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略后勤支援方式
战略后勤对战略、战役行动的支援,一般通过既设的战略后方基地组织实施。战略后方基地是战略后勤活动的依托,是实施战略后勤支援的“拳头” 力量。战时,将在战略后勤的直接指挥下,担负对各个战区的战略后勤支援任务。其基本支援方式有:
(一)建立基地兵站网,实施分区支援
此种支援方式,通常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战争或实施战略性战役,有多个战略、战役方向等情况,便于支援各个战略、战役方向的作战行动和纵深战略预备队的机动。组织实施时,一般按纵向保障的要求,沿战略、战役方向或作战地区,延伸战略后方补给线并与战区或战役后方基地相衔接,形成基地兵站网络,按作战方向区分支援任务,实施分区支援;采取逐级支援与越级支援相结合的方式,向指定地区和部队实施快速支援,以改善战区后勤态势,增强其持续的保障能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为总战略后方基地,建立了后勤基地兵站网,各兵站线随战役的发展不断稻整部署,采取分区、逐级支援的方式,对朝鲜战场成功地实施了战略后勤支援, 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略后方基地通过兵
站网,采取分区支援的方式,分别对云南、广西两个方向实施了有力的后勤支援,保障了部队作战的需要。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战区后勤基地兵站网将更趋完善, 这对战略后勤实施分区支援将更为有利。
(二)组织前进保障基地,实施前出支援
组织前进保障基地,就是战略后方基地的有关力量,根据支援纵深和任务需要,适当前出,从配置空间上缩短与支援对象的保障距离。中国地域辽阔,战略后方基地主要在纵深腹地,后方供应线长,战略后勤支援困难很大。这就要求战略后勤指挥战略后方基地,根据作战纵深派出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前进保障基地,沿主要通道实施靠前、多点配置,与战区后勤和军兵种后勤形成前后衔接的保障体系。前进保障基地,除了对战区后勤基地和军兵种后勤实施支援外,还可以支援独立方向的作战部队,也可负责就近部队的后勤支援。
(三)组织专业保障力量,实施配属性支援
实施配属性支援,一是可将分散部署在各主要战略方向纵深的战略后勤专业保障力量,视情况临时划归战区后勤指挥使用,以增加战区独立保障能力;二是当战略、战役军团实施远距离突袭,或实施追击作战,或战区作战部队骤增,后勤专业保障力量比例失调等情况时,可组织有关专业保障力量, 实施配属性支援;三是当战区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伤病员,消耗大量物资,损失较多技术装备,保障任务相对集中,或某种专项物资短缺,或担负部队作战保障的某一群体的专业后勤力量遭敌袭击破坏而失去保障能力时,战略后勤可以根据战区后勤或联合集群的请求和需要,及时派出有关专业支援力量,实施配属性支援,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加强朝鲜战场的医疗力量,战略后方先后组织 93 个医疗队、手术队、防疫队入朝参加医疗救护工作,加强了志愿军的医疗救护力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军把后方基地修理工厂的大批技术人员统一编组成移动修理所和修理组,携带修理工具和零配件,加强到作战第一线,成功地进行了战地抢修工作,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战略后勤组织了多种专业保障力量,派往海湾战区,实施配属性支援。这些事例说明,战略后勤在支援战略、战役作战行动中采取配属性支援,不仅需要,而且完全可行。特别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配属性支援将成为战略后勤支援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组织快速保障部队,实施应急支援
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相继调整了军事战略和军事结构,并十分重视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和与之相适应的快速支援部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际情况,由战略后勤建立快速保障部队是比较适宜的。当某一周边地区突然发生战争,快速机动部队实施跨区战略机动,或两个以上战区联合作战,出现某些保障空白区,或所在战区后勤准备不足时,战略后勤应派出快速保障部队,或指挥某一战略后方基地组织应急保障部队前出到预定地点,协助战区对快速机动部队或联合作战集群实施保障。在全面战争中,当主次作战方向发生变化,或战区后勤力量损失严重、急需补充,或发生其他一些意外情况时,也需要战略后勤迅速组织后勤力量,对战区实施应急支援。所以,战略后勤在平时就应制定多种应急支援方案,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一旦需要,即可迅速组织部分后勤力量,实施应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