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巡洋战”论的破产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四周环海,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海上运输,对于英国的安危,对于英国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发达的英国,绝大部分的原材料都要靠海运进口。战时,英国所生产的武器、军舰、飞机、大炮和坦克可以把战时总动员的人员全部武装起来,剩余的军备武器还可以把波兰、捷克和自由法国的流亡部队都武装起来,并向苏联出口。但是,生产这些武器军备所需的大量有色金属、全部石油和部分机器设备都必须经海上输入。而且,占英国国民年需要量 67%的食品都要靠海上运入。如果英国得不到北美的大麦,用不了几个月就会耗尽国家战略储备面粉。海上交通线像血脉一样,将“营养”、“氧气”源源不断地输入不列颠诸岛。

正因为如此,英国历届政府都把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置于首位。数百年来,正是大舰巨炮保卫着英国的生命线,维系着“日不落帝国”的神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战列舰 15 艘,巡洋舰 64 艘,

驱逐舰 230 艘,潜艇 58 艘,航空母舰 7 艘。而德国只有战列舰 5 艘,巡洋舰

8 艘,驱逐舰 30 艘,潜艇 56 艘。兵力如此悬殊,德国海军远远不是皇家海军的对手。

英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商船队——3000 艘远洋货轮和 1000 艘大型沿海航船,总吨位为 2100 万吨。通常保持 2500 艘商船在海上行驶。为了确

保海运安全,皇家海军派出 220 艘装有潜艇探测器的舰艇护航,其中有 165 艘驱逐舰、35 艘小型护航舰和小型护卫舰以及 20 艘拖船。商船与护航舰艇的比率约为 14:1。

9 月 4 日,英法对德宣战的第二天晚上,当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主持召开了战时海军部的第一次会议。

丘吉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曾担任过海军大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再度出任海军大臣,后来又接替张伯伦,主持英国内阁。像他这样对英国海上运输线了如指掌,具有丰富海战经验,并且深谙海军战略的“海军老兵”,深信切断德国的海运不会太费力气。可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击沉“雅典娜”客船的事件使他感到不安,这预示着雷德尔将派他的舰艇和潜艇到大西洋攻杀商船,这一战法使他大为头疼。看来,皇家海军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确保英国的海运安全。

他暗暗思忖,凭皇家海军的实力,对付德国的水面舰艇易如反掌,可以依旧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老办法——“关门打狗”。皇家海军只要将重兵屯于本土,封死北海,就能捆住德国海军的手脚。可这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虽然它们数量不多,但就像水中的泥鳅,你捉不到它,它却能看到你。如果让商船碰上,可就只有被动挨打了。

当希特勒对他的潜艇部队的重要性还全然不知的时候,丘吉尔却从战争一开始就意识到了 U 艇对英国大西洋生命线的威胁。战后,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战争中,我唯一感到担忧的就是 U 艇的威胁。它不是以耀眼的战争和显赫的战果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数字、图示和曲线图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我们的生命线横越辽阔的大洋,英国的近海航线则更是完全暴露干危险之中。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土航空决战更加令人担心。” “对我们来说,U 艇的攻击是最大的灾难。德国人真聪明,竟然对 U 艇下了最大的赌注。”

这次会议作出恢复英国商船航行护航体制的决定。当时护航制度也正在建立。所谓护航制度,系专指反潜艇护航而言。所有关于对抗在海上从事袭击的巡洋舰或重型军舰的问题,不在本文的范围以内。

护航运输队就是指有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护航军舰护送的远洋商船队。战争一开始,英国海军就与加拿大海军组成联合护航运输队。在蒙特利尔、魁北克、哈利法克斯、锡德尼和圣约翰等地组建了海上运输指挥部。

运输队分为慢速护航队(航速 7.5 节以下)、快速护航运输队(航速 9.5

—10 节)和运送军队的护航队(航速 12—15 节)三类。固定航线的护航运输队,大多以起驶点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作为代号,如从哈利法克斯开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的代号力 HX,从直布罗陀开往英国的代号为 HE。

到 9 月 8 日,英国开往国外的商船护航队已组建就绪,由利物浦,泰晤士河驶往西方的三条主要航线——大西洋航线、英吉利海峡航线和北海航线

——开始通航。在泰晤士河与福思河之间还成立了沿海护航队。

9 月 16 日,第一个 HX(哈利法克斯——英国)护航运输队出航了。以后

每隔 8 天由哈利法克斯出航,在西经 20 度与从英国前来的护航军舰进行交接班,即由加拿大出航的护航军舰接过从英国出航的商船队,并把它们护送到哈利法克斯;英国出发的护航军舰接过哈利法克斯商船队,将它们护送回英国西海岸。

