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动作战后勤保障
机动作战,是诸军兵种(或以某一军种、兵种为主)在地方武装力量的配合下,在多维的战场、不固定的战线上,通过广泛的兵力兵器机动创造有利态势,进行的攻防结合、以攻为主的联合作战或合成作战。机动作战是运动战的继承和发展,是运动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与以往的运动战相比,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在作战目的、力量、空间、形态、手段及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后勤保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基本特点
1、部队机动频度高、速度快,后勤保障易脱节
高技术条件下,拥有高技术装备优势的敌人,必将依靠其快速的机动能力,广泛地实施地面、空中、海上(水下)机动,以图造成有利态势。为了争取主动,迫敌于不利态势,我也必将依靠本土作战等有利条件,实施高频度、高速度的机动,以创造和捕捉有利战机。战场上敌我双方机动频繁、快速、多变,作战区域更加不固定,加之武器装备的性能不断提高,机动作战的机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较小范围的兵力机动和较大范围的人力机动更为常见。为适应机动作战的要求,后勤力量必须随部队的集中与分散、前进与后退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机动,并在机动中组织保障。由于当前后勤装备的机动能力与作战装备的机动能力不相匹配,加之后勤保障活动先行后止,调整和机动的速度很难跟上部队的机动速度,从而使后勤保障脱节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后勤必须具有高度的机动能力和应变保障能力。
2、作战准备时间短、速决性强,后勤保障要求急、强度大
机动作战,战机的创造、选择和把握比以往更加困难。一旦出现有利战机,将迅速发起攻击,作战与后勤组织准备的时间短促。为了保障作战力量
快速机动和展开,后勤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在连续作战或紧急情况下,后勤往往与部队同时进行准备,甚至随部队边机动、边展开、边准备。为速决歼敌,将集中精锐,超常编成,敌我对抗激烈, 作战节奏明显加快。在发起进攻的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大量的伤员,消耗大量的物资器材,损坏较多的武器装备,后勤在单位时间内的保障工作量剧增, 保障强度很大。因此,后勤保障要求急、强度大与时间短的矛盾十分突出。后勤必须具有连续“作战”和应急保障能力。
3、机动与作战融力一体,保障走与保障打交织进行
走打结合,是机动作战的主要特征之一。机动与作战不再是作战过程的两个明显阶段,部队在机动中将会随时采取各种作战行动与敌各种人力、兵力的反机动行动作斗争,甚至在机动中完成主要的作战行动,走中有打,打中有走,走打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从而使后勤经常处在保障机动与保障作战,保障部队机动、作战与组织后勤机动及防卫作战交织进行的复杂状态之中。这就要求后勤必须处理好保障部队走和打的关系,处理好保障部队行动与组织后勤行动的关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4、战场情况复杂多变,后勤指挥应变要求高
