权力,却超过了皇太极在世时期。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多尔衮实际上是以摄政王当政。他很想攻下尚在明总兵吴三桂手中的宁远,以打开山海关大门。但清军的进攻,未能得逞。只要宁远还在明军手中, 清军就不可能通过山海关进入中原。他写信给李自成,建议“协谋同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字,富贵共之”。这封信没有到达李自成手里,即使到了李自成手里,李自成也不会采纳这个建议。因为拥有雄兵百万的李自成,己有独力推翻明朝统治的能力,无需找人合作,更不会把已经到手的胜利拱手送与别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