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炸伦敦棋错一着

德国空军已开始要赢得这场战争了,只要给予时间,他们最终能达到目的。但性急的希特勒和戈林已经等不及了。秋季大风的威胁即将来临,如果德国入侵的舰船能在 1940 年跨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那么几周后,英国的地面部队的抵抗就会被攻破;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就会被迫在空中挨打;皇家海军自然也会被逐出海峡。然而,入侵英国的最重要的条件——制空权,至今仍牢牢掌握在皇家空军的手中。

德国人当然无法知道,皇家空军已十分接近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计算,英国皇家空军已损失了 1100 架飞机,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未被摧毁。但德国空军自己的问题却迫在眉睫。每天可参战的飞机数字下降到低于建制的500 架,补充受过训练的机组人员几乎跟补充飞机一样的跟不上去。

戈林沉不往气了,他建议最高统帅部采取新的战略,进入不列颠空战的第 4 阶段,摧毁英国最大工业城市伦敦。他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有攻击伦敦,“才能迫使英国战斗机离开它们的窝,被迫与我们公开交手”。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使世界上这个最大的城市陷入混乱和瘫痪,使英国政府和人民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屈服于德国的意志”。

  1. 月 31 日,德国空军统帅部决定,9 月 7

    日将攻击重点转向伦敦。希特勒拍板,g 月 21 日开始实施“海狮计划”。

戈林又打错了算盘,犯了他的第二十战略性错误。这一错误的后果可与希特勒 5 月 24 日停止用坦克进攻敦刻尔克相比。它拯救了濒临绝境的皇家空军,使几近无力支撑的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部得到喘息之机,使满目疮痍的扇形站得以解脱,从而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大空战的天平开始朝有利于皇家空军的方向倾斜。

  1. 月 7

    日,英国“万能机器”破获了戈林命令德空军停止对英国空军的直接攻击,改为轰炸伦敦的情报后,丘吉尔和道丁等将帅们情不自禁地为之欢呼!这表明德军放弃夺取不列颠上空的制空权,皇家空军赢得了喘息之机。

希持勒本来未把轰炸伦敦列入“鹰袭行动”。他曾经在他的第 17 号元首令中明确规定:“德国空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许对英国平民实行‘恐怖空袭’,以造成民众恐慌为目的的轰炸必须留到最后。”即使作为对皇家空军空袭德国的报复也不允许,除非等到希特勒亲自发布命令。

8 月 16 日,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指令中说:“在‘海狮’行动攻击日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对伦敦进行猛烈攻击,这将引起居民逃离城市和堵塞路口。”这表明德国原计划把空袭伦敦作为直接支援陆军在英国登陆的一次行动。

在这之前,帝国元帅戈林奉希特勒旨意,严禁进攻英国的首都——伦敦。他放手让他的轰炸机飞行员任意轰炸英国的军事目标,包括一些城镇。但他严格地把伦敦划在了轰炸范围之外。

一个偶然事件,却使希特勒改变了初衷,并最终导致戈林做出了轰炸伦敦这一愚蠢之极的决定。

  1. 月 24 日夜里,德国空军 170

    架轰炸机奉命对伦敦郊外的飞机工厂和油库投弹。十几架飞机奉命轰炸泰晤士河沿岸城镇罗切斯特和金斯顿的飞机制造厂,以及距伦敦约 15 英里处的泰晤士黑文的巨型油罐储存设施。其中两架没有装无线电导航设备的飞机与前面的飞机失去了视觉联系,迷失了航向,

他们肩并肩地径直往前飞,结果误入伦敦城的上空。突然,探照灯柱在空中扫来扫去,英国的防空火力网越来越密集。慌乱中,他们赶紧丢弃了炸弹, 掉头夺路而逃。

这几枚炸弹落到了市中心,古老的圣贾尔斯教堂被夷为平地,附近一个广场上的约翰·密尔顿塑像也从底座上被震下来了。一些住房被炸毁,炸死了若干平民。

这一误投立即引起了英国的迅速反应。虽然这次轰炸明显是次意外事件,但是,丘吉尔倒情愿认为这是故意的。他认为,最能赢得美国的同情及援助的,莫过于伦敦变成废墟的景象了。

