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湘学主流
(一)朱张遗绪
{ewc MVIMAGE,MVIMAGE, !09101200_0010_1.bmp}
湖南传统学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的湖湘学派。北宋未年中原战乱, 士人纷纷南下湘楚。胡安国、胡宏父子在衡山创建碧泉书堂、文定书院,开湖湘学统之先河。继而张■先后主持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朱(熹)张(■) 会讲于岳麓,奠定了湖湘学派的基础。
湖湘学派以岳麓书院为中心,在长期发展中,虽迭有兴衰消长,但却培养了自己的独特学风,其一是奉程朱理学为正宗。胡安国本是二程的再传弟子,朱熹较安国晚出两辈,但却历来被奉为程氏正传。乾道三年(公元 1167 年),张拭主讲岳麓书院时,理学家朱熹自闽来访,交流学术思想,当时慕名前来听讲的人很多,以至“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岳麓会讲既有学术讨论的特色,又有学术交流的成效。由于闽学与湖湘学都是理学的苗裔,张■与朱熹会讲不但加深了两位学者之间的友谊,而且促进了两个学派的交流与融合,他们的满门桃李,代代相传,进一步保持了理学在三湘的正统地位。事功学派代表陈亮和心学宗师王阳明虽曾过此讲学,但其影响有限。至清代乾嘉汉学风靡全国,独在湖南受到理学传统的抑制,并未成为主流。其次是提倡实学,张■是湖湘学派的莫基人。他的本体论带有某些心学色彩,但在认识论上,主张“行得便见得”,“士君子之学,不过一实字。” 朱熹曾大呼功利之学可忧可畏,而张■只是认为:“士龙(薛季宣)正欲详闻,其为人事功,固有所当为,则喜字上煞有病。”(见《宋元学案·艮斋学案》)他肯定事功是应当做的,但应是“无所为而然”。“喜”字之病在于“有所为”,可见他对事功之学的态度与朱熹不同。张■作古以后,其弟子胡大时等归入陈傅良门下。陈傅良是永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学重“经
响那么深广,但在湖湘学派中却抹下了一层重视实学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