在战后看到德国海军部的文件之前,几乎所有英美军事专家都认为,敌人实施潜艇战争的计划早在战争以前就拟定和准备好了。但实际上却是截然相反。希特勒轻视潜艇舰队,大力建设公海舰队。

他的海军首领雷德尔元帅在这点上与地不谋而合。雷德尔早在 1928 年就发表了“海上巡洋战争”一文,提出海上交通线是英国的生命线,不仅其军事与海军威力,甚至其经济命脉及国家存亡都与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与巩固休戚相关;德国海军的基本兵力应用于破坏对方的海上交通线;实现这一任务的决定性手段之一,是开展巡洋战,也就是说在远离驻地的海区,大量使用互无联系的巡洋舰单独作战,袭击对方的运输船,破坏其海上交通线。

战前,雷德尔制定的加速发展海军的“Z”计划规定,到 1944 年,德国将拥有 8 艘大型战列舰,8 艘袖珍战列舰,5 艘重巡洋舰,44 艘轻巡洋舰,2 艘航空母舰和 249 艘潜艇。他自信,凭这样的兵力,再加上日本和意大利海军的配合,打垮英国皇家海军根本不在话下。可他没想到希特勒竟如此迫不及待地要实现其独霸全球的美梦。在他的海军力量尚蹒跚学步时,战争就打响了。

然而,雷德尔别无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他的元首玩火了。可此时, 他手中的水面舰只少得可怜:

新式战列舰(包括已开始建造的)4 艘(“桑贺斯特”、“格纳森脑”、“提皮兹”和“俾斯麦”号);

袖珍战列舰 3 艘(“德意志”、“谢尔上将”和“斯比上将”号)

重巡洋舰(包括已开始建造的)5 艘(“布里赫尔”和“黑别尔上将” 号等)

轻巡洋舰(包括已开始建造的)10 艘(“欧根亲王”、“赛德利茨”号等)

雷德尔对海战目的——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 但在以何种手段达到目的的问题上却犯了错误。

当时,英国、法国和美国无论在水面舰艇的实力还是在其训练方面,恰好比与潜艇斗争方面强得多。而雷德尔偏偏以“短”击“长”,拿一战后才刚刚起步的数量有限的德国水面舰艇去与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居世界海军实力之首的英美法海军相拼,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在战争前夕,雷德尔和希特勒都没能采纳邓尼茨关于立即加速建造潜艇的要求。

1939 年 9 月 1 日,雷德尔下达了建造战舰的命令:

“撤销和平(建造)计划。新的建造计划包括下列紧迫的任务: 1.建造新的潜艇,其型号按潜艇司令的建议。

2.继续建造五艘大型舰只: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梯比兹”号,巡洋舰“欧根亲王”号和“赛德利茨”号以及航空母舰“齐柏林”号。 3.建造新的驱逐舰、鱼雷艇、探雷艇和扫雷艇,以及控制沿海海路

所必需的捕鱼船;此外还要建造快艇。”

希特勒同意了雷德尔的海军建造计划,并将优先顺序做了相应调整,把潜艇建造计划降至次要地位。

1939 年 12 月 8 日,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奉希特勒之命对海军作如下通知:

1.元首同意海军的计划:

  1. 继续建造五艘大型舰只;

  2. 限制轻型舰只的建造计划;

  3. 执行已提出的潜艇建造计划。

⋯⋯

德国的出海口不畅,为了避免大型水面舰只被英国皇家海军堵在门前出不去,雷德尔赶在战前先走了两步棋。一是将“德意志”号和“斯比上将” 号派到了大西洋上,伺机截杀英国及其盟国的护航运输队;二是充分做好出兵占领挪威的准备。

1939 年 8 月 21 日,“斯比上将”号战列舰从德国威廉港隐蔽出航,径驶大西洋南部,尔后活动于巴西沿岸、大西洋沿岸的英国交通线上和莫桑比克海峡内。这些地区是当时德国潜艇难以达到的地方,也是英国运输活动频繁的海区。

1939 年 9 月 3 日,非洲佛得角西北大约 700 海里的水域上,“斯比上将”号战列舰悠然行驶着。东方红日升起,蓝蓝的洋面上,轻轻掀动着浪花。舰长汉斯·兰斯多夫上校口叼雪茄,走出舰桥,来到了前甲板。

