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机动后勤保障基本特点
(一)受领任务急,准备时间短
随着军队人员素质的提高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使用,敌方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发动战争,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从而夺取战略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后方基地或后勤分部要向战区或前线输送物资,有的要承担兵力机动的后勤保障任务,时间非常紧迫。随着大纵深、立体作战理论的确立、新的作战方法的运用和机动能力的提高,部队的作战行动更加复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有利战机稍纵即逝。为力争主动、力避被动,部队常常在紧急情况下受领机动任务,行军和输送的准备时间十分短暂。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后勤不仅要抢修装备,补充物资,安置伤病人
附图 20-1 军队机动类型
附图 20-2 军队机动方式
员,处理累赘物资,做好部队行军、输送的保障准备,还要做好后勤机关、部(分)队自身行军、输送的保障准备;不仅要做好兵力机动的保障准备, 还要做好物资机动的保障准备。任务繁重与时间紧迫的矛盾是后勤面临的突出矛盾。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38 军 113 师进行的三所里、龙
源里穿插战斗,从受领任务到部队开进,准备时间仅有 4 个小时。此时,师后勤前梯队的中心收容治疗队还有 60 名伤员需要动手术,100 多名伤员等待后送;第一机动收容队正在集结,筹粮队正在师集结地域筹措粮食,战场工作队正在打扫战场,后梯队正向师集结地域转移。在此复杂的情况下,穿插前的后勤准备是高度紧张的。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作战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因此,行军、输送的准备时间更加短促,任务更加繁重。
(二)机动方式多,保障难度大
机动方式,何徒步行军、摩托比行军、铁路输送、水路输送和空中输送五种。在目前的条件下,机动一般采取摩托化行军和铁路输送两种方式,有时是多种方式并用或交替使用。不同的机动方式和内容,要求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既要按照当前的机动方式组织保障,也要准备变换机动方式后的保障;既要按照兵力机动的特点搞好兵力机动的保障,也要根据物资机动的要求搞好物资机动的保障。而且,每种机动方式通常是多梯队、多序列、多路线、多方向进行,乘载与装卸又常是多地点、多车站、多码头、多机场实施; 机动的距离、路线和天候不同,各装卸场站的装卸设备、道路条件不同,尤其是各种机动方式输送工具的性能、容量、乘载标准和技术规定不同,这就给后勤保障的组织实施带来了很多困难。在机动中,情况不易掌握,协同不易组织;各方对后勤保障的需求不尽相同,涉及到后勤的方方面面;部队可能遭敌袭击,后勤自身的保障力量也可能遭受损失。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后勤保障的复杂性。
(三)道路保障艰巨,防卫任务繁重
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军队机动规模较大,车多物多,目标明显。敌人为阻止、迟滞我机动,杀伤我有生力量,中断我后勤保障,必然凭借其空中力量甚至核、化学、生物武器的优势,对我行军、输送纵队和交通运输线进行袭击破坏,特别是对交通枢纽、桥梁、渡口和道路交叉点等要害部位的袭击破坏将更为严重。这些目标一旦遭到破坏,交通就会中断,车辆就会堵塞,兵力与物资的机动将面临严重困难,甚至无法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动战争的一方无一不把破坏对方的交通运输线视为达成战略、
战役和战斗企图的重要手段。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略防御阶段,敌于 1951 年 9 月至 12 月,对清川江以南的新安洲、价川、西浦铁路的“三角
地区”实施了重点轰炸。在 73.5 公里的铁路线上,敌机投弹 3.8 万多枚,平
均 1 米多就中弹 1 枚。虽然志愿军后勤投入大批力量进行抢修,但平均每月
也只有 6 天的通车时间。在“杀鸡用牛刀”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尽管占据绝对优势,但仍然对伊拉克的交通运输线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切断了伊军的后勤补给线和退路。可以预料,在未来战争中,敌对双方为阻止对方兵力与物资机动,必将对交通运输线进行更为严重的破坏。因此,道路保障艰巨,防卫任务繁重。
(四)战场情况多变,指挥控制复杂
高技术条件下,战场情况变化急剧,作战部署并非一成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作战任务、方向和地区可能会经常发生变化,机动路线甚至机动方式将随之变更。比如,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从火车站到待机地域,曾先后三次改变作战任务,三易作战方向和地区。在部队机动方式改变时,后勤不仅要随之改变机动方式,而且还要变换保障方式方法,重新组织后勤协同,做好转换后的机动方式的后勤保障。在行军、输送中,后勤通信不易组织且易中断,保障情况难以及时掌握。在敌人轰炸交通运输线、迟滞兵力与物资机动时,后勤不仅要组织各方面的保障,还要进行对敌斗争。由此可见,在军队机动后勤保障中,后勤指挥控制极其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