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后勤保障基本思想
军队后勤保障基本思想是在军队后勤保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井对后勤保障原则、体制,方式和方法起规定作用。因此,它是军队后勤保障应用理论的核心部分。世界各国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由于阶级、民族、地域、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军队后勤保障思想的内容和提怯也不尽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苏联军队总结了卫国战争后勤保障的经验,确定了“上级为下级负责”的后勤保障基本思想,强调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和统一的后勤保障,要求进行全面、充分和不间断的后勤保障①。美军总结了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和研究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 并根据本国的经济实力,提出了“一体化,不间断”的后勤保障思想,强调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及时适量的后勤保障,在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后勤保障思想, 并使之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思想。新中国成立后, 军队从战争状态转入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时期,同时国家把工作重点由支援战争转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样国家对军队的投入逐步减少。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1953 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①成为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保障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军种发展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大大地加强了国防现代化。在拨乱反正中,为了加强军队后勤建设和保障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央军委于 1987 年又提出了“一切为部队服务,一切为战备服务”的军队后勤保障思想,这一思想是“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继承和发展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基本思想的演变以及外军的后勤保障思想充分说明,后勤保障基本思想是由军事战略、军队性质和现状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8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工作中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军委适时地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军队后勤从“应急保障”转变到“全时间、全空间、选优”谋发展,保障军队长期建设需要上来。这样,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基本思想就应该适应这一变化。我们认为,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后勤保障应确立**“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央军委和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保障部队“精
① 《伟大卫国战争的苏联武装力量后方勤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9 年 6 月出版,第 616 页。
① 《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12 月出版,第 44 页。
② 《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 12 月出版,第 80 页。
兵,合成、高效”建设为目标,积极发挥后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把国家提供的有限物质资源,迅速转化为后勤保障力,有重点地保障部队建设和作战需要,做到“人少要把工作做好,钱少要把事情办好”,努力实现“保障有力”的要求。
确立“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的思想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要求。历史跨进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各种矛盾和竞争错综复杂, 但从总体上看,世界的主流还是和平与发展。苏联的瓦解和华约的解体,使东西方两极对抗的格局不夏存在,世界大战更有可能推迟和避免。但是原来被美苏全球军事对抗所掩盖的各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则越来越表露出来,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在一些国家进行。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竞相调整本国的军事战略,裁减军备,发展经济,以期提高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则积极整军备战,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国自 1985 年顺利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后,加强了以现代化为中心、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的根本建设,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周边地区还存在着不安定因素。军队一方面要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较长时间内大战打不起来的和平环境,走“科技兴军”、质量建军的道路;另一方面要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边境冲突,以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环境。因此,军队后勤保障工作必须首先保障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是最好的战备,为军队建设服务也是最好的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质量搞上去了,应付局部战争就有了可靠保证。其次是虽然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世界的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军队的职能并没有改变,仍然肩负着对内应付突发事件、对外反侵略的任务,因此军队后勤保障又必须确定“为作战服务”的思想。“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的基本思想,就突出地反应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也是“一切为部队服务,一切为战备服务”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确立“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的思想是军队后勤保障的职能所规定的。军队建设和作战都是军事行动范畴,后勤保障工作是从物喷和技术方面保障军事活动顺利进行的工作,是后方勤务工作的核心。因此可以说,服务于军事活动是后勤保障的使命,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是后勤保障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军队建设是多要素构成的,它包括军队员额、编制体制、军费顶算、武器装备、设防工程、军事科研、人员素质等有形的和无形的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都需要依赖后勤保障。如国防工程设施的建设。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更新、军队人员素质的提高等,都需要后勤提供一定的经费、物资、医疗、技术、运输等保障,才可实现既定的目标。现代条件下作战、由于高新技术使用于战场,物资消耗量增大,人员伤亡增加, 对后勤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往往与后勤保障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1990 年 1 月 3 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总后勤部工作时曾经提出:“没有后勤,仗就不能打”。这充分说明,军队作战需要后勤组织良好的经费、物资供应和医疗、技术、运输等服务。这种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后勤保障职能的履行。
确立“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的思想,还是由军事消费性决定的。军
队后勤保障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军事经济活动的过程,它的生产、分配、交换等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军事消费。而军事消费的结果主要是军事效益
(军事威慑程度和战争胜负),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最多也只能说是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不能进入再生产过程;具有不可弥补性。因此,对后勤保障来说,就必须采取特殊的保障方式和手段。比如,在平时,为了保障军队建设需要,在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军队后勤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潜、节流, 确保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在战时,为了保障作战的胜利,必须按照指定的地点、指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品种、数量,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后勤保障的这种严格的任务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军队后勤保障的基本思想必须是“为军队建设和作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