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地防御作战后勤保障

(一)阵地防御作战后勤保障基本特点

阵地防御作战,是军队在较固定的地区,依托预先构筑的坚固阵地或临时构筑的野战阵地,抗击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敌人从地面、空中和海上实施突击的合成作战;参战兵力多,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战场情况多变,给后勤保障带来许多新特点。

1、全纵深、整体抗击,后勤准备工作量大,保障任务重

高技术条件下的阵地防御作战,为有效地挫败敌人的大纵深、立体进攻, 确保防御的稳定,必须树立纵深、整体、攻势防御的作战指导思想,把各种作战力量、各种防御设施统筹布局,形成有机整体,在敌我战役布势全纵深积极而有重点地、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统一组织陆、海、空三军和地方武装力量,综合运用各种作战形式和手段,使正面与纵深、敌后的作战,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的作战,地面与空中的作战相互配合,密切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实施全纵深、整体抗击,挫败敌之进攻。军队后勤既要保障陆战场的主要防守区、后方作战区,敌后游击区,又要保障空中作战和支援海上作战;既要保障主力部队,又要保障地方部队、民兵和其他作战力量。后勤保障的多向胜、纵深性、立体性、合成性,使战前储备作战物资、构筑后方工程、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后勤指挥体系等项工作量空前增大,战中物资补充、伤员救治、装备修理任务极为繁重。为此,军队各级后勤必须根据作战预案,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科学组织,抓紧准备,提高后勤快速反应能力,对部队实施及时,有效、全面的保障。

2、坚守作战,独立保障问题突出

阵地防御作战,主要以坚守作战抗住敌人进攻,确保防御的稳定。在敌人凭借优势装备实施连续、多波次的立体进攻下,防御部队遭敌破坏的程度明显增大,作战部署可能被敌分割,有些要塞、要点可能被敌包围、占领,

局部地段可能被敌突破,一些部队将处于独立作战状态。担任阵地防御作战的部队,将以坚定顽强的防守与积极主动的攻势行动相结合的手段抗击敌人进攻,与敌反复争夺,战场必将出现敌我相互交错的状态。这在客观上增大了战场被敌割裂的可能性,致使后勤上下联系可能被切断,前后交通可能被破坏,保障网络可能被肢解。因此,各级后勤必须树立独立自主的保障思想, 充分做好各项准备,以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独立保障。对可能实施独立作战的部队,上级后勤在力量使用和物资储备等方面,应预先给予相应的加强,使其在被敌分割、包围的情况下,能独立保障部队坚守作战。

3、防御的进攻性明显增强,后勤保障的应变能力要求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军队火力和机动能力迅速提高,新的作战思想也不断出现。因此,现代防御作战不只是被动的防守,而是攻防互为条件,相互结合,以攻为守更为广泛,双方争夺的焦点可能随时转移,临时转用兵力、变更部署和改变战术的情况将会经常发生, 后勤保障对象、内容和重点将随着战场情况的发展而变化,这就要求后勤保障具有很高的应变能力。军队后勤必须主动适应战场情况变化,科学预见战况发展,建立稳定而又灵活的部署,控制较强的机动保障力量,做好多种应变准备。在作战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变化情况,努力关注保障重点在空间、时间上的变化,把握保障时机,适时、快速地机动保障力量,提高应变保障的成效。

4、作战地区固定,后勤生存和保障受敌威胁严重

阵地防御作战的战场,通常根据作战目的和敌人可能的企图,在有利的地形上预先选定,并进行充分准备。防守的目标(地区)往往是战略、战役重地,要求长期坚守,不能轻易放弃,必须在战略、战役规定的时间内守住防守目标(地区)。所以,与其他作战样式相比,阵地防御作战的战场具有较大的固定性。军队后勤的各级指挥机关、兵站、基地及其他保障机构与设施,按照作战部署的要求,配置在作战地区纵深,位置相对固定;后勤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内组织实施后勤保障,人员、车辆活动频繁,目标比较暴露, 活动规律易被敌掌握;后勤目标和交通运输线,不仅是敌航空兵、导弹和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重要对象,而且将受敌空降兵和地面快速突击部队的直接破坏,后勤生存和组织保障受敌威胁严重。因此,军队后勤必须充分利用待敌之机,发挥地形之利,构筑后方工程,制定周密的防卫计划,提高防卫作战能力,做好消除袭击后果的准备,积极与敌人的各种破坏作斗争。

