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后勤保障
(一)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对作战后勤保障的影响 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自然地理条件非常复杂。中国云南、广西和广东的
南部及海南省,都属于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其主要特点是:炎热多雨,雾大潮湿,全年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山高脊窄,坡陡谷深,自然洞穴多;植被茂密,藤葛攀缠;河溪纵横,岸陡流急;道路少、路面窄、质量差,通行能力低;病虫害多,疫源地广,疾病容易流行;居民稀少,民族众多,社情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上述自然地理特点对作战后勤保障有很大影响。有利的方面主要是,隐蔽伪装条件好,利于选择良好的配置地域,构筑后勤工事,靠前配置后勤机关、部(分)队,便于隐蔽实施前送后送;部分构工木料与生活燃料等可以就地取给,便于搭棚露营、野炊做饭,提高后勤的野战生存能力;有的河段可通行船只,能够组织水上运输。不利的方面主要是:后勤力量配置间隔较大,不易观察情况变化,且通信工具效能降低,后勤指挥和胁同困难;军需、给养等物资易受潮霉烂且被虫蛀,油料及其他液体易受热挥发,药品易受潮失效,造成损失浪费,物资管理任务艰巨;能传播疾病的动物、昆虫多。自然疫源地分布广,人员易染疾病,容易发生外伤且伤口易感染,寻找伤员困难,非战斗减员率高,抢救时效要求高,防病与救治任务重;技术装备的金属部分易锈蚀、木质部分易腐烂、胶质部分易老化,车辆易发生事故,装备维护和修理任务重;道路常被山洪冲断,桥梁易遭敌人破坏,车辆行驶速度慢,运输效率低,运输任务艰巨。据外国专家测算,在山地作战中,每输送 1 吨物资,需要 1 辆汽车,或 1 架直升机,或 14 头驮畜,或 50 名担架员。由此可见,山地作战中的运输保障非常困难、复杂。
(二)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后勤保障组织实施
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后勤保障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后勤指挥员应从实际出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组织实施后勤保障。
1、充分利用地形,适当靠前部署
热带山岳丛林地区山地连绵、交通不便,汽车运输受到很大限制,往往需要大量使用人力、畜力运输,效率较低。为缩短前送后送距离,提高保障的及时性、准确性,并得到部队的直接掩护,后勤要适当靠前部署。同时, 热带山岳丛林地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不便部队机动和展开,攻防作战往往只能沿道路在数个方向上进行。因此,为适应作战行动和保障行动的需要, 后勤应按作战方向、沿主要道路部署力量。后勤配置地域。要选择山地反斜面、谷地、丛林地、自然侗穴等隐蔽条件好,有方便的进出道路、足够的展开地幅和可甲的水源的地域;要避开低于江河水位、虫害较多的地域和悬崖, 滑坡、低洼地,以及敌人可能穿插迂回的方向和空降地域等,防上因暴雨、塌方等自然灾害和敌人破坏而造成损失。遇有较大河流时,后勤配置地域应靠向部队一侧,以便道路被山洪阻断时仍能不间断地实施保障。
作战中,要根据部队行动变化和后勤保障情况,适时调整后勤部署。但不宜频繁,否则,不仅不利于组织及时、不间断的保障,反而会影响保障效果和后勤的安全与稳定。只有当后勤与部队距离过远,不便实施保障,或经常遭敌火力袭击时,才应组织转移。当部队转移而不需后勤转移时,后勤指挥员要随时与合成司令部保持联系,了解部队转移时间、路线和到达地点等情况,防止因前送物资或前接伤员时找不到部队而中断后勤保障。
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导致通信工具效率降低,观察联络不便;后勤保障点多、线长、面广,不易及时了解部队需要;后勤机关、部(分)队之间距离较大,指挥联络困难:后勤在前送后送和转移中易迷失方向,找错位置。因此,不论组织保障还是实施转移,都应加强后勤指挥与协同,切实搞好通信联络,确保指挥不间断。同时,还要严密组织伪装,加强警戒,搞好后勤防卫,防敌袭击破坏。
2、准备充足物资,保障部队需要
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物资品种多、消耗量大,储存保管条件差,战时补充困难。因此,后勤要准备充足的物资,加强物资管理,搞好物资补充, 保障部队作战需要。
一是搞好物资储备。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轻武器弹、手榴弹、压制武器弹和油料、被装的消耗量大,应适当加大这些物资的储备。同时,要适当储备该地区作战特需的物资,如防雨、防潮、防蚊、防虫用具和防疫、防暑药材及攀登、开路器材等,适当增加战救药材、给养物资的储备。要根据作战类型,合理储备物资。防御时,应适当加大主要方向、主要阵地的储备; 进攻时,应适当增加主攻部队和穿插迂回部队的携运行量。
