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事业报国”经营原则
强国富民有多种途径,而李秉喆先生审时度势,选择了企业经营这条路: 以企业发展来巩固国家的强盛和统治基础,企业则以国家为靠山获得生存与发展。
李秉喆先生在《湖岩自传》中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企业救国之路的。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李秉喆作为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国的韩国学
生,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参加独立活动;二是当公务员; 三是搞企业经营。投身于独立运动可拯救民族于苦难,无疑是一项神圣伟大的事业,但实现这一目标是长远的。在他看来,使国民在短时间内摆脱贫困是当务之急。至于当公务员,他认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当公务员不光明正大,有助桀为虐之嫌,唯独经营企业这条路适合自己的个性。经过苦思冥想之后,他决心投身于企业经营这条路,把自己的人生与企业拴在一起。这一抉择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三星集团事业的出发点。
但作为了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只从父亲那里分得了三星百石谷物。用这点资本干点什么呢?他决心进行一番市场调查。在对汉城进行了一番了解之后,他认为以汉城为根据地开展事业,行业的选择面很宽,而且朋友也多, 建立企业似乎容易些,但遗憾的是企业启动资金不足。后来又对大邱、釜山和平壤了解了一番,发现大宗生意都被日本人所包揽,以自己微薄的资金很难插足参与竞争。最终还是选择离家乡大邱不远的马山为开展事业的最佳据点。现在的马山虽然已成为大型工业城市,但当时却是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港口城市。这里作为庆尚南道(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一带的农产品集散地,每年集中到这里又转运到日本的大米达数百万石。另外,还从中国东北运来大量的大豆和高粱,每年各种物资的流通量相当大。
李秉喆先生发现,马山虽然是稻米等粮食的最大集散地,但辗米能力严重不足。日本人经营的几家辗米厂虽然规模很本,但仍满足不了需要。粮商虽然经常预付辗米费,但仍要等很长时间。辗米厂的屯粮处装满大米的草包
往往堆积成山。朝鲜人自己办的辗米厂也有,但规模很小。李秉喆先生看准在马山办个辗米厂很适合自己,但规模必须得大。下定决心之后,他找到他家的两位世交好友,提议合作共事,这两个人也刚好想干点事业。三个一拍即合,决定一人出资一万元创建辗米厂。日本人很瞧不起朝鲜人,说“朝鲜人很不团结,不能指望和朝鲜人合作共事”。而当时他们决定三人合作共事, 一方面是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想干出个样子给日本人瞧瞧。
1936 年春天,三人在北马山买了块地皮,购进辗米设备,建 立了“协
同辗米厂”。这个商号包含着“齐心协力”的意思,以示三个人的决心。是年李秉喆先生 26 岁。
辗米厂开业的那一年,正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又在图谋策划太平洋战争的时期。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下,朝鲜半岛成了它发动战争的后方基地。日本加紧对朝鲜人民的压迫和掠夺,农民的处境更是悲惨。据当时的朝鲜总督府资料记载,日本为在朝鲜建立殖民地土地所有关系,从 1910 年开始调
查土地状况,到 1928 年结束。据 1930 年的统计数字,收归总督府所有的农
耕地及其他土地达 888 万町步(一町步相当于 3000 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40%。总督府将这些土地无偿或异常低廉的价格转让给了以东洋拓殖会社为首的兴业、片仓、藤井等日本人经营的土地会社或日本移民。对朝鲜农民来说,象生命一样宝贵的土地就这样被掠夺走了。日本资本所支配的领域不仅涉及到农业,而且把矿业和工业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激起了朝鲜人民的愤怒,社会上出现了抗日运动,日本资本所控制下的工厂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这就是李秉喆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尽管兵荒马乱,但辗米事业单
一、涉及面不宽,所以并没有受到社会冲击。当时的谷物价格由仁川的米谷交易所按市场决定,汉城等其他城市也按仁川的行情定价,所有的企业之间当时盛行实物交易或买进卖出交易方式。李秉喆先生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专心致力于辗米业,让辗米机不停地运转,保证向客户按期供应米谷,以保信誉。结果一年下来一结算,不但没有赚钱,还把本金赔进去 2/3。
有一位合伙人因此提出散伙。但李秉喆先生认为,一旦开始的一项事业, 不能因受到一点小小的风浪冲击就轻易放弃。另一位合伙人朴先生同意李秉喆先生观点,因此两人约定:“辗米厂再经营一年,如果再亏损,朴先生的本金如数奉还;如果盈利,除本金外还附加利息一并奉还”。朴先生同意。
同时,李秉喆先生还分析了亏损的原因,发现是吃了从众心理的亏,即米价上涨时吃进,下跌时抛出。第二年他将经营战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价格看涨时抛出,跌落时吃进。一年下来一结算,不仅赢回本金三万元,还净赚二万元,因此如期兑现了与朴氏之约。
后来李秉喆先生从日本人手中收购了“马山日出汽车会社”,以此为基础办起了一家运输公司,连辗米厂原有的汽车,加起来共有 20 辆运输车, 解决了马山一带运输能力的不足,并大赚其钱。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辗米厂,虽然规模很小,但其成功的经营,标志着三星事业的开始,其意义是重大的。事业报国的方式有好几种,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事业。有一句古训:“不要被事业所左右,而要去左右事业”。对一个创业家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跨出事业的第一步。年轻的李秉喆先生首战告捷,关键就在于正确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事业。当时李秉喆先
生的理想是尽快从日本殖民统治下摆脱贫困和苦难,正是这个良好的愿望指引他走上了企业救国这条路。他创办的小小辗米厂是他在这条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把企业经营与强国富民的理想相结合,为他日后成为叱咤财界的风云人物奠定了基础。什么叫事业?李秉喆先生认为,做对社会有利的事就叫事业。一个人不管他个人是如何富有,如果社会全体成员都很穷,那么这个人的幸福也不会得到保障。事业是有社会性的,推进事业发展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他目睹了太多的民族苦难。因此,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他事业的出发点。
在经历了 40 多年风风雨雨之后,李秉喆先生对强国富民之道总结出这样几条经验:
首先,要经营好企业,不让企业破产,这是一个企业家通过企业经营报效国家的最有效途径。李秉喆先生甚至认为,一个企业经营失败了,不仅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且是一种犯罪,因为它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实现“事业报国”的志向,首先要把三星企业建设成一个一流的企业。他说:“要实现这一理想,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最高的待遇和最好的设备。没有一流的人才,就起不到教化社会、引导时代的作用;没有最高的待遇,就笼络不住一流的人才;没有最好的设备,就搞不了技术革新,也就谈不上对国家作出贡献。”
其次,是讲究企业的奉献精神。李秉喆先生说:“我认为,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美德就是奉献精神。对于企业来讲,其最大的使命就是对国家、民族和全人类作出奉献。企业对社会的奉献是:通过税金、工资及利润的分配来巩固国家的地位和统治基础。与此同时,企业也以国家为靠山获得生存与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扩大就业机会并获得利润,通过纳税来充实国家的财政。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首先要获得利润、积累资金并向新的行业进行再投资,促进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为国家和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幸福作贡献。李秉喆先生经常对三星经营者强调说,不应把企业看成是私有财产而应重视其社会效应。他说:“三星的产值占韩国国民总产值的 5%,作为这样一个公司的董事长, 绝不能把他单纯看成是三星集团的董事长,而应把它看成是国家的董事长。每当国家处于困难的时刻,我们就越要突出事业报国的经营原则。”强调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正是以事业报国的经营原则为出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