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发事件后勤保障基本特点
军队应付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而军事行动的特殊性就必然给后勤保障带来许多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研究这些特殊情况和问题,是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的基本前提。
(一)军事行动紧急,后勤保障仓促展开
突然性是突发事件最显著的特证。不论军事性突发事件还是政治性,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往往都发生在人们意想下到的时间和地点。1976 年中国京、津、唐地区的大地震,就是在无人知晓、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的; 1987 年中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也完全出乎人们的意
料;至于 1989 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性突发事件,更是人们所没有想到的。正因为突发事件来得突然,人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因而就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了高度的紧迫性。一般来说,当突然事件发生时,为了尽快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军队往往在非常严重的形势下紧急受领任务。例如,1975 年的河南驻马店地区抗洪救灾,1976 年的河北唐山抗震救灾,1987 年的大兴安岭灭火救灾等,都是如此。因此,军队应付突发事件, 几乎都是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的。
由于部队行动紧急,后勤准备时间就势必更为紧迫,甚至往往出现“兵马先动,粮草后行”的局面。如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时,某集团军接到命令后只有两个半小时的准备时间;但落实到后勤,实际上只剩下一个半小时的准备时间。这样,就势必造成后勤准备时间极为短暂,从而导致后勤保障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展开,甚至形成边保障、边准备的局面。
(二)斗争样式特殊,后勤面临大量非常规问题
军队的斗争对象通常是入侵之敌,敌我泾渭分明;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是同敌人面对面的军事较量;斗争手段是暴力,是枪杆子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军队所熟悉的。但应付突发事件则有很大不同。
就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而言,虽然斗争所指也是敌人,但那是隐蔽在阵营内部的敌人,即煽动和制造动乱、暴乱的反动分子或分裂主义分子。由于这类敌人混杂在群众之中,因而往往很难辨认,敌我阵线极其模糊。正因如此,不仅很多有效的对敌斗争措施难以断然出手,而且为了达到孤立极少数、团结教育大多数的目的,也不能单纯依靠武力解决问题,从而必须把政治斗争手段与军事斗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
至于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性质、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它不是与人斗,而是与天斗、与地斗,斗争所指是自然界中的灾情和险情,从而不仅不同于民族斗争和阶段斗争,而且有别于其他社会斗争。
正因为应付突发事件是军队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特殊斗争,因而就给后勤保障带来了许多平战时所没有遇到的、常规以外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例如,在物资供应方面,供应品种就有很大不同。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要临时筹措、供应大量非杀伤性武器弹药和防暴器材;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要临时筹措、供应抢险救灾物资及器材。再如,在交通运输方面, 后勤也面临着特殊问题。事实证明,很多自然灾害对道路和交通的破坏比战时敌人的破坏还要严重。河南驻马店地区爆发的洪水,不仅冲跨了地面上所有的道路和桥梁,而且冲毁了 120 公里铁路,从而使地面交通全部陷入瘫痪
状态。河北唐山大地震,使唐山周围 370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全部倒塌,加之地面裂缝又长又宽,几乎所有的道路都不能通行。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的当天,灾区的地面交通就几乎全部中断,5 天后才将贯穿东西火场的 2D0 公里铁路抢修开通;但公路运输,由于火势猛、过火面积大、许多道路被大火阻隔,因而在 28 天的灭火过程中一直都很困难。至于政治性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交通受阻情况,有时与自然灾害造成的情况同样严重。
(三)党政军民整体行动,后勤协同面广
不论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还是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实际上都是党政军民的整体行动。这与军队执行通常的作战任务有所不同。军队同外来人侵之敌作战,虽然也离不开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但军事行动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作战活动通常是单独进行的,而且作战指挥也完全是按军队系统垂直实施的。而应付政治性、灾害性、事故性突发事件,则是军队与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并肩作战,其组织指挥也往往是由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共同实施的。例如大兴安岭森林灭火,就是由救灾部队、森林警察以及地方民工协同行动,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和沈阳军区前指共同领导的。
既然是党政军民的整体行动,就必然带来后勤协同面广的问题。军队后勤不但要同行动各方的保障力量密切配合,而且还必须与地方政府的物资供应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以及营房管理部门等统一协同动作, 以充分发挥整体保障的威力。
(四)既保障又直接参加斗争,后勤与军事的职能差别缩小
后勤的基本职能是保障,但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与执行通常的作战任务却不尽相同。军队同入侵之敌作战时,后勤通常并不直接参加前方作战, 主要是在后方地域通过物资供应、医疗救治、装备修理和交通运输等勤务来保障前方部队作战,因此是名符其实的后勤。而在应付突发事件中,后勤已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保障力量。它不仅要保障部队应付突发性事件,而且
本身往往是斗争的直接参加者。例如,在应付政治性突发事件中,由于敌我阵线不分明,前后方界限模糊,因而后勤在保障部队的同时,往往要直接卷入与暴乱或叛乱分子的面对面斗争。特别是在应付灾害性和事故性突发事件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后勤不仅要保障部队抢险救灾,而且本身就是抢险救灾的主力之一。以中国唐山抗震救灾为例,为抢救受伤群众,总后勤部先后从各大单位后勤紧急调集了 3 所野战医院、5 个野战医疗所、283 个医疗队和 7 个防疫队,共 8000 多名医护人员奔赴灾区。许多医疗队接到命
令一二个小时就登车出发,到灾区后不到 10 分钟就展开工作,比部队行动还
快。仅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就现地抢救危重伤病群众 15.6 万多人次,并多次实施大面积药物喷洒活动,有效地防止了瘟疫的流行。不仅如此,为帮助受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后勤还千方百计筹集救灾生活物资。仅震后一个月的时间,总后勤部和北京、沈阳军区后勤就先后调集了 125 万斤主副食品、55 万套(件)被装、2 万条毛毯,20 万双解放鞋、12240 顶帐蓬及 373 吨药材等物资,直接送到受灾群众手里。不难看出,后勤在应付突发事件的斗争中, 除本身所固有的保障职能外,还具有直接参加斗争的重要职能。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后勤与军事的职能差别缩小了。
(五)斗争政策性极强,后勤保障离不开战略后勤的筹划和指导
就斗争的政策性来说,政治性突发事件比军事性突发事件更为复杂。从斗争形式和手段的确定,到斗争范围和尺度的掌握,无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并往往直接关系到国家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全局。因此,应付这两类突发事件,往往都是由战略层次直接决策和指挥的。鉴子这种情况,为了使后勤保障符合战略意图,不管突发事件的规模大小,也不管保障行动是由哪一级具体组织实施的,战略后勤都必然要担负起筹划和指导的重任。
此外,尽管大规模的灾害性、事故性突发事件不存在斗争策略问题,但由于抢险救灾力量往往来自许多大单位,从而不可避免地提出整体协调和统一指挥的客观要求,因而实际上也离不开战略后勤等划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