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从保障和指挥对象看,参战力量构成比以往的运动战明显复杂,除地面机动歼敌部队外,还可能有远程炮兵及第二炮兵常规导弹部队、航空兵部队乃至海上作战部队参加作战,后勤保障也将涉及各种后勤力量,保障和指挥对象趋向复杂;从作战地区和规模看,作战地区经常变化,作战规模不确定性增大,作战力量的来源及成分也经常变化。这不仅要求后勤对自身力量的构成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也要对机动作战部队上下左右的保障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作战行动看,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已不是单一的运动歼敌,将是由机动进攻、机动防御、电子机动战,火力机动战等紧密结合,诱、歼、阻、牵等多种作战行动密切配合的系列作战行动,加之各种行动交替转换、打法多变。因此,必须对各种后勤力量和各种作战力量、作战行动实施整体协调,视作战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应变的保障措施,这就对后勤指挥的整体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机动与反机动斗争激烈,后勤生存与保障受敌威胁尤为严重
机动作战,敌我双方机动与反机动的斗争十分激烈。敌在作战思想上十分重视反机动作战,强调把对方的后勤力量作为打击的重心之一;主张采取电子战、特种作战、空中作战、空降作战、空中突击作战、部队纵深攻击和导弹攻击等多种作战行动,打击对方的作战重心,破坏对方机动作战的整体结构。机动作战中,我后勤保障力量主要沿交通运输线实施机动和保障,基本上处于暴露状态,隐蔽伪装困难,受敌高技术兵器的威胁更大。即使后勤机动到位,并可适当避开交通线,也由于作战地区极不固定,事先不可能、临时来不及修建大量的后方工程。同时,敌人的高技术侦察手段使利用夜暗和有利地形隐蔽的效果明显降低,后勤在配置地域同样基本上处于暴露状态。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敌我双方犬牙交错,后勤翼侧易暴露,可能直接受到敌陆上机动作战部队的威胁。而且,部队所能提供的空中掩护及后勤的防卫能力有限。因此,机动作战后勤的生存与保障受敌威胁尤为严重。
(二)机动作战后勤保障基本要求
1、立足“动”,增强后勤保障“动”的能力
为保障机动作战力量快走、快打、快歼、快撤,后勤保障必须立足于“动”,
力争做到部队走到哪里、打到哪里,后勤就保障到哪里。这就要求后勤根据机动方案,预先制订相应的机动保障计划,并从人员、物资、运输工具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要给担负机动作战的部队超常加强各种后勤机动装备,以增强其后勤力量的机动能力;要根据部队机动和作战行动的进程,审时度势, 正确把握后勤力量调整与机动的时机;要根据作战力量的编组和行动,编组伴随保障力量,使后勤力量的机动与各部队的机动相结合,以提高后勤“动” 和保障部队“动”的能力;要重点组织好交通线上的油料供应、机动装备维修和生活等项保障,确保部队顺利机动。
2、突出“快”,提高保障的时效性
机动作战,战机稍纵即逝,要求后勤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保障速度和效率。为此,必须做到:一是以早求快。就是要有预见地进行周密准备。各级后勤在受领任务前,主动了解合成指挥员的意图和作战方案。二是以简求快。受领任务后,要在预有准备的基础上,简化指挥程序、后方文书、物资申请程序和补给层次,以简求快。要及时定下保障决心,迅速组织落实。三是以近求快。就是要适当靠前配置后勤力量,缩短战中前送后送距离。四是以及时协同求快。就是要及时组织后勤协同,使各方保障力量协调一致, 充分发挥军民整体力量的作用,共同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五是以准求快。就是在力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要注意保障效益和效果,注意保障的准确性, 努力提高保障质量。
3、适应“变”,实施灵活、准确的后勤指挥
机动作战,战场情况复杂多变,要求后勤必须实施灵活、准确的指挥。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灵活组织指挥各项保障,这是提高后勤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多种准备,以备应变。要根据合成指挥员的决心和作战计划,充分估计战场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周密制定多种保障方案, 进行多手准备,力求在战中处变不惊、遇变不惊,以“变”应变。二是部署灵活,以活应变。