5、预先设防,有平时准备的基础

现代阵地防御作战,是在平时预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重要方向担任阵地防御的部队,平时就根据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结合作战预案,已在预定重点设防地区进行了战场建设,构筑了大量的坚固防御设施,建设了众多的战斗城(镇)和大量的人防工程。防御部队后勤结合战场建设,在各预定作战方向和地区建立了后勤基地;按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储备了一定数量的作战物资;修筑了交通道路,改善了运输条件;制定了后勤战备预案和战时动员计划。作战地区各级政府结合战备预案,对支前动员等工作进行了准备。这就为战时完成防御作战后勤保障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阵地防御作战后勤保障基本要求

1、立足平时准备,提高后勤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保障能力

阵地防御作战的后勤准备,大量的是物资准备和后方工程准备,涉及面

广,工作量大,组织复杂。为此,必须立足平时准备,提高后勤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保障能力,保障部队有效地抗击敌人的进攻。

军队各级后勤必须根据作战预案和部队快速反应、持续作战要求,充分利用平时准备时间,构筑后方工程,储备主要作战物资,改善战场交通运输条件,制订战时动员扩编预案。对临战扩编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器材等物资, 要储备在部队预定扩编和集结地域附近,就地就近组织保障。各级后勤的动员扩编应以就地就近为主,平时要明确扩编基础和动员来源,组织动员演练。对技术力量的动员和使用,要统筹兼顾。要建立后勤自动化指挥系统和通信网络,并预有一套完整的平转战组织指挥措施。在平时准备的基础上,临战阶段再突击完成后勤的动员扩编与保障部队扩编,完成武器、装备等物资的调整、补充和检修、后方工程设施的加修和配套,以及后勤机关、部(分) 队的展开等工作,以保障部队快速展开、持续作战的需要。

2、建立与纵深、立体攻势防御作战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有重点地部署和使用后勤力量

阵地防御作战,部队为有效地抗击敌人多方向、高速度、大纵深、立体的连续进攻,将构成有重点、大纵深、立体的防御体系,掌握强大的预备队, 采取顽强坚守与积极攻势行动相结合的手段,挫败敌人的进攻,夺取防御作战的胜利。因此,军队后勤必须建立与整体防御体系及作战行动相适应,纵深梯次、有重点的后勤保障体系,合理使用后勤力量,以适应部队长期坚守, 独立作战和多种作战行动的要求,确保防御的稳定。为此,各级后勤指挥员要关照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纵深梯次地部署后勤力量,使之便于保障主要防御方向和地区,并使坚守要塞、要点的部队具有独立保障能力;对反突(冲)击、反空降和准备实施机动作战的预定地区,应利用有利地形部署后勤力量,组织就近保障;对担任掩护地幅和游击区作战的部队,除了加强力量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保障能力外,还应在适当地域预置一定的保障力量,并注意建立与地面、空中和水(海)上保障相联系的通道,适时予以支援。在高技术条件下,战役军团应适当靠前部署后勤力量,建立区域性的保障基点和与之相适应的后勤指挥机构,以增强后勤区域性的独立保障能力。

3、与敌人的封锁破坏作斗争,增强后勤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保障能力

未来陆地防御作战,作战地区要预先设防,长期建设。尤其是战役军团后勤机关、部(分)队都有固定的配置地域和后勤设施,海上、陆上、空中交通运输线也相对固定,目标比较明显,是敌重点突击的目标,必将遭到敌人持续的袭击破坏。特别是随着现代侦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破坏的强度和精度不断提高,使后勤的生存能力和保障活动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各级后勤必须根据战役(战斗)整体防御体系,针对敌人可能采取的袭击破坏手段,贯彻“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原则,统一组织和部署后方防卫力量, 构成以军队为主,军民联防,既能严密防护,又能积极打击的防卫体系;要针对敌人可能采取的袭击破坏手段,预见作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复杂情况,制定周密的防卫计划;后勤的配置地域要有较好的稳定条件,构筑完善的防卫工事;对可能遭敌袭击破坏的目标,要加强防卫并做好消除袭击后果的准备;对敌人可能利用自然危害制造的破坏,要有积极的防范措施,力求使后勤有一个安全与稳定的环境,以便对部队实施持续、不间断的保障。

