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后勤防卫基本任务

后勤防卫的基本任务,主要由敌人对后勤保障活动的威胁和作战地区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决定的。敌人对后勤保障活动的威胁,主要包括空中、地面、海上、水下以至太空火力,兵力的袭击破坏和封锁包围;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包括特殊地形和恶劣气候、水文条件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据此, 后勤防卫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部署后勤防卫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后勤目标的防卫和防护,提高后勤目标的生存能力;以灵活机动的作战行动抗击敌人对后勤目标的攻击和封锁,确保后勤人员,物资、设备、设施的安全和

①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总说》,解放军出版社,1987 年 4 月出版,第 64 页。

交通运输线的畅通,为顺利完成各项后勤保障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保卫后勤配置地域

后勤配置地域,是保存后勤力量和组织实施后勤保障活动的依托,因此也就成为敌人袭击破坏的重要目标。现代作战是全纵深、全方位的立体战, 战场空间大大“浓缩”,作战目标“后移”,前后方界线呈灰色状态。在后方地域内,敌对双方的袭击与反袭击、矿坏与反破坏、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既连续又激烈。翻开战史,我们不难看到,交战双方不仅采取各种手段破坏对方的供应线,而且有些作战行动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摧毁或夺取对方的供应基地。1944 年,日军为切断英军对印、缅战区的供应,集结了 20 万兵力, 对英军信兹维亚后勤基地发起猛烈进攻,伤亡 5000 余人,但未能达到目的。同年,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战役,其目的是夺取盟军的补给枢纽安特卫普港和美军在列日的大油库。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虽然吸取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加强了后方的防空配系,但忽视了后方地区的防御部署和自卫能力。结果,以军偷渡运河成功,突入西岸,包围了埃军第 3 军团在苏伊士城的后勤基地,直接威胁埃军第 2 军团在伊斯梅利亚的

后勤基地,切断了东岸埃军第 3 军团的补给线,使 2 万多埃军得不到弹药、油料、给养、水和血浆的供应,陷入了濒于覆灭的境地。

战争实践说明,后勤配置地域是后勤防卫的重点。它的安危,不仅关系到后勤地域的稳定,而且对战斗、战役甚至战争全局也有重大影响。我们还可以从上述的战例和对未来战争特点的分析中,得出后勤配置地域的防卫任务:一是防敌空、炮人力的袭击和封锁;二是防敌核、化学、生物武器的袭击,并消除袭击后果;三是反敌空降兵的袭击和敌地面部(分)队的攻击、袭扰与破坏。

后勤配置地域的防卫,是合成军队后方防卫的一部分。应根据后方防卫任务的需要和合成指挥员的指示,在后方指挥员统一指挥下,由后勤司令部

(战勤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后勤机关、部(分)队结合各自配置地域的实际情况,具体组织各自的防卫。通常采取建制力量与临时加强的防卫力量相结合,专门防卫部(分)队与当地武装、民兵相结合的方法,与敌人的各种袭击破坏作斗争,保证后勤各种保障力量的安全。

(二)保卫交通运输线

冷兵器时期,作战指挥和保障手段十分简单,这决定了后勤防卫主要围绕袭击与保护粮草屯积地展开。而战争进入火器时代后,机动工具出现,这使交战的规模和空间逐渐扩大,后勤地位日益突出,后方目标由粮草屯积地扩大到交通运输线,点状防卫被点线结合式防卫所替代,交通线的破坏与反破坏成了作战双方施计用谋的重要关注点,因此,交通运输线也被誉为军队的生命线和军队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现代战争,不论进攻、退却、穿插迂回还是补给、后送,都与交通运输息息相关。战时,一旦交通运输线被切断, 不但意味着补给线中断,而且将给部队造成严重的行动障碍和心理影响。因此,“打乱或切断敌人交通线,使敌削弱和失败”(克劳塞维茨语)成为交战双方的箴言。美军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为了破坏胡志明小道这条战略补给线,采用了多种破坏手段:一是派出伪军别动队进行侦察、布雷、袭击车队等活动。二是使用几个营乃至师一级的兵力进行地面袭击。三是出动侵越空军狂轰槛炸。据德国《明镜》周刊报导,美军飞行大队仅对顺化以北渔民集中地——永木的轰炸就有 10D3 次,平均在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投掷了 9680

吨炸弹。四是大量采用高技术武器装备(激光和电子光学武器,新型集束炸弹,远距导航系统,夜视红外装置,战场传感装置)对交通运输线进行破坏。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发动了臭名昭著的“绞杀战”,出动了各种飞机,使用了杀伤弹、子母弹、燃烧弹、定时弹等多种炸弹,对朝鲜北部铁路干线进行空前残酷的狂轰滥炸。从 1951 年 9 月到 1952 年 6 月这不到 10 个月的时间