要尽可能做到一次部署能基本适应几种作战情况,配置位置要适当靠前。三是要经常控制足够的预备力量,以随时应付各种紧急情况。在作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通信网络,与同级司令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信息,正确分析和判断战役,战斗的发展趋势,对部队的需求作出有预见性的估计。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即可当机立断,灵活地组织指挥后勤机关、部(分)队的行动,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的保障。
4、注重“防”,增强后勤的生存能力
机动作战,后勤将遭敌多种手段的封锁破坏,特别是易遭敌空、炮火力的袭击。为此,后勤要将防敌空、炮人力袭击作为防卫的重点,将后勤防卫纳入机动作战防卫中,形成整体防卫,以得到对空防御部队的掩护。要加强后勤隐蔽伪装,将各种高技术伪装器材与就地就便器材和地形地物结合起来使用,尽量减少被敌发现的概率。后勤力量机动应采取多群、多路、多批次的方法,并尽可能与作战力量统一编组进行机动。为防止敌人打击而造成重大损失,应在不影响指挥、协调的情况下,适当分散配置后勤力量,并尽可能靠近部队或主要防空区域。要加强后勤自身的防卫作战能力,进行战斗化编组,积极开展防卫作战。当受敌威胁过大,后勤生存和保障困难时,应请求合成指挥员派作战部队掩护,或及时组织转移,确保后勤安全。
(三)机动作战后勤保障任务预计与力量组织1、物资消耗量预计与物资准备
①物资消耗量预计。根据八九十年代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的实践,未来机动作战的物资消耗量和消耗结构可能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油料的消耗继续增加。主要原因是:作战集团的机动手段已由过去的两条腿发展为机械化、摩托化装备,机动方式也由以往单纯的地面机动向陆、海、空立体机动的方向发展;机动频度更高,速度更快,装备的使用增多;空中作战力量增强,空中作战地位提高。二是弹药消耗的数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高技术条件下的机动作战,歼敌难度增大,弹药消耗总量将超过以往的运动战。弹药消耗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反空袭作战将贯穿作战行动的全过程,反空袭作战武器弹药的消耗量明显增加;火力对抗激烈,持续时间长,敌装备抗毁能力增强,压制武器弹的消耗也将大量增加,其中精确制导武器弹药将逐渐增多,而轻武器弹药在弹药消耗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三是装备维修器材的消耗量增加。随着军队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增多,加之机动作战中技术装备使用强度高,损坏量相应增多,维修器材的消耗量将会增多。四是物资的损失量增多。机动作战,后勤将基本暴露在敌人力、兵力的严重威胁下,各种物资的损失量将比以往有所增加。 弹药消耗量预计。弹药消耗量,主要根据作战任务、持续时间、参战武器数量及性能进行预计。其方法,通常是参照以往类似作战的消耗量,按作战持续时间、歼敌目标数量或按战斗日平均消耗量进行概算。高技术条件下,集团军遂行一次陆上机动战战役主要弹药的可能消耗量是:轻器弹 0.5—1.0 个基数,压
制武器弹 2.0—2.5 个基数,反坦克武器弹 1.0—1.5 个基数,高射武器弹 3.0
—4.0 个基数,战役战术导弹 1.0—2.0 个基数。
油料消耗量预计。油料消耗量,主要根据作战任务、持续时间、参战技术装备数量、运行距离和行驶条件等因素进行预计。从以往的作战经验看, 按轮式车辆日平均行驶 100—200 公里,可能消耗汽油 0.25—0.3 个基数;坦
克和履带车辆日平均行驶 8—10 个小时,可能消耗柴油 0.5—0.6 个基数。集
团军一次陆上机动战役按 10 天预计,油料消耗量为:汽油 2.5—3.0 个基数,
柴油 5.0—6.0 个基数;附属油料消耗量可按配发比例计算;工程动力机械和生活保障用油,通常可按轮式车辆油料消耗量的 25%进行预计。