4、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

阵地防御作战,战场比较固定,有利于动员作战地区的各种资源支援作战。为此,应对作战地区的军民保障力量实行统一动员和指挥,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以保障部队长期坚守、独立作战。

充分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力量的作用,必须在统一领导下,树立全局观念, 服从整体利益,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完成保障任务。应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 对军队后勤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使用;对军民的交通运输统一管理;对军工生产统一安排,从而形成一个物资供应、医疗后送、装备维修和后勤防卫的完整体系,以军民保障力量的整体合力,协调一致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保障整体防御作战的需要。

(三)阵地防御作战后勤保障任务预计1、物资消耗量预计

物资消耗量预计,是对一个作战日或一次防御作战可能的物资消耗量作出估计,它是物资筹措、储备、规定消耗限额和战中补充的基本依据。现代阵地防御作战,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阵地防御作战,各类物资消耗量更加不平衡,物资消耗时间更加集中,物资消耗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物资损失严重,利用率将明显下降。尽管各类物资的消耗规律因其用途各异和各部队任务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但它们有共同点,即物资的技术含量高,消耗量仍处上升趋势。据估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 50 年代作战相比,物资消耗将

增加 10 倍以上。各部队因作战任务不同,消耗量也不平衡,通常坚守部队多于其他部队,主要防御方向多于次要防御方向。在物资消耗比例上,一般来说,油料消耗比弹药消耗少,压制炮弹、反坦克武器弹、防空武器弹和构工器材消耗比较多。因此,在预计物资需要量时,必须根据防御性质、作战任务、参战兵力、持续时间、各类物资消耗规律和供应标准,参照以往类似作战经验,综合分析后再进行计算。

弹药消耗量预计,主要根据作战任务、作战样式、持续时间、参战武器装备数量及性能等,并参照以往类似作战各类弹药消耗数据进行预计。

油料消耗量预计,主要预计轮式车辆和履带车辆的用油。轮式车辆的油料消耗,主要根据运输任务和距离,以及影响耗油的地形、道路条件,参照以往类似作战经验进行预计;履带车辆的油料消耗,主要根据司令部预计的可能消耗的摩托小时进行计算。

未来阵地防御作战,方面军、集团军、陆军师一个战斗日或一次防御作战弹药、油料消耗的预计,可参考以下数据(见附表 181、2)。

药材消耗量预计,按战救药材和战时常备药材分别预计。战救药材按卫生减员率进行计算,常备药材一般按参战人数可能发生病员率和预定坚守时间进行计算。

给养消耗量预计,主要根据阵地防御预定作战时间、供应标准和参战人数进行计算。

被装消耗量预计,替换被服和机动装具按参战人数的可能消耗比例分别计算。

维修器材消耗量预计,主要根据装备损坏率和修理任务进行计算。2、卫生减员预计

阵地防御作战,持续时间长,伤病员发生多,组织后送困难,防疫与防护任务繁重。进行卫生减员预计,是为计算医疗后送任务,有计划地准备和使用卫勤力量提供依据。阵地防御作战,主要根据作

战任务、持续时间、敌我兵力兵器对比、地形条件、工事防护程度等因素,参照以往作战经验,对作战的总减员率、最高日减员率、卫生减员占总减员的比例、部队昼夜发病率等作出预计,阵地防御作战,部队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防护条件较好,通常日平均减员率低于进攻作战;但作战持续时间长,作战总减员率要高于进攻作战。