“斯比上将”号战列舰是以一战时一位德国海军上将的名字命名的。1914 年 11 月,格拉夫·冯·斯比海军上将率领德国分舰队,在智利科罗内尔岛附

近海面击沉了两艘英国军舰。为了纪念这位将领,德国海军将 1936 年建成服役的一艘袖珍战列舰命名为“格拉夫·斯比海军上将”号。该舰是作为袭击商船的战舰设计的。标准排水量 12500 吨,最高航速 26 节。以 15 节航速行

驶时,续航距离 10000 海里。它装有两座三联装 279 毫米主炮,可发射 300

公斤重炮弹,射程 15 海里。另外,它还装有 8 门 150 毫米副炮和 6 门 104 毫米炮。可以说,任何一艘单独的英国巡洋舰都不是它的敌手。

“报告!柏林来电。”

兰斯多夫赶紧转过身,接过他的副官送来的电报。上面写着:“元首拒绝从波兰撤兵,英法已对德宣战。”这就是说,从这一天起,他的战舰便成为一艘海上袭击舰,其任务是进行破交战,可以随意攻杀英国及其盟国的商船。

兰斯多夫像注射了一剂吗啡,精神大振,急步回到舰桥,下令“全速向南大西洋行驶!”

“斯比上将”号在南大西洋一连转悠了几周,可是连个商船的影儿都没见着。兰斯多夫心里不免有些暗暗着急,莫非这里是海上“荒野”?看来得另换猎场了。

9 月 30 日,“斯比上将”号掉头向西,驶抵巴西的伯南布哥附近水域。舰桥内,兰斯多夫喝了两杯咖啡后,来到舰桥窗口前,透过挡风玻璃向外张望着。

朝阳的余辉之下,蓝天和海洋连为一体,他几乎可以看到远处弯曲的地平线。突然,空中一个小黑点映入他的眼帘,越飞越近。噢,原来是舰载侦察机回来了。

飞机降下高度,晃了晃机翼,然后在舰上指挥员的引导下平稳地滑向舷侧。飞行员打开座舱盖,走下飞机。吊车把飞机吊上了尾甲板。

飞行员兴冲冲地向舰桥跑来,兰斯多夫立刻意识到他一定是发现了目标。

“长官,正西面 50 海里有一艘向南行驶的货船,航速 15 节,周围没有其他船只。”

“很好。”兰斯多夫快步冲进了驾驶室,在海图上几笔勾出拦截航线后, 下令战列舰全速行进。

很快,“斯比上将”号就看到了目标。这是一艘单独航行的英国多用途货船“克莱门特”号,5051 吨。

“克莱门特”号货船的船长远远发现逼近的德国舰艇后,当即下令把通讯密码本和其他文件销毁扔进大海。随后,他镇定地指挥全体船员离开船, 乘救生艇驶向巴西海岸。

“斯比上将”号朝着货船猛烈炮击,顿时,货船燃油四溢,燃起冲天大火,不一会儿就沉入了大海。

德国海面袭击战的帷幕就此拉开了。在这之后的 3 个月中,“斯比上将”

号竟频频得手,大开杀戒,接连击沉英国 9 艘商船。穹此同时,“德意志”

号战列舰在大西洋上也截杀了 3 艘英国商船,并于 11 月中旬返回德国。雷德尔“海上巡洋战争”这着棋一开局就将了英国一军。

英国海军部立即派遣若干支水面战斗舰编队分赴美洲和南美洲沿岸,搜索反击德国水面军舰。

  1. 月下旬的一天,英国海军司令部接到万吨货船“多里克明星”号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附近拍发的急电:“德国‘斯比上将’号战列舰正朝我船全速驶来!请求紧急支援!”德舰的位置已暴露无遗。

亨利·哈伍德海军准将奉命率领南美巡洋舰分队前往出事水域拦截德舰。“阿哲克斯”号、“亚几里斯”号轻巡洋舰和“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浩浩荡荡驶出福克兰群岛。

哈伍德准将冷静地沉思,在浩翰如烟的大海上搜捕狡猾的德国“斯比上将”号战列舰,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它现在会在哪儿呢?它的位置暴露后会

作何处置呢?毫无疑问,它必然会转向西行,以躲避英国舰队。而且,求功心切的德国舰艇一定会拿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的拉普拉塔河口开刀,因为那里吞吐量大,英国商船正云集那里,忙着装运粮食和肉类。

