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外市场进军
- 60 年代韩国经济发展战略
1960 年 4 月 19 日李承晚政权垮台。同年 5 月 6 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掌握了政权。上台后,他面临两个问题:第一,生存问题。当时,美国把过去对韩国政府的无偿援助改为借款,无疑加剧了韩国国际收支恶化。第二, 政权的正统性问题。因为朴正熙政权不是通过正常的选举产生,而是通过军
事政变上台的,因此,他必须想办法得到国民的承认与支持。为解决这些问题,他推行了“经济第一主义”政策。鉴于韩国资源贫乏、资金不足、市场狭小、技术落后的现状,实行了“出口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世人称为“韩国的奇迹”。
整个 50 年代三星发展了进口替代产业,在节约外汇,稳定国民生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政府产业政策由进口替代转变为出口导向,三星开始开拓国外市场,出口成绩日渐上升。1961 年它出日总额达 59 万美元, 1962 年为 m 万美元,1963 年高达 226 万美元,比 1961 年增长 283%。同期韩国出口增长率为 212%。1964 年 11 月 30 日,韩国出口额首次突破一亿美元。政府为纪念这一天,把它定为“出口日”。这一天,政府奖励了年出口额达 200 万美元以上的 7 个商社,三星也在其中。获得了“总统奖。”
1964 年三星的出口品种共 26 个,其中农产品占 10 个,工业品占 16 个, 出口对象共有 20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品占 85%,大大超过了当时韩国平均水平 51.6%,显示出出口商品结构的先进性。
到 1967 年 11 月 30 日第 4 次“出口日”,三星因完成 888 万美元的出口额,获得“铜塔产业勋章”。1968 年三星出口成绩在韩国排列第三,获得“银塔产业勋章”。1969 年 11 月 30 日在第六次“出口日”时,三星终于获得了“金塔产业勋章”。从此,三星占居了韩国企业界最高位置。
“三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政府推行的“出口立国”发展战略,更重要的,与三星的“第一主义”、“合理经营”原则是分不开的。关于“第一主义”、“合理经营”原则请读者参考其他各有关章节。
○向电子产业进军
60 年代末期、韩国国内小规模电子企业多达 145 个(1969 年)。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国外进口零件,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主要产品是家用电器。这些企业虽然在就业。进口替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韩国工业结构的进口依存度,而且消耗大量外汇。
鉴于这种情况,韩国政府予 1960.年发表了电子工业振兴五年计划。主要内容是:第一,实现零件的进口替代;第二,实现组装工厂和零件工厂的企业化与专业化:第三,扩大设备和提高质量;第四,降低出口成本;第五, 培养技术人才:第六,实现出口市场扩大化。这表明,政府把电子产业当作了出口战略产业加以重点扶持。为振兴电子工业,政府制定了如下目标:1967
—1971 年出口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出瞩收音机、电视机、电池、IC、显像管等,到 1971 年出口额突破一亿美元大关。1969 年政府制定了电子工业振兴法,发表了 1969—1976 年电子工业育成 8 年计划,并指定韩国精密器械中心(FIC)、国立工业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等为电子工业振兴专业机构,表现出政府发展电子工业的决心。
在这种背景之下,三星决定向电子业进军。先后建立了三星电子(1969 年 1 月 13 日)、三星三洋电机(1969 年 12 月 4 日)、三星 NEC 等三个电
子公司。其中三星电子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在研究和开发尖端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技术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三星的半导体开发技术方面的先班水平,已被世界所共认。1983 年开发 64 千位随机存储器芯片(64K DRAM)时,与发达国家还有 4 年半的差距,但是 1989 年开发 4 兆位随机存
储器芯片(4M DRAM)之后,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时实现了商品化。1990 年又成功地开发了 16 兆位随机存储器芯井(16MDRAM)以及比其他公司的芯片体积小而又速度快的 16 兆位屏壁固定存储器芯片(16M MASK ROM),在固定存储器芯片(ROM)领域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