丘吉尔下令,立即召开参谋部会议。第二天夜里,一道命令传到了皇家空军轰炸机指挥部:对柏林进行报复性攻击。

夏季的夜空笼罩在蓝色月光下,机场上朦朦胧胧浮盖着一层薄雾。突然, 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汉普登轰炸机大队的飞行员们穿着镶有羊皮边的飞行服.脚蹬运行靴,向各自的轰炸机奔去。

一周前,这个大队的任务还只限于在德国上空撒传单,今天晚上,传单换成了炸弹,要真刀真枪地干了,这些小伙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机械帅和驾驶员握手,拍拍他们的肩头祝好运。机场上,地勤人员高声向飞行员道别,他们把大拇指翘起,祝他们胜利归来。这是英国人在这次大战中发明的礼节。照明灯亮了,两行黯淡的灯光照亮了跑道。第一架飞机启动了引擎, 红灯闪烁着在跑道上缓缓滑行,只见它速度越来越快,飞行员拉起操纵杆, 载着炸弹和 6 名机组人员的轰炸机腾空而起。紧接着,第二架飞机,第三架飞机⋯⋯最后,81 架轰炸机全部升空。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像一群雄鹰朝着纳粹法西斯统治的中心——柏林飞去。

那天晚上,柏林上空乌云密布。从空中俯瞰地面目标,模模糊糊,若隐若现,大约只有半数的皇家空军轰炸机找到了目标。这次空袭给柏林造成的实际损失很小,但在柏林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柏林受到飞机轰炸还是第一次。德国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有想到英国人的炸弹竟会落到他们的头上。当这次战争开始时,戈林曾向他们保证不可能发生这种事。他还开玩笑说:“如果它们飞来了,你们就叫我农夫。”的确,戈林在柏林部署了里外两层高射炮和数以百计的探照灯。可是,

那天晚上面对在厚厚的云层上飞临的英国轰炸机,他们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只好瞎子打炮,乱轰一气。结果,一架飞机都没有打下来。

英国人还扔下一些传单,上面写着:“希特勒发动的这场战争将继续下去,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这的确是很好的宣传,但是炸弹的爆炸声则是更有力的宣传。它在德国人的心里播下了怀疑的种子。

起初,德国人并不想以牙还牙玩这种针锋相对的游戏,也不想过份张扬。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令报纸只用几行字报道空袭消息。柏林的大部分报纸都用同样的标题:“懦怯的英国袭击”。

但是皇家空军自首次轰炸柏林后,只要天气许可,几乎每天晚上都攻击柏林。丘吉尔下令皇家空军继续袭击柏林,直到德国人做出反应。

戈林曾夸下海口,绝不会有炸弹落在柏林头上,可现在柏林已接连遭到数次轰炸了。8 月 28 日的夜间轰炸,第一次在德国的首都炸死了德国人。德国官方宣布,炸死了 10 人,炸伤 29 人。舆论哗然,大肆宣传英国飞行员野蛮地袭击柏林手无寸铁的妇孺。德国大部分报纸用的标题是“柏林上空的英

国空中强盗”。

戈林丢了脸。希特勒大为震怒,他命令戈林的轰炸机部队做好夜间空袭伦敦的准备。希特勒不是出于军事目的,而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捍卫他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做出了这一极为愚蠢的决定。

  1. 月 4 日,就在英国皇家空军进行了第 4

    次空袭之后,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的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的讲话不时被数千名听众——大部分是女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爆发出的笑声和歇斯底里的鼓掌声打断,尽管他是一个毫不幽默的人。

他把丘吉尔描绘成是“一只神经质的老母鸡”,挖苦说:“丘吉尔先生正在显示他想出的新主意——夜间空袭。丘吉尔先生进行这些空袭,并不是因为这些空袭很有效,而是因为他的空军不能够在白天飞临德国上空。”

接着,他提高嗓门威胁说:“现在我们要以夜袭来回答夜袭。当英国空军投下 2000,3000 或者 4000 公斤炸弹时,我们将在一夜间扔下 15 万、20 万、30 万或者 40 万公斤炸弹。”

德国妇女听众忘乎所以,狂热鼓掌。在她们恢复平静后,他又说:“我们将制止这些夜间空中强盗的行径,愿上帝帮助我们!”