军需物资消耗量预计。军需物资消耗量,主要根据参战实力、持续时间、总减员等因素进行预计。给养按参战人员实力、持续时间和人日份标准计算; 替换被服按作战总减员率减半计算;白袍衣(烈士布)按预计阵亡率和伤死率计算;机动装具按参战人数的 1—2%预计。
战救药材消耗量预计。战救药材消耗量,主要根据作战卫生减员和各级卫勤机构救治任务进行预计。预计方法是,按每通过 100 名伤员消耗本级战
救药材 1 个基数进行计算。
维修器材消耗量预计。维修器材消耗量,主要根据参战装备数量、使用强度、维修周期、战损率、战损程度、修理任务等因素进行预计。汽车维修器材通常以预计行驶里程计算消耗,按运输车、指挥车每行驶 3 万公里,轮
式牵引车、特种车每行驶 1.2 万公里,履带牵引车每行驶 0.7 万公里,各消
耗 1 个单车基数进行预计;坦克、装甲车维修器材按每小修 10 台消耗 1 个野
战小修基数,中修 10 台消耗 1 个野战中修基数进行预计;军械维修器材分别
按小修和中修单人武器 100 支(挺),重机枪 27 挺,双联高射机枪 9 挺,4 联高射机枪 6 挺,122 榴弹炮 12 门,82 迫击炮、火箭炮、加农炮、无后座力炮、双 37 高炮 18 门,57 高炮和 100 高炮 24 门,红箭—73 反坦克导弹控制
设备 12 套,各消耗 1 个野战小修和中修基数进行预计。②物资储备与区分。作战物资储备量,通常由上而下逐级规定。规定储备量时,应根据作战任务、持续时间、参战兵力兵器、运输和储存条件、战中补充难易程度等因素,并参照以往类似作战经验,通过分析和计算来确定。机动作战主要物资储备量, 应包括作战预计消耗量、作战机动量(约占作战预计消耗量的 30%)和部队携运行量。机动量是为应付意外损失和计划外急需而储备的物资。 部队在缺水地区作战时,还应储备水和运水工具,以保障部队用水。 作战物资储备, 应根据部队机动频繁、作战地区不固定的特点,纵深梯次、有重点地进行配置,使各级都具有与保障任务相适应的物资储备。一般来说,在不影响机动的前提下,部队可适当加大主要物资的储备量,集团军通常储备一个师的携运行量,战前也可适当加大(规定加大储备量的原则和方法,参见附表 17— 1)。战区(方面军)一线兵站一般保持当前作战需要量,其余部分分别储存于中间兵站和后方基地。各级储备的物资应综合配套,品种齐全。 陆上机动战战役,通常由战区(方面军)和集团军分工储备。一般情况下,集团军负责储备当前作战预计消耗量和携运行量;战区(方面军)负责储备尔后作战预计消耗量和机动量。尔后作战预计消耗量通常由一线兵站储备,机动量由中间兵站和后勤基地储备,战中视情况组织前送。
③规定消耗限额。机动作战物资消耗量大,时间集中,战前又不宜多储, 战中补充困难,供需之间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矛盾比较突出。规定消耗限额是有计划地使用物资,确保作战需要的重要措施。各级后勤应在上级规定的消耗限额内,根据部队任务和现有物资情况,及时向合成指挥员提出弹药、油料等重要物资消耗限额的建议,经批准后,以命令形式向所属部队下达。通常,应对整个作战的消耗限额、各作战方案消耗限额和各部队消耗限额分别作出规定。战前通常只规定基本作战方案各部队的消耗限额,其他作战方案各部队的消耗限额,可视作战发展情况逐步规定。规定各作战方
案消耗限额,一般采用概略区分法:弹药,通常以各作战方案消耗限额的数量为标准,主攻部队可稍多一些,助攻部队与之相等,阻援(牵制)部队略少一些或与之相等,预备队可少一些或暂不分配。油料,应根据日平均消耗限额,井结合各部队作战、运输任务和机动距离进行区分。消耗限额一经规定,应严格执行。如因情况变化,战前规定的消耗限额不能保障部队作战需要时,应及时申请上级调整。
2、伤病员救治量预计与卫勤力量组织
①伤病员救治量预计。伤病员救治量,是指部队作战发生的伤病人员, 按照医疗救治分工,需由本级救治和后送的数量。机动作战,由于作战持续时间较短,病员发生较少,因此,主要根据作战减员率预计伤员救治量。高技术条件下,机动作战的减员可能会出现以下规律:一是与以往的运动战相比,歼敌难度增大,机动与作战的隐蔽更加困难,作战减员将高于以往的运动战。二是与同等规模的其他样式进攻战役相比,作战的总减员可能略低, 但由于作战持续时间短,平均日减员率可能高于其他样式的进攻作战。三是伤员分布发生变化:担任各种作战任务部队的减员率的差别将相对缩小,防空作战部队的减员率可能增大;伤员的空间分布,由过去主要发生在主要歼敌地区转变为分布在主要歼敌地区、阻援地区、机动路线上乃至整个机动作战地区;伤员发生的时间,也由过去主要集中在攻击运动之敌阶段转变为部队机动、攻击、围歼、转移、撤退的各个阶段。四是伤类构成更加复杂。除
