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军队后勤指挥过程

本节以战时后勤指挥为重点,主要研究后勤指挥员、后勤指挥机关组织后勤保障时的指挥过程。

唇勤指挥的范围和内容因层次而异。但就其活动过程来说,各个层次基本相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可分为决策、计划、组织、协同、控制五个环节。

(一)后勤决策

后勤决策,就是在后勤指挥中确定保障目标,及为实现目标选择最优方案和切实可行措施的活动。决策应贯穿后勤保障活动的始终。后勤指挥员在定下保障决心以前,都有个决策过程,即指挥机关决策和在此基础上后勤指挥员个人思维、判断过程。决策是形成决心的基础,决心是进行决策的目的。只有正确的决策,才有正确的决心。因此,决策是后勤指挥的核心。

后勤决策的一般程序:一是确定目标。具体、明确的目标是决策的首要条件。确定后勤决策目标,首先要全面了解与后勤保障有关的敌我情况、战场环境、作战目标,以及为达成作战目标而应完成的后勤保障任务;其次是进行分析判断,找出后勤保障的关键问题;再次是预测关键问题的差距,及随着战况发展可能增大和解决差距的相关问题,深刻认识它们对后勤保障的影响;最后是把解决关键问题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同现实条件相比较,初步确定后勤决策目标所能达到的极限,经有关专家论证,审慎地定下后勤决策目标。二是准备方案。决策目标定下以后,要以目标为依据,准备几个互不相同的方案,以便择优。三是选优决断。即从几个备选方案中优选保障效益最大、人力和物力消耗最少,可靠性最大、风险性最小的方案。当然,效益、

代价、风险三者都优,有时不可能都具备。在这种情况下,应综合几种方案的优点,修改补充选定的方案,形成最优方案。四是追踪决策。确定最优方案不是后勤决策的终结,指挥员应以最优方案构成后勤保障决心,据此下达后方命令或指示。在实施过程中,要掌握决心的执行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和作战环境的变化,后勤保障力的消长,调整或修正决策方案。

(二)后勤计划

后勤计划,是后勤决策的延伸和展开,是后勤指挥员决心的具体化。后勤计划的种类很多,这里仅就战时后勤保障计划作一些研究。

后勤保障计划是为实现后勤决策目标而制定的,是指导后勤保障准备与实施的综合性后勤文书。它是后勤决策目标的具体化,是后勤协同和控制的依据,对完成后勤保障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后勤保障计划的内容,因单位、层次和作战类型而异。就战役、战术范围而言,通常有以下九项:一是后勤部署,包括后勤力量区分、编组和配置, 保障任务的划分,后勤指挥所的组成与开设;二是物资保障计划,包括各类物资的储备标准、消耗预计、消耗限额,战中补充措施;三是卫勤保障计划, 包括卫生减员预计,医疗床位的准备,医疗机构的开设,伤病员的后送组织, 卫生防疫和防护措施;四是技术保障计划,包括装备损坏预计,修理任务的估算,修理力量的组织与使用,修理任务的区分,损坏装备后送的组织和对装备维修的管理;五是交通运输计划,包括运输任务的估算,运力的组织与使用,道(航)路的使用区分、管理与维护;六是地方力量的使用分配计划, 包括使用力量区分,使用方法与要求;七是后勤防卫计划,包括敌情的基本分析判断,防卫力量的组成、任务区分,对敌斗争的主要措施;八是后勤通信计划;九是其他,包括完成后勤各项准备的时间,战前、战中报告后勤情况的时间(时机)和有关注意事项。

战时后勤保障计划的拟制过程是,后勤机关听取后勤指挥员传达任务后,各部门一边准备向后勤指挥员建议报告,一边即着手拟制各项保障计划。待后勤指挥员定下后勤保障决心后,司令部(战勤部门)和各业务部门根据合成指挥员的指示和上级后方命令、本级后勤指挥员的决心,正式拟定或修定本部门的保障计划。一般来说,司令部(战勤部门)拟制后勤部署、后勤防卫、后勤通信等计划,各专业部门各自拟制本专业的保障计划。最后经司令部(战勤部门)汇总形成综合保障计划,呈后勤指挥员批准,抄报合成司令部备案。在执行过程中,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保障计划。

拟制后勤计划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可利用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等因素;计划要周密、准确、可靠,相互协调,突出重点,留有余地,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后勤组织