听到这话,年轻的德国妇女跳跃起来,挺起胸脯,高喊她们赞成。

最后,希特勒以讽刺的口吻威胁说:“在英国,人们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一直在问:‘他为什么不来?’别着急,别着急,他就来了!他就来了!” “总有一天,我们两个国家有一个会求饶,但这决不会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这时,疯狂的妇女们从狂喊乱叫转为齐声高喊“决不是!决不是!”

1940 年夏季全盛时期,9000 万德国人民盲目地听从他们元首的召唤。他们跟着他们的领袖希特勒走向胜利的光辉之巅,以后经历了日渐昏暗的阴影,跌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对于德国人民,歌德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

政治和军事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希特勒的头脑发涨,自信 1940 年夏季他就能主宰欧洲的大片土地。他的目的不是征服英国,而是要“消灭一个对德作战的基地”,因而他以为,只要在英国内部搞点小颠覆,在伦敦上空进行一些狂轰滥炸,就会摧毁英国进行抵抗的意志。如果此举成功,就无需入侵英国了。

在希特勒的一生中,这不是第一次冒险,但却是第一次输得这么惨。

9 月 7 日下午 5 时 30 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站在法国格里斯一内兹角的一个前线观察哨上,亲自指挥对伦敦的这场战役。他圆圆的脸上放着异彩, 手舞足蹈,兴奋得像个等待鞭炮点燃的农村小孩。一批又一批的德国飞机呼啸着从他头顶上飞过,向着伦敦扑去。

300 架德国轰炸机和 600 架战斗机组成的先头部队掠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穿过万里无云的天空,飞到泰晤士河上空,向瓦尔维沿兵工厂、贝克顿地区的煤气厂、发电厂、仓库,以及几英里长的码头投掷高爆炸弹和燃烧弹。这一片立即成为火海。锡佛尔镇的居民被火包围,救援人员不得不从水路把他们撤出来。

当德国空军对伦敦急风骤雨式的轰炸铺开时,英军参谋部官员及其顾问们正在白厅开会。他们立即离开会桌跑到窗前,向外眺望。蜂涌而至的敌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冲天大火使他们确信,希特勒已经拉开了入侵英国的序

幕。

专谋部官员们立即赶到唐宁街 10 号,由丘吉尔首相主持继续开会。会上决定当天晚上发布代号为“克伦威尔”的警报。这个代号表示“入侵在即”, 具体含意是:

  1. 各部队进入战斗状态;

  2. 军方接管民用电报电话线路;

  3. 联络官就位。皇家海军和空军立即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英国地方司令部很少有人知道“克伦威尔”的含义,结果造成了一些混乱。由于这一天是星期六,当“克伦威尔”代号传到各级指挥所时,大多数指挥所在位的人廖廖无几。一些夜间值勤官根本不懂“克伦威尔”是什么意思;许多毫无作战经验的下级参谋人员以为这份电报是向他们通报情况,而不是采取行动。不过,大多数人理解这表明德国入侵英国开始了。

国民警卫队虽然不是正式收电单位,但很快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立即行动起来。教堂的钟声响彻长空;许多地方设置了水泥柱、钉有长的尖头钉的横木等种种路障。电话接线员拒绝接通非官方电话。在东部司令部的管区,皇家工程兵炸毁了儿座桥梁。3 个英国军官驱车经过林肯郡的一座桥时不幸被埋在路边的地雷炸死。

这时,在英吉利海峡的彼岸,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的参谋长却整整一个晚上都闷闷不乐,与外交官们谈论着在罗马尼亚发生的一些外交事务。