常规火力杀伤外,可能出现声波武器、激光武器等高技术软杀伤,甚至出现大量的心理性疾病减员。高技术条件下,一次集团军规模的机动战战役,战役减员率可能达到 15—20%,伤员一般占总减员的 75—80%。最高日减员, 根据以住经验,一般发生在规模最大一次战斗的头一二天,减员率可能达到3—5%,伤员数量可占战役总减员的 30%左右。
②卫勤力量组织。卫勤力量组织,通常按照区域救治为主与建制救治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为保证伤病员救治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应以各级编成内的卫勤力量为主,与上级加强和地方支援的卫勤力量相结合,合理编组和配置, 形成完整的医疗后送体系,使救治与后送相衔接,前后继承,保证伤员在整个救治和后送过程中得到及时、完善的治疗。卫勤力量配置,应根据部队机动性大的特点,逐级前伸,实行分级救治、分类后送,紧跟部队遂行保障; 必要时,上级医院或医疗所应前伸到主要作战方向师(团)救护所附近,担任下一级救治任务,或者派出手术队(组)增强下级的救治能力。战区(方面军)应派出野战医院或医疗所加强主要作战方向的集团军,并应视情况派出医疗队或手术队加强一线野战医院,以增强早期治疗力量,提高救治质量。各级均应建立一定数量的预备力量,能随时执行紧急救治和后送任务。机动作战,必须加快伤病员的后送速度。伤病员的后送要以逐级前接为主,前接与后送相结合;必要时,可越级前接、越级后送或向友邻、地方转送。
3、运输任务量预计与运输力量组织
①运输任务量预计。为正确拟制交通运输计划,合理区分和使用运力, 各级后勤要根据本级指挥员的决心、作战计划和上级后勤的有关指示,对整个作战和各种作战方案运输任务进行预计,并将预计结果与现有运力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现有运力可能保障的程度,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研究对策和措施。机动作战,运输任务主要包括输送部队、前送物资、后送伤员和损坏装备等。高技术条件下,一次集团军规模的陆上机动战战役,物资运输量可能达到 3—3.6 万吨,平均按 80 公里预计,约需 240—290 万吨公里。
其中,战役准备阶段可能达到 1.3 万吨,约需 100 万吨公里;战役实施阶段
可能达到 1.7—2.3 万吨,约需 140—190 万吨公里。
②运输力量组织。机动作战,部队流动性大,运输条件差,必须根据运输任务、敌情、作战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道路等情况,合理组织和使用各种运力,实行综合运输。在组织综合运输时,要针对各种运力的特点,合理区分任务,各尽所长,相互配合。为保证油料的及时供应,从后勤基地油库到一线兵站和重要机场,应尽量使用输油管线输油。当地面运输遭敌破坏或紧急需要时,应积极组织空运,当作战地区有江河可以利用时,要充分利用水路运输。在交通困难的情况下,要积极组织军内外人力和畜力运输。各级后勤应根据运输任务和运力情况等,周密制订运输计划,合理分配运力。应集中主要运力,优先保障主要作战方向、主要攻击部队、主要物资及部队紧急输送,并对攻击部队加强一定的运力;对次要方向、阻援(牵制)部队等也要兼顾,给以相应保障。对远离主力,在独立方向或敌后作战的部队,应给予适当加强,提高其独立保障能力。在任务紧急,运力不足时,应请示合成指挥员批准,抽调次要方向和特种兵部队的部分运力参加后方运输,或增大次要作战方向和特种兵的自运量。为了应付突然情况,还要控制一定数量的预备力量。
4、装备修理量预计与维修力量组织
①装备修理量预计。装备修理量,是指部队作战损坏的装备,按照分工, 需由本级修理机构修理的数量。装备修理量预计,是正确拟制技术保障计划, 合理组织使用修理力量,适量储备维修器材的前提。由于装备类别、损坏原因不同,因此,应对武器、坦克、车辆等重要装备的修理量分别进行预计。 武器修理量。机动作战的武器修理量,主要取决于作战任务、持续时间、敌人破坏手段和防护程度等因素,并参照以往作战经验进行预计。高技术条件下, 一次集团军规模的陆上机动战战役,武器装备损坏率可能达到:轻武器 10— 20%,压制武器和反坦克武器 20—25%,高射武器 10—15%。其中,轻度损坏可能占 40%,中度损坏可能占 20%,严重损坏可能占 10%,报废可能占30%。 坦克修理量。机动作战的坦克修理量,主要取决于作战任务、使用强度、作战地区地形和防护条件,以及敌对双方坦克和反坦克兵器的数量和性能等因素。未来一次集团军规模的陆上机动战战役的坦克战损率可能达到 30