后勤组织,是在原编制体制基础上,把担负不同任务的各要素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后勤组织具有主观指导与客观实践的双重属性,是主观指导和客观实践的辩证统一。后勤组织是后勤指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严密程度直接影响到后勤保障活动的成败,后勤指挥员的正确决策,后勤保障计划的科学程度,都依赖于良好的后勤组织。

后勤组织,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确定适应新任务需要的组织结构时,要使新组织结构有利于发挥各种力量的内部潜力;二是新的组织结构一旦确立,即应明确任务和责权范围,以及与相关组织的关系,以利于

有效地实施控制;三是要为新的组织结构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以便使后勤各要素按既定的目标和轨道协调有序地运行。

后勤组织的方法,应根据后勤的特点和完成任务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按后勤各系统组织,按各业务部门组织,还可按系统和部门交叉组织,按临时抽调单位、人员组织等。在具体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又可采取按工作程序进行组织、按时间过程进行组织、按完成任务的具体方面进行组织等。选择组织的方法,要考虑到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等综合因素,以达到最佳的组织效果。

(四)后勤协同

后勤协同,是后勤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织所属和配属的部(分)队同有关部门,为实现后勤指挥员的决心,执行后勤保障计划而协调一致的行动。前面已经讲过,现代后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使这个系统有序地运转, 充分发挥整体保障功能,就必须组织良好的后勤协同。

根据统一的计划和要求,后勤协同一般可分三个系统分别进行:一是参加上级系统的协同;二是后勤内部的协同;三是后勤系统与有关系统的协同。协同内容因层次而异。就战役(战斗)而言,参加上级系统的协同,主要是合成司令部组织的战役(战斗)协同,其主要内容是明确人员和装备的调配, 人员输送的组织实施,道(航)路的使用、维护和交通调整勤务,装卸站(码头)的设置,后勤防卫、后勤通信的组织与分工等。后勤分部、集团军后勤、海军基地后勤、战区空军后勤、第二炮兵基地后勤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有时也参加战区后勤组织的军兵种后勤之间的协同,主要明确三军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的组织实施。后勤系统内部协同,是本级后勤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各部(分)队之间的协同,主要明确各军兵种、部(分)队的保障关系,各保障力量的使用,运输的组织与各部门的配合,后勤防卫的组织、任务区分和各防卫区之间的支援等。后勤系统内部的协同通常由后勤司令部(战勤部门)组织实施。后勤分部所属部(分)队之间的协同,由分部自行组织。后勤系统与有关系统之间的协同,主要是与地方支前机构的协同,主要明确地方支前机构的组织与部署,地方力量的动员与使用,参战民兵、民工的保障, 军民联防的组织等。

后勤协同应贯穿于后勤保障活动的始终。当情况发生变化,原来的协同不适应新情况时,应及时组织新的协同。

(五)后勤控制

后勤控制,是对后勤决策目标、命令、指示、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纠正偏差,保证后勤保障按照计划而顺利实施的后勤指挥活动。后勤协同是按计划对后勤保障活动进行预先控制;而后勤控制则是随机地调节、纠正保障过程中的偏差,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地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后勤控制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它与战场控制的区别,仅在于对象、内容不同。及时督促、检查后勤部(分) 队遂行每一项保障任务,引导其按保障计划行动是后勤控制的主要内容;对部队消耗进行控制,也是后勤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战场环境的影响和敌人破坏后的损害进行控制,则是保证后勤保障按预定计划实施而不可缺少的工作。

后勤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确定控制标准;衡量执行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在整个控制活动中,标准就是依据。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条

令、条例,后勤工作的基本原则、程序、方法、要求、上级后勤和本级指挥员的命令、指示等,都可以用来作为控制的标准。战时,后勤控制的标准是后勤决策目标的分解,体现在计划的指标体系中。所以从逻辑上讲,制订保障计划是控制过程的第一步。保障计划订得具体、明确,控制的效果就好。衡量执行情况,就是将后勤保障实施情况与上述各项标准进行的对比。衡量执行情况的好坏,不仅要有简明的标准,而且要不断搜集保障信息。只有通过对保障过程的追踪检查,才能对执行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纠正偏差,就是通过衡量执行情况,发现保障现状与保障计划的偏差,研究产生偏差的原因,判断这些偏差对实现决策目标的影响,根据偏差的大小和后勤控制能力, 制定纠正偏差的方案,从而消除偏差,使有限的保障能力与改变了的决策目标相适应。

后勤指挥过程的五个环节都有各自明显的特征,在排列上有先有后,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交错进行、周而复始的动态过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过程比较短,因此各个环节并不十分明显,有的过程是交叉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同、控制都是后勤指挥的一种行为体系,互相交织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