在本特利修道院的指挥所里,空军司令道丁正全神贯注地看着那福大地图。屋外阳光明嵋,屋里却是一派阴森紧张的气氛。丁零作响的电话铃声和参谋人员嘶哑的喊叫声绞在一起;红绿信号灯不停地闪烁;情报官急匆匆地不时走到道丁跟前小声嘀咕着什么,“空军妇女后援队”的姑娘们头戴耳机, 根据从外面的监测站传来的新情报,不断用棍子推移着地图上的板块。不同颜色的板块分别代表德国空军和皇家空军的每个机队。

道丁从图上看出,德国已经有 250 架轰炸机和 500 架战斗机升到海峡上

空,还有好几个 20 架以上的机队正在加来上空聚集。毫无疑问,这是迄今最大的一次进攻。

他注视着那幅大地图,看升空的第 11 大队如何布防。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突然顶感到一种不祥之兆、用他自己的话说,“犹如一把匕首插进了心脏”。如果进攻的飞机这一次不散开,而是一起整体行动,那怎么办?他暗暗为第11 大队的飞行员们捏了一把汗。

德国空军战术的改变,使皇家空军有些猝不及防。在过去两周的空战中, 德国飞机通常以密集队形飞抵英国海岸上空,然后,他们再分头飞向泰晤士河沿岸的飞机制造厂、储油罐和燃油精炼工厂以及伦敦周围的飞机场和工业设施,对各自不同的目标进行轰炸。

一旦他们分散开了,等待多时的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指挥宕就像猎人第一眼看到狐狸那样,大喊一声“嗬嗬!”他的飞行员们听到这一行动命令, 就像一只只猎狗一样,一队队地俯冲下来,扑向敌机。这些轰炸机往往还未到达目标就被击落或赶跑了。

与往常一样,皇家空军第 11 大队的喷火式和旋风式战斗机,在 2 万英尺的高空盘旋,等待德国大型机队开始散开。

奇怪,德国轰炸机群毫无散开的意思。他们飞得比平时高得多,在 1,6 万英尺的云上飞行。护航的 MF110 紧挨着他们;在这些飞机的上面,ME109

战斗机以梯状队形迂回巡逻,准备对付皇家空军的战斗机。

毫无防备的皇家空军战斗机根本无法冲入密集队形的敌机群,只是在机群外围进行个别零星的战斗。泰晤士河两岸的防空炮开火了,火力越来越猛烈。但是德机飞得太高了,高射炮炮弹爆炸时的白色烟团对它们毫无威胁, 倒像是在向他们鸣炮致礼。

德国机群像一列有条不紊,方寸不乱的行进队伍,在前进途中,只要上司一发信号,炸弹就会从天而降。后面飞来的轰炸机无需寻找目标,看见下面哪儿有火就朝哪儿投炸弹。

道丁紧急下令第 12 大队立即升空支援第 11 大队。两个大队的所有战斗机倾巢出动,很快撕开了由 ME109 和 ME110 组成的保护屏障。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带着誓死保卫伦敦的决心,不顾一切地向那些轰炸机俯冲下去。几架“多尼尔”和“海因克尔”轰炸机起火冒烟,哀鸣着向那些被毁的街道废墟栽下去。

夜幕降临时,英国战斗机指挥部共击落 40 架德国飞机,其中大多数是战

斗机;英国的地面防御部队只击落 1 架德国飞机。

然而,就伦敦而言,皇家空军打得太晚了。德国的轰炸使伦敦 9 处成为火区,近 1000 处火灾。伦敦东区化为火海。3 个主要铁路干线的终点站被炸得不能使用,430 人死亡,约 1600 人严重受伤。许多人无家可归。

晚上 7 时 30 分,还未等英国消防队员们把这些烈火全部扑灭,大约 200 架德国轰炸机又席卷而来。在这些火光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的轰炸机呼啸而来,轰炸持续了整整一个夜晚,雨点般的炸弹把灾难、死亡和恐怖播撒在伦敦这块土地上。

戈林通过电台向德国人民发表讲话,他的声调充满了狂喜,“我正在指挥着这场战役,伦敦就是靶子”,“我己一拳击中了敌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