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康梁笔法

康有为、梁启超都善属文。他们不屑于恪遵古文“义法”,不满足于雕章琢句,而注重落笔自然,辞以达意。他们通过办报纸,设学会,著书立说, 上书言事而干预政治,影响相当深远。特别是梁启超,他早期所宣传的虽大

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 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低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毛泽东当时就是被这种魔力所支配并起而仿效的一个。

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时,校长李元甫曾经当众表扬他的文章深得康梁笔意,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他的习作《言志》、《救亡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一时为全校师生所传诵。以后,他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和湖南全省高等中学(省立一中的前身)上学,都以作文优异著称。

1913 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第四师范学匀。国文教师袁仲谦(吉六)先生是前清举人,最重古文教学,很欣赏毛泽东的才气纵横,笔力雄健,但又嫌他的文章太像梁启超的“野狐笔”,劝他多读古文。为此,毛泽东曾经下功夫熟读《昭明文选》和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他还从玉泉山旧书店买回一套二十多册的《韩昌黎全集》,将袁老师批注过的善本借来校正其中讹错。经过反复研读,揣摩其笔法,他终于能写出一手入格的古文来。袁仲谦在评语中, 甚至称赞他的文章“深得孔融笔意”。现在我们从他写的《祭母文》、《〈一切入一〉序》及一些书信中,还可略见当年文采。不过,这种古体并不适于反映变化日新的现实生活。因此,“五四”以后,他主编《湘江评论》时, 便改用白话写作,终于崇实黜华,使文风与学风、形式与内容臻于统一。

总括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康梁的思想启蒙,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发展, 的确形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过渡环节,它开辟了一条由初步接受启蒙教育而走向“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