—40%,日平均战损率可能达到 3—4%。 车辆修理量。机动作战的车辆损坏量,主要取决于作战任务、持续时间和敌空、炮火力破坏程度及车辆密度、防护条件、车勤人员素质等因素。未来一次陆上机动战战役的车辆战损率可能达到 20—30%,日平均战损率可达到 2—3%。
②维修力量组织。各级技术部门应以所属的修理厂、修理分队为骨干, 充分利用地方技术力量,形成上下结合、军民结合、基地工厂修理与野战修理相结合的技术保障网;并采取按任务编群、按类型编队、按专业编组的方法,对各种技术保障力量进行模块式编组,按照专业分工和各级修理分队的修理能力,合理区分修理任务。技术勤务基地各专业修理工厂(修理营), 除完成对严重损坏装备的修理和制造零配件外,还应抽调技术力量,组成野战技术保障队(组),支援主要作战方向的修理分队完成野战修理任务;战区(方面军)一线修理营和集团军所属修理分队,主要承担中度损坏装备的修理,同时也要抽调部分技术力量,组成技术保障队(组),协助或配属主要作战方向的主攻部队,完成现地抢修任务;部队修理分队主要担负装备保养,轻度损坏和部分中度损坏装备的抢修;地方支前修理力量主要是就地支援军队修理,或派出修理分队支援部队野战抢修。 (四)机动作战实施阶段后勤保障 1、发起攻击,分割、包围歼击目标时的后勤保障 我攻击集团在其他作战部队的配合下,迅速对歼击目标实施分割、包围。敌必将机动兵力和火力与我对抗,分割与反分割、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将十分激烈。后勤在保障各部队作战需要的同时,应集中主要力量,及时保障攻击集团的作战需要。一是搞好攻击部队的后勤保障。要组织突击运输,越级前送补充炮兵部队消耗的炮弹,以保证对敌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和大量毁敌坦克、装甲战车和武装直升机。要迅速抢救和后送伤员;必要时,在发起攻击前,集团军后勤可派出后送力量到师救护所,待机后送,以争取救治时间。 二是加强对穿插部队的后勤保障。穿插部队作战纵深大,运动速度快,战斗连续紧张,后方运输线容易遭敌破坏,前送后送困难。因此,在部队行动前,要根据穿插部队的编成、任务和敌情、地形、道路、气象等条件,适当加大弹药、油料、给养等主要物资,并加强相应的运输、医疗救护和技术修理力量,提高其独立保障能力;必要时,上级后勤也可组织伴随保障。当交通运输线被敌遮断时, 应建议合成指挥员派部队打通运输线,实施武装运输,或使用直升机运输, 同时请求上级空投、空运。穿插部队要充分利用战缴和就地取给补充自己, 或组织互相调剂,以保障急需。
2、歼灭被围之敌,阻击来援之敌时的后勤保障
攻击集团对合围之敌边割边歼,力求速战速决。被围之敌将凭借其装备的优势,或固守待援,或竭力打破合围,突破与反突破、突围与反突围、增援与反增援的斗争激烈。在短时间内,可能消耗大量物资,发生较多伤员,损坏较多武器装备,这是后勤保障最复杂、最紧张的阶段。后勤要在组织主要力量对攻击部队实施持续、不间断保障的同时,兼顾对阻击部队的保障。一是组织各攻击集团的保障。要集中主要运力,越级前送炮弹,特别是
给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补充所需的弹药。当运输部队和交通运输线受敌威胁时,应建议合成指挥员组织部队掩护,强行补充。对发生的伤员,要根据分布情况,及时派出医疗救护分队和运输分队,突击抢救和后送。当几个部队互相交错共同围歼敌人,不便按建制收容伤员时,应划片收容,就近后送。对损坏的技术装备,应组织就地就近修理。集团军的修理分队,应以大部技术力量组成技术保障队(组),携带野战修理工具和零配件,采取跟进、巡回、定点或深入阵地等多种形式,协助部队完成现地抢修任务。
二是组织阻援(牵制)部队的保障。应根据阻援部队的作战任务和兵力大小,组织就近的后勤力量实施保障。当距离过远、不便保障时,应给予适当加强,提高其独立保障能力。在阻援(牵制)作战过程中,要根据部队需要,迅速补充弹药,特别是反坦克弹药和防空武器弹药;及时前送构工器材; 充分利用各种运力和回程运力前接后送伤员,情况紧急时可向附近部队救护所后送。