哈伍德准将当机立断,命令“阿哲克斯”号在前,“亚几里斯”号居中, “埃克塞特”号殿后,排成单列,以 14 节航速向东北方向行驶。

  1. 月 13 日清晨 6 时 14 分,分舰队抵达蒙得维的亚海域。一名了望哨发

现距离舰队北面 10 海里的地方升起缕缕青烟。“埃克塞特”号奉命离队前去侦察。不久,它即拍回报告:“目标为一艘德国袖珍战列舰。”

哈伍德心想:“好小子,我给你来个左右开弓,看你这回往哪儿溜!” 他即下令“埃克塞特”号向西行,绕到战列舰的右舷;“阿哲克斯”号

和“亚几里斯”号向东驶,在战列舰的左舷占领有利阵位。这样就可以夹击敌舰,同时迫敌分散火力。

兰斯多夫正在餐厅里细细品味着早点。话筒里突然传来监视哨的惊喊声:“前方发现英国舰队!”

兰斯多夫扔掉刀叉,朝舰桥奔去。他举起望远镜,3 艘英国舰艇正向他的两舷驶来。“阿哲克斯”号和“亚几里斯”号英舰距离稍远,其 152 毫米炮的威胁不大。相比之下,“埃克塞持”号的舷侧重炮火力令人生畏。他立即命令将 6 门 279 毫米的前炮全部掉转炮口,集中火力轰击英国这艘重巡洋舰。

一阵猛烈的齐射,炮弹在“埃克塞特”号近舷爆炸。炮塔被炸飞,靠近右舷的鱼雷兵在雨点般的弹片中全部阵亡。但是,“埃克塞特”号尾炮射出的一颗 203 毫米炮弹也恰好击中德舰的首楼。

这时,“阿哲克斯”号和“亚几里斯”号像雄狮一样朝德舰猛扑过来, 炮弹猛泻到“斯比上将”号的主甲板上。德国战列舰上的飞机被击毁,火控系统瘫痪,38 毫米厚的装甲舰舷被撕开好几个口子。

“斯比上将”号赶紧调整火力,一门 279 毫米主炮和一门 150 毫米副炮

转向左舷,迎击两艘英舰。“埃克塞特”号趁机向德舰右舷连射 4 枚鱼雷。兰斯多夫左右受敌,被炮弹击中的首楼,黑烟卷着火蛇漫天乱舞。舰的

主通道和食品库被作得一片狼藉,36 名官兵丧生,尸首横卧,血水浸泡着碎片烂铁⋯⋯舰员们神情黯然,已无心恋战。

兰斯多夫匆忙下令施放烟幕,转舵逃跑。它边打边撤,“阿哲克斯”紧迫不舍,又朝德舰发射了 4 枚鱼雷,可自己也中了一弹,主桅被炸断,只得退出战斗。“埃克塞特”号的舰体朝右倾斜,歪歪斜斜地掉头回驶。

这场海上炮战,双方打了个平手。两艘英舰受创,德“斯比上将”号破损严重,已无力再战。哈伍德准将眼瞅着德舰缓缓驰入蒙得维的亚水道,显然,它想去中立国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躲避。

哈伍德准将决定:停上昼间战斗,跟踪监视敌舰、瞅准机会于夜间接近敌舰干掉它。同时,他命令英国“坎伯兰”号重巡洋舰立即从福克兰群岛赶来。

英国海军部派遣载有 60 架飞机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装备有 6

门 381 毫米大炮的“声望”号战列舰赶到蒙得维的亚助战,封锁拉普拉塔河口,阻击德舰出航大西洋。

德国政府代表和兰斯多夫本人多方与乌拉圭政府交涉,希望能延长在蒙得维的亚港停留的时间。倾向英国的乌拉圭政府断然拒绝了德方的要求,表

示严守国际条约规定,“交战国的舰只在中立国港口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

“斯比上将”号必死无疑。舰员们的情绪骤然恶化,修理工作停止了。兰斯多夫完全绝望了,与其让舰毁于英舰之手,不如自己炸沉它。

12 月 17 日晚,“斯比上将”号不得不离开港口,徐徐地向大海驶去。兰斯多夫和舰员们放好炸药后,弃舰登上了拖轮。兰斯多夫望着渐渐变

小的“斯比上将”号战列舰,心里不由得感到一阵酸楚,设想到这艘为帝国屡立战功,赢得“王牌袭击舰”殊荣的战舰竟会毁在他的手上。他闭上双眼, 揿动了起爆按钮。

接连两声惊天动地的巨爆,只见“斯比上将”号舰体猛烈晃动,熊熊烈焰挟裹着浓烟直冲天空,很快吞噬了整个上层建筑,整个舰体。舰艇慢慢下沉,周围的海水翻滚着黑红的浪涛,前呼后拥地扑打到烧得通红滚烫的钢板上。据说大火烧了四天四夜,船体烧得滚烫,两三天都上不去人。