未来阵地防御作战,由于高技术兵器运用于战场,破坏性和杀伤力空前增大,甚至使用化学、生物武器,因此,人员伤亡将大大超过以往战争的同类作战。在主要方向上担任防御任务的方面军、集团军、陆军师的总减员率、最高日战斗减员率、昼夜发病率,需要床位数可能达到如下比例(见附表 18

—3):

为了计算医疗后送任务,组织使用卫勤力量,在预计卫生减员时,还应对伤员分布和伤情比例作出预计。伤员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主要防御方向多于次要防御方向,第一梯队多于第二梯队,坚守要塞、要点的部队多于其他部队。伤员发生高峰,通常是在作战开始的二三天。预备队实施反突击、反空降、反合围作战时,可能发生较多伤员。常规武器条件下的伤情比例力: 轻伤占 35—40%,中等伤和重伤占 60—65%。

3、装备损坏预计

装备损坏预计,是安排修理任务,有计划地储备修理器材,组织与使用修理力量的基本依据。阵地防御作战,通常对武器、车辆一次作战损坏率作出预计。

武器损坏率。通常根据防御任务、持续时间、工事防护程度和敌人作战手段等因素,参照以往防御作战武器损坏情况进行综合预计。未来阵地防御作战,由于作战样式各异,特别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各类武器的使用程度不等,损坏因素不完全一样,因此,武器的损坏率也有所不同(见附表 18

—4)。

车辆损坏率。车辆损坏分为战斗损坏和使用磨损两种。预计车辆损坏, 主要是对战斗损坏车辆进行预计。战斗损坏率,根据运输任务、敌人对交通运输线的破坏程度、车辆运行及防护条件等因素,参照以往经验进行预计。在抗美援朝战争的 1950 年 10 月 25 日至 1951 年 2 月 15 日期间,按战役持续时间 110 天平均计算,车辆总损坏率达 57.3%,平均日损失率为 0.52%;其中,最高车辆损失率达 78.6%,平均日损失率 0.71%,在未来战争的阵地防御作战中,运输线比较固定,车辆增多,配置和运行密度增大,加之敌侦察、破坏手段现代化,将利用各种高技术手段实施全时空袭击破坏,因此,车辆的战斗损坏率可能增高(见附表 18—5)。

4、运输任务预计

阵地防御作战运输任务,主要包括物资运输、部队输送、伤病员后送等。预计运输任务,作战准备阶段主要根据加大的物资储备量、补充扩编部队所需物资和战前消耗,以及前送构工器材数量等确定。方面军阵地防御战役物资运输量因编成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按 4 个合成集团军、l 个空军集团军、7

个特种兵师(旅)等编成计算,战前物资储备可达 60 万吨左右。根据物资储备区分方案,集团军以下部队储备约占 40%,计 24 万吨左右,按平时完成储备 50%计算,战役准备阶段需补充物资 12 万吨;补充战前消耗、前送构工器材、调整物资储备运输约为 13 万吨。这样,战役准备阶段的总运输量约

为 25 万吨,火车运输约需车皮 5000 个,汽车运输约需 6.25 万台次。战役实

施阶段的物资运输任务,通常按物资消耗量估算,约 40 万吨,按 15 个作战

日计算,平均每日约需运输 2.7 万吨。

方面军阵地防御战役编成内的第一梯队主要方向集团军,通常按 3—5 个摩步师、4 个特种兵师、2 个反坦克炮兵导弹团和若干守备、独立师(团) 等编成。如预先占领阵地,平时预有储备,战役准备阶段的物资运输量应根据加大储备和战前消耗进行预计;如临时占领阵地,应在原携运行量的基础上根据加大储备进行预计。这样,在战役准备阶段:加大储备达 9 万吨左右

(其中,弹药 6.8 万吨,油料 1.2 万吨,其他物资 1 万吨),补充战前(油

料)消耗 1 万吨,运输量共计 10 万吨左右;以 30 天计,每天约需汽车 840

台次。在战役实施阶段:弹药达 8.5 万吨,油料 1.5 万吨,运输量共计 10

万吨左右;以 15 天计,每天约需汽车 1670 台次。

加强陆军师在上级编成内担任第一梯队主要防御方向上的防御任务时, 在组织战斗阶段,要按规定时限完成物资储备、配套工事所需构工器材的运输以及临时赋予的运输任务,仅主要物资的运输量就达 1 万吨左右,约需汽