二是组织好物资补充。由于物资保障点多、面广、线长,因此,应采取自带、伴随、跟进与前送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物资补充。对担负进攻任务的部队,在不影响机动的前提下,要组织部队多带粮弹,使其能在一定时间内独立保障作战需要;对担任穿插迂口或追击任务的部队,后勤要组织运力, 载运其所需物资,实施伴随、跟进或拦路补充;对其他部队,应根据作战情况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前送物资、补充消耗,以保持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当前送道路遭敌封锁或被敌切断时,应派遣押运分队,并在部队的支援下, 实行武装护送,强行补充。此外,要利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自然资源,就地筹措所需物资。还应收集缴获的物资补充自己,并组织部队之间的调剂补充,以保障急需。
三是加强物资管理。物资存放应避开山洪、林火可能危害的地点;要尽
量利用岩洞,分散储存,搞好伪装;要不断改善储存保管条件,制定并落实防雨、防潮、防热、防火、防洪、防霉烂、防虫害等措施;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尽量减少损失,保证质量完好。
3、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密组织伤病员救治与后送
首先,要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为防止传染病流行,保持部队战斗力,后勤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周密组织卫生侦察,迅速掌握作战地区各种流行病的疫情、有害昆虫、有毒植物和水源的分布情况,并及时通报各部队; 制定防治措施,筹措供应预防药品和器材,指导部队搞好预防接种和服用预防药物,加强食品管理和饮水检验,有预见性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染;开展群众性的防病工作,使广大指战员能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方法。同时,要主动地与地方卫生机构搞许协同,共同搞好作战地区的卫生防疫和卫生管理工作。
其次,要严密组织伤病员的救治与后送。后勤救治机构应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量靠前配置。同时,要抽调部分力量,组成若干医疗手术队(组), 加强给主要方向上的部队和穿插迂回部(分)队,以提高其独立保障能力, 使伤病员得到较好的早期治疗。必须搞好人线抢救,落实连、营抢救组织, 提高火线抢救能力。各级救治机构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完成本级的救治任务。要使用多种后送工具,采取多种后送方法,组织伤员后送。师以下部队的后送,要充分发挥担架的作用。有条件时,可使用直升机,越级前接伤员。
4、加强装备管理,及时修复损坏装备
根据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部队进行爱护武器、车辆等技术装备的教育,使广大指战员熟练掌握使用、携带和保养装备的方法, 减少锈蚀和损坏。后勤和技术部问要根据部队任务,有区别地给下级加强修理力量,以增强其修理能力。采取专业性修理与群众修性理相结合,现地修理与后送修理、巡回修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技术力量的作用。特别要注重抢修时效,搞好现地抢修,及时修复损坏装备。
5、改善交通条件,提高运输效率
搞好交通道路保障,是完成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运输任务的关健。后勤要在合成司令部的统一组织下,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扩建窄路、窄桥,增修会车点和必要的横向路、迂回路,改善交通道路条件,提高通行能力。要加强交通运输的防卫,重点保障主要道路、交通枢纽、重要桥梁, 防止敌机和特工的袭击破坏,维护交通运输线的安全。要搞好交通指挥,合理安排运输顺序和时间;在道路交叉口、桥梁、渡口、隘路等处分别设置交通调整哨,指挥车辆通行,防止车辆堵塞和发生事故,提高运输效率。
原苏军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中,采取武装直升机掩护运输直升机的方法,进行后续补给和救援。在补给线上采取了加大运输车辆编队,加强武装押运,组织直升机警戒和掩护等防卫措施。认为,在山地作战,对推进中的部队要想维持一条地面的补给线,哪怕是脆弱的补给线,也是很不容易的; 而大量使用直升机进行战中运输保障,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军队来说,人力、畜力运输仍是热带山岳丛林地区作战的重要运输方式,特别是团以厂部队的主要运输方式。因此,在搞好汽车运输的同时, 也应重视人力、畜力运输。要严密组织,合理编组,量力而行,并配备必要的工具和武器,搞好途中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