兰斯多夫泪流满面,转过身去。

拖轮载着兰斯多夫和他的舰员们直驶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兰斯多夫原以为阿根廷政府会把他们当作沉船的幸存者,以礼相侍。不料,刚一靠岸, 他们就被指控偷渡国境而被捕,全数押往一家海军工厂。

19 日晚,夜深人静。兰斯多夫想到自己将要在俘虏营里度过战争,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不成功,毋宁死”,他给德国驻阿根廷大使写了一封决别信:

“我现在只能以自己的生命来证明第三帝国的战斗人员是准备为国旗的荣誉而牺牲的。炸沉袖珍战列舰‘斯比上将’号的行动,应该由我一个人负责。我非常愉快地献出我的生命来洗刷任何可能沾污我们国旗的荣誉的耻辱。我对我的国家与元首的事业和未来,抱着坚定的信念,我将以这样的心情,面对我的命运。”写罢,他便掏出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斯比上将”号的自毁和兰斯多夫的自毙,对雷德尔来讲,如当头一棍。这一噩耗实际上宣告了德国海军巡洋作战理论的破产。

下一步棋,雷德尔该如何走呢?

第二章 “巡洋战”论的破产 - 图1柏林,德国海军总司令部大楼上 字旗低垂,门前两个德国哨兵像木头人一样持枪站立,两眼平视,一动不动。

一辆轿车由远而近驶来,嘎然停在门口。邓尼茨钻出车门,急匆匆地踏上石阶。大楼顶层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埃利希·雷德尔海军元帅站在一幅巨大的大西洋地图前,凝视着大不列颠岛国,沉思不语。

他中等个子,身体粗壮,虽已 63 岁,看上去倒还硬朗。他的天庭宽阔, 不苟言笑,一副纳粹军人倔强冷酷的典型面孔。

雷德尔聪颖敏锐,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但却是一个孤僻的个人主义者。他不善于和别人周旋,也不喜欢与人争论。他发布命令前从不与任何人商讨, 但在希特勒面前却唯唯暗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德国海军的参谋长。尽管在日德兰战场吃了败仗,官场上却是青云直上。1928 年,他登上了海军总司令的宝座后,暗下决心,要建立一支能向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进行挑战的德意志大舰队。

1933 年,阿道夫·希特勒上台执政。从此,雷德尔便将海军的铁锚牢牢地挂到了这个法西斯元凶的战车上。在希特勒的德国最高统帅部里,只有雷德尔一名海军军官。起初,希特勒格外器重他。但这位元帅不知为何总是尽

可能地躲着希特勒。正因为如此,他没能把海军战略“教”给他的元首。 凡尔赛和约规定,战败的德国只能拥有 6 艘战列舰、6 艘轻巡洋舰和 12

艘驱逐舰。雷德尔无视和约的限制,大刀阔斧地兴建大型战舰。

1939 年 4 月 1 日,雷德尔晋升为海军主帅。此时,他手下的德国海军已

初具规模,分为三个舰队:战列舰队,侦察舰队和潜艇肌队。战列舰队有 4 艘新式战列舰、3 艘袖珍战列舰、5 艘重巡洋舰和 10 艘轻巡洋舰;侦察舰队有 8 艘巡洋舰、16 艘“马次”型驱逐舰和 6 艘“娄迪尔”型驱逐舰、20 艘旧式驱逐舰、8 艘小型护航舰、32 艘扫雷舰、40 艘扫雷艇和 20 艘鱼雷快艇; 潜艇舰队有 56 艘潜艇。但是这离他与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进行较量的实力相差甚远。而且,其中有许多战列舰和巡洋舰只是上了计划,还没有造好。能够开往大西洋执行任务的仅有两艘袖珍战列舰和 23 艘潜艇。他万万没想到战争会来得这么快。

“报告!元帅。”