车 2700—3700 台次;战斗实施阶段,一日战斗的物资补充运输量约为 950—

1200 吨,约需汽车 270—350 台次。

(四)阵地防御作战实施阶段后勤保障

高技术条件下的阵地防御作战,敌人进攻的突然性明显增强,火力、机动力和地面突贯能力大为提高。全纵深综合火力突击和纵深攻击,使交战一开始就可能波及整个防御地幅;地面与空中突击相结合的立体突破,使防御面临的威胁既来自地面,也来自空中,打破了前方和后方的明显界限,作战行动将可能在整个防御地幅内同时展开,作战纵深大,立体性强,部队活动范围广。这将给后勤保障带来一系列困难和复杂情况。因此,在组织后勤保障时,各级后勤指挥员应关照全局,把握关节,充分发挥整体保障威力,实施不间断的后勤指挥,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手段,保障阵地防御作战的胜利。

1、抗敌综合火力袭击的后勤保障

综合火力袭击,是敌人进攻作战的基本手段之一。现代条件下,敌将首先集中各种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兵器对防御部队实施全纵深、大规模、高强度、长时间的火力突袭,加之现代兵器的杀伤、破坏力空前提高,进攻一方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局部战场空间的兵力对比,使防御一方的作战力量在短时间内失去平衡。如美军 60 年代对越南北方实施战略空袭时,曾集中轰炸后方目标,使其 90%的油库、30%的弹药库和 20%的其他仓库被摧毁。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战略空袭摧毁了埃及 80%的机场和后勤基地。1991 年海湾战争,多国部队的战略空袭长达 38 天,使伊军 60%的地面指挥机构、75%的通信系统、44%的机场、76%的防空系统被摧毁或受重创,战略后方的补给设施基本被摧毁,运输线被切断,伊军不战自溃。因此,在未来阵地防御作战中。积极抗击敌人综合火力袭击,是争取主动、保持作战力量平衡的关键。各级后勤应采取多种措施,严密防护,确保后勤安全与稳定, 搞好抗敌火力袭击的后勤保障。

有效地保存后勤力量。当接到上级警报信号后,应使用各种通信手段快速传递,按预定疏散方案,尽快组织后勤人员、物资、车辆及主要装备进入地下洞库和隐蔽工事,组织港口、码头的运输船只向附近隐蔽的江河、湖泊、港湾疏散;组织后勤对空火器进入预设阵地,做好抗击敌人空袭的作战准备; 组织后勤地面警戒部(分)队和地方民兵,按联防计划加强战斗值班。当敌突击后勤目标时,后勤保障部(分)队应以藏为主,作战部(分)队应抓住时机积极打击敌人,确保后勤安全。如后勤机关、部(分)队遭敌袭击,应迅速查明情况,消除袭击后果。对受损严重的单位,应及时补充力量,进行必要的调整,恢复其保障能力。

保障部队抗敌火力突袭。在抗敌火力突袭中,各部队将组织对空作战, 对敌实施顽强抗击,可能消耗大量对空武器的弹药,发生一些伤员,损坏一些装备。各级后勤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各部队物资消耗与受损情况和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及时组织保障。对参加反空袭的高炮、导弹部队消耗的弹药,应组织就近兵站及时补充;对参加反空袭的航空兵部队,应根据需要予以支援;对遭敌袭击的部队,应迅速派出力量,进行抢救、抢修和抢运; 对受损严重的部队后勤,尤其是主要方向的部队后勤,应迅速补充保障力量, 使其尽快恢复保障能力。