三是组织预备队投入交战的保障。预备队投入文战前,应适量地给其补齐规定的储备量。投入交战后,通常由集团军后勤力量负责保障;必要时, 集团军可派出医疗、运输、修理力量,并携带其所需的物资,进行伴随保障。对进入交战过程中沿途发生的伤员,应由集团军后勤组织力量就地收容,就近后送;损坏的技术装备应就地抢修,或后送修理;损耗的装备、器材,应及时补充。
四是组织敌后空降部队的保障。当我使用空降兵在敌后空降,断敌退路, 阻敌增援,配合正面部队围歼敌人时,集团军后勤要根据上级后勤的指示, 组织好后勤协同,明确空降兵着陆后和与正面部队会合时后勤保障任务的区分与保障方法。空降兵着陆后主要依靠携行的物资保障作战和生活;空中的后续补给,主要由上级后勤负责,集团军后勤应设法从地面进行支援。当空降兵与正面进攻部队会合时,要根据空降兵的报告和申请,及时组织正面进攻部队后勤对空降部(分)队实施支援,前送急需物资,后转伤员,抢修和后送损坏的技术装备。
五是适时调整后勤部署。随着作战进程的发展,后勤部署可能会出现某些不适应作战需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后勤指挥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把握有利时机,及时调整后勤部署,确保后勤保障不间断。当敌突围时,我将迅速机动部队,制止敌人突围,或在机动中追歼敌人,后勤应迅速派出机动保障力量实施伴随保障,保证部队需求。
3、转移兵力,连续作战时的后勤保障
此时,后勤既要继续组织当前战场的保障工作,又要迅速完成部队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保障准备;既要适时组织后勤转移,又要保障部队机动,后勤保障工作连续紧张。后勤应及时了解合成指挥员的意图、下一阶段作战的行动方案及情况的可能发展变化,迅速调整保障方案,保障部队连续作战。
一是组织当前战场的保障。后勤(技术)部门应以部分力量,继续做好战损装备的抢修、伤员的抢救和后送、转移工作,以及围歼或肃清残敌部队的保障工作。
二是组织部队转移的保障。当初战即将结束时,后勤应抓紧时间迅速补齐部队携运行量;来不及补充时,应组织后勤力量跟随部队机动,伺机补充, 或采取定点交付、拦路发放等方式进行补充。对现有的伤病员、损坏的武器装备和战缴物资,应定点集中,组织前接后送,或由部队顺路就近后送至上级或友邻后勤。当部队转移时,要迅速调整后勤部署,适时转移后勤力量, 对部队实施不间断的保障。
三是组织连续作战部队的保障。在连续作战的过程中,后勤要加强与合成司令部、上下级后勤的联系,正确分析和判断情况,根据下一步的作战任务,及时修订保障方案,灵活,果断地指挥后勤保障部(分)队,持续、不间断地对部队实施保障。当后勤力量在某一作战阶段中损失较大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后勤和商请地方支前机构及时给予补充、支援,迅速恢复后勤保障力,提高后勤的持续保障能力。
4、作战结束时的后勤保障
作战基本结束时,各部队将迅速收拢,打扫战场,撤离作战地区。后勤指挥员要随时了解合成指挥员结束作战的决心和意图,及时制订后勤撤离的行动方案。在保障部队撤出战场的同时,迅速收拢后勤力量,控制物资前送量,适时组织撤离和打扫战场的工作。
一是集中力量组织伤员后送。在部队撤离之前和撤离过程中,各级后勤都要加强伤员后送的组织领导,争取时间,不等不靠,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 突击后送伤员,防止伤员丢失。情况紧急时,要组织部队和后勤力量,先把伤员抢救出危险区,尔后继续后送。
二是要搞好部队撤离途中的保障。对担负阻击和掩护任务的部队,可视情况加强保障力量,提高其独立保障能力。
三是组织后勤力量打扫战场,负责接收,处理部队收集的物资和装备。四是严密组织后勤机关、部(分)队的撤离。后勤的撤离,应按合成司
令部规定的时间、顺序、路线,有秩序地进行。撤离时,要严密组织指挥, 防止混乱,搞好防卫,保证安全。敌情威胁严重时,应请求合成指挥员派部队掩护。
五是做好再战的保障准备。在部队撤至集结地域后,要迅速补充各类物资,维修、保养武器装备,及时治疗、后送伤病员,调整、补充后勤力量, 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做好再战的保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