里,共投弹 13 万枚,破坏桥梁 832 座次。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一道进行了“反绞杀战”斗争,创造了名震世界的“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战争实践证明,保卫交通运输线的安全是后勤防卫的重要任务。交通运输线的防卫,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管线等交通运输线路和机场、港口、码头、桥梁、交通枢纽、车站、油泵站等交通设施的警戒、防御和防护。交通运输线的防卫任务,主要包括:一是防敌航空兵对后勤各种运输力量,在陆路。水路、航空运输线和管线上的轰炸、封锁、拦击和跟踪追袭等;二是防敌地面各种远程火力和特种部(分)队对交通线和运输活动的袭击与封锁等;三是防敌水面作战舰艇、水雷及潜艇对后勤运输船艇在海上航运中的袭击、封锁和偷袭等。

交通运输线的防卫,通常由合成司令部负责,后勤根据合成指挥员的指示,派人协助司令部门搞好交通运输线的管理,加强交通指挥。重要交通运输干线和交通枢纽应纳入统帅部要地防卫计划,并由统帅部派出相应的兵力进行防卫。海运,空运应协同海、空军组织海上、空中掩护。军队后勤配置地域的交通运输防卫,由后勤根据统帅部或合成指挥员的指示组织实施;必要时,可给后勤加强一定的防卫兵力,由其担负某些线路或车站、码头、泵站等目标的防卫。

(三)保证后勤在机动中的安全 “运动是战争的灵魂”,这是拿破仑的一句名言。现代战争中,交战双

方为了争取主动地位,都十分强调机动作战,运用先进的机动工具驰骋战场, 以集中兵力兵器克敌制胜。后勤作为军队的组成部分,其机关、部(分)队的配置,也将随着部队的移动、战况的发展和作战任务的变化而变化,部分甚至全部机动后勤力量将不可避免。尤其是战术后勤,将经常处于机动之中。由于前送后送数量大、车辆多,目标暴露,易遭敌攻击,因此,后勤防卫不仅要保证驻止时的安全,还应保证后勤机关、部(分)队在开进、转移等机动中的安全。做好后勤机动中的防卫工作,对于提高后勤生存能力和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勤的机动,一是随部队行动;二是单独行动。后勤随部队机动时,后勤防卫应按照合成司令部的统一计划和行军命令组织实施。应明确行军路线和后勤在整个行军序列中的位置;教育后勤人员遵守司令部的统一规定和纪律,搞好后勤人员、物资、车辆的伪装,保持良好的秩序,防止因后勤伪装不严、秩序混乱而影响整个部队的安全。后勤单独行动时,后勤防卫由后勤自行组织;必要时,应请求合成指挥员派出必要的兵力和防空兵器,组织掩护。要编好行进序列,明确开进路线,搞好伪装,规定联络信号、记号,组织好战斗警戒,加强途中的观察、报知勤务,做好防敌空袭和伏击的工作, 保证后勤机关,部(分)队安全到达目的地。

(四)防止自然条件对后勤的危害

自然条件对后勤的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然的自然条件对后勤的危害,如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塌方。暴风、巨浪等。在后

勤配置地域和交通运输线上,因洪水泛滥而导致后勤设施和物资、装备等遭受损失的事例,在战争史上并不鲜见。朝鲜战争期间,朝鲜北部连降大雨, 山洪爆发,河水漫溢,泛滥成灾。洪水给人员和物资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仅志愿军后勤第 1、第 5 分部在与洪水搏斗中就牺牲了 200 余人,还冲走了部分伤病人员及医护人员。临时修建的仓库有 90%被冲塌,大量库存物资被冲走,有些物资霉烂变质。据资料记载,共损失粮食 842 吨,汽油 1184 桶,

弹药 142 吨,等等。在交通线上,后方公路几乎所有路面都被破坏,许多路基被冲塌,205 座公路桥被冲垮;铁路遭受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共冲坏铁路桥梁 94 座、线路 116 处,通车中断时间最长达 45 天,短者 13 天①。二是人

工造成的自然危害。如 1953 年 5 月,美空军曾 3 次炸毁朝鲜北部山区石岩灌溉堤坝,造成洪水淹没区,阻断交通补给干线。1967—1973 年,美军为适应侵越战争的需要,在长达 6 年的时间里出动飞机 2600 余架次,投放碘化银催

化弹 4.74 万枚,进行人工降雨,造成洪水泛滥。给越南带来的损失,比整个越战期间飞机轰炸造成的损失还要大,破坏和阻滞了越南军队的后勤保障活动。因此,防止各种恶劣自然条件对后勤的危害,也是后勤防卫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