2、掩护、破袭作战和敌后作战的后勤保障

敌人发起攻击后,担任掩护、破袭作战和敌后作战任务的部队,为配合主要防守区部队的作战行动,将依托有利地形,杀伤、消耗、迟滞敌人,为主力部队赢得防御准备时间;完成任务后,视情况撤回或转向两翼和敌后, 协同地方部队和当地民兵,进行游击战。后勤要根据部队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生存条件差,敌我态势犬牙交错等特点,搞好后勤保障。对掩护、破袭作战部队的保障,应根据作战指挥和隶属关系,采取不同渠道予以保障。属集团军或师派出的部队,应由集团军后勤或师后勤组织保障,必要时可指定下级后勤给予保障。当掩护、破袭区被敌占领时,掩护、破袭作战部队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保障,游击根据地应给予支援。在敌后作战的游击部队, 主要依托游击根据地,由游击区保障网点就近实施保障。如在掩护、破袭区或主要防守区的间隙、翼侧实施游击作战,除由游击部队后勤自身组织保障外,附近防守部队后勤应给予支援。

3、坚守作战的后勤保障

坚守作战,是阵地防御作战中的主要作战行动。部队将依托有利地形和既设阵地,卡口子、守要点,长期坚守,独立作战,杀伤、消耗、削弱、分散敌人,作战异常紧张激烈。部队人员伤亡大,物资消耗多,技术装备损坏率高,加之敌人使用空、炮火力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封锁破坏,前送后送困难, 保障任务艰巨复杂。为此,部队后勤必须统筹全局,抓注重点,集中后勤主要力量,搞好坚守部队的后勤保障。

组织一线坚守部队的保障。当敌发起攻击后,后勤要集中力量,组织好对一线(第一防御地带)坚守部队的保障,尤其要做好卡口子、守要点部队的保障;要及时了解情况,掌握部队伤亡、物资消耗、装备损坏以及兵力兵器增加情况,并根据合成指挥员指示和部队要求,组织力量实施全面保障。要及时补充物资,当部队储备低于规定储备量的三分之二时,应立即组织补充;低于三分之一时,应实施紧急补充,使其尽可能保持规定的储备量。补充的重点,通常是弹药。补充时机,一般是部队反击时或敌人突击的间隙。

要快速后送伤员,部队后勤应积极主动派出车辆进行逐级或越级前接伤员, 并充分利用回程空车组织后送;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可申请直升机后送伤员。要根据部队装备损坏情况,及时派出野战修理分队,协助部队搞好重装备的现地抢修,使其尽快“再生”并投入使用。

组织要塞和要点部队的保障。要塞和要点是防御的支柱,敌我必将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有可能被敌包围,前后交通被敌切断。对坚守要塞和要点的部队,应提前补充物资,突击接回伤员;必要时还应加强其后勤力量, 使其具有独立保障能力。对己被敌包围的要塞、要点部队的后勤保障,除要求部队控制消耗,扩大伤员收治和装备修理范围,搞好相互调剂和支援外, 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给予保障。可通过地下通道或临时开辟的通道,采取突击补充;必要时组织空运、空投给予支援,以保障部队长期坚守,粉碎敌人的包围。

组织增强坚守部队兵力的保障。在坚守作战中,为了保持一定的防御能力,有时将给坚守部队补充兵力兵器,军队后勤要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好保障。当增加兵力不大时,通常由坚守部队后勤统一组织保障,上级后勤可根据增加兵力的数量,适当增加物资供应量;如果成建制增加兵力,且兵力较大, 坚守部队后勤难以组织保障时,可由加强的建制部队后勤同坚守部队后勤联合组织保障,上级后勤应给予必要的加强,并组织好协同。

组织主次防御方向转换时的保障。在坚守作战中,根据敌情变化,合成指挥员可能改变主次防御方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坚守部队后勤应根据新的作战部署,迅速调整后勤力量,变更物资补充计划,明确新的保障关系; 必要时,应机动部分预备力量,以增强新的主要防御方向的后勤保障能力。