邓尼茨的喊声把雷德尔从沉思中唤醒。他毫无表情地抬头看了看,示意邓尼茨坐下。阿尔布里奇和施尼文德几位海军要员也都不吭气,坐在一边。屋里的气氛很压抑。

邓尼茨非常了解自己的上司。雷德尔从不向下属流露出自己的犹豫,他把忧虑藏于内心深处,只有邓尼茨和他身边极少的几个亲近的人才偶尔可以隐约地觉察到他的心思。

德国军队吞噬波兰后,希特勒盲目认为英国和法国不会因波兰而积极参战。他曾打算并希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与英国发生战争。雷德尔元帅更不希望在德国海军羽翼尚不丰满时与英国皇家海军发生冲突。

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中午,在德国威廉港潜艇司令部设在那里的一个指挥部里,无线电通讯队队长,海军上校梅克尔走进作战室,将一份从英国舰船发报电波中截获的电报交给雷德尔,上面写着“全德”的字样。雷德尔瞥了一眼,顿时脸色煞白。这是英国表示对德宣战的密码字。

英德战争就此开始了。雷德尔手里拿着这份电报,在作战室里踱来踱去, 完全陷入了沉思。他好像忘了屋里还有别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上帝!这么说,又要和英国打仗了!”

作战室里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注视着他,屏息静候,屋里安静得连根针落地都能听到。

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突然从沉思中醒悟过来,快步走出作战室,“砰” 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约莫过了半小时,雷德尔重新踏进作战室,神态简直判若两人,犹豫仿惶一扫而光,显得异常冷静。

重新恢复了纳粹面孔的雷德尔,环视了一圈下属,一板一眼地说: “我们面对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同一个敌人。但是我们有着有利之

处,那就是我们从历时四年的战争中已经充分地认识了这个敌人;大家也都知道,我们拥有一种武器,这种武器我们本来是可以用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这个敌人的。依据这些经验,我们能够用新型的潜艇部队有效地攻击敌人,迫使敌人下跪。战争将是长期而十分艰巨的,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坚定地说:“作为一个军人,我们必须使战争在军

事上尽可能地朝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 “知道我叫你来做什么吗?”

雷德尔的问话打断了邓尼茨的思绪。 “我们现在的形势很严峻。英国人对我们实行了极其严密的封锁政策,

妄图把德国的贸易往来从海上驱逐出去,阻止德国的一切输入。现在我们的航运几乎要在公海上绝迹。大部分商船在中立国的港口内躲避,有的在中途被阻截时自行凿沉,还有的被英国俘获。可我们有限的战舰又无力与英国皇家海军抗衡来保护它们。”他停顿了一下,沉痛地说:

“你知道,‘斯比上将’号战列舰已经阵亡了。”

邓尼茨早就憋着一股劲,这会儿总算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元帅,你知道,英国的经济和工业,英国人的生存,以及英国同欧洲大陆的敌人进行战争,全都依赖数量庞大的海上输入。海上运输对于他们比对于我们更为重要, 至少我们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自给自足。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变被动力主动,把对英国商船的进攻放在优先于其他一切战事的战略地位,因为我们在大陆上的胜败最终也取决于能否消灭这些运输船只。

“但用我们有限的战舰来干,好比以卵击石。虽然它们的行动也牵制了敌人的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击沉敌方的商船。事实证明,潜艇是袭击商船的最有效武器。9 月份,我们的 U 艇击沉英国商船 41 艘 15.3 万吨,10 月份 27 艘 13.5 万吨,11 月份 21 艘 5.2 万吨,12 月份25 艘 8.1 万吨;而我们的潜艇只损失了两艘。”

邓尼茨言谈之中不由得流露出一股得意。说罢,他顺手拿起雷德尔办公桌上的一支铅笔,摆弄着说:“如果我们能越快越多地击沉这些商船,使我们的击沉吨位超过英国商船的建造吨位,那么,英国的生命线就会像它一样⋯⋯”他话音刚落,只听“咔嚓”一声,铅笔在他手中折为两截。

雷德尔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用赞赏的目光看了他的下属一眼,“可是我们本来就为数不多的潜艇,只有 22 艘可到大西洋作战。”

“所以,我建议,我们一方面加快建造潜艇的速度,一方面尽可能经济地使用潜艇,这就是:将潜艇派到最易击沉敌方商船的地方去,以及使每艘潜艇和每个出航日能达到最高击沉率。当然,来回航程的长度和距离在此是起着作用的。”邓尼茨不失时机地说。

这次会面,邓尼茨的收获不小,雷德尔终于大开绿灯,允许他在大西洋大展身手,进行一场以潜艇为主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