组织纵深防御部队的保障。当敌突破防御战术地幅,向纵深发展进攻时, 坚守部队将加强防御纵深受敌威胁最大的方向和地区的防守,为实施反击或采取其他攻势行动创造条件。坚守部队后勤应根据合成指挥员的决心和部队行动的要求,迅速调整后勤力量,组织好各项保障。通常,第一梯队集团军指挥的作战行动,由集团军后勤组织保障,后勤分部给予支援;战区(方面军)指挥的作战行动,由战区(方面军)后勤组织后勤分部实施保障。对担任火力拦阻、机动设障和翼侧阻击、出击的部队,主要前送炮弹和工程、设障器材。当迅速机动兵力兵器加强受敌威胁最大的方向和地段时,要根据其兵力兵器和部署变化,适时补充物资,增强其保障能力,保障其与敌反复争夺,顽强坚守,阻敌扩张。对预先占领阵地的防御部队,主要补充物资消耗量,接回伤员,抢修装备;对临时占领阵地的防御部队,要加大物资储备量, 前送构工器材,增强其保障能力,以利坚守。

4、攻势作战的后勤保障

攻势作战,是阵地防御作战中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的进攻作战行动。战斗中,部队将根据作战目的捕捉和把握有利时机,采取灵沽战法,对敌实施突然、猛烈的立体进攻,歼灭突入防御纵深之敌,确保防御稳定。部队后勤必须根据合成指挥员的作战决心和不同的攻势作战行动,采取有效措施, 保障部队快速歼敌。

迅速修订保障预案。阵地防御作战中的攻势作战行动,主要包括反突

(冲)击、反空降、机动歼敌等作战行动。这给后勤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受领任务急,直接准备时间短。战中,为迅速组织实施保障,必须在预案的基础上,根据作战规模、地区和任务的特点,以及战况发展与当时后勤的具体情

况,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后勤力量,规定作战部队的物资加大储备量和消耗限额,明确战中物资补充、伤员救治与后送及装备维修的主要措施,确定完成后勤准备时限等问题。保障预案的修订,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着眼于快,适应于变,使之成为保障攻势行动的可靠依据。适时调整后勤部署。攻势作战是在防守部队掩护下进行的,有时坚守和

攻势作战同时进行,防御部队后勤既要重点保障攻势作战部队,又要保障坚守作战部队。后勤保障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部队可能发生变化,原来的后勤部署可能不适应攻势作战的需要,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常情况下,应尽量在原部署的基础上调整。如原展开的后勤力量不便保障或力量不足时,可动用部分预备力量,增强其保障能力;如原配置的位置不适应攻势作战要求,应机动到适当的位置。对担任主要攻击方向的部队,应加强一定的卫勤、修理力量,提高其保障能力。

保障部队快速机动与快速歼敌。为保障部队快速机动,后勤应组织力量在部队集结地域接回现有伤病员和非作战物资,突击抢修装备,补足物资携运行量。对加大的弹药和油料,应送到机动部队后勤展开地域和炮兵发射阵地,或组织伴随保障。当部队机动距离较远时,应根据其开进路线,指定后勤力量开设救护、修理机构进行保障;当部队遭敌袭击时,后勤应迅速派出医疗、修理力量,到指定地点进行抢救、抢修和后送,或指示附近部队后勤予以协助,保障部队快速机动。

作战过程中的物资保障,以弹药、油料为重点,适时、适量地进行补充。补充困难时,应充分利用缴获补充或组织部队相互调剂。攻势作战,在短时间内将发生大量伤员,后勤要积极主动地派出运输力量或利用回程空车接回伤员,使之尽快离开战场;技术部门要派出野战修理分队,协助主要攻击方向的部队,现地抢修损坏装备。在保障攻势作战的同时,还应不间断地对坚守部队实施保障,并随时做好反空降部队快速开进、快速展开、快速歼敌和快速撤离的后勤保障。

搞好攻势作战结束后的保障。攻势作战结束后,应根据合成指挥员指示, 除以部分后勤力量协助部队打扫战场、处理遗留物资、后送伤员和损坏装备外,其余力量应同部队一起迅速撤离作战地区。如部队就地转入防御,巩固已占领的阵地,应及时明确保障关系,前送构工器材,加大物资储备,抢修损坏装备,后送伤员,保障其尽快建立新的防御体系;如部队撤回纵深内, 应尽快保障其恢复再战能力,准